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421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化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新人教版必修2

门捷列夫简介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化学家。

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

1850年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

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

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

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

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

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

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

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

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门捷列夫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

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他根据元素周期律于1869年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发现新元素和研究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955年科学家们为了纪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按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的编号。

如:

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则:

对任意元素的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任意元素的阳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任意元素的阴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

1.画出1——2、3——10、11——18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有什么相同之处?

领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们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性表中第一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教材P5)有什么异同,领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们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把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由左到右排成一个横行。

2、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具有而又按照由左往右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即:

周期数电子层数

周期分类

周期序数

所含元素种类

每周期最后一元素的原子序数

2、族:

不同横行中的元素按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即: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族的分类

族序数的表示

某些主族元素的别称:

第Ⅰ族(除氢):

碱金属元素:

第Ⅱ族:

碱土金属;第Ⅳ族:

碳族元素;

第Ⅴ族:

氮族元素;第Ⅵ族:

氧族元素;第Ⅶ族:

卤族元素。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课堂练习】

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A)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量(B)原子量和核外电子数

(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排成8行

(B)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元素周期表能体现元素间的某些联系

(D)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排成七个横行

3.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

如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

D、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4.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8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6号元素:

第13号元素:

第34号元素:

第53号元素:

第88号元素:

第82号元素:

小结:

①基本组成(行、列、周期、族);②上下,左右相邻元素序数的关系;③记1~36号元素;④主族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⑤牢记短周期元素;⑥熟记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

思考: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即:

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同主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那么元素的性质与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哪些相似点?

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思考:

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碱金属元素包括;它们在元素周期表是的位置与它们结构的关系是: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思考:

完成教材第5页“科学探究”,填写第5页表格

①相同点: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都为   。

②递变性:

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   依次增多。

思考:

元素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

是否完全相同?

最外层上都只有电子,化学反应中易而表现,形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与我们已学过的相似。

(2)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实验:

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钠、钾化学性质比较

 

与氧气反应

剧烈燃烧,火焰呈 色,生成   色的固体

剧烈燃烧,火焰呈 色

与水反应(绿豆大一块)

结论

钠与钾都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但反应的不同

思考: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性。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其余碱金属的性质又如何?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都能与氧气、水等反应

①与O2的反应:

Li+O2=Li+O2==

Na+O2=Na+O2==

K、Rb、Cs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产物。

如钾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K2O、K2O2、KO2/。

②与水的反应:

Na+H2OK+H2O

Rb、Cs也能与水反应,但更。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

R+H2O

思考:

某碱金属3.9g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气0.1g,则该金属是什么?

小结:

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电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与氧气、水等反应。

但从Li→Cs它们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与氧气、水等反应。

思考:

请仔细思考,怎样解释碱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这种相似性和递变性?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Na、K、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     。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与水和氧气的反应越来越   ,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如已知金属A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B、C金属性强弱如何?

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如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

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氧化性 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

或者:

可以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判断。

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如A+B+=A++B,则A、B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为: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思考:

请认真阅读教材P7表1—1并比较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点:

色,质地,密度,熔沸点

递变性:

从Li→Cs:

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

):

熔沸点。

(4)碱金属元素的用途

①.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

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

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

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超声速飞机)。

②.液态钠可以做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③.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

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

④.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

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器。

2.卤族元素

思考:

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卤族元素包括;它们在元素周期表是的位置与它们结构的关系是:

(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思考:

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请你试着推测一下卤素音质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的递变性。

你的依据是什么?

①相似性:

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都为   。

因此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易而表现。

与我们已学过的相似。

②递变性:

卤族元素从上到下(F、Cl、Br、I),随着核电荷数的,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     ,即性逐渐。

(2)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思考:

请认真阅读教材P8资料卡片并比较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点:

色,均为分子。

递变性:

从F2→I2:

卤族单质的物态;密度:

熔沸点。

思考: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相比有什么异同?

特性一、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单质为,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为。

特性二、碘受热易升华。

特性三、单质溴和单质碘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CCl4)

溴水通常呈橙黄色,溴的有机溶液通常呈橙红色。

碘水通常呈褐色,碘的有机溶液通常呈紫红色。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思考:

①对比Cl2,写出Br2与Na、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对比Cl2,写出F2、Br2、I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预测它们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何不同。

③对比Cl2,写出Br2、I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卤素与氢气的反应

名称

反应条件

方程式

氢化物稳定性

F2

Cl2

Br2

I2

小结:

(1)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关系:

(2)卤化氢的稳定性关系:

根据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说明从F2到I2它们的性逐渐增强,正是因为如此,它们的产物即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2)、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Br2+H2O=HBr+HBrOI2+H2O=HI+HIO

但2F2+2H2O=4HF+O2(特例)

通式:

X2+H2O=HX+HXO(X:

Cl、Br、I)

思考:

把氯水滴加到碘化钾溶液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又可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完成教材P9实验表格

3)卤素间的相互置换

思考:

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及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结论:

氧化性:

还原性:

小结

1.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与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

2.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

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

3.特性

碘遇淀粉显蓝色;2Fe3++2I-=2Fe2++I2

氟气和水的反应:

2F2+2H2O=4HF+O2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

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或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则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可以根据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性强弱判断。

非金属元素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或者:

可以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春节特别节目中,主持人展示了一根7000多年前的鹤腿骨笛。

被看成无价之宝。

那人们是如何知道它是7000多年前的呢?

