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163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病理学》作业.docx

本科《病理学》作业

《病理学》作业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专升本)

一、名词解释:

变性坏死坏疽虎斑心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溃疡空洞机化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性神经瘤心衰细胞槟榔肝血栓形成栓塞栓子

炎症介质绒毛心脓肿溃疡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肉芽肿

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假膜性炎肿瘤异型性非典型性增生转移角化珠癌前病变原位癌Virchow'sSignalnodeKrukenberg'stumor肿瘤的实质癌脐Aschoffbody枭眼细胞肺肉质变早期肺癌隐性肺癌矽结节革囊胃早期胃癌早期肝癌假小叶新月体结核球

颗粒性固缩肾GoodPasture综合征原位癌累及腺体Paget病肺原发综合症

树胶肿结核结节假结核结节嗜酸性脓肿干线型肝硬化

R-S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

二、比较题:

1、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2、比较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不同点。

3、比较良、恶性肿瘤。

4、比较癌与肉瘤。

5、比较大、小叶性肺炎的异同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相同点急性渗出性炎,均可引起肺实变,均有细菌感染引起

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病因肺炎球菌多种细菌

发病机制与机体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防御

基本病变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一个肺段至整个肺大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小叶为单

预后好,并发症少差,并发症多见

病变特点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灶状、多彩性、不一致性、有支气管病变临床特征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啰音

并发症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心衰、呼衰、支气管扩张

6、比较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异同点。

两种愈合基本过程是一样的,均有出血、炎症等伤口早期反应、伤口收缩和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面整齐、无感染,经接合或黏合后对和严密的创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面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得创口。

故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

1.由于坏死组织多,或伴有感染,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

2.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大量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或边缘长出将伤口填平。

3.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

7、比较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在肉眼及镜下的不同。

门脉性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的区别包括:

假小叶的大小、纤维间隔的厚薄、炎细胞浸润的轻重和肝细胞坏死的多少,但不包括肝内小血管改建。

坏死后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病因:

坏死后肝硬化是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和某些无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大量坏死的直接后果。

门脉性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包括普通病毒性肝炎)经慢性阶段演变形成。

2、肝功能损害:

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迅速、严重。

3、病程坏死后肝硬化病程短、进展快;门脉性肝硬化进展缓慢、病程长,数年或十余年后进入肝硬化期。

4、肝脏大小:

坏死后肝硬化的肝脏缩小明显,严重时肝脏不到正常肝脏的1/3。

门脉性肝硬化的肝脏略大或缩小,

5、肝脏表面结节:

坏死后肝硬化的肝脏再生结节较大,触诊时肝脏表现凸凹不平,有时可触到大结节。

门脉性肝硬化肝脏再生结节小而均匀,触诊时肝脏表面一般较平滑。

6、黄疸:

坏死后肝硬化发生率高,门脉性肝硬化黄疸率较低。

7、并发肝癌:

坏死后肝硬化多于门脉性肝硬化.

8、预后:

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预后严重,病程进展快,多死于肝昏迷或肝肾功能衰竭。

1)门脉性肝硬化

镜下:

(1)假小叶:

正常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广泛↑+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医学|教育网。

(2)假小叶周纤维组织↑+慢性炎C浸润,小胆管淤胆。

(3)原有肝损害的病变形态改变可同时存在。

临床病理联系:

①脾肿大:

慢性淤血+脾亢;

②胃肠淤血: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③腹水:

门静脉流体静压↑→肝细胞损害→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

④侧支循环形成所致并发症:

(1)食管下段V丛曲张:

破裂→引起大呕血。

(2)直肠V(痔V)丛曲张:

破裂→便血→贫血。

(3)脐周及腹壁V曲张:

→“海蛇头”。

2)坏死后性肝硬化

大体:

肝体积不对称性↓,重量↓,质地↑,表面呈较大且大小不等的结节,切面见结节间纤维条索宽大,结节呈黄绿或黄褐色。

镜下:

正常小叶结构破坏,代之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假小叶内:

肝C变性+胆色素沉着。

假小叶间:

纤维间隔较宽阔,厚薄不,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小胆管↑。

临床病理联系:

肝功能不全:

(1)睾丸萎缩、男子乳腺发育症:

雌激素失活↓→雌激素↑;蜘蛛状血管痣

(2)白蛋白合成障碍

(3)出血倾向

(4)黄疸

(5)肝性脑病(肝昏迷)

8、比较良性胃溃疡和溃疡型胃癌的不同点。

1、年龄层次:

良性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并且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时期缓解,之后又再发作,常迁延多年;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

