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180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摘要:

中英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是很重要的,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关于节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尤其是通过关于节日文化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中英节日文化的异同之处,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捕捉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领会中英文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节日的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小学英语节日文化

ThenecessityandconstructabilityoffestivalcultureeducationinprimaryschoolEnglishcross-culturalawarenesstraining

Abstract:

Cross-culturalawarenessinthecultivationofEnglishinprimaryschoolEnglisheducationisveryimportant,throughthestudentsinterestedintrainingonthefestivalallowsstudentstogenerateinterestinlearningEnglish.WiththecontinuousprogressofprimaryschoolEnglishteaching,primaryschoolstudentshowtodevelopcross-culturalawareness,especiallythroughtrainingonthefestivalculture,improv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primaryschoolEnglishteachingisanurgentneedtoaddresstheproblem.Teachersintheteachingprocessshouldcreatetheculture,andguidestudentstofeeltheChineseandEnglishFestivalof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ctivateteachingmaterials,aculturalcomparison;capturethedetailsoflife,developthestudents’cross-culturalawareness,tointroducestudentstoculturalbackgroundknowledgeofEnglishtoenablestudentstounderstandtheculturaldifferencesandinspireinterestinlearningEnglish,understandingofbothChineseandEnglishlanguagesthatarehostedbydifferentculturaldifferences,toimprovetheirEnglishcommunicationskills.Inthelanguageknowledgelearningandtrainingprocess,shouldpermeatethebackgroundknowledgerelevantnationalholidayinordertoachieveultimategoalof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tocultivateasense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sotheyhave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andcommunicativeability.

Keywords:

Cross-culturalawareness;PrimaryEnglish;CultureofFestival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1

1跨文化意的概念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2

1.1跨文化意识的概念2

1.2跨文化意识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2

1.2.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2

1.2.2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2

1.2.3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3

2跨文化意识关于节日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应用方法3

2.1中西文化比较法3

2.2引用故事法4

2.3多媒体引导法5

2.4游戏互动法6

3跨文化意识关于节日的培养的原则8

3.1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8

3.2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和思维9

3.3促进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9

结论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英语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学习来十分吃力,可能是有了母语先入为主的影响,也可能是没有一个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还有就是小学生对于学习英语不感兴趣。

要想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应该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就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这一特点,利用西方节日文化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对于一些西方节日只是知道大概,并不知道其他的节日文化,教师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文字。

要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太过复杂,而西方国家比较主要的一些节日文化同样能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将节日文化带入课堂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英语,让他们主动去了解英语知识,而不是害怕学英语。

1跨文化意的概念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跨文化意识的概念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使用外语时根据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产出的自觉性,很显然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本身是一种语感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而且带有隐性特征。

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小学英语教学,必然涉及到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文化特征,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对于掌握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目前跨文化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与对象国人的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去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跨文化意识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2.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喜欢学英语、学好英语。

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有必要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熟悉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基础,否则该语言的综合运用便是“纸上谈兵”。

节日文化是人精神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跨文化意识关于节日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西方节日文化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了解。

1.2.2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 由此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以及运用英语。

[4]在英语交流中,学生应该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中西方节日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加强学生对中西方节日对了解,可以扩宽英语交际范围,使英语交谈更得体。

1.2.3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电脑还有各种电子设备使国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在我们身边充满了异国的文化,尤其是那些英语国家,比如英国、美国,而我们身边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

从小学让学生们开始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英语,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人才,尤其像英语这种世界通用语言更是必不可少,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是社会的需要。

节日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活文化。

想要融入英语的文化范围之中,对于节日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节日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对历史的纪念,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共通之处。

跨文化意识关于节日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中西方历史和学习英语。

2跨文化意识关于节日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应用方法

2.1中西文化比较法

西方和中国都有许多的节日,他们种类不同,有些是比较富有宗教色彩的,有的是趋于生活化的而这些节日在我们中国也越来越流行,而中国也有很多节日,但是他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庆祝方式也不同,如果把这些带入课堂,会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介绍西方的几个主要的节日:

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在许多英语国家非常重要。

首先是我们都知道的圣诞节,这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圣诞节是教徒们到教堂去举行崇拜仪式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在节日期间,一般家庭都会摆放圣诞树,家人朋友直接交换圣诞卡,小朋友会在晚上睡觉前在床头放圣诞袜,等待圣诞老人给他们送礼物,还有就是都会有一顿丰富的圣诞大餐,最不可少的就是火鸡了。

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圣诞节在我国也很流行,学生们都喜欢在当天交换圣诞卡片,在上面写上:

MerryChristmas!

