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259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77 大小:13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7页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2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docx

兰大化工学院考研大纲DOC

化学专业

无机化学

开课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编号:

************、************

课程英文名称:

Inorganic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

85     总学分:

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0          学 分:

0

推荐使用教材:

《无机化学》 编者: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1994.4、第三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无机化学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有一个突跃。

本课程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讲授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物质存在的形态、物质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四大平衡的知识,为后继课程及化学实验打下理论基础;又要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讲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包括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单质的性质制备,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乃至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熟悉其新兴领域。

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四大平衡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与实验课程配合,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化学专业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

考试形式:

笔试为主(最终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给出)。

授课模式:

讲授(多媒体辅助+学生参讲讨论)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节

授课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了解化学发展史、化学的分类,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史。

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化学的发展史,无机化学的发展

第二章

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

掌握:

气体定律及其应用;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依数性的定量关系及其应用;胶体的特性。

了解:

气体扩散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

4

第一节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液体的蒸发

第二节

溶液

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

胶体溶液

溶胶的制备方法,溶胶的性质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

各种状态函数的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热效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熵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断及温度影响

了解:

反应热的测量

5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节

热化学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热效应计算方法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反应热和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熵,吉布斯自由能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度

掌握:

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了解:

反应速率理论

4

第一节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方法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五章

化学平衡

掌握:

可逆化学反应的特性;标准态,标准平衡常数表示方法,平衡移动计算

了解:

经验平衡常数

4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平衡常数

经验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平衡移动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六章

均相和多相平衡

掌握:

一元和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水解平衡、缓冲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原理和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了解:

近代酸碱理论,活度、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的概念

6

第一节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强电解质溶液,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性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子积和pH,缓冲溶液,酸碱理论

第三节

盐的水解

盐溶液pH的计算,影响盐水解的因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沉淀一溶解平衡的移动

第七章

氧化还原平衡

掌握:

氧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能斯特方程及有关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元素电势图。

了解:

电解定律;常见化学电源

8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节

电极电势

原电池,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三节

电解

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解定律,分压定律,新型化学电源(自学)

第八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掌握:

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运用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正确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正确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以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

了解: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各类分布图

8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研究历史,波函数和原子轨道,量子数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质

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周期性,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九章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掌握:

离子键和共价键特点;正确判断分子的构型;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简单双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及分子间作用力

了解:

键长、键角等键参数概念

8

第一节

化学键

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特点)

共价键(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

金属键理论

第二节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第十章

晶体

掌握:

四晶格能的计算;离子极化对性质影响

了解:

七大晶系,十四种点阵,晶体缺陷等基本概念

2

第一节

晶体微观点阵结构

晶体和非晶体,七大晶系,十四种点阵,晶体缺陷

第二节

离子晶体特点,AB型离子晶体晶型

第三节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特点,金属晶体的密堆积

第四节

离子极化

离子极化力和变形性的影响因素,离子极化对性质影响

第十一章

配位平衡

掌握:

离配位化合物命名;异构现象;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和应用;配位平衡的移动的有关计算

了解:

鳌合物的特点及应用

8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

基本概念

配位化合物命名,类型,空间结构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化学键理论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平衡常数,影响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

第十二章

P区元素

掌握:

p区元素的电子构型;卤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一些基本概念(惰性电子对效应,氢桥键,等电子体)

了解:

氢和稀有气体的有关性质

14

第一节

卤素

第二节

氧族元素

第三节

氮族元素

第四节

碳族元素

第五节

硼族元素

第六节

氢和稀有气体

第十三章

S区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掌握:

s区元素的电子构型;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等)性质及其递变规律;Li,Be的特殊性

1

第十四章

ds区元素

掌握:

ds区和s区元素性质异同;Cu(I)和Cu(II),Hg(I)和Hg(II)的转换条件,配合物的形成;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

铜、锌副族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Cu(I)和Cu(II)、Hg(I)和Hg(II)的相互转化,贵金属的提取;IA族与IB族,IIA族与IIB族之比较

第十五章

d区元素

掌握:

d区元素的电子构型;Ti,V,Cr,Mn,Fe,Ni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8

Ti,V,Cr,Mn,Fe系元素,铂系元素,过渡金属通性

第十六章

稀土元素

掌握:

镧系收缩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

注: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无机化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上、下册),宋天佑,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大学化学”(上、下),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

4.GeneralChemistry(DarrellD.Ebbing,5thEdition,publishedbyHoughtonMifflinCo)。

5.GeneralChemistry(KennethW.Whitten,7thEdition,SaundersCollegePublishing)。

 

无机化学实验

开课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

InorganicChemistry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

102  总学分:

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 分:

推荐使用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Ⅰ)

编者: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合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无机部分)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3年7月,第1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实验,训练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联想。

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部分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锻炼学生对实验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学生实验前充分预习,认真实验并记录,实验后认真写实验报告。

要求教师仔细备课,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结束后,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考试形式:

考查。

由预习报告、预习效果、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期末考查综合评定。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实习授课内容

学时(周)

基础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研发性实验

1

仪器的认领与洗涤,有效数字运算方法

4

2

溶液的配置和滴定操作

4

3

制备氯化钠(粗盐的提纯)

4

4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4

5

平衡常数测定---滴定操作

4

6

反应焓变的测定

4

7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

4

8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

4

9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4

10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5

11

综合实验:

表面处理技术(山大基础化学实验I,161页)

6

12

期末实验考试

4

13

卤素,氧,硫

4

14

氮族

4

15

硅,硼,铝,锡,铅

4

16

s区金属

4

17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4

18

d区金属铬,锰,铁,钴,镍

4

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补充实验)

5

20

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

6

21

设计实验:

从海带中提取碘

4

22

设计实验:

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或零排放制备聚铝

4

23

设计实验:

含铬(

)废液的处理

4

24

设计实验:

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4

附:

实验目的和要求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仪器的认领与洗涤,有效数字运算方法

4

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规则;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学会刷洗、洗涤剂洗涤玻璃仪器,学会电子天平的使用;掌握有效数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概念

2

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操作

4

1学习试剂的取用,台秤的使用等基本操作2学习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水容法,介质溶法,稀释法3掌握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涂油和排气泡法4学会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5学会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6学会正确掌握滴定终点

3

制备氯化钠(粗盐的提纯)

4

1 掌握提纯氯化钠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3 了解 Ca2+Mg2+SO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4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4

1 以自制草酸亚铁为原料制备铁的化合物 2 了解2价铁和3价铁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其离子的鉴定方法

5

平衡常数测定--滴定操作

4

测定

的平衡常数,加强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理解并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练习滴定操作 

6

反应焓变的测定

4

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习温度计,秒表的使用和简单的作图方法

7

化学反应速度和活化能

4

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8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

4

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进一步掌握滴定原理,滴定操作及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学习使用pH计

9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4

学会装配原电池,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10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5

了解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测定及其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测定PH<2.5时磺基水杨酸合铁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1

表面处理技术

6

1 了解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2 了解非金属电镀前处理-化学镀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电镀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4 了解钢铁发蓝,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及处理方法

12

期末实验考试

4

13

卤素 氧 硫

4

1 学习卤化氢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性质 2 掌握卤素单质和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变化规律 3 掌握卤族含氧酸盐的性质 4 了解卤素离子的鉴定方法 5 掌握过氧化氢,硫化氢及硫的不同价态含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6 掌握实验室制备金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条件 7掌握不同价态硫离子的分离和检出方法

14

氮族

4

1 验证亚硝酸,硝酸及其盐的部分性质,掌握离子鉴定 2 了解白磷的性质,验证磷酸盐的溶解度,掌握磷酸根离子的鉴定 3 掌握价As(Ⅲ),Sb(Ⅲ),Bi(Ⅲ)氢氧化物的酸碱性,还原性,五价态氧化性,以及硫化物生成与溶解的变化规律

15

碳 硅硼铝锡铅

4

1掌握一氧化碳的制备及其性质2掌握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水解性,硼酸和硼砂的重要性质与鉴定,了解利用硼砂珠实验对某些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的操作方法及现象3掌握锡(Ⅱ)锡(Ⅳ)铅(Ⅱ)氢氧化物的酸碱性,锡(Ⅱ)的还原性,铅(Ⅳ)的氧化性,锡,铅难溶盐的生成与性质。

16

s区元素

4

1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某些盐类的溶解性2学习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

