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4817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ppt

设计心理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PSYCHOLOGYFORDESIGN,左冕熊莹俞书伟编著,高等院校应用型设计教育规划教材(配套课件光盘),第五教学单元,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学习目标通过对理论的讲解和经典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使学生掌握针对人的视觉系统运用心理学进行设计的一般方法。

学习要求1、理解图形识别的概念,掌握格式塔图形原则。

2、掌握色彩对人心理的不同影响,理解人对色彩基本心理需求,进而了解设计过程中的色彩处理手法。

3、理解视错觉的知觉现象,学会在设计中合理使用视错觉。

第五教学单元,主要内容:

图形的识别与辨认色彩与心理视错觉与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学习重点形态与心理、色彩与心理。

学习难点运用视错觉进行设计。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常见的造型活动都要借助于特定的视觉思维方式。

所谓的视觉思维是指对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借助于形式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运用图形语言及绘画媒体对所见与所思进行描述的能力等。

这种能力虽然是我们生来即具有的,但是流畅自如地使用视觉思维的方式去从事某些专门活动的能力必须经过特别的训练才能获得。

因此,通过训练提高对视觉思维的了解和研究能力,为提高设计能力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何谓视知觉,视知觉是指人眼在感受到视觉刺激后,将其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包括视觉刺激撷取、组织视觉信息以及最后做出适当的反应。

因此,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的基本要素,也包含了视觉和认知两大部分。

简单来说,察觉到、看见了光和物体的存在,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以及大脑如何反应,则属于较高级的视觉认知部分。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第一节图形的识别与辨认,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们试图从多种角度解释人对环境的认知,建立起各自的理论。

其中,格式塔知觉理论获得了较多的认同。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1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

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觉经验服从于某些图形组成的规律,这些规律也叫格式塔原则,客观刺激物依照这些原则被知觉为一定的有意义的图形。

格式塔知觉理论: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一、图底原则,图底原则,谈到图形,就必须谈背景,因为所谓图形其实是和背景紧密相关的。

在一个知觉域内,有些对象凸显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我们所看到的任何图形都是在一定背景下的图形。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有两大原则:

(1)图形与背景的区分程度越大,图形就越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

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图底原则,白纸上写的黑字就格外突出绿叶丛中的红花也非常突出,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图底原则,

(2)背景的差别会影响我们对图形的知觉。

六个矩形方块的灰度其实是完全相同的,但由于背景的深浅产生了渐变,最左边的矩形方块看起来较为明亮,而最右边的矩形方块则看起来比较灰暗。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图底原则,图形与背景区分不明确、可以互相转换的图形称为双关或两可图形。

双关图形被广泛应用于花布染织、剪纸、建筑花窗等的设计上,用以增强美感。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图底原则,正倒位图底反转,放射状图底反转,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图底原则,把图形背景原则运用于书籍封面的视觉设计中,针对书籍的具体内容在设计上把主要部分作为对象,其余部分作为背景。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群化原则,二、群化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它们形成有机整体的倾向。

这种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

(1)邻近原则,

(2)相似原则,(3)连续原则,(4)封闭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

(1)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这一原则表明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会发生自组织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外因是场的作用,内因是元素间的协同作用。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右图是在一定范围内元素均匀分布的平衡态,面对这些均布的散点人们一般没有兴越去多看多想;左图则出现了多少不等元素相聚的非平衡态,聚合成群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犹如宇空中的星云,草原上的蒙古包群或田野上的村落。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在空间上,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倾向于组成整体一起被知觉。

我们看到的是三纵列的圆圈,而不是一个大的集合体。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这是人认识世界时通过分类简化刺激对象的方式。

(2)相似原则,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人们倾向于把相似的成分看成一组,相似的形象会在人的知觉中组织起来一起感知。

一座大厦,窗户、阳台几十上百个,人们在观察时总是将窗户联系成行,将阳台连接成组地知觉。

窗下的空调有的安装了,有的没装,人们还是会将空调一起知觉。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以色列国旗上有一个六角星。

这个六角星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人们在知觉时有时会注视六个小三角形,有时会注意两个大三角形一正一反地重叠在一起。

这种感知方式都是将相同的形在视知觉中组织起来的缘故。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群化原则,凡是相同或相似的颜色也有同时被知觉的倾向。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利用视知觉图形识别的相似性原则,经商者们的策略之一是力图通过广告等途径展现自己产品在操作性能、外貌样式与某种名牌货相类似,从而提高该产品的信誉和地位。

