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895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docx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刘为:

林西莉女士是一位作家和汉学家,她来自瑞典。

她写了一本畅销书《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

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并且它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还有芬兰文和挪威文,现在又有了中文版,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下面我们想先请林女士谈一下她怎么对汉字发生兴趣的。

林西莉:

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把伞,在伞的顶端印着一些非常漂亮的汉字,跟我们所用的字母比较,这些汉字真是漂亮极了。

后来我跟瑞典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他教给我有关汉字的构成以及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在这之前我还学过中国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中国的汉语打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非常地美,而学习中国的历史、艺术也是我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

刘为:

看起来你学习汉语的方式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

说你是从汉字人手来开始学习汉语?

林西莉:

对,非常地对。

因为我的老师高本汉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在中国只待过二三年的时间。

但是他的汉字知识非常地渊博我记得在50年代末的时候我跟着高先生学习汉语,我们学习

了孔子、孟子等等,我们不说汉语,只是对汉字本身进行分析。

我们朗读其中优美的句子,比如说有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行为准则等等。

但是我们从来不说汉语,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只学习汉字。

刘为:

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学习汉字的方式。

林西莉:

对。

从70年代开始,我开始教授别人学习汉语和中国

的历史。

我发现对汉字的起源讲得越多,比如说像甲骨文和金文,而学生就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并且对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

我的这些学生经常对我说,你能不能多讲一些汉字的知识?

例如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

因此我开始进一步地研究汉字,以便能够回答学生的提问。

同时也因为我个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初衷。

15年来我一直在搜集资料,我每年都要到中国到处看一看,拍一些照片,采访一些学者,买一些相关的书。

15年后我对自己说,行了,

15年的时间足够了,书该出版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刘为:

林女士的经历显然是非常有意思的。

请本书的中文译者

李之义先生来介绍一下他所认识的林西莉。

李之义:

林西莉女士是瑞典著名的汉学家、教授、作家。

她有很多其他的著作,我现在记得的,有一本书叫做《带着阿隆旅行》,还有一本是跟林德奎斯特一块儿写的,就是《从内部看中国》,另外一本就是《亚洲的经验》,最后我看到的一本书叫《毛会说什么》。

实际上我很久以前就认识林女士了。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1992年的时候我到瑞典去,她说:

“你能把我的书翻译成中文吗?

”我就答应了。

这本书非常生动,它不但是介绍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实际上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古代文明史。

她用的方法,是从瑞典的文化传统出发,她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不一样,瑞典人和西方人一看就特别明白,每一段话都是一个故事。

我想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属于世界各国人民的。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欣赏、解释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使它更易于被其他国家接受。

刘为:

据你刚才所说汉字是非常美丽的。

那么你能给我举几个

例子来说明一下吗?

林西莉:

我觉得所有的汉字都非常地美,我想说的是我喜欢的汉字是那么地多,当然我可以挑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字。

其中之一是“信”,你看“信”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言”,“言”字最早指的是声言,以后的意思变成了指人类的语言。

我看到这个字的感觉是人们在促膝交谈,彼此很友好,也互相信任。

还有“乐”(1e),也可以读成(yue),“高兴”和”音乐”都是由这个字来表示的,只不过

是发音不同,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很有意思。

当然了,还有许多的汉字我也非常的喜欢,比如说“木”,木头的“木”,它就像是一位朋友站在我的面前。

还有许多许多的字。

如果你研究它们的话,你就会挖掘出字背后的意义。

如果你找到有关考古的证据,50年代以来组织了许多这样的考古工作,你就会发现汉字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解释人们的生活。

一旦明白了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字成了你的朋友,它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刘为:

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那么你认为汉字究竟是怎样产

生的呢?