而对于西方国家还有一个节日是仅次于圣诞节的节日,那就是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此设立这个节日。

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而东方教会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推迟一周,因此,复活节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在节日期间比较具有特点的就是复活节彩蛋了,人们在煮熟的鸡蛋上图上图案,鸡蛋是复活节的象征。

在很多国家还会有盛大的宗教游行,复活节另一象征就是小兔子,因为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所以人们视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

当然在节日中家庭也会有很丰富的聚餐。

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节日就是万圣节,而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万圣节前夜,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南瓜灯,而黑色和橙色则是万圣节前夜的传统颜色。

[5]

在西方国家还有比较具有生活化的节日。

首先是母亲节,这是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很受重视,在我国、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通常是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不同地区日期也不同,一般是送给母亲礼物或者一束康乃馨以感谢母亲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还有就是父亲节,父亲节起源于没过,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但是现在不同地区节日日期也是有所不同。

节日里,子女佩戴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佩戴白玫瑰表示对已故父亲的悼念。

还有一个节日风靡全球,那就是西方的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在这天,情侣们互赠礼物以表达爱意,而丘比特、有箭射中的心等等也是情人节的特色标志。

[5]

而中国的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就大大不同了: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传统的春节了,也就是农历的新年。

这个节日是从我们古代就传承至今的,除夕夜有守岁的传统习俗,除夕夜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正月拜访亲戚等风俗习惯。

而饺子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孩子们都会穿新衣服,也会收到压岁钱。

然后就是清明节,即每年的4月5日,这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了祭祀死者的活动。

其次是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在节日当天,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

还有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就是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象征着团圆,节日当天都会吃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风俗。

[5]

由此可见西方的节日注重宗教文化,而中国的节日则比较注重人文色彩,可见中西节日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而现在有很多西方节日在中国很流行,比如圣诞节,但是小学生可能不知道他们的起源和庆祝方式,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进行介绍,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2.2引用故事法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妙的利用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如在教圣诞节时,教师可以课前用圣诞树、长筒袜、圣诞帽、礼品盒、糖果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

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具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教学生们学习唱圣诞歌,交换自制卡片,上面写着英语的祝贺词,让他们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英语国家节日的特点。

学习节日文化时可以告诉孩子们母亲节:

老人小孩都要庆祝,给母亲送花;父亲节:

祝福身边的父亲们健康快乐;万圣节更加有意思,可以把自己打扮成电影动画片里面的人物;感恩节:

感谢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学会感恩。

这样不止让他们了解到节日文化,也能乐于投身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故事可以得到多重效果。

例如复活节(Easter),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一般定为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

因而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在复活节当天,西方国家人们所赠礼品主要是彩蛋。

教堂、学校或大户人家在这天一清早就把煮熟的鸡蛋藏在树穴、草丛或山石后面,邀请前来聚会的孩子们四处寻找,成为一天的主要活动。

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

人们还把鸡蛋染成五颜六色的,以增加喜庆气氛。

后来又发展到把巧克力、糖果等做成鸡蛋模样,包上各色彩纸,互相赠送。

鸡蛋在西方象征着死后又要复苏的生命,所以在复活节鸡蛋是必不可少的。

最传统的复活节馈赠风俗是,人们在复活节时给孩子们送去活的小鸡、小鸭、小兔子等,但有的孩子太小往往不能细心地喂养这些小动物,所以变通的做法是,送孩子这些小动物的布绒玩具或其它替代品。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把这些传统的西方文化介绍给学生们。

通过资料的整理、交流使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接下去的学习显得更加省力。

相信在小学阶段,恰当地结合西方文化背景进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乐于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让学生们能始终保持学习这些西方文化的新鲜感,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再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多看一些关于外国节日的来源故事等等,然后再把自身学到的带到课堂,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6]

2.3多媒体引导法

如今中国的大多数的小学里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西方国家的关于节日的电影也很快的被中国年轻一代所喜欢,而将电影带入课堂相信小学生们会更加有兴趣更加专注。

在课堂上可以放映一些健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关于节日文化的外语电影。

例如《极地列车》这部电影,电影中介绍了圣诞节的传说和圣诞老人的住地,在美丽的北极大陆,十几个接到圣诞老人的邀请前往北极大陆去领取圣诞节礼物,途中生动的画面和细致的刻画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电影中不仅仅包含着小孩子那种单纯的英文对话,还启发了孩子们对信任、友情的理解。

学生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加深一些英语对话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人生的问题。

