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384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毛遂自荐》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遂自荐》模板.docx

《《毛遂自荐》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遂自荐》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遂自荐》模板.docx

《毛遂自荐》模板

《毛遂自荐》.._模板

一、教学目标

(一)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二)理解并熟记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三)继续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四)在此基础上能对人物进行评价。

评价人物是一项较高的学习要求,应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放在具体的课文中,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作出评价。

对于历史人物,还应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分析:

首先他确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

从他到楚国后的表现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其次,对自己充满信心。

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

再次,他对入选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

(二)作者是如何来塑造毛遂这个人物形象的?

分析:

作者是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冲突中,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大智大勇的毛遂这一形象的。

毛遂是在秦国围攻赵国都城,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是在“得十九人,众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的情况下主动推荐自己的。

国家危难关头,毛遂能为国纾难,足以看出他的义勇精神,也更突出了他能力强。

平原君不愿带他同往,毛遂以巧妙的比喻说服了平原君,他的才华已初露端倪。

十九人的“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与“十九人皆服”的对比进一步表明毛遂有与众不同的才华与能力。

平原君的“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两言而决耳”再次对比,用来反衬毛遂的大智。

朝廷上与楚王的一番辩论及行动,有礼有节,有胆有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征之以信。

虽是重大之国事,毛遂却处理得沉着有序,毛遂圆满完成任务与十九人的“碌碌”再次形成对比。

至此,毛遂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文章最后又以平原君“不敢复相士”来进一步突出毛遂的与众不同。

(三)《毛遂自荐》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

本文可分三部分:

即以各自然段为划分单元。

第一部分(第1段)情节展开:

秦围邯郸,赵国危在旦夕。

第二部分(第2段)情节发展、高潮和结局。

写赵国与楚国订合纵联盟的整个过程。

第三部分(第3段)尾声。

写平原君引咎自责,向毛遂诚恳致歉,表现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四)毛遂和平原君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分析:

(1)毛遂:

挺身而出,勇纾国难,有义勇精神。

因门客之间互相倾轧,而未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善于雄辩,主动抓住机遇,对天下形势有独特高明见解。

他聪明并有外交才华,大智大勇,有斗争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之以利、明之以信,大义凛然,果敢严谨,是一个对政治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

平原君:

喜士养客,但蔽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唯左右毁誉是从。

可是他能引咎自责,勇于致歉,重视人才,是一诸侯国里有权势、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形象。

(2)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表现出要善于使用、选拔人才,使人才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主题;也表现了一个人要勇于把握机遇,又要有善于表现才能的智慧,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积极思想。

(五)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

①选材精炼、典型。

本文从故事的全过程中,只重点突出了自荐、歃盟、引咎三部分的内容,而其中又以歃盟为详写部分,极力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具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外交才华。

文章不拖泥带水,集中凝练地刻画出毛遂的形象。

②衬托对比,写出人物的个性。

故事从开始就把毛遂和数千门客放在对比描写的氛围之中,以众门客的庸碌反衬毛遂的脱颖,用会盟前门客十九人的迟疑与焦急,给毛遂出难题,和“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的毛遂成功后的反唇相讥对比;把毛遂的智勇和楚王的色厉内荏相对比;把平原君对人才使用的前后态度作对比;这一系列的对比描写,使人物个性特征,特别是毛遂的个性特征栩栩如生了。

③利用人物的言行活灵活现地勾画人物的情态。

作者刻画毛遂这个人物的主要手法,是言行描写。

毛遂自荐时的雄辩语言,和楚王定盟时的智勇语言,均使对手折服;毛遂“按剑而前曰”的动作,“奉铜盘而跪进”的咄咄逼人的英气,“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的毫气,无不把这传奇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自读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如有异读,请注音。

①与……二十人偕。

(   )

②其末立见。

(   )

③先生不能,先生留!

(   )

④毛遂比至楚。

(   )

⑤而王弗知恶。

(   )

⑥谨奉社稷而以从。

(   )(   )

[1] [2] [3] [4] 下一页  

《毛遂自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认识作者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崇高的心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解决办法:

反复诵读,思考讨论,深入领会。

●学生活动设计

快速阅读、精读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

●教学方法:

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

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

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

(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

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

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

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二、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正是这种思想,使得罗曼•罗兰对名人、对英雄有了他独特的评判标准。

三、阅读、感知,把握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一(1~3)平庸的时代

二(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

三(6~7)英雄的作用

四、思考、讨论

1.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有什么作用?

