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727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有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然而,这一符号又随时变成一副面具,遮掩了行为主体的“本我”,进而导致了人的多重人格。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存在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

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变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变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

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

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接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

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甚至几岁的小娃娃。

因为“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文字阅读;亲子阅读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摘编自刘天放《莫让“亲子阅读”流于形式》)

材料二:

家长每天阅读超过2小时,孩子每天阅读时长

家长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孩子每天阅读时长

家长对亲子共读目的的认识

家长对亲子共读内容的选择

(摘编自“家长帮·阅读”)

材料三:

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

实际上,阅读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

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

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不是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生更美好的感悟。

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

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

(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心》)

材料四: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教授凯瑟琳·斯诺说:

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

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文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从长期来看,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来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

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独立贡献超过20%的影响因素。

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

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差异中,有20%是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弥补。

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让很多人认识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

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000本图画书。

凯瑟琳·斯诺说:

“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哈佛教授:

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母阅读习惯不好(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

B.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

C.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的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

D.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虑为学科(如语文、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的也不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子阅读中,书的介质作用和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范围已经覆盖了0-3岁的小孩。

B.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而对独立思考等有影响。

C.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

D.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家长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连枷

李锐

天很冷,心也很冷。

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

学校原在村庙里,后来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来做教室。

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

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

“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没人应声。

“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还是没人应声。

他把眼睛转到刘开放身上。

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

“王老师,我爸叫我甭来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来就拧断我胳膊……”

王光荣很寒心。

他心想:

我真是名誉扫地呀。

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笑容:

“哈哈,行呀!

那就算了吧。

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

反正联校张校长来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

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回家种去啦。

同学们,放学吧!

说着,他一阵一阵心酸,就使劲拍手,使劲喊,“行啦行啦,放学吧!

放学吧!

一到四年级一共十五个学生,大家纷纷背上书包站起来。

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

“老——师——再——见!

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来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人。

他问:

“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

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

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来,说:

“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

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来。

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

“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

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

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

”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起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了,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

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来了。

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

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

“老师,打豆子吧。

于是,二人来到羊圈前空场上。

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

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

劈劈啪啪的敲打,紧闭的豆荚爆裂开来,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来蹦去。

他边打边问:

“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

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

“知道。

城里人现在要吃绿色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

他木然地笑笑。

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

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

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

乡政府给了政策:

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

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

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

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

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

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

翻来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

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来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

“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

“啥古诗?

“写连枷的。

“老师,干活儿的家具也能写诗?

“能写。

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声歌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

“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

“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下霜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

可惜,题目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来,“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

馍妮儿笑笑,说:

“老师,他胡说。

“谁胡说?

“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

“咋胡说啦?

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

我就没唱歌儿!

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膊累肿喽!

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

吕梁山干冷的暮色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

(有删改)

【注】连枷;一种农具,用来拍打谷物。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简要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B.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C.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结尾一段写吕梁山的暮色、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

8.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标题改用“最后一课”好不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

“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

”曰: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

“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

“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

“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

”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

“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

“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

”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

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讳:

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卿:

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学田:

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

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河东:

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

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

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

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媵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

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

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5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

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

③袍,官袍。

④烟霄:

喻显赫地位。

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

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认为,只要自己的本心是美好的,而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两句是“,”。

(2)刘禹锡《陋室铭》中,用“,”两句指出自己的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之一是自己的朋友都是有学问的人。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的忧愤之作,其中“,”两句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感慨极为沉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一百多亿年前的一个时空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

在这个时空奇点,目前所知的物理理论都不适用。

但这个理论产生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并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模型——火劫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创生是周期性的。

从一开始对大爆炸时空奇点到提出周而复始的火劫模型,科学家取得了不小的理论进展。

但这个模型面临着很多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反弹学说。

这个理论可以解决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面临的初始条件的疑难。

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

科学家发现,真正要揭开宇宙形成之谜,就要找到宇宙开端大爆炸产生的原始引力波,遗憾的是,原始引力波至今没有被观测到。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阿里计划”,即阿里原始引力波探测实验。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提出了很多假说。

()。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将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我们也相信,宇宙起源之谜终将被解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白璧无瑕苦思冥想捉襟见肘义不容辞

B.无懈可击思前想后捉襟见肘义不容辞

C.无懈可击苦思冥想一筹莫展当仁不让

D.白璧无瑕思前想后一筹莫展当仁不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B.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

C.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D.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

B.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C.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D.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但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

20.下面是某征文启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应征稿件必须是作者原创的,看到了剽窃等问题,将取消参评资格。

作者同意授权主办方汇编作品,如不同意,请作者说清楚。

征文活动设一、二,三等及优秀奖好几个。

组委会聘请名头很响的专家担任评委,面向社会公示后确认。

拟定于6月在春城举办征文颁奖典礼,届时邀请文化学者来现场为获奖者颁奖。

欢迎广大文友不吝赐稿。

2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关部门启动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请从下面候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

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

不超过90个字。

(6分)

焦裕禄袁隆平郎平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防护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表示,将800万元奖金捐献,在家乡成立助学基金。

材料二:

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