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828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2016级高一(上)第一学月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卿雅彭志华马瑜审题人:

邵明灿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6题将答案涂在机读卡对应题上,11—14题涂在机读卡对应7—10题上,其他题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文言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

驻军

B、敢以烦执事执事:

办事的官吏。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抛弃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是()(3分)

A、①以其无礼于晋B、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①今急而求子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下列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解说《春秋》之作。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春秋时期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伯、侯、子、男。

D、两个以上的人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

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曰: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①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佯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请骸骨归!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①亚父:

指范增。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       宰:

分割  

B、陈涉起而王陈       王:

称王  

C、久之,汉王患之      患:

担忧  

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具:

详尽

5、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D、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7、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5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题。

(6分)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①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注】①青鸾:

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分)

三、背诵积累(11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分,每小题1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

(4)、,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5)、寻梦?

撑一支长篙,,(《再别康桥》)

(6)、,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赠》)

(7)、青鸟不传云外信,。

(《浣溪沙》)

(8)、落木萧萧,。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点绛唇·素香丁香》)

(9)、,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泰戈尔《生如夏花》)

(10)、,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11)、千古诗才,;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余光中《忆李白》)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梁漱溟:

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

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

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

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

“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耳。

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

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

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

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

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

“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

——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

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

”“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

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

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

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

韶华壮志,书生意气。

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

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

“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

“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

“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

”“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

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

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

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

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

有智慧识见发出,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

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

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

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

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

“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

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

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

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

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

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

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

“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

遗言:

“国性不存,国将不国。

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

”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

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

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

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

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B、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

C、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括。

(6分)

(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6分)

(4)、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

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

对此,你怎么看?

请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5、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涂机读卡对应第7题)()

A、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C、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国务院及时发出制止的通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制止。

D、什么是艺术精品?

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涂机读卡对应第8题) ()

A、这起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父亲的专断和母亲的溺爱所致,但进一步思考,其实孩子自己也存在诸多问题。

  

B、越南儒学与日韩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学术界却出现了日韩儒学研究繁荣似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C、2015年9月17日,智利西部近海发生8.3级地震,已经导致10余人遇难,他是这些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涂机读卡对应第9题)()

安史之乱整整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

这变乱发生在唐中叶,把唐代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政治和经济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有一部分走上了现实主义朴质的道路。

  

①这一切都反映在杜甫的诗中  

②此后唐代的诗歌便脱去了色彩斑斓的浪漫的衣裳  

③经济上,由于连年的战乱,生产力大大降低,社会的贫困一天比一天加深  

④杜甫也在这些诗里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  

⑤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住外族的入侵 

A、③⑤①②④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⑤②①④ 

1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3分)(涂机读卡对应第10题)()

A、《邮递员的童话》一文通过记叙邮递员科尔巴巴因为投递一封没有收信人姓名、地址的信而促成了一对青年人的爱情的故事,让人们看清了快乐的来源,即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同时,自己一定也会感到极大的快乐和幸福。

B、《窗外的风景》结尾写道:

“我对几位文友提起过哈出寒气的花朵这个平常的奇迹”,是说明“我”被“哈出寒气的花朵”触动过内心,花朵历经严寒在春天绽放是令人欢欣的,隐喻人生路上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换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另外花朵绽放也暗示三爹大病痊愈。

C、《听一听<二泉映月>》写老吴在熙来攘往的“世界之窗”门口演奏《二泉映月》,他演奏技艺高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路人,于是路人纷纷给老吴丢钱。

D、《铁生》一文写铁生想要一块现大洋,想看小春拿着五彩风车笑,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给了他力量,他调动了全身的能量,勇敢一搏,得到了那块银元。

可以说,是信念的力量使铁生获得了成功。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分)

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__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

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____的过程。

16、仿照例句,另选意象,再写两组句子,保持语意连贯。

(5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尘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帕斯卡尔说:

“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

”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的平凡和淡然;也有诸多的烦恼:

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为了升学不得已去做很多看似无意义的乏味的题目……那么,一个人应当如何在这平凡和烦恼中提升自我,在精神上获得升华?

要求:

(1)根据材料内涵,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描写生动感人 。

(3)书写工整美观。

 

射洪中学高2016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D(敝:

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2、A(A以:

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目的。

B于:

介词,对。

C之:

无实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而:

连词,表顺接。

3、C(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应为公、侯、伯、子、男。

4、A(宰:

掌管,治理)  

5、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是定语后置句,即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

从这个义项可排除A、D。

根据语境,因为项王对于爵位和食邑的分赏导致许多人离开,因此断句应为“士亦以此不附”。

并且C项中“有可乱者”意义前后不完整,故排除。

6、D(“他始终没能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但因他吝啬于爵位和土地,人们又都离开他。

) 

7、

(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揣疑。

(句意2分,“诚 、捐、疑” 各1分)

(2)(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句意2分,“封、肆、阙”各1分)

【参考译文】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

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肉分得很公平。

父老们都说:

“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

”陈平说:

“要让我掌管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

”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立魏咎为魏王,陈平跟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

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逃跑了。

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

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

“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

”陈平说:

“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

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

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

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罢了。

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揣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

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

” 

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陈平用大量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

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

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

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

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

“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

”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

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

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

“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

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

”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二、8、【答案解析】

意象:

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

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

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

(评分标准:

意象2分,答出5个以上2分,不够5个最多1分。

描绘画面2分,概括画面特点2分。

三、9、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挥斥方遒

(3)到了颓圮的篱墙

(4)那榆阴下的一潭

(5)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6)芭蕉不展丁香结

(7)丁香空结雨中愁

(8)琉璃叶下琼葩吐

(9)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10)时穷节乃见

(11)蓬莱文章建安骨

四、10、

(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

(A项“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理解错误;B项父亲的自尽“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D项“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属无中生有)

(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实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

(每点2分,共6分)

(3)、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

(每点2分,共6分)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观点2分,能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6分,共8分)

示例:

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2分)鲁迅先生说:

“我们从古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

(3分)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

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

(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1、C(A白云苍狗:

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此处合乎语境;B焚膏继晷: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C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多作褒义。

D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12、D(A句式杂糅,“根本原因”与“所致”保留其一;B成分残缺,“出现”无宾语,可在“难觅踪迹”后加“的现象”;C自相矛盾,“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 

13、B  (承接前面句子中的“政治和经济的变化”,故⑤③相连,因为政治导致经济衰退的逻辑关系。

①句的“这一切”指代⑤③中的两种现象,因此⑤③①相连。

①句同时与④句中的“杜甫的诗”形成紧密呼应,故⑤③①④。

14、C(路人给老吴丢钱不是欣赏老吴的演奏技艺,而是看到了不远处有人在拍照,他们希望通过丢钱给老吴让自己出名而博得赞誉。

15、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根据后面“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可知,第①空应该是讲呼吸对人的重要性,如“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第②空根据“人体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可知前面应该是“吸进氧气”等内容。

第③空根据“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可知此处应该是对呼吸内容的概括,如“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6、例如: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人们心田;如果我是圆月,我将装饰离人的梦境。

解析:

题干指向很明确,隐含信息丰富:

一是所写两句必须与前面的两句组成排比句式;二是每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