暗示文章的主题。

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2.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3.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历经苦难的磨练,以仁慈之心,伟大的品格,映照出乎庸时代的可鄙,带领人们走出自私自利的世俗氛围,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的伟人。

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4.作者为什么说需要英雄?

什么样的人需要英雄?

因为平庸的时代,充满自私自利卑下的风气,让人“窒息”,所以作者呼唤英雄;不甘平庸生活、不屈服于物欲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们需要英雄的指引、激励。

5、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

具体怎么艰难?

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

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6.作者为什么把“名人”的“首席”送给了贝多芬?

作者把“首席”送给贝多芬,是因为贝多芬最符合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

仁慈,伟大的人格,命运的磨难,作为音乐家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五、揣摩重点语句

许多语句意味隽永,含义深刻,须仔细揣摩。

1.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

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

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3.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六、.总结

《〈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

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巨人三传》。

※资料库

一、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https:

///论文。

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

《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https:

///论文等。

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经历,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

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

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该巨著获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贝多芬传》译者序及原序

译者序(傅雷)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

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迻译了本书。

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

现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

──由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这部书的初译稿,成于一九三二年,在存稿堆下埋藏了几有十年之久。

──出版界坚持本书已有译本,不愿接受。

但已出版的译本绝版已久,我始终未曾见到。

然而我深深地感谢这件在当时使我失望的事故,使我现在能全部重译,把少年时代幼稚的翻译习作一笔勾销。

〕。

此外,我还有个人的理由。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

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青的一代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

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为完成介绍的责任起见,我在译文以外,附加了一篇分析贝多芬作品的文字。

我明知道是一件越俎的工作,但望这番力不从心的努力,能够发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译者  

三十一年三月  

原  序

二十五年前,当我写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时,我不曾想要完成什么音乐学的著作。

那是1902年。

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

我逃出了巴黎,来到我童年的伴侣、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我的贝多芬那边,寻觅十天的休息。

我来到篷恩,他的故里。

我重复找到了他的影子和他的老朋友们,就是说在我到科布楞兹访问的韦该勒底孙子们身上

          

                        淄博市       沂源县       张庄中学    祝丰远

     班级的良好发展需要班主任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不息的创新精神为指导,较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又是管好班级的基础,管理中的情感的注入又是班级发展动力和根本保证。

笔者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四年余中一直再不断的创新、探索取得了点滴成绩。

现将一些做法及心得谈一谈,以求抛砖引玉,与同仁们共同进步。

一   树立现代教育法规化思想,构建较为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体制,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做到以法治班.

   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在探索、创新,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失误与失败,但我总的指导思想却坚持不渝.我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班委改革:

以写申请、做答卷、搞演说等形式确定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无特殊情况任期半年,其它班委角色有任一名同学报名申请,直接确定,任期一月。

将班委看作学生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尽量做到使每一个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而使部分学生较好的以班委形象约束自己,体味班委的辛苦,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使班级良好发展。

如我班内有一名非常调皮、不够团结同学、不懂关心别人且学习较差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他常不服从班委同学管理,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自控能力差,常常是“旧事重发”。

自从进行了这一班委改革后,他自愿加入了班委。

从此后,他的表现有了质的变化:

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思想品德变得较高尚,集体主义感加强,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

总之,通过实践,这一变动流程式班委体制在班内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以量化积分管理为主要形式,以明确的《班级量化细则》、《关于对违纪学生处罚处理的决定》为指导,确定有班委组成的量化小组,进行值勤量化管理。

针对班委,确定监督班委小组,对班委监督量化,形成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网化管理。

3、以量化鼓励、优秀典型精神、物质奖励,张贴表扬为良好的激励措施,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的良好班风。

形成了以鼓励为主流宏扬正气的良好局面。

如:

临时班委期满,若无被量化扣分,加班级贡献分十分等。

这种量化鼓励既鼓动了同学们加入班委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他们的管理主动性,为班委的顺利流动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提供了必要条件。

4、班主任宏观调控和深入细致指导相结合,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管理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始终坚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并非只是班主任的管理对象的想法,班主任应树立班级策划者、指导者的形象,就像一位导演,学生应是真正的实践者、表演者。

所以我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委会、班会,以及周五的监督班委会进行策划指导,并让学生畅所欲言,着实了解掌握一周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

周内我在进行跟班抽查,抓点带面。

这样循序渐进,班级常规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在以法治班的原则下,贯穿情感教育感化主线,研究学生心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突出德育首位的原则。