3利用Na+K+NH4+,Ca2+,Ba2+等离子的特性,自行设计方案对混合液中各离子进行分离和检出。

17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4

1学习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和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2掌握铜和汞的氧化态变化

18

d区金属

4

1学习和掌握铁,钴及镍的氢氧化物及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2学习和掌握M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3学习和掌握M的还原性及其变化规律4学习掌握Fe2+Fe3+Co2+Ni2+等离子的鉴定方法5学习掌握钛钒铬锰各元素氧化态的氧化还原性,难溶铬酸盐的生成和溶解以及铬的鉴定

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5

巩固和进一步掌握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检出方法及其巩固检出离子的操作

20

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

6

1增加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了解从植物,土壤中分离和鉴定化学元素的方法

21

设计实验:

从海带中提取碘

4

1设计升华提取单质碘的仪器装置,画出装置图2找出合适的提取方法

22

设计实验:

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或零排放制备聚铝

4

设计制备硫酸铝的实验步骤

23

设计实验:

含铬废液的处理

4

设计对含铬(Ⅵ)废液处理的方案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24

设计实验:

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4

1学会肥料样品式样溶液的制备方法2掌握蒸馏法的原理和方法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三版

2.《无机化学实验》,青岛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3.《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三版

4.《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三版

分析化学

开课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

Analytical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

51  总学分:

3

学时:

51学时学分:

3.0

适用专业:

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二、课程性质:

必修课

三、课程目的与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科研及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定量处理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关系的能力,准确树立“量”的概念。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具有解决某些实际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四、几点说明:

(一)教学方法:

主要以课堂讲授及规定实验的操作为主,学生通过听课、作业、实验操作、并可参与部分小课题的工作、开放实验室自行设计实验的工作等扩大知识面及训练动手能力。

(二)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学时分配表:

章节

内容

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4

第七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6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1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8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6

第五章

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

6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

6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2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绪论(2学时)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4学时)

1.1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取样、试样的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分析、数据处理);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误差与偏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1.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数据运算规则

1.4滴定分析法概述:

滴定分析的方法;滴定分析对反应类型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及分类;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中有关的量和单位;滴定分析的计算。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6学时)

7.1标准偏差(有限次测定和无限次测定条件下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的定义与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关系);

7.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测量值的频率分布;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7.3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总体与样本;t分布;置信度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可疑值取舍(

、格鲁布斯法、Q检验法);

7.4误差的传递: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标准偏差法和极值法)的传递;

7.5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减小随机误差;消除系统误差

第二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11学时)

2.1概述:

活度、活度系数;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反应平衡常数;

2.2分布分数的计算:

分布系数的定义;一元酸碱的分布系数;多元酸碱的分布系数;分布曲线图;

2.3质子条件及pH的计算: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与质子平衡方程式;各种酸碱体系的pH值计算:

强酸(碱)溶液、一元和多元弱酸(碱);酸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2.4酸碱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及有效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标准缓冲溶液;

2.5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各种因素;混合指示剂

2.6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讨论:

强酸(碱),一元多元酸(碱),混合酸(碱)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pH计算,突跃范围计算;酸碱滴定可行性的判定与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强酸(碱),一元酸(碱),多元酸(碱)滴定误差;

2.7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混合碱分析;极弱酸碱的分析;氮、磷、硅的测定。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8学时)

3.1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

简单络合物与螯合物;EDTA及其络合物;

3.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络合物的逐级平衡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平均配位数;

3.3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和EDTA的副反应系数计算;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3.4金属离子指示剂:

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常用的指示剂;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3.5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讨论;化学计量点pM计算;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终点误差;准确滴定与分步滴定判别式;

3.6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单一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最高与最低酸度);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3.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选择滴定的可能性;酸度控制;掩蔽与解蔽

3.8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各种滴定方式及示例;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6学时)

4.1氧化还原平衡:

标准电位与克式量电位;能斯特方程;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条件电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可逆对称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不可逆体系的滴定曲线(对称电位与不对称电位,计量点在突跃中的位置);等当点电位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处理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测定的计算问题,包括多组分体系和有机物的测定计算;终点误差

4.3氧化还原的预处理

4.4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溴酸钾法和铈量法的简介

第五章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6学时)

5.1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的分类、特点;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重量分析的计算

5.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度、活度积、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