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971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docx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

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多篇)

第1篇:

心肺复苏现场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的潘有龙,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救护培训并担任授课老师,今天我讲的主要内容是现场急救中的心肺复苏。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和看到这样的意外场景:

车祸后人被卡在车内;家中有老人晕倒在地;孩子溺水后获救已没有呼吸;房屋倒塌了有人被埋在下面;儿童吃果冻时被噎住了„„现实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常常在不经意间吞噬生命。

在危急事件中,我们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急救人员赶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

一位多年从事急诊的医生说,许多病人送到医院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回天乏术。

有的因为不当的现场救护而二度受伤。

资料表明:

事故发生后的4分钟至6分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救护的“黄金时间”。

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对伤员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有效的生命支持,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急需扩大救护培训人群其实,现场初级卫生救护技能并不复杂,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

在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的今天,有识之士呼吁:

卫生救护培训急需走进普通市民工作生活。

建议把普及救护知识培训纳入全民灾害事故防范工作中,并作为一项安全生产规则推广。

特别要在特殊行业、特殊人群如驾驶员、导游、电力人员、学校师生中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据了解,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都十分重视现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

美国经过救护培训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5%,香港约为12%,德国设立了全民救护日。

北京和上海、青岛等地已经把红十字应急救护纳入政府实事工程或政府应急救护体系,从而有效地降低灾害事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一、什么是现场救护?

任何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

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超过医学上称之为“黄金时间”的4-6分钟,便会延误最佳急救时间,造成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现场救护培训就是进行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培训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运用救护技能,挽救生命。

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从理论上讲,所有意外事故受伤人员在兼而有之医院前都需要现场救护,包括溺水、触电、烧伤、摔伤、食物中毒及急性病症的发作。

但从各地医院急诊室接诊的情况看,能幸运的得到现场救护的伤患者实在不多。

二、开展驾驶员进行现场救护培训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及国家有关规定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是人类社会的第一要务,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的基石。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我省打造“平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学习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

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和人口素质。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省的这项工作相对滞后,成为发展社会事业的一条短板。

据了解,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公民学习掌握现场救护技能的比例达50%以上,而在我省,目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

2006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09年之前,公安、交通、旅游等部门以及运输、矿产开发、地质、建筑、电力等高危行业的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

其它行业普及率逐年提高。

我省开展驾驶员救护培训,是根据国家红十字总会等15个部委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开展的。

规定要求,我省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工作首先从驾驶员培训开始。

在各级各类驾驶人员培训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科目一的要求,强化伤员救护知识的教学力度,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参加红十字救护培训。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要接受伤员救护培训,并通过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

第2篇: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的定义:

是指对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可分为Ⅰ期心肺复苏和Ⅱ期心肺复苏。

Ⅰ期心肺复苏又称基础心肺复苏或称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包括开放呼吸道、人工通气和胸外挤压,其目的是恢复脑细胞供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心脏骤停是突然的、没有预料的循环停止。

主要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根据报告指出在4min内开始复苏者多能获救,而超过12min者几乎无一存活。

有学者统计,在心脏骤停后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与获救机会的关系有如下规律:

3min~3/4;5min~1/4;10min~1/100;12min~1/*****。

因此,要求临床医生一定要分秒必争,及时判断和正确处理。

有资料显示,4min内开始复苏,8min内接受决定性生命支持者出院率最高达43%。

心跳骤停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出血、触电、溺水、自缢、某些药物中毒等,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单位,其中医院外的猝死接近60%。

因此院外的及时、正确的现场抢救复苏,可以降低病死率。

复苏成功的基本要素1、时间就是生命,跳呼吸骤停时间越长,复苏成功的希望越小。

而心跳呼吸骤停大多发生在意外场合,所以重要的是现场及时的抢救,这是复苏最后能否成功的基础。

2、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CPR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反应的速度和急救知识。

3、高效率的城市急诊医疗体系。

CPR的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等。

操作方法心肺复苏(CRP)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进行。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A:

开放气道(airway)B:

人工呼吸(breathing)C:

胸外按压(circulation)一.判断是否心跳呼吸骤停1.当发现有晕倒伤者,应判断事发的地方是否安全并容易抢救伤者,同时迅速判断患者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

2.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叫:

“喂,你怎么了”,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

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

无意识者立即求救EMS系统。

3.确定患者为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

如大叫:

“来人啊,有人晕倒,请打120!

