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626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自汉武帝以后,古代帝王对孔子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历代统治者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2.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

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

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

4.钱穆说:

“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终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王朝的变法运动”。

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5.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6.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

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

“……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这部科技著作是

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授时历》D.《本草纲目》

7.《说文解字》中说: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

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8.《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

“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

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

9.蒙古人人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

“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

在《窦娥冤》、《汉宫秋》、《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

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A.突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B.体现了元杂剧的作品特点

C.反映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的不满

D.表达了知识分子对自己地位的不满

10.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据此判断,苏格拉底重点研究

A.自然科学B.政治学C.伦理学D.逻辑学

1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13.1807年富尔顿制成汽船,结束了帆船时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昭示“铁路时

代”到来。

这些进步得益于

A.太阳能的使用B.蒸汽机的应用

C.互联网技术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应用

14.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15.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下列各项与莫言的作品风格最相近的是

A.“我从不寻找,我只是发现。

B.“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D.“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

16、“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17.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

“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D.倡导文学革命

18.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20.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爱恩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是

A.相对论B.经典力学C.进化论D.量子论

22.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时,曾经这样展望: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

比尔·盖茨的“展望”,描述的是

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

23、阅读1601-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

二者对比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教士和神学家)

7.0%

6.3%

5.4%

1.9%

科学

1.7%

4.6%

7.0%

5.2%

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B.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

C.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D.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24.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

其间,高等学校在1966—1969年未招生,1970—1976年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

由此可见,1977年“恢复高考”主要指恢复

A.高等教育B.以群众推荐为主的招生方式

C.高校招生D.以文化考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

25、“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8分,第32题8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已”……孔子说:

“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分)

 

材料二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2分)

 

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6分)

 

32.(8分)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

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

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

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

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

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

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

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

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

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

符号消费时代来临,注重精神消费,追求个性,炫耀品味,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

消费观念:

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符号消费:

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

(2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33、(14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美国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的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民权运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黑人受教育的水平,是美国历史上各个人口集团中上升最快的。

……他们在为选举权杭争时,能进行有理论、有策略、有组织的斗争。

……1950一1970年,黑人平均收入由占白人收入的54%上升为64%……到70年代中期,已有1/3的黑人家庭上升为中产阶级。

……195。

年时,住在城市的黑人人口已经超过了居住在农村的黑人人口。

1970年,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费城、芝加哥、洛衫矶等城市,黑人居民超过50万。

……马丁·路德·金明确指出:

“黑人已组织成强大的力量,这使得政府无法回避他们的要求”。

……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7年颁布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权法,该法令禁止干预黑人投票。

肯尼迪政府在司法部专设一名民权助理部长……二战期间黑人种族意识和黑人群众战千性的增强及二战所全力维护的民主思想意识和观念,使黑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1964年,三位民权工作者在密西西比州的内肖巴县给黑人选民登记时被暴徒杀害,这激起了全国舆论的愤怒……对于迫害黑人的行径,周恩来总理也曾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

“美帝国主义对黑人的法西斯暴行,揭穿了美国的所谓民主和自由的本质,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国内的反动政策和在国外的侵略政策的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CDCBA6---10BDCCC11—15AABAD

16—20CCCDC21—25DDDDD26—30BADBB

31.(18分)

(1)相同点:

关注人,以人为本;(2分)

不同点:

中国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1分)西方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

(1分)

影响:

中国趋向专制统治;(1分)西方促进民主政治。

(1分)

(2)不同观点:

伏尔泰等尊崇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2分)孟德斯鸠等批判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2分)

相同立场: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

(2分)

(3)物质层面:

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制度层面: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2分)

精神层面:

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