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780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3 大小:20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3页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3页
亲,该文档总共1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1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秋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因民镇中心学校因民小学

2017年秋季学期

苏教版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材:

五年级上册

 

执教人:

彭朝敏

 

目录

一、全册教材分析

二、教学进度计划

三、单元教材分析

四、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1.师恩难忘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

第二单元…………………………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7.金蝉脱壳

习作2练习2

第三单元…………………………8.成语故事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习作3练习3

第四单元…………………………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习作4练习4

第五单元…………………………16.黄山奇松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习作5练习5

第六单元…………………………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练习6

第七单元…………………………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练习7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总目标

1.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65/260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69/173个。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内容安排

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园丁之歌”,安排了《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等课文。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安排了《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这几篇课文。

第三单元是“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课文。

第四单元是“无私奉献”,有《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等课文。

第五单元为“祖国各地”,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等课文。

第六单元是“百折不挠”,有《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七单元“走进名著”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等课文。

三、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9.01——9.0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1.师恩难忘2.陶校长的演讲

9.07——9.11

3.古诗两首

习作1练习1

9.14——9.18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9.21——9.25

6.变色龙7.金蝉脱壳

习作2练习2

9.28——10.03

国庆放假

10.05——10.

8.成语故事9.推敲

10.嫦娥奔月

10.12——10.16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10.19——10.23

习作3练习3

13.在大海中永生

10.26——10.30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11.02-----11.06

习作4练习4

16.黄山奇松

十一

11.09——11.13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习作5练习5

十二

11.16——11.20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十三

11.23——11.27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十四

11.30——12.04

习作6练习6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十五

12.07——12.11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十六

12.14——12..18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练习7

十七

12.21——12.25

期末复习

十八

12.29——1.02

期末复习

十九

1.05——1.09

期末考试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共选编3篇课文。

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反映孩童生活的内容。

第一篇文章是回忆性的记叙文,第二篇文章是演讲稿,第三篇则是古诗。

它们反映的内容都和孩童的生活有关。

《师恩难忘》作者通过对自己上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以及后来相遇时情景的描述,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中小诗描绘的画面与田老师所编的故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充分体现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的高超教学技艺。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分几个层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细细体会。

同时,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无启迪:

持之以恒,用语言本身的魄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必然会获得成功!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是在群众集会或者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

从本质上说,演讲稿属于议论文文体。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陶校长的“四问”实际上就阐明了他的四个观点。

教学时,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办法,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因为演讲在今天的生活中很有生命力,所以老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简易。

《寻隐者不遇》以问答的形式,叙述“寻隐者不遇”这件事。

《所见》向我们展示了牧童捕鸣蝉时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画面。

这两首诗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表达诗人对山林、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时,可用“问”和“见”来整体把握。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读书做笔记

主备人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听故事谈体会。

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

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

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

“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

”朋友不满地说:

“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

”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

“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小结:

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摘录式   提要式 心得式  索引式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

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

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

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

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

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

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

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

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

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四、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3.展示,小结,鼓励。

五、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

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

它的意思是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二次修改

板书设计

做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怎样做读书笔记      

摘录式   提要式 心得式  索引式

教学反思

课题

1.师恩难忘

主备人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让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了解学情。

1.出示课题,指读,评议,齐读。

2.说说自己第一次读了这个课题,想到了些什么?

3.谈谈自学后知道了些什么?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概括。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渴望内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3.根据主要事件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

(1)自然段,讲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

第(2-7)自然段,讲了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

第(8-9)自然段,讲了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三、检查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正月 娓娓动听 衣襟 炊烟 歇脚 茂盛念叨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恍如 引人入胜 滋润 拄着 拐杖 恭恭敬敬 往事 幼小 教诲

(1)指读,齐读。

(2)、说说对其中词的理解。

(3)结合“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的理解指导造句。

2.指导描红。

第二课时

一、循情,读词悟句。

1.读词。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深深感谢

春雨点点      恭恭敬敬

(1)出示,读;说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2)齐读。

2.读句。

(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      地讲起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        。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      的故事。

(2)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       地向他行礼。

3.设疑。

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二、探文,读文悟理。

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2.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

(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3.再读,读好印象深刻的地方。

4.品悟。

(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提示: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2)他教书很有方法

(3)他的课引人入胜,而且故事里还蕴涵着做人的道理

5.回读。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三、入景,读图悟景。

1.读图。

(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2.交流。

抓住:

身临其境、发呆、捅、才、惊醒等词语

3.齐读第五小节。

(这就是田老师的课堂!

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五小节)

4.介绍作者(也正是这样的痴迷劲,使我爱上了语文,使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

《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四、入境——读恩悟情

1.引读。

(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

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

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出示: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出示: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回读。

(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出示:

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交流。

(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4.小结板书。

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板书)

5.拓展延伸。

(栽培一棵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一个人需要更多的心血,而这心血就含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作者刘绍棠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平凡凡、点点滴滴,请你也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

二次修改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教学反思

课题

2.《陶校长的演讲》

主备人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演讲,学自励。

2.问什么为什么问希望怎么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

(1)通问正音

(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四、学字词

1.认生字、抢答:

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严格督促使进步()

来源比喻向往的境界()

给人带来幸福进展迅速()

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2.归类写:

左右:

演锻稳

3.比较组词抄词:

陶葡   炼练   彼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大意,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

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抓住两个“离不开”)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

先问什么?

再问为什么这样问?

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

(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

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

填空(课后4)

二次修改

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教学反思

课题

3.古诗两首 

主备人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

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

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

寻找、寻访。

隐者:

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

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

(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

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

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童子:

小徒弟。

师:

老师。

此山:

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

说。

云深:

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

言师采药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