最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电影中的人物,练习电影中小孩子的对话,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简单的英文观后感。

2.4游戏互动法

我国大多数的教室布置是对称结构,一排排的桌椅,教室的正前方是讲桌,给人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气氛。

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或者一些座右铭,为的是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努力、刻苦的学习。

而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则更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尽量不让学生在教室感受到严肃的氛围,而是轻松的感觉。

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

比如学生自制的英语卡片,可以以此做个小展览,还有可以以实物来布置教室,比如讲到水果,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卖水果的商店,将各种水果摆在教室,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学习这课。

平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搜集一些关于外国节日文化的图片或者背景知识,然后做成海报张贴在教室,学生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室更可以让学生们有兴趣学习。

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

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在吴贞玉的《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一文中我看到作者对小学课桌的摆放有独具匠心的想法,文中提到:

“在课桌摆放方面,我国小学教室基本上都是按以下左图所示的‘传统型’模式摆放,显示了国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比之下,英语国家的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和老师商量后对课桌采取了‘U模块型’的摆放(如下图所示)。

[7]

 

传统型U模块型

经过‘U模块型’调整后的座位,教室中间留出了一块‘舞台’供学生自由表演和展示。

”我觉得这个课桌的摆放方法对学生非常好,首先学生可以扮演主持人,在讲台上用英语报幕。

然后参加演出的学生可以在教室中间的空间里自由演出,学生参加演出的节目可以结合西方节日的特点,模仿西方节日中不同的角色,既具有戏剧性,还具有观赏性。

周围同学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可以近距离指导和纠正学生在演出过程中口语中的错误之处。

例如在圣诞节,老师可以促使学生自发组织节目。

学生们可以扮演圣诞老人和收到礼物的孩子。

圣诞老人可以唱着英文歌曲背着装礼物的包裹,来到庆祝圣诞快乐的孩子身边。

扮演学生的孩子可以像向“圣诞老人”提出许多和圣诞节有关的问题,让“圣诞老人”一一作答。

这样台下的学生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关于圣诞节的知识和学会圣诞节词汇的朗读。

“U模块型”的课桌摆法也使得游戏互动更加方便。

“圣诞老人”可以依次发给学生礼物,并且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礼物的英文发音。

如此下来,不近台上的学生英语得到锻炼,台下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既方便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英语交流的积极性。

比如,在小学实习期间,恰逢万圣节,当时我和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感受一次不一样的英语课,就商讨出的课桌摆法,我和老师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派对似的课堂,让每个学生走到教室中间,介绍自己所装扮成的人物,然后说一句和人物有关的英语。

老师利用大屏幕放映一些和万圣节有关的图片,老师做一些相关的介绍,如万圣节应该吃什么事物,万圣节怎么庆祝,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和学生们亲手制作南瓜灯,学生们对这种外国节日的文化习俗也是很感兴趣,同时这种课堂布置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像是一个派对,也便于老师和学生们的交流。

3跨文化意识关于节日的培养的原则

对于小学生的节日文化教育,教师应该遵循原则才可以更好的把西方的节日文化带入课堂,使学生学到真正的英语。

3.1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外国节日文化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而且有了母语的先入为主阻碍了英语学习,但是母语也是在后天学习的,并不是一出生就会说,所以要学好一门语言既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还要有个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应该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或者可以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

在这个环境里,使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语言环境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

[8]比如学校的宣传栏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与当时日期最接近的外国节日,因为小学生都很喜欢过节,让他们提前知道要过什么节日了,可以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与节日有关的东西,同时他们也就更期待英语课的到来,老师也就应该充分准备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而本班的黑板报则可以写一些英语的谚语或者介绍国外孩子们的游戏,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外国的文化,每天课间在班里面看看黑板报,也就会慢慢记住一些英语单词或者句子,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每周选两名小值日来负责本班的黑板报,这样在搜集过程中也是学习英语的过程。

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等方法,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3.2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小学生对于外国节日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一般的学生是知道几个最流行的西方节日,教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节日文化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有更广阔的知识面,而不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教师应该努力的激活教材,把课外只是延伸到课内,进行中西的节日文化比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比如在圣诞节之前,老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们,让他们去准备和圣诞有关系的东西,当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

比如准备圣诞树,圣诞帽或者自制贺卡,或者去学习圣诞歌,在圣诞节当天的英语课上请会唱的同学唱给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们要搜集各种资料然后自己精心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自己了解了圣诞节的文化背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教室按照上面提过的课桌摆法进行表演,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

3.3促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