肯德基标志,肯德起标志,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山寨版的“洽洽瓜子”: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3)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排列成直线的圆点被看作是一条直线而不是若干个点;排列成曲线的小圆被看作是一条曲线。

这样的一组元素不仅仅是远离平衡态,而且从混沌走向有序,产生了组织和结构,因此更易被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4)封闭原则,一个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作一个完整的图形。

“完形趋向”是指一个的知觉域中的主要条件存在的话,心理的组织作用总是趋向于良好、完善或完形。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达到这种闭合的效果两个条件:

不完整的视觉对象在完整时呈简单形状。

这一简单形状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

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如果空间被建筑物围合或者能保持着周边的连续性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简单形态,往往能给人以较强的“进入”和“离开”之感,人们更容易把它看作一个完整的空间场所。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群化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简化原则,三、简化原则,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那个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简单几何形体容易被感知为图形就是这一道理。

而且,人们在对视觉刺激进行组织时,也喜欢采取尽量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

(1)良好完形原则,

(2)简洁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简化原则,

(1)良好完形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简化原则,

(2)简洁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方向性原则,四、方向性原则,图形的方向对图形识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观察方向和图形本身方向对人的视知觉的影响。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方向性原则,文字方位、形状、粗细等结构特征的改变会对图形识别产生一定影响。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图形的识别与辨认,1,方向性原则,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关系,一、色彩与心理的关系,第二节色彩与心理,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指出色彩心理从视觉开始,通过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一切设计中色彩的应用,都应该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把对色彩的经验积累升华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1)不同的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不同的影响,红色:

红色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进血液循环。

红色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热情、喜悦,也使人表现急躁与愤怒。

橙色:

橙色是使脉搏加速,温度升高的色彩。

能够诱发食欲,给人以香、甜略带酸味的感觉。

橙色又是明亮、活泼、华丽、健康、辉煌又容易动人的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它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色彩。

黄色:

黄色是是亮度最高的色。

它光芒四射,轻盈明快,生机勃勃,具有温暖、愉悦、提神的效果,常为积极向上、进步、文明、光明的象征。

但是纯度较高的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心理印象。

色彩与心理,2,关系,视知觉研究与设计,绿色:

有益于消化和身体平衡,有镇静作用。

象征生命、希望、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是颇受欢迎的颜色。

绿色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

蓝色:

能降低脉搏、调整体内平衡。

蓝色具有理性的、寂静的心理印象,令人觉得清凉、整洁、平静和悠久。

紫色:

对运动神经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

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

紫色的低明度给人一种沉闷、伤感、恐怖、神秘的心理感觉。

但是高明度的紫色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

色彩与心理,2,关系,视知觉研究与设计,黑、白色是无彩色,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的价值。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

太极图案就是用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的永恒运动。

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

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然而有时候又令我们感到它们之间有着令人难以言状的共性。

白色与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和无限的精神,黑白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

灰色在色彩世界中,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上最安稳的休息点。

色彩与心理,2,关系,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2)色彩联觉现象,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在心理学上,对于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现象。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1)冷暖感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

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

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

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

但是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

如红比红橙较冷,红比紫较热,但不能说红是冷色。

此外,还有被色的影响,如小块白色与大面积红色对比下,白色明显地带绿色,即红色的补色的影响加到白色中,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冷色,暖色,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

(2)距离感,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这是由颜色对神经的刺激度不同,对精神的压迫感不同引起的。

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3)重量感,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4)尺度感,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

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

色彩与心理,2,联觉现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二、色彩心理与设计,每位顾客扫视超市货架上商品的时间只有短短的0.03秒,所以商品的包装色彩设计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促使其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让人们以最快速度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

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康师傅冰绿茶是针对青年人设计的时尚、清凉的茶饮料,它精选优质绿茶,加入柠檬酸制成,酸甜爽口,自然纯正,冰冻后口感独特。

设计师抓住了年青人偏爱绿色的色彩心理特征,在包装设计上采用草绿色作为整体色调,以实物摄影的方式直接表达绿茶冰凉爽口的特点,并选用年青人喜爱的代表活力健康的明星为绿茶的形象代言人。

