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179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自考历史00775.docx

江苏自考历史00775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高纲1439

00775历史教育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特定教育现象为对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中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从而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考生将来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的考试教材为五章,以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核心,分别探讨了中学历史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基本理论、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素养、备课和教学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评价和评价类型、标准;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注重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反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问题,并且加强对中外历史教学比较的研究。

考生应在全面领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做到学以致用。

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提高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以提高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的适应性。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历史课程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系统论述历史课程问题。

第一节“历史课程的沿革”,主要探讨历史课程在我国演变过程和原因,介绍当前历史课程的现状和改革;第二节“现代历史课程的理念”,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历史课程的理念进行阐释,促使教师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课程理念;第三节“历史课程的目标”,研究新世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目标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内容、特点、结构和运用等问题;第四节“历史课程的结构”,主要探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结构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特点、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学习要求

了解历史课程的演进、现状和改革的进程;理解现代历史课程的理念;领会历史课程目标;知道和理解历史课程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知道历史课程的概念和领会中学设置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

 

是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

广

历史课程指的是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

历史教学课程是一门与师生密切相关、可解释和能解决问题的学科;这门学科以史实为依据来架构知识,且知识结构可以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而予以重组。

具体来说,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计划精选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会学习,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价值取向

功能

社会功能

揭示规律的功能。

借鉴经验的功能。

服务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

途径

着眼宏观,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用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武装人们。

致力微观,着眼研究一人一事,为历史科学内容添砖加瓦。

注重史料普及,传播科学历史知识,以丰富精神文化。

地位和作用

基础课程

普及性、基础性(体现为普及性、非专业性)、发展性。

必修课程

义务教育

高中: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历史观是国民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爱国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选修课程

主要体现在高中教育阶段。

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

本次课改亮点

强调人文性。

定义

人文性就是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怀,强调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和谐。

表现

对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意思。

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对不同意见和观念的尊重与包容。

(不确定性、多样性)

高中课程

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2、知道我国历史课程设置的历史并加以评价。

 

3、领会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历程、阶段性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背景

历史课程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移植大学通史知识体系,注重历史知识的“大”而“全”。

历史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结构固定。

历史课程排列从“循环”到“直线”。

历史课程的课时数逐渐减少。

历史课程编排呈“间断”和“跳跃”式。

新课改

历程

1课程改革论证准备阶段

2课程改革实施阶段

阶段

性成果

进一步确立了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基础、必修、选、人。

唤醒了历史教师曾经失落的课程意识,历史课堂逐步成为学生的“学堂”

历史新课程学术研究频繁,推动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亟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处理好高中和初中历史课程的合理衔接;

历史教师的能力、知识储备出现危机;

部分历史教师不适应新课改,有挫折感;

新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新课程先行,评价方式滞后。

 

4、熟练掌握现代历史课程的理念并加以运用。

★★★★

 

(1)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2)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

(3)建立起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课程内容呈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

(5)因材施教,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思维方式、兴趣学生的需要;

(6)对每一个学生公平分配历史课程资源;

(7)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1)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历史教育的根本功能是育人,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

(1)引导学生确立“我想学”历史的“主动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具有“我能学”历史的“主动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我会学”历史的“主动学习”的方法。

转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1)历史课程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2)历史课程内容面向社会实践。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1)评价功能多元化;

(2)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

(3)评价目标多元化;

(4)评价类型多元化;

(5)评价方法多元化。

5、领会历史课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

★★

6、熟练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本内容及其教学实践。

★★★★

历史课程的目标

定义

是对历史这门课程的总体要求,以及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

分类

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总体目标

1.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3.初步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理解和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4.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7、熟练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结构的特点和呈现方式。

★★★★

第二章历史教学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集中探讨历史教学理论。

第一节“历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历史教学的本质、阐述历史教学的过程、研究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提出历史教学的原则;第二节“历史教学组织形式”,阐述历史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类、分析历史课堂教学基本类型、结构和组织形式、介绍历史课外教学的形式、探讨横跨课堂内外的活动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原则;第三节“历史教学方法”,介绍历史教学基本方法的内容与运用策略、探讨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第四节“历史课堂教学技能”,介绍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类型、探讨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的策略。

