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176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45 液体压强.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45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

1、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50cm,分别装有2.0×10﹣3m3的水和3.0×10﹣3m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ρ酒精=0.8×103kg/m3,g=10N/kg).求:

(1)水的质量;

(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

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能够达到p水>p酒精?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2kg

(2)2500Pa(3)不可能    

解析

(1)水的密度,又知道水的体积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得

(2)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根据固体压强计算公式,压力等于A容器的重力加水的重力即,带入压强公式。

(3)容器中水的高度,酒精的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假设他们都升高相同的高度,p水>p酒精 

但是酒精的高度原来是0.3m,增加超过0.2m后高度超过0.5m,而容器高度只有50cm所以这种情景是不可能出现的。

最后一问尤其注意算出大于0.2m后判断是否会超过容器的高度。

2、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A、B、C。

当分别倒入水、酒精、浓盐水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请在图中画出液

面的大致位置。

(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答案分析:

已知酒精、水和盐水的密度大小关系,还知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可求它们中液面最高的液体.

解答:

解:

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还知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密度越大,液体深度越小,液体密度越小,液体深度越大,所以三液体深度h盐水<h水<h酒精,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是小楠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景,将探头放在距水面5cm处,探头受到水的压强为      Pa;他将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500   增大解析P=ρ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由P=ρgh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而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是利用转换法显示压强的变化,所以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

4、如图所示,密度为2×103千克/米3,边长为0.1米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求:

①甲的质量m甲.

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乙.

③现在甲的上部水平截去体积为V后,正方体甲对水平地面压强为p甲;在乙容器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后,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为P乙,请通过计算比较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V取值范围.

答案解:

①由ρ=得,甲的质量:

m甲=ρ甲V=2×103kg/m3×(0.1m)3=2kg;

②乙容器中水的深度h=0.1m,

水对乙容器底产生的压强:

p乙=ρgh=1.0×103kg/m/3×9.8N/kg×0.1m=980Pa;

③设变化后加对地面、水对乙容器底产生压强关系:

p甲′≥p乙′

≥ρ乙g(h乙+△h乙)

即:

≥ρ乙g(h乙+△h乙)

由于m甲=2kg,可得:

≥ρ乙(h乙+

)     

解得:

V≤4×10﹣4m3

当0<V<4×10﹣4m3时 p甲′>p乙′

当V=4×10﹣4m3时 p甲′=p乙′

当4×10﹣4m3<V<1×10﹣3m3时 p甲′<p乙′.

答:

①甲的质量是2kg;

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980Pa;

③压强与V的取值范围为:

当0<V<4×10﹣4m3时 p甲′>p乙′

当V=4×10﹣4m3时 p甲′=p乙′

当4×10﹣4m3<V<1×10﹣3m3时 p甲′<p乙′.

5、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在塑料管上离管底等高的不同位置A、B、C处扎了三个小孔,并将其放入水槽中,如图所示

(1)水通过三个小孔流入塑料管中,说明水内部向各个  都有压强.

(2)若小明改变塑料管在水中的深度,他想探究水内部的压强与  的关系.

(3)若小明还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还需要用液体种类  ,且深度  的液体进行多次试验.(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解:

(1)水通过三个小孔流入塑料管中,说明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小明改变塑料管在水中的深度,他想探究水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小明还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需要用不同液体且深度不同的液体来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方向;②水的深度;③不同;相同.