”等。

4.请来协助的人立即拨打“120”呼救专线电话。

打电话者的注意事项:

1).伤者所在的位置(准确的地方)2).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溺水,电击,出血、创伤等3).伤者的数量,有多少人4).伤者的情况,伤势如何5).现场采取何种急救措施二.放置正确体位1.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昏迷体位:

当患者有心跳呼吸,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时,其气道有被舌根堵塞和吸入粘液以及呕吐物的危险,故应将患者置于侧卧的昏迷体位。

畅通呼吸道方法:

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托下颌法。

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颈部不要过伸。

疑有颈椎损伤者,CPR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2.伤者俯卧时,应把患伤者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移,避免向躯干扭曲,头、颈部与向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三.开放气道判断呼吸方法:

眼看、面感、耳听;保持气道开放状态;观察5秒左右(不得超过10秒);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畅通;无呼吸者,立即人工呼吸。

1.伤者无反应,取仰卧位后须打开气道,并清除口中异物,取下松动的假牙,解开紧束的衣领。

2.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若怀疑头、颈部有外伤者应用。

注:

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3.仰头抬颏法:

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手掌有力向后推,使头后仰90度,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颏骨向上抬起,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

4.清除口腔异物的手法:

右手拇指和其余4指夹持患者的舌和下巴,并打开口腔;左手食指沿口腔侧壁伸入至深部,随后移向另一侧,当手指回收时将异物勾出。

严禁将手指从口腔下中向后插,以免将异物推向后方,增加清理难度。

手法打开气道的方法1.仰面抬颈法病人去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

2.仰面举颏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颏外之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

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

3.托下颌法术者位于病人头侧,两肘置于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双手抓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颏向前、头后仰,同时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四.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4、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每次吹气约1.5-2秒,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5、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6、吹气频率:

12~20次/min,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

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

2)。

双人操作按5:

1进行。

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7、吹入气量:

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800~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织物。

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2.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3.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4.单人操作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

2。

(简记法:

单人15:

2,每四个为一组;双人5:

1)5.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分)。

6.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应先尽量清除。

7.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15-20次。

8.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

口对鼻人工呼吸方法:

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如:

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做到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密包住。

五.胸外心脏按压: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

(1).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2).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

(3).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4).按压频率:

传统用80~100次/分。

小儿9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0.6:

0.4为恰当。

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

(1).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

(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出现自主呼吸;(5).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小结:

1.判定:

确定患者是否无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EMS系统;2.气道:

将患者安放在适当的位置,采用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颈法开放气道;3.呼吸:

确定是否无呼吸还是通气不足。

无反应,有呼吸,又无脊椎损伤时,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无反应也无呼吸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立即开始15:

2的按压/通气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时,查找咽部是否有无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除。

4.循环:

如无循环征象,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后,缓慢吹气2次,每次通气时间为2秒,再行胸外按压15次,完成4个15:

2的按压/通气周期。

5.重新评价:

行4个按压/通气周期后,再检查循环体征,如仍无循环体征,继续行CPR。

第3篇: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术在省立医院招聘中常考的操作,所以一定要按照医院的规定来操作这样才做到知己知彼,在省立CPR可分为野外CPR和院内CPR两种,不过操作流程有些不同。

野外CPR正规考试流程:

学生:

老师您好:

我是***,我做的操作是野外CPR,我现在开始我的操作!

1、患者已晕倒,观察四周环境安全。

2、呼叫患者(双手拍肩,嘴要靠近患者左右耳进行呼叫,避免碰到失聪病人),患者无意识。

3、按压眶上神经,无反应;观察瞳孔,瞳孔散大。

4、呼叫周围人拨打120,解开患者上衣扣,省最后一个扣,解开腰带。

5、观察口鼻是否异物,若有头偏向一侧,清理异物,若无开放气道。

6、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是否有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这其中注意数数字(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据说四个数字是1秒】。

若无,人工呼吸两次(注意中间放开鼻子)。

7、用拇指从喉部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注意食指和中指要放在同侧,不能放到对侧,以防家属产生误解,认为你在掐患者喉部。

8、胸外按压:

深度成人4~5cm,小儿3~4cm。

注意定位方式:

一定是中指和食指沿着肋骨下缘,碰到剑突部后,左手掌碰到食指,右手与左手叠加后,肩、手臂和患者按压部位成直线。

9、再次人工呼吸,注意其中吹气候放开鼻子。

10、如此往返5个循环,若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心速,则需要除颤。

11、以吹气结束,若CPR成功后,观察依次为一看二听三观察,这其中注意数数字(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然后摸颈动脉搏动,自主心率恢复,有自主呼吸,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瞳孔缩小,面色红润,口唇泛红,四肢回暖。

抢救成功。

12、患者已醒,嘱患者放心,已经通知医生和护士,正在来的路上,您先放松不要紧张,整理好衣裤即可。

院内CPR也一样,只是人工呼吸改成简易呼吸器,在整个胸外按压期间,按照呼吸频率一直按压即可。

第4篇: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有3个步骤构成,分别为清理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简称心肺复苏ABC。

虽然是这样简称,但是现在心肺复苏的步骤已经把C步骤,也就是胸外心脏按压提到了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是比较重要的。

