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489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普通心理学重要考点整理

1.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2.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4.推理: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5.随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1分)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分)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分)

6.晶体智力:

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1分)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7.认知方式:

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1分)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1分)也叫认知风格。

(1分)

8.关键期:

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1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1分)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1分)

9.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0.问题解决:

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经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和指向性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11.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est),意指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scale)。

通常它是由一组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item)组成,其作用在于抽取一组标准化(standardized)的行为样本(behaviorsampling),通过对这组行为反应的观察分析,测验者就可以对引起行为的心理活动做出推论和解释。

12.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13.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14.依恋行为:

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关系。

15.从众:

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16.心境: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处以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事物。

17.学习:

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18.概念: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19.心境: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20.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21.依恋行为:

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

22.问题解决:

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的认知操作。

23.效度:

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备测量的程度。

24.社会助长:

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25.社会性发展:

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26.想象:

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7.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或意向(社会特征或社会现象)做出推测判断的过程。

28.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刻所处状态,表现为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9.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30.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31.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2.定势:

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

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这就是心向或心理定势。

33.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34.感受性:

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35.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36.动机:

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37.群体:

群体也称团体,指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一定方式相结合,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和相互认同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8.挫折:

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考虑哪些变量?

(1)自变量,(1分)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1分)

(2)因变量,(1分)即实验者所需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1分)(3)控制变量,是实验者设法控制的自变量以外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1分)

2.简述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1分)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

(1分)

(2)维持功能,(1分)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般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

(1分)(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1分)

3.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2分)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2分)(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1分)

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发展的水平差异;(2分)

(2)发展的智力结构差异;(2分)(3)发展过程的不同形态。

(1分)

5.简要分析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1分)包括自我认识、(1分)自我体验、(1分)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1分)主要作用:

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

(1分)

6.简述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1)中年危机由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

(2)具体表现:

①人到中年无奈容颜衰老,功能衰退;②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空巢”父母感到孤独、失落;③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

7.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1分)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1分)(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1分)(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1分)(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1分)

8.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的整合存在以下特点:

(1)首因效应。

(1分)

(2)近因效应。

(1分)(3)晕轮效应。

(1分)(4)社会刻板印象。

(2分)

9.智力测验的性质。

(1)对象是心理特质。

(1分)

(2)测量的间接性。

(1分)(3)测量有误差。

(1分)(4)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2分)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1分)归属、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1分)自我实现的需要。

(1分)

(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生的。

(1分)(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

(1分)

1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1分)

(2)社会文化因素。

(1分)(3)家庭环境因素。

(1分)(4)早期童年经验。

(1分)(5)自然物理因素。

(1分)

12.身体语言的功能。

(1)象征:

人们对身体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

(2)说明:

身体语言常作为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

(1分)(3)调节:

身体语言在沟通中能够调节沟通过程。

(1分)(4)情感表露:

在沟通中,沟通者的身体语言也传达着很多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

(1分)

13.简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4.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5.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6.简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

消退(decay)和干扰(interference)。

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

17.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124

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

(2)人格因素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将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

18.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6133

1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正确应对压力的策略有哪些?

21.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哪些阶段?

22.简述毕生发展观。

人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23.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

24.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5.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26.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27.简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28.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

1-15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

不足:

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

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9.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3-65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

30.简述问题的组成部分。

5-115

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

(1)初始状态:

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

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

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

31.简述智力的影响因素。

6-155

(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32.简述遗传对人格的作用。

8-200

一些研究证实了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但是遗传作用有多大,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以往研究,我们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33.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

9-227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

(1相似性与互补性

(2)个人品质

(3)接近性与熟悉性

34.什么叫社会知觉?

与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哪些特性?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35.人工概念研究是怎样解释概念的形成过程的?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被试者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析与综合,并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首先提出一个与目标相一致的假设,然后再根据主试者的反馈和对新材料的分析,检验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最终形成概念。

其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36.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成三个阶段:

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着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37.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1.相似性与互补性:

2.个人品质:

3.接近性与熟悉性:

38.焦虑的应对策略有哪些?

(1)认清焦虑状况: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

(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5)进行理性思考

(6)接受专业治疗

39.皮亚杰怎样划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名称和年龄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40.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品质发展阶段的理论。

11-300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该阶段的儿童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即规则对于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还不能将自己与外界环境相区别。

(2)第二阶段:

权威阶段(6~7、8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其特点有两个:

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

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

(3)第三阶段:

可逆性阶段(8~10岁)。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儿童的思维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特点。

他们认识到了基于遵从的新的道德关系,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自律。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第四阶段:

公正阶段(10~12岁)。

公正感和正义感是继可逆性阶段之后发展起来的,它是互敬和互惠的一个重要产物。

这种公正感一般是从抛弃父母的意见的过程中获得的。

儿童从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权威性和遵从过渡到了平等性。

41.简述非言语沟通的类型。

9-224

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情

人们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也通过表情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学会辨认表情所流露

的真情实感,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

(2)眼行为

眼行为被认为是表达情感信息的重要方式。

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

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采用身体姿势或身体动作来与别人交流信息,传达情感。

(4)服饰

我们从服装的质地、款式、新旧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条件、职业线索和审美品位等,这说明服饰也在为沟通者传达着信息,也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

(5)讲话风格

有声语言包括许多社会符号,它在沟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告诉我们在什么背景下什么人在对什么人说什么。

(6)人际空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也能传递大量的情感信息。

42.简述动机的功能。

7-163

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愈强烈。

43.简述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区别和联系。

6-130

(1)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2)特殊能力是指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

(3)一般能力是各种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44.简述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

3-71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

(3)个人的兴趣情绪。

45.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18

答: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46.简述格式塔原则。

3-62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在听觉上,时间上接近的声音也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

凡物理属性(强度、大小、形状、颜色等)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

客体本身的组合符合良好图形的原则,即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47.简述问题解决的特征。

5-115

问题解决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目标指向性

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

问题解决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

(3)认知性操作

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

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

48.简述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7-167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们似乎认为动机越强,活动效率越高。

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49.简述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

9-239

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是:

(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

(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

(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50.简述影响压力的因素。

10-259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

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

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

可见,增加经验能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2)准备状态

对即将面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的感受。

(3)认知

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

同样的压力情境使有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则平静地对待,这与认知因素有关。

(4)性格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

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在面对压力时,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就会显现出来。

(5)环境

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小环境主要指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

如果工作称心如意,家庭和睦美满,来自环境的压力必然小,则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51.简述青少年时期情绪的典型特点。

11-308

由于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情绪的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但又不能够像成人的情绪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了两面性。

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1)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非常强烈或狂暴,同样的刺激,在他们身上就会引起剧烈的情绪反应。

所以,人们常常用“急风暴雨”来形容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特点,但是青少年的情绪有时也会表现得非常温和与细腻。

(2)青少年的情绪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却不与此成正比,他们的一种情绪常常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同时,由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所以,情绪的表现上也具有固执的特点。

(3)随着青少年各方面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情绪表现也逐渐克服了童年时期的单纯和率真,他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内心体验隐藏起来,在合适的情境下用带有表演特点的形式表现出来。

5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53.简述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54.简述思维的概念及其过程。

一、思维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过程包括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55.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