6、某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固体和液体对外加压力大小的传递特点,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如同所示.他们用相同的水平力F,分别推光滑桌面上不同形状的固体左端和装有液体密闭容器的左边活塞,而紧靠右端的完全相同的弹簧被压缩产生形变,弹簧形变量的大小关系为△l4<△l1=△l2<△l3.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中(a)或(b)或(c)或(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分析比较图中(a)与(b)和(c)与(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解:

(1)分析比较图(a)和(b)和(c)或(d)他们用相同的水平力F,分别推光滑桌面上不同形状的固体左端和装有液体密闭容器的左边活塞,而紧靠右端的完全相同的弹簧被压缩产生形变,可知:

用相同的水平力施加在固体和液体上,固体和液体都能传递外加的压力;

(2)分析比较图中(a)与(b)和(c)与(d),他们用相同的水平力F,分别推光滑桌面上不同形状的固体左端和装有液体密闭容器的左边活塞,而紧靠右端的完全相同的弹簧被压缩产生形变,弹簧形变量的大小关系为△l4<△l1=△l2<△l3.因弹簧的伸长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c)与(d),的活塞面积不同,可知:

用相同的水平力施加在固体和液体上,固体传递外加压力的大小和固体形状无关,液体传递外加压力的大小和装有液体密闭容器的左右两端的活塞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

(1)用相同的水平力施加在固体和液体上,固体和液体都能传递外加的压力;

(2)用相同的水平力施加在固体和液体上,固体传递外加压力的大小和固体形状无关,液体传递外加压力的大小和装有液体密闭容器的左右两端的活塞大小有关.

7、如图2所示的四个装置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A.玻璃连通管  B.托里拆利实验  C.茶壶  D.液位计

 

∙答案B

8、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向________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甲装置即可。

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未盛水)缓慢地浸人水中,你将观察到橡皮膜向________凸起。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_________装置更适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 上  乙   乙装置现象明显,易观察到液体内部不同方向的压强

9、如图,两支相同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

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p甲        p乙(填“>”、“=”、“<”)。

答案> 

10、小唐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表格。

(1)小唐想要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         的关系。

(2)小唐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实验情景如图甲、乙所示,他观察到乙图中压强计的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较大,因而他认为乙图中烧杯内液体的密度较大,同组的小军认为小唐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军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深度 深度不同时不能根据液体压强来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1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我们可以设想液面下h深处有一底面积为S的水平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的小液柱所产生的。

(1)请推证:

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压强p=ρgh

(2)已知圆柱形下表面所在深度为30cm,所受压强为3.6×103Pa,则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

(1)证明:

∵液柱竖直并静止

∴小液柱的体积为:

V=Sh

小液柱的质量为:

m=ρV=ρSh…………………………………………………1分

小液柱对底面积S的压力为:

F=G=mg=ρShg……………………………………………………1分

因此小液柱对底面积S的压强为:

………………1分

即 p=ρgh………………………1分

(2)解:

根据p=ρgh

∴ 

  

       =1.2×105Pa………………2分

12、如图所示,水壶内装有1千克水,水壶底面积约为0.003米2,水深0.1米,求水对壶底的压强。

答案P=ρgh                                    

=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                                    

(公式1分,代入2分,结果1分)

13、下面甲乙两图所示容器中都装有水,但图中都只画出了左边容器中的水面,请在图中把未画的水面的大致位置补画出来。

答案甲图中三个容器中水面相平,乙图中三个容器中水面不相平从左向右,水面逐渐降低,图略

分析:

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左端、中间和右端的容器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是相平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向下流,中间一段管子比较粗,水流速度小,液体压强大,水柱高;右边管子比较细,水流速度大,液体压强小,水柱低.故答图如下:

14、“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                 反应出来。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        图。

(3)比较图a和图d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C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分析:

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即利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应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其中高度差最小的为C图实验,故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C图;图a和图d控制了深度相同,但液体种类不同,故结论为: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5、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

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

(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

答案

(1)深度;

(2)无关;(3)乙丙

分析:

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1)甲乙两图中的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所在深度不同,所以探究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2)丙和丁液体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使探头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乙丙两图.

16、如图为U形管压强计的示意图。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某种液体中慢慢下移时,两管中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这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应控制的量有液体密度和          ,而要改变的是       的方向。

 

答案增大 液体深度   金属盒

分析:

金属盒在某种液体中慢慢下移时两管中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说明压强变大,因此得到结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将金属盒停在某一深度,并改变金属盒膜朝向时,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压强不变,因此得到结论:

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研究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应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改变金属盒的方向即可。

17、如图所示,是某栋房子供水的水路示意图,放水时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     .若将水龙头(相同型号)单独打开并将开关旋至最大,则     (填“甲”或“乙“)水龙头出水速度大.