整体包装用色鲜明,绿色与人物衣服的颜色形成视觉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年青人的视线,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色彩在这里成为消费者认知商品、形成商品印象的首要因素,色彩的魅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20世纪50年代美国IT业巨头IBM公司掀起了一场以整合公司形象为宗旨的头脑风暴,被行业界誉为“蓝色革命”。

此后便形成了以“蓝色”代表“高科技、高智慧”的行业和领域的习惯。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中国名茶图谱的书籍封面设计,画面形式和文字布局完全一样,仅仅通过色彩的差异就使人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浅绿色的封面给人安静、亲切的感受,仿佛拂面的春风沁人心脾。

大面积的绿色起到了让人安静的作用,营造了舒适的宁静感,有利于人们精神的放松。

而浅棕色的封面设计整体效果稳重、朴实,浅色的运用减弱了棕色本身给人平淡无聊的消极反应,营造的是一种成熟稳重的感受,用近似平淡无奇的色彩传达丰富的内涵,表现平淡是真的生活真谛。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紫色的女性产品的外包装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绿色能引起自然和清凉的感觉,常常被用作环保产品或者环保广告宣传的颜色。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广告招贴中的互补色,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色彩与心理,2,色彩心理与设计,情侣香水(色彩轻重感在产品包装中的运用),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第三节视错觉与设计,视错觉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视错觉的产生带有一定与事实不符的倾向性,有时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视觉现象合理巧妙的加以利用,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处理手法,不但可以避免它所产生的消极作用,而且可以利用错觉的作用增加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视知觉研究与设计,一、视错觉与建筑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建筑设计,视错觉普遍存在,不当的视错觉会干扰人对建筑物尺度、形状和深度的认识。

如何避免视错觉和如何利用视错觉,在建筑设计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建筑设计,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外观,帕特农神庙的弯曲水平线,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建筑设计,罗马万神庙穹顶,罗马万神庙的立柱,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建筑设计,中国历史博物馆由于正立面设计成了两层的样式,以致使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高大雄伟的博物馆像一般的两层建筑一样比例亲切。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建筑设计,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塔楼,在设计立面图上看比例是偏高的,而建成后比例是合适的。

这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考虑到透视造成的错觉而做了矫正视差的处理,即把最高的重檐塔身和屋顶坡度抬高到适当的比例,以弥补因透视而收缩的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比例效果。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建筑设计,朗香教堂是勒柯布西耶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也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错觉的手法。

倾斜和弯曲的墙体,下坠的顶棚,大小不一的窗户,神秘的光源以及暗淡的光线等等,都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标准和参照,使人产生错觉,从而强化信徒们“唯神忘我”的感觉。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室内设计,顶棚、地面和墙面一起构成了客观的三维空间,但空间感不单是来自实体界面,它与界面的视觉信息在我们视网膜上组合而成的形象及其对大脑的刺激有关。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通常采取对空间的形体、结构、界面的各种特殊处理来进行室内环境和氛围的创造,左右我们的情感。

二、视错觉与室内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室内设计,

(1)矮中见高矮中见高是在室内设计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视错觉处理办法。

对于低矮的居室在设计时,可选择垂直线条或细碎图案的墙纸,一直贴到天花顶,以增高空间感。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室内设计,

(2)虚中见实,通过大面积的镜面玻璃可以在现实的空间里制造出虚幻的空间,而虚假的空间在视觉上却是真实的。

室内设计师经常利用这种视错觉,扩大空间的范围,增加空间的层次。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视错觉与设计,3,室内设计,(3)粗中见细在实木地板或者玻化砖等光洁度比较高的材质边上,放置一些粗糙的材质,复古砖和鹅卵石,那么光洁的材质会越显得光洁无比,这是对比下形成的视错觉。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4)色彩处理,视错觉与设计,3,室内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三、视错觉与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需要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图形艺术语言唤起观众对设计对象的关注。

通过表现特点来赢得和保持注意力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方法,而巧妙的利用视错觉能更好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唤起情感,激发兴趣,诱发欲望。

视错觉与设计,3,视觉传达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Sony品牌的广告设计,运用方向交错的短线条排列形成同心圆交错旋转的错觉效果,产生三维甚至四维的视觉空间。

视错觉与设计,3,视觉传达设计,视知觉研究与设计,思考与练习:

收集各种平面设计作品,如广告招贴、书籍封面装帧、包装设计、标志符号设计等,运用图形识别的原理进行分析。

2.试用运用视错觉现象设计一张广告招贴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