用C-14的半衰期计算的。

C-14和我们见过的C-12是什么关系呢?

原子学说发展史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人类探索自然的努力自古就有,并且也从没有停止。

前辈为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我们难道不应加倍努力学习吗?

三、核素:

(一)原子的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性和电量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已知:

m(12C)=1.993×10-26kg1/12m(12C)=1.661×10-27kg

2、质量数

质量数:

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

即有: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思考:

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对于一个微粒,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它的组成:

AZXc±d其中:

A——代表质量数;

Z——代表核电荷数;c±——代表;d——代表

思考:

1.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那么它的质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

2.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

3.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m-n)×W/mB.(m-n-1)×W/mC.(m+n)×W/mD.(m-n+1)×W/m

4.一种元素必定具有唯一确定的核电荷数,哪么它也必定具有唯一确定的中子数吗?

前面提到的12C、14C是什么关系?

教材P10表中这三种微粒是同一种原子吗?

是同一种元素吗?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

同种元素:

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______。

同种元素:

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可以_____。

同种元素:

可以有______种不同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可见氢元素有三种不同原子,即氢元素有三种核素。

把这三种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3、同位素:

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互称为同位素。

即:

两同(同质子数、同一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不同)

其特点为:

⑴同位素在周期表里占据同一位置。

⑵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⑶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一般为定值。

⑷同种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原子也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分子。

如:

氢:

氕、 氘、 氚

   氢  重氢  超重氢

元素符号:

HHH

原子符号:

11H21H31H

HDT

单质:

H2、D2、T2、HD、HT、DT(在化学上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氢气)

与氧化合成水:

H2O、D2O、T2O、HDO、DTO、HTO(在化学上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水)。

这些水分子的最大式量_____,最小式量_____,共有___种式量。

思考:

(1)63Li、

(2) 147N、(3)2311Na、 (4)2412Mg、(5) 73Li、(6)146C中:

(1)和互为同位素。

(2)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思考:

下列符号代表几种元素?

几种原子?

4018Ar4019K4220Ca4119K4020Ca4019K+

思考:

现已发现112种元素,能否说发现112种原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3.原子质量数

4.同位素原子量

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平均原子量)

6.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例:

Cl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同位素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i)

丰度(ai)

35Cl

34.969

75.77%

37Cl

36.966

24.23%

Cl元素相对原子质量=M1×a1+M2×a2=34.969×75.77%+36.966×24.23%=35.453

Cl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A1×a1+A2×a2=35×75.77%+37×24.23%=35.5

什么叫碳14测验,它是根据什么测定年代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家利比研究分析后发现,在自然界,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化合物;第二大类是有机化合物,它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动物和植物等有生命的物质的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那么,应该选择有机化合物组成中的哪一个元素呢?

首选当然是碳,因为在古代的遗物和遗址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和氧是要变成水分而丢失的,只有碳这个元素是能够永存下去的。

选择碳的另一个原因是碳这个元素存在着碳14这个放射性同位素。

 那么,天然有机化合物和动植物体内为何会存在碳14呢?

研究发现,宇宙射线从太空不断轰击大气层,这种轰击会使大气层中部分普通的碳原子形成放射性碳原子。

利比认为,当植物活着的时候,由于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包括碳12和碳14)不断地进入植物体内,植物被动物吃掉,碳14又进入动物体内。

因此动植物体内的碳14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一旦植物或动物死亡了,植物不再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动物也不再吃植物了。

于是,动植物在死亡以后的年代里,因碳14是放射性同位素,仍在继续不断地进行衰变,因此死亡动植物体内的碳14的含量在一天天地减少。

碳14的量是可以通过测量其放射性确定下来的。

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经过5730年以后,碳14的量只剩下一半。

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法是最常用的考古方法,人们可透过倾测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

它所能断定的年份最久的达50000年。

因此,可以用来测定距今6万年左右的化石。

而对于年代更为久远的化石则无能为力。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同步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

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

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

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

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教师:

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

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

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

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

说明什么?

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教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

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点二:

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周期和族的特点

1.周期特点: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的特点: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