1、事事发乎于情,晓之以理,才感人心怀。

刘勰言,“无根而固,情也”。

班主任应以春风化雨的爱心,通情达理的良心,饱含激情的热心,润物无声的细心来感染、感化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长久的恩师形象。

在工作中,我始终依此作为育人的不竭源泉,既立足于学生实际,又着眼学生将来,不急功近利,不抹杀性灵。

由于学生心理的不稳定性,使他们心理情绪时常波动,为此,我以日记、书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语,哲理对话。

使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鼓起了勇气。

这样,就拉进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惧师心理和师生间的封闭性,为班级的管理提供了情感空间。

做到这一点,需要班主任把学生看作在成长中的人,而不能把他们只当作孩子。

2、适时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常规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

在工作中,我以学校的以德育评价促养成的德育体系为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

以量化措施要求学生养成每日刷牙的习惯、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际的习惯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还借用组织活动如:

“我为班级献爱心”、“我为班级献计策”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结合爱国主义活动,收听收看时事报道,建议学生收看《焦点访谈》、《金剑之光》等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班主任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正实现有蛮干向会干的转变,少费力提高效,这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当代教育者的风采。

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及心得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内容

本文在课本第120--124页。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给当时一个法国上尉的信。

雨果通过这封信让英法联军的的暴行跃然纸上,同时作者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这种无耻行径,表明了自己对于这次所谓的“胜利”的极大讽刺和他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受列强欺凌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先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熟悉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2.教师让学生说出关于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了解。

3.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新课,分析法国人对于圆明园的描述是怎样的。

4.分析作者在信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他为什么要表达这种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2.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3.通过学习懂得任何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它自己,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找出作者对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态度和感情。

2.理解作者所说的“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这句话。

3.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审难点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教学突破

1.搜集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和体会它的壮丽辉煌。

2.让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对二者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关于圆明园的文字和图片的丰富资料,供学生学习、欣赏。

2.准备关于圆明园被毁的影片资料,以再现当时的历史。

◆学生准备1.在课下查阅近代史,回顾当时的历史。

2.以班为单位到现在的圆明园去参观一下(如条件允许)。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简单介绍圆明园的基本情况,同时插播1.边听边看有关图片。

放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对圆明园的描述。

2.学生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3.分析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3.学生的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

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回顾历史,对当年英法联军火

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有个大致了解。

2.讲解旧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历史的原

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

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励他们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圆

明园的情况。

1.回顾历史。

,积极发言。

2.回答旧中国受到列强欺凌的原因大同小

异:

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朽没落。

感受:

感近代的落伍,封建政权的腐朽和闭关锁

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推翻封建

的君主政权才能救中国,等等.

3.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想象猜测的

成分很多。

学生可能把圆明园描绘得

象金库,或者把从电视上看到的藏宝库

中的情影描绘一番。

4.简单介绍圆明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

知道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实

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观

看关于圆明园的图片。

5.提问:

假如圆明园当年没有遭到掠夺

和洗劫,大家想象一下,会怎么样?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反正

只是历史的假设,不一定有什么最终

答案,只要学生回答得能自圆其说就

行了)

4.观看图片,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

赞叹不已,对圆明园的被毁痛惜不已,

对清政府的无能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列

强的罪恶行径表示强烈的谴责。

5.学生回答很不一致:

可能成立博物馆让

外国人参观,让他们为中国人民的伟大

创造力折服;肯定被列人世界文化遗

产,被称为世界奇迹,那就不是中国屈

辱的历史见证了,而是引以为豪的了,

等等。

二、进入新课,分析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分析:

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

看待英法联军的这次侵略的?

(让学

生脱离课本的原话进行.总结和概括,

只要说明是贬而不是褒就可以)

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

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给人以悬

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提问:

作者在文章中的第三段谈到圆

明园的时候为什么谈到了艺术和幻

想艺术?

4.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

作者是

为了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

位,也是对被破坏了的艺术珍品的痛

惜。

5.让学生读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想象的

描述,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丰富

的想象力,并对照原来看过的图片,分

析作者的描述是不是很具有想象力。

1.浏览课文,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很明显地

发现作者的态度:

强烈地讽刺和谴责了

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而不是赞扬的态

度。

2.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出,这样主要是吸引

读者继续往下看;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

样显得委婉而有礼貌;也有的学生认为

这样更能宣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