第五节“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别介绍与探讨多媒体和互联网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习要求

理解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历史教学的组织形式;领会历史教学方法;能够运用历史课堂教学技能;知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历史教学本质和历史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

本质

历史教学是建构历史知识的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都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定义

主要指的是学术通过历史课,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熏陶具体过程。

①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明确对历史学习的目的

教师教学要生动活泼。

②感知具体历史的阶段。

③、理解历史的阶段。

④、运用历史知识的阶段。

⑤、巩固和检查历史知识的阶段。

2、掌握历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教学原则运用的策略。

★★★

(1).历史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范型。

(方法论体系、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①理论依据:

历史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

②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③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检查评价。

④教学策略

以历史教科书为主要教学材料,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2活动——探究教学模式。

①理论依据

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也就是对历史的解释过程。

因此,历史教学活动主要是研究历史问题,对历史做出解释的过程。

②教学目标

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对历史及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③教学程序

确定问题或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生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课堂活动→总结和评价。

④教学策略

合理设计活动方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从旁引导。

3.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

定义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各项活动之中。

P72依据

①历史教学目的;

②教学实践经验;

③历史教学规律。

主要原则

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③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④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领会历史教学不同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

历史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类

按场所

①课堂教学

②课外教学

按教学人员的组合单位

①班级教学

②小组教学

③个别教学

综合课

定义

一节课内完成两个以上的教学任务而又不分主次的课。

和步

①组织教学;

②复习旧课;

③导入新课;

④学习新知识;

⑤巩固新课;

⑥布置作业。

单一课:

定义

完成一个主要教学任务

导言课

讲授新知识课

总结课

复习课

考查课

讨论课

活动课

讲评课

历史

课堂

教学

形式

的新

发展

1、阅读——整理——练习(“读、理、练”)

2、阅读——讨论—练习——讲解(读、议、练、讲)

3、角色扮演

定义

步骤

选择主题

确定构思

师生研究

编写台词

学生表演

教师总结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类型、结构的常规性和灵活性。

常规性

灵活性

1、课外阅读;

2、历史报告会;

3、历史知识竞赛;

4、参观;

5、访问;

6、调查;

7、制作;

8、编辑;

9、历史展览;

10、观看历史影视剧。

课外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拓展

补充和配合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特点

形式多样

内容广泛

实践性强

收效显著

横跨课堂内外的活动探究式教学。

 

特点

原则

1、课前充分准备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同步进行

4、目标定位准确

5、精选活动形式

4、掌握活动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

见上

5、熟练掌握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运用策略。

★★★★

教学方法

定义

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师生互动。

作用

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师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法的确定依据

课型

教学对象

教学设备与环境

定义

教师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定义

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有头有尾的有情节的讲授。

特点

动态性和完整性。

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高潮下降、结局。

A:

史实要确凿;

B:

选材要典型;

C:

叙述要系统;

D:

叙述要具体、形象、生动;

E:

叙述时的感情要有感染力。

定义

对重要人物和重大场面绘声绘色生的细致讲述

特点

侧重过程和细节,着重讲具体形象的特征。

要求

A:

围绕教学目的,选材典型材料;

B:

补充历史细节,充实描述内容;

C重视学生实际。

 

定义

以简洁的语言,扼要的概括历史发展的过程。

特点

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A:

为了叙述的清楚而对一些问题进行背景性的介绍,或联系旧知识以过渡到新知识;

B:

教材的非重点部分;

C:

一般性介绍的知识。

定义

教师对历史概念和规律等进行解析论证的教学方法。

一般多用于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例和科技文化等内容。

具体方法

释义说明、实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先提论点然后对史实进行叙述和分析,最后作出结论。

先叙述历史全过程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史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边叙述史实、边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得出结论。

A:

观点和史料的统一;

B:

规律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C:

分析要全面综述要全面。

定义

又称问答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一系列问题,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A:

学生参与谈话过程;

B:

更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C: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导入、

新知识讲授、

总结、复习。

①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的;

