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8046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降低温度至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正确;

B、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不正确;

D、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不正确。

故选A。

3.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

考点:

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乙>甲

C.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D.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饱和溶液质量,不明确,则无法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比较不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必须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但是不同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t2℃时,c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属于甲的不饱和溶液,c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以上,属于乙饱和溶液并且有溶质剩余,所以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析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依然是不饱和溶液,则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乙不能变为饱和溶液,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

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错误;

B项,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正确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项,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纯净物,错误。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C.B中混有少量A,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

D.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多的是C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

B.t1℃时,A的溶解度是10g,即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A,则11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该题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此选项错误;

C.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选项错误;

D.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则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多的是C,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

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故选B。

9.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B。

【点睛】

掌握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时,氯化钡的溶解度是35.8g。

该温度下,将15g氯化钡和20g氯化钡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A.23.1%、26.4%B.23.1%、28.6%

C.30%、35.8%D.30%、40%

【答案】A

【解析】

【详解】

5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7.9g氯化钡,将15g氯化钡和20g氯化钡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前者充分溶解,后者氯化钡只能溶解17.9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100%≈23.1%、

×100%≈26.4%,

故选A。

11.通常要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随着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逐渐变成饱和溶液,故A正确;

B、降温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但气体物质、氢氧化钙等却会随温度降低而溶解度增大,它们的不饱和溶液也就会更不饱和,故B不正确;

C、升温时,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大,使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溶液,因此,故C不正确;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但是操作比较复杂,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12.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选项错误;

C、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错误;

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提纯乙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20%的甲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都属于饱和溶液,tl℃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能确定,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2%的甲溶液,错误。

故选A。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

A.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大,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所以溶液质量不一定变小,选项A错误;

B.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B正确;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选项C错误;

D.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如果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D错误。

故选B。

16.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40g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

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

70g=2:

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

B。

17.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8.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

B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错误;

C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

D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1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

B.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丙<甲=乙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30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故A错误;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则溶剂最少,甲、乙物质的溶剂质量相等,所以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丙<甲=乙,故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30克,故D正确。

故选A。

20.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20℃

40℃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1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甲的溶解度大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D.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最多溶解80g的甲,形成溶液的质量=100g+80g=180g,故C错误;

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22.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

下列符合“l+l=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

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

32=1:

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23.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答案】D

【解析】

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量b时,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错误;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正确。

故选D。

24.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B.t℃时,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选项A错误;

B、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但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选项B错误;

C、当温度大于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但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因为没有讲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

D、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25.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a=mb

C.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方式不同,应该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错误;

B、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