2、饮食:

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很少发生贫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而胃癌患者食欲较差,晚期可无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

晚期在左锁骨上可触到肿大淋巴结,上腹有时可摸到肿物。

3、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的疼痛多与饮食关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几个小时,有烧灼感,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后再次发现上述节律,服碱性药物疼痛可以缓解。

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减轻。

疼痛性质不定,可以是钝痛或剧疼,常有饱胀感;晚期疼痛加重,多为持续性,服碱性药物也不能缓解。

9、比较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同点。

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感染情况初次感染再次感染

好发年龄儿童成人

免疫力低强

好发部位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

病理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

病程短长

播散途径淋巴道、血道支气管

10、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季节冬春季夏秋季

传播途径呼吸道蚊虫为传播媒介

炎症性质化脓性炎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蛛网膜下腔增宽,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增生。

三、简答题:

1、试述常见的变性类型及其发病部位和镜下特点。

答:

(1)常见的变性类型有:

细胞水肿(水样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2)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发病部位和镜下特点

细胞水肿肝,肾,心器官的实质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

脂肪变性肝,肾,心器官的实质细胞细胞质内脂肪聚集为脂肪小体,进而融合为脂滴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间质,血管壁

2、肉芽组织的结果如何?

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结局是什么?

答:

(1)成分:

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少量炎性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2)特点:

呈颗粒状,鲜红色,细润柔软,触之易出血。

(3)作用: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缺损

3)激化血栓,坏死组织,异物,炎性渗出物

(4)结局:

肉芽组织——(1-2周成熟老化)——瘢痕形成

3、简述慢性淤血的后果。

淤血的原因:

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结局:

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病变:

1)肉眼:

①发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②局部皮肤呈紫蓝色(发绀)

③由于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

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长时间实质细胞变性后果:

淤血时间短可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淤血性硬化。

4、一长期卧床的心力衰竭病人,股静脉内血栓形成,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

(1)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轴流散乱—血小板黏附—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

(2)由于心衰—内皮缺氧—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释放反应—血小板凝聚—内皮损伤内外源系统启动—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呈固态

(3)心衰时血液凝固性增高:

静脉内有静脉瓣,瓣膜囊内血流缓慢,而且出现涡流常成为血栓形成的起始,,且静脉没有搏动,血流有时出现暂时停止,静脉壁易受压,血流过cap后达到静脉后血液粘性增大血液凝固性增高。

5、根据栓子运行的途径,分析下腔静脉内血栓性栓子可能的栓塞部位。

1.下腔V—右心—肺A—肺栓塞

2.交叉性栓塞:

下腔V—右心—房室隔缺损—左心主动脉—全身器官栓塞

3.逆行性栓塞:

下腔V—运行的栓子因胸腹压突然增高是栓子停而栓塞

6、简要分析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关系。

(1)概念:

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7、渗出有什么意义?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或浆膜腔或体表、黏膜表面。

渗出液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1)局部炎症水肿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

(2)为局部浸润

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

(3)渗出的纤维素交织成网,限制病原菌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纤维素网形成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4)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但渗出液过多,可引起:

①压迫和阻塞。

②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引起肺肉质变、浆膜粘连甚至浆膜腔闭锁。

8、简述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其意义。

答:

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一般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以变质和渗出为主,慢性炎症及炎症后期以增生为主。

变质为损伤性病理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以抗损伤和修复为主的病理过程。

炎症的结局。

答:

(1)痊愈,大多数炎症能够痊愈,包括完全愈复和不完全愈复。

(2)迁延为慢

性炎症,少数炎症迁延为慢性炎症。

(3)蔓延扩散:

极少数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致病力强的情况下,炎症可以扩散,局部病灶扩大,甚至炎症通过淋巴管、血管扩散,包括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行蔓延。

血行蔓延可引起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9、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

所形成的肿瘤各有哪些大体特点?