在判断完病人的意识状态之后,首先把病人马上摆放成复苏体位,同时注意颈部受伤患者的脊柱的保护;然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简单的做一下呼吸道的清理,速度要快,紧接着马上为病人做胸外心脏按压。

做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部位要准确:

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位置不准确,会损伤肋骨或者内脏;2.深度要适当: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太深会导致胸骨骨折,太浅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3.姿势要正确:

两臂一定要伸直,不能弯曲,身体也不要前后摇晃,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4.频率要迅速: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这样才能达到按压的效果。

对于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以记住这四句话:

捏住鼻孔,口对全口,自然吸气,缓慢呼气。

首先鼻孔一定要捏住,防止气体从鼻孔跑出;对也要包住病人全口,同样是为了防止漏气;施救者不需要深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人工呼吸要求的潮气量是400~500ml;施救者呼气时一定要注意缓慢,不要过快。

施救者在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胸部起伏情况,判断人工呼吸的效果。

心肺复苏术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双人合作。

如果是单人做的话,必须先做胸外心脏按压30次,然后再做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是双人,也是要其中一人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再做2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应该是30:

2,儿童可以是15:

2。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一般做5个循环后,观察一下病人的面色,呼吸和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继续心肺复苏的必要。

待到病人面色恢复红润,有了自主呼吸,有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就可以停止心肺复苏,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在所有操作前,一定要确认环境危险已经排除,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戴上安全手套,才能进行抢救。

)一、判断意识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

你怎么啦?

”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婴儿排击足跟。

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唤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唤:

“快来人!

救命啊!

我市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

”三、救护体位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

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致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苏体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

体位应稳定,并易于对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常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以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

有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上伸直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4、救护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跨部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员侧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二)复原体位(仰卧式)操作方法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的一侧2、救护员将靠近自身的伤病员手臂肘关节曲置与头部侧方,伤病员另一只手臂弯曲置于胸前3、把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膝关节弯曲4、救护员用一只手扶住伤病员肩部另一只手扶住伤病员的膝部,轻轻将伤病员侧卧5、将伤病员的手置于面颊上方,防止面部朝下,打开气道6、将伤病员弯曲的腿置于伸直腿的前方(三)救护员体位救护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于(或位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四)其他体位头部外伤者,则是水平仰卧,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部脚底位;面色发青,取头底脚高位。

四、打开气道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后坠而阻塞呼吸道。

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病员的衣领、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污垢、土块、痰、呕吐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畅通。

再将气道打开。

(一)仰头举颏法1、救护员用一手的小鱼际(手掌外侧缘)部分置于伤病员的前额,另一只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边线和地面垂直2、救护员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二)托颌法(抬拉颌法)1、救护员将手放置在伤病员头部两侧2、握紧伤病员下颌角,用力向上托颌3、如伤病员禁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4、如果需要进行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面颊贴紧伤病员的鼻孔5、此法适用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

五、判断呼吸检查呼吸,救护员将伤病员气道打开,利用视、听、感觉在10秒钟时间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伤病员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睛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

如果胸廊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呼出,伤病员即不存在呼吸。

六、人工呼吸救护员经检查后,判断伤病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

七、检查循环体征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

成人几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心跳。

颈动脉:

用一只手指和中指置于颈前正中部(甲状软骨),手指从颈前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

肱动脉位于上臂中点内侧,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

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可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指出,评估循环体征包括正常的呼吸、咳嗽、运动及人工呼吸的反应。

1、对无反应、无呼吸的伤病员提供初始呼吸2、救护员侧头用耳靠近伤病员的口、鼻、看、听、感觉有无呼吸或咳嗽3、快速掌握伤病员的运动体征4、如果伤病员没有呼吸咳嗽运动,应立即开始心外按压。

2005年心指南指出:

非医务人员无须检查循环情况,2次人工通气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八、人工循环救护员判断伤病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定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

九、注意问题

(一)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是30:

2

(二)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压/放时间相等(三)按压要领:

用力下压,快速按压,不得冲击性按压(四)五组30:

2后应吹两口气,因之前吹的两口气属于判断是否是气道阻塞(五)从判断意识到完成五组30:

2,要在2分钟内完成第5篇:

心肺复苏正安县人民医院正安县人民医院CPR培训资料2011年地址: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人民医院邮编:

*****电话:

***-*****现场心肺复苏术注:

本“心肺复苏术”以《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为蓝本编写。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指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如家中、办公室、工厂、医院等场所,首先由最初目击者为心搏骤停患者施行的心肺复苏技术,即基础生命支持(BLS)。

是心肺复苏术三阶段ABCD四步法中的最初处臵—第一个ABCD。

判断患者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2、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3、瞳孔散大;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5、部分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CPR最初处臵: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无安全隐患。

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

“喂!

你怎么啦?

”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迅速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2、呼叫:

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为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

方法:

大叫“来人啊!

救命啊!

”3、将患者放臵适当体位:

进行CPR时,正确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方法:

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