答案连通器;甲

分析:

本题第一空考查对连通器构造特点的了解: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叫连通器;

第二空考查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塔上端是开口的,放水时水龙头也是开口的,它们通过水管相连,符合连通器定义特点,所以是一个连通器;

四个水龙头中,甲处在液面下最深的位置,根据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甲处液体压强大,水流速度大.

18、如图所示,在W形玻璃管中,从两边装入不同的液体,ABC是水,EFG是油,CDE是密闭的空气,已知

H1=20cm,H2=23cm,H3=3cm,H4=4cm,则EFG管中油的密度为_________。

 

答案0.8g/cm3

解析:

(1)ABC部分是水并且静止,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H1=20cm=0.2m,H4=4cm=0.04m,

由此可知,CDE部分气体的压强为:

P=P0+P水=P0+ρ水g(H1-H4)=1.01×105Pa+1.0×103kg/m3×10N/kg×(0.2m-0.04m)=102600Pa.

(2)∵P=102600Pa,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H2=23cm=0.23m,H3=3cm=0.03m,

设EFG中油的密度为ρ1,

由此可知,CDE部分气体的压强为:

P=P0+P油=P0+ρ1g(H2-H3)=1.01×105Pa+ρ1×10N/kg×(0.23m-0.03m)=102600Pa,

∴ρ1=0.8×103kg/m3

故答案为:

0.8×103kg/m3

19、数字式液体压强计由薄片式压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显示器两部分组成。

如图甲所示,将传感器放在大气中调零后,放入浮有圆柱体A的圆柱形水槽底部,用它来测量水槽底受到水的压强。

然后在圆柱体A上逐个放上圆板,水槽底受到水的压强与所加圆板个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积S=0.02m2,圆柱体的密度ρA=0.75×103kg/m3。

所有的圆板完全相同,圆板与圆柱体A的底面积相等,厚度d=5mm,g取10N/kg。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一个圆板的质量m1与圆柱体A的质量mA的比值m1:

mA=______。

答案1:

6

分析:

分析图像,拐点出现在加两个圆板以后,说明加两个圆板时,圆柱体A正好悬浮,再加圆板,A会下沉,图像拐点以后,压强增加变慢,说明随着圆板的增加,液面上升速度变小,即V排变小,浮力小于重力,也说明圆板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未加圆板时:

圆柱体的密度ρA=0.75×103kg/m3,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漂浮,

则:

根据加两个圆板时,圆柱体A正好全部浸没水中进行分析:

此时的浮力:

所以:

20、在一个空纸盒的侧面扎3个大小一样的孔,一个孔在接近盒底部的位置,一个孔居中,另一个孔在接近盒的上部的位置.用一条透明胶把3个孔封住.向盒中加满水,把盒子放在水池旁边,孔面对池子,并把胶带撕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由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深度越大的孔喷射的水平距离越远,所以选项A、C、D的图形不正确.

2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水>p酒精,F甲=F乙B.p水>p酒精,F甲<F乙

C.p水<p酒精,F甲=F乙D.p水<p酒精,F甲<F乙

答案B

解析A放入水中由于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处于漂浮状态,水的深度不变,而放入酒精中由于A密度大于酒精密度所以沉底,但是酒精深度依然不变,所以放入A后,水和酒精的深度依然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深度相等,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密度所以水的压强大于酒精压强,

二者对桌面压力都等于液体重力加A的重力,本来水和酒精质量相等,由于A的放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重力等于浮力,水中排开水的重力等于A的重力,酒精中排开酒精的重力小于A的重力所以剩下的水的重力小于酒精的重力,所以

对照答案B正确。

22、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 B.茶壶C.锅炉水位计 D.三峡船闸

 

 

 

答案A

分析:

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A、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符合题意.