答:

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三种:

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为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0、简述肿瘤的异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简述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答恶性肿瘤的异型性明显,组织结构极度紊乱,与起源组织相差甚远。

肿瘤的细胞表现为:

(1)细胞的多形性: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

(2)细胞核的多形性:

核大,可出现双核、多核,核分裂现象增多,并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

(3)胞浆多呈嗜酸性。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生长速度:

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或外生性/浸润或外生性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复发:

不或很少/易转移:

不/可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除压迫阻塞外,可破坏组织结构,引起出血,感染,溃疡,穿孔,内分泌絮乱,恶病质及发热,疼痛,副肿瘤综合征等。

11、简述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死亡原因。

心力衰竭:

因梗死心肌丧失收缩力或累及二尖瓣乳头肌。

心脏破裂:

梗死灶软化后承受不住心内压力而破裂,引起心包填塞。

心室壁瘤形成:

梗死及其形成的瘢痕强度下降,受心内压力作用向外膨出,即形成室壁瘤。

④附壁血栓形成:

梗死处心内膜粗糙引起。

⑤心源性休克:

梗死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的结果。

⑥急性心包炎:

梗死累及心外膜所致。

⑦心律失常:

梗死累及传导系统所致。

12、高血压病脑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压病脑出血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

13、简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

小叶性肺炎:

双肺散在灶状分布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肺下叶和背侧多见。

病变无呈期性。

严重病例,病灶相互融合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1)肉眼:

双肺散在分布灰黄、质实病灶,以下叶和背侧多见。

严重者病灶融合成大片,发展为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2)镜下:

①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脓性渗出物。

②病灶区的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含少量红细胞和纤维素。

③病灶间的肺组织大致正常,各病灶变化不一。

14、矽肺各期的特点如何?

1、壹期矽肺,硅结节主要局限在淋巴系统。

2、贰期矽肺,硅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散布于全肺,但仍以肺门周围中、下肺叶较密集,总的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

3、叁期矽肺(重症矽肺),硅结节密集融合成块,新鲜标本可竖立不倒,切开有砂粒感,入水下沉。

15、在你所学过的各种疾病中,哪些疾病可引起肝硬化?

试举其中一种疾病来说明其如何引起肝硬化的?

说明其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现。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寄生虫、长期右心衰或下腔静脉阻塞、化学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肝硬化。

早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稍大,晚期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包膜增厚,整个肝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突起,直径多在1.0~1.5cm之间。

肝脏切面满布与表面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周围被增生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

如长期酗酒对肝脏的损害非常严重,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极少数为大结节性或混合性肝硬化。

16、常见的消化道溃疡有哪些?

如何从肉眼上区别它们。

(1)好发部位:

胃溃疡多位于肠小弯,靠近幽门处,尤其多见于胃窦部。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紧接幽门环的前壁或后壁最为多见。

(2)肉眼特点:

胃溃疡通常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cm以内,边缘整齐,形如刀割,底部较深,深达肌层至浆膜层。

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小且浅,一般直径在1cm以内。

(3)镜下特点:

由四层结构组成:

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17、某尸解病例肉眼见双肾体积肿大,色膜紧张,肾表面及切面充血,散在出血点,肾皮质增宽。

镜下见多数肾小球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肾小管腔内见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肾间质充血、水肿。

试分析:

(1)该病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

(2)病人有何临床表现,请用病理变化加以解释。

该病例属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症状:

1.多见于儿童2.通常于咽部等处感染后10天左右出现发热、少尿、血尿症状常出现水中和轻到重度高血压。

病理变化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18、由上行性感染造成的肾盂肾炎有何特点?

上行型感染:

尿道炎和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时,细菌可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淋巴管上行至肾盂和肾间质。

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绝大多数,病变可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性。

19、简述结核的基本病变及结局。

基本病变: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上述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转化规律:

(1)转向愈合:

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疾病的主要愈合方式。

纤维化,钙化—为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

(2)转向恶化:

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20、血吸虫性肝硬变的病变特点有哪些?

答:

血吸虫性肝硬变的病变特点是由于血吸虫的虫卵及其毒性产物可引起肝脏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形成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

21、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如何导致左右心功能不全?

答:

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房扩大及左心房壁钙化,心率增快时舒张期缩短,左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肺顺应性减低,肺动脉压力升高,可引起右室肥厚、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右心衰竭,导致左右心功能不全。

22、以宫颈癌为例,试述肿瘤的浸润转移规律。

答:

宫颈癌通常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易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粘连,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壁,向周围间质浸润,在基底膜不断增生,形成新的继发肿瘤。

23、颈部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举4种)?

答:

炎症、结核、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24、在你所学过的疾病中,哪些属于肉芽肿性炎?

答:

伤寒、结核、风湿、梅毒等。

25、某患者左股骨发生骨肉瘤后,出现左股骨骨折,肺及脑有大小不等转移瘤。

请问上述转移瘤是沿什么途经发生的?

他的骨折能否愈合?

为什么?

答:

该转移瘤经血道转移到肺及脑,形成大小不等转移瘤。

他的骨折不能愈合,因为该骨肉瘤可侵犯患肢骨折部位骨膜、骨髓腔和骨皮质,导致骨折经久不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