林西莉:

很可能是住在黄河附近的人们创造的。

在黄河中游的河套地带,河水不断地这样流淌,于是就形成了中国北方广泛而富饶的平原。

那里有许多来自西伯利亚的动物,同时也有很多的人在那儿定居。

但是河水有时候会泛滥,淹没周围的地区,有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不安定的因素,比方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在商朝,商王为了对付这些难题想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商王和他的谋士用龟的腹甲,一块大约有15厘米宽,20厘米长,把它们磨光滑以后,在上面写上一些问题,问那些已经升天的祖先。

因为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在苍天神灵的周围,他们也相信用这种办法祖先能够看到这些问题。

那么为了得到答案呢,占卜者就把龟甲翻过来,在上面钻两排小圆洞,这样的话,当用烧红的铜棒放到洞里的时候,龟甲就会因为遇热发出清脆的响声。

龟甲的正面,占卜者就可以在从裂纹当中找到先人的答案。

非常有意思的是人们还会常常记录下问的问题,祖先的答案以及占卜的结果。

比如说有的写着今天去打猎运气如何?

祖先的回答是会有好运的。

然后呢,还有一串祭祀祖先动物的名称,有老虎、鹿、狐狸等等。

这些甲骨文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的记录。

他们被埋在地下:

3000年不为人知。

因为接下来商朝被周朝取代,没有人再关注甲骨文。

不过100年前他们终于被挖掘出来。

画外音

100年前,也就是公元1899年,据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患痢疾从药店买回了一副中药,药中含有一种几个世纪以来就有的普通成分──龙骨。

然而龙骨上许多稀奇古怪的符号引起了这位学者的注意。

等他病一好,他就开始到处搜集龙骨。

经过不断地破译与研究,认定龙骨上的符号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因为是刻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之后,河南安阳郊外的小屯村因为陆续发现大量甲骨而异常热闹起来。

考古界、史学界的人士蜂拥而至,确定了这一代便是商朝第十五代王盘庚所迁的都城──殷墟。

此时,这些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文字终于重见天日。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成形文字。

在安阳附近挖掘出的甲骨约17万多片,累计不充分的汉字共4500个,目前确认的还不到一半。

其他的文字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型文字,虽然出现的比汉字早,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了,它们成了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

而甲骨文则是今天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的雏形。

刘为:

我们知道汉字是从一些小小的图画演变来的。

所以你说

汉字很有意思。

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要真正了解这些字的意思是很

难的。

你在书中描写过有一次你在台湾看到过一个葬礼,这似乎使你

领悟到了汉字的构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林西莉:

是这样,我那次在台湾看到了一个送葬的队伍,我记得在棺材后面跟着死者的亲戚,他们个个头上蒙着白布,手上都拿着一根很宽的白带子。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年纪最大的人,他的身子朝前倾着,好像在牵着家族中所有的成员,一个接一个的,包括所有的大人和孩子。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孙(孫)”这个字的结构,旁边的“丝”正是表达了一个家族像丝一样的连线。

那么汉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比如说“已经”的“经”;“继续”的“继”、“续”等

刘为:

这么说来,最初的汉字是象形字?

林西莉:

对,最初的汉字它是表示人体某个部分的简单的图案,

然后受到到各种物品的启发,比如说容器、战车等等。

但是创作抽象

意义的字却非常困难了。

于是人们就把几个具有具体意义的字加以组合。

比如说“日”,这个字既是表示太阳,也表示日子。

那么“月”这个字既表示月亮,也表示月份。

那么如果把日和月结合在一起,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字“明”,意思是清楚、明白、明亮。

刘为:

对,这种构字的方式我们称为会意。

那么什么是形声?

你在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你和一个朋友去刻图章,在这

个过程当中你理解了形声的构成方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林西莉:

事情是这样的。

那次我的一个女朋友想去刻一个图章,但是她的名字很难译成相应的三个中文字,我们为此讨论了很长的时间。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名字,但是去刻的时候,那个刻图章的人说不行,这明明是个男人的名字,怎么可以用在女孩子的身上呢?