B、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C、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D、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23、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

A.茶壶  B.微小压强计   C.牲畜自动饮水器  D.下水道存水管

答案B

分析:

A、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B、微小压强计一端没有开口,没有构成连通器,不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C、自动饮水机的左右两个容器上端开口,底部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D、下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

24、如下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已知h1=30cm,h2=10cm,容器内的底面积为0.5m2,则A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Pa,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__________N.

 

答案3×103  1×103 1.5×103

25、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管内装有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乙

答案等于

26、混凝土便宜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

钢筋耐压也耐拉,通常在混凝土建筑物须承受张力的部位用钢筋来加固.如图3所示,楼板和阳台的加固钢筋位置都正确的是(    )

答案A

27、透明饮料瓶中盛有水如上右图所示,旋紧瓶塞。

用细针在A、B处各扎

一个小孔。

请在图中画出此时观察到的A、B两处的现象。

 

答案透明饮料瓶中盛有水如上右图所示,旋紧瓶塞。

用细针在A、B处各扎一个小孔。

请在图中画出此时观察到的

A、B两处的现象。

 

28、如图(a)所示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2,里面装有高20cm的水,将一个体积为500cm3的实心铝球放入水中后,球沉底(容器中水未溢出

).求:

(1)图(b)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容器底增加的压力.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不计容器重,ρ铝=2.7×103kg/m3,g取10N/kg)

(3)铝球受到的浮力.

答案 解:

(1)容器底面积S=200cm2=0.02m2,实心铝球体积为V球=500cm3=5×10﹣4m3.

放入铝球后,V排=V球;因容器中水未溢出,容器中水面增加,

∴液体增加的深度△h为:

△h=

=

=

=0.025m.

∴铝球放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h)=1.0×103kg/m3×10N/kg×(0.2+0.025)m=2250Pa

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

△F=△pS=ρ水g△h•S=水gV=1.0×103kg/m3×10N/kg×0.025m×5×10﹣4m3=5N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水+G球

=(ρ水V水+ρ铝V球)g=(ρ水Sh+ρ铝V)g

=(1.0×103kg/m3×0.02m2×0.2m+2.7×103kg/m3×5×10﹣4m3)×10N/kg

=53.5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

=2675Pa.

(3)∵放入铝球后,V排=V球;

∴F浮=ρV排g=1.0×103kg/m3×5×10﹣4m3×10N/kg=5N.

答:

(1)图(b)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250Pa,容器底增加的压力为5N.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2675Pa,压力为53.5N.

(3)铝球受到的浮力为5N.

29、如图所示,A、B是两个密闭的球形容器,C、D、E都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它们与容器接口处紧密封接.容器A、B和玻璃管D、E内盛有水,各水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则E管内水面高出B容器水面的高度h应等于(  )

 A

.0.5米    B. 1.0米    C.1.5米    D.2.5米

答案B

分析:

观察图可知,A、B容器内相通,这说明AB内气压相同,于是可得出此时水压也相同.那么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然后可知E管内水面高出B容器水面的高度h.

解:

由图可知A、B容器内相通,气体压强相等.玻璃管D、E内压强也相等.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故h应等于1.0米.

故选B.

30、有一种气压保温瓶其结构如图所示。

用手压下按压器,气室上方小孔被堵住,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水经出水管流出。

按压器面积为8厘米2,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10厘米。

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方的压强至少要多大?

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多大的压力?

(弹簧的平均弹力为1牛,p0=1.01×105帕,

g=10牛/千克,按压器所受重力忽略不计)

答案管口与瓶内水面之间的压强差

水面上的压强P=P0+P水=1.01×105+1.0×103=1.02×105(帕) 

克服压强差所需的压力F水=P水S=1.0×103×8×10-4=0.8(牛) 

考虑克服弹簧弹力后所需的压力F=F水+F弹=0.8+1.0=1.8(牛)

评分标准:

全题8分。

(1)式2分。

(2)式2分。

(3)式2分。

(4)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