②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

③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④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⑤话语要清楚、

⑥面向全体学生、

⑦应该先提出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进行思考后再请学生回答;

⑧教师对谈话中所提的问题要做出明确的结论;

⑨一般不要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谈话法。

又称图文示意法,它是运用各种符号、数字、图形、词组等形式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媒体组成简明图示,借以表达历史概念、认识复杂历史问题的一种方法。

图示设计要简明

符号、格式要统一

出示图示的时机要合适

图示要与讲解相结合

定义

根据学习的主题或研究的课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见解,相互启发,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A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B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C活跃课堂气氛;

D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的进取态度等等。

①讨论的问题要事先告知;

②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习重点;

③讨论要围绕主题引向深入;

④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但也要适时澄清一些思想。

定义

辩论是事先预设一个问题的两种相反观点,将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组织形式

正方、反方、评论方。

现有正反两方的代表发言,进而双方展开辩论,然后各方做总结性发言,最后由评论方对双方提问和发表见解,并最终决定胜负

在组织辩论时,所选辩论题目应该是中性的,有利于双方都能充分发表意见。

选题确定以后,要事先安排学生做好准备,让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收集资料、准备论据。

在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在现场对活动及时进行总结

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确定研究课题,选择一些原始史料,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法。

在展开史料演习时,恰当选择和呈现史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通常教师应该选用多种材料,让学生教学比较和对比。

是通过运用虚拟的场景以及人物的表演,呈现历史的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到历史的真实情感。

选择主题,确定基本构思,建立要模拟的历史情境

与学生一起讨论剧本和角色分配,帮助每位学生对每个角色的表演进行准备,如研究相关材料,编写台词

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总结

6、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

7、熟练掌握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运用策略。

★★★★

历史课堂教学技能

是讲解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起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①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②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④引导学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①直接导入P97;②经验导入;4、:

③由旧知导入新知;

④直观导入;

⑤故事、事例导入;

⑥设疑、悬念导入。

①针对性;

②启发性P99;

③关联性;

④趣味性。

定义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历史知识的教学方式。

适用教学内容

①传授历史事实;

②讲解历史理论;

③分析历史问题。

①课前要充分准备;

②讲授要有科学性;

③讲授要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生动、形象;

⑤讲授要简洁、通俗;

⑥讲授要有节奏。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时间、地点和历史人物的讲授

时间的讲法

A:

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

B:

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

C:

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年表。

地点的讲法

A:

要使学生明了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关系。

B:

要让学生掌握关于地理观念的具体知识,认识并牢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C:

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地图的种类及作用。

历史人物的讲法

A:

生动具体;

B:

褒贬功过。

历史事件、历代典章制度和历史现象的讲授。

历史事件

A:

历史事件的结构:

时间、背景和爆发原因、人物、事情、意义和影响。

B:

经过

a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并把经过分出阶段,进行讲述;

b历史事件的过程要具体,要有情节的描绘。

c与直观教具配合。

d揭示历史规律。

历代典章制度的讲法

A:

讲清楚历代典章制度产生的背景;

B:

讲清楚历代典章制度的发展、演变。

C:

增强历代典章制度讲述的形象性。

历史现象的讲法

A:

处理好历史现象的一般情况和典型情况的关系;

B:

运用数字说明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提问。

①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

②回忆具体知识或信息;

③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①封闭性问题;

②开放性问题。

①识记;

②理解;

③应用;

④分析;

⑤综合;

⑥评价。

①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②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

③照顾到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

④问题表达要清晰。

 

是教师上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黑板上书写的简练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①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③启发思维,突破难点;概括要点,便于记忆。

①章节标题以及内容提纲,这是板书的主体;

②专用名词,概念和难字,这是对主体的说明和补充;

③图标,这是对讲授内容的形象概括。

①正板书;

②副板书。

①提纲契领;

②条理分明;

③详略得当;

④工整规范。

①提纲式;

②表格式;

③线索式;

④关系图式;

⑤图文式。

定义

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了时,通过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P117

①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②前后一致,首尾呼应;

③形式多样,新颖别致。

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