这个时候又有人说,没关系,只要加个“女’’字旁就行了。

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形声字是怎样形成的。

因为加了个女字旁,你知道,人们马上就能够明白这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了。

而这个字本来是并

不存在的。

但是当我们把它刻到图章上以后,我们就认为它存在了。

刘为:

看来形声字真的是很有意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

很多形声字在发音上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林西莉:

对,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说“工人”的“工”字,它看起来呢像盖房子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工具──夯,它们两个看起来的确是很相像的,你在“工”的右面加一个“力”字旁,你瞧,这就得到了一个“功”。

它们虽然发音相同,但是意思是不同的。

那如果加一个反文旁,那意思就变成了“攻击”。

如果在“工”的上面加一个宝盖,这就变成了“空”。

加上一个角丝旁,意思就变成了“红色”。

如果加上一个木字旁,就变成了一个“杠”字。

那如果加上一个水字旁,它的意思就变成了河流。

那么像这些字它的发音曾经是非常相近,但是几经演变就变得大不相同了。

刘为:

你肯定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以前有一个人当他第一次

学汉语的时候,他开始从数字学起,在学了一、二、三之后,他就说

不用学了,写数字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一是一横,二是两横、三是三

横,那么以后多加一个数,我就多加一横就行了

林西莉:

这个笑话的确是很好笑,当然不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数字了。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常常用特定的方块字来表示特定的数字。

比方说像“百”、“千”⋯⋯那么汉语当中的“万”字实际是用一个虫子的图象来表示的,这种虫子就是蝎子。

因为在过去,“万”与“蝎”的读音是相同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常常用“蝎”来代表“万”。

这种借用的方法在其他的汉字当中也会有体现,比如说“来”字,最初的意思是“卖”字,后来才慢慢的变成了来去的“来”。

刘为:

你在书中说,从汉字中甚至可以看出妇女地位的变化,

那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林西莉:

是的,比如说姓名的“姓”这个字,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字应当与男人、丈夫等等联系在一起。

但这其中却有女字旁,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如果那时候的妇女的确有过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话,这个字就是一个证据。

在商朝很多的妇女当了官,有的甚至是军士的首领,从文字的记录可以看出,同样也能够从汉字本身得出答案。

刘为:

你在书中还说,有一些带有女字旁的汉字描述了妇女的

美丽,还有一些字却正好相反?

是吗?

林西莉:

对对对。

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因为这些字肯定都是男人们创造出来的。

创造了很多赞美女性的词,比如说姚、妙、姗、娆、婉、姣、姹、姿、娉。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些词它们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比如像奸、妖、嫉、妒、媪、嬉、嫌、媸等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字都是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女人而创造的。

刘为:

看起来你真是被汉字迷住了。

那么除了写起来好看以外,

汉字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吗?

林西莉:

有,当然有。

因为你知道中国的国土非常的辽阔,人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如果皇帝或者是朝廷想颁布一道命令的话,那就必须用词非常准确,这样才能够让大家都能够明白。

而那些代表皇帝在不同的省份、任职的官员就必须知道怎样正确地读写。

他们要读各种各样的书,要知道怎样用同样的汉字书写。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字是维系国家的因素之一。

而那些能够读又能够写的人就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精英,在他们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

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广东人听不懂山东话,但是可以通过书信来往。

你知道当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在手上写几个字给他看,这样大家就都可以明白了。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是汉字把这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还有就是很多人可以阅读到传统文化的东西,包括文学、历史等等。

刘为:

对于字母文字来说也是这样吗?

林西莉:

不,不是这样。

在我们国家瑞典,我们甚至无法读懂

200年前的文字。

因为我们的文字是根据发音的规则而定的。

所以很难读懂200年、300年前的书籍,真的是非常困难。

可是在中国,你看,如果你受到足够的教育,你就可以去阅读古籍,那么遇到不懂的字还可以去查字典。

但是像这些在瑞典就不行了,如果没有经过专门教育的人,那么他是根本无法阅读1000年前的文字的。

所以我认为像汉字这样,能够保持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延续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刘为:

汉字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

林西莉:

当然也有。

汉字的数量太大了,很难学。

掌握汉字的知识要花大量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古时候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学会并且运用。

刘为:

你现在还继续研究汉字吗?

林西莉:

是的,我正在对一个具体的领域进行研究。

但是在这

里我可不想说的太多。

等书出版以后你就知道了

刘为:

你做了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你能不能对中国的读者说

几句话呢?

林西莉:

可以。

汉字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但是我怕它会失传,

所以汉字应该列入联合国文物保护的名单。

我希望中国的青年人好好学习汉字,好好保护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