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743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docx

长乐市古槐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224

第一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

古槐镇位于长乐市域的中南部,即东经119°32′,北纬20°53′,东连文武砂镇三站村,西接玉田镇顶头、马厝村,南与江田镇三溪村接壤,北与鹤上镇青桥村毗邻。

全镇总面积51.8平方公里。

镇区距长乐市区约10公里,距福州长乐(漳港)国际机场约15公里,距松下港区约20公里。

古槐镇地理位置优越,与长乐市区距离近,紧临福州滨海(两港)工业区。

交通条件便捷,市域交通主干线福北线和两港连接线从镇区东部穿越。

正在设计的长乐市域主干道营滨路将从本镇西南部通过,对本镇近期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行政区划

古槐镇是福州市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辖区面积面积约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429.2亩,山林地36042亩。

古槐现辖23个行政村,至2009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6247户,总人口约6.8万人。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一览

行政村

户数

人口

村情概况

中街

1182

3829

镇政府所在地,总面积3.91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7871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241.2万元。

青山

633

2242

位于董奉山东面山脚下,总面积2.45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362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79.2万元。

北湖

350

1140

位于梯云山之南麓,总面积1.16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764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35.7万元

福坊

340

1198

位于莲花山西南部,总面积0.95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7137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65.6万元。

湖南

586

1982

位于董奉山南麓,总面积2.05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604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71.8万元。

湖坂

267

927

总面积0.18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7053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38.8万元。

屿北

772

2655

总面积1.61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691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65.0万元。

屿中

735

2565

总面积1.61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700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87.8万元。

屿南

777

2756

总面积2.5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701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110.2万元。

洋布

259

900

总面积0.29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7013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27.4万元。

雁塘

349

1198

总面积0.46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933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25.1万元。

龙田

921

3017

位于董奉山下,总面积2.9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898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118.5万元

高楼

849

2767

总面积3.42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308元,2006-2008年,村财政收入79.6万元。

洋下

1509

5314

位于古槐镇东部,总面积3.17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977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71.6万元。

仙桥

587

2006

位于省道201古槐段西侧,总面积1.77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483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30.2万元。

华元

521

1778

位于古槐镇南部,总面积0.76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716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53.4万元。

感恩

2029

6951

总面积3.36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806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273.0万元。

昆石

390

1431

地处镇中南部,燕巢山之麓,总面积0.76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716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53.4万元。

下村

449

1571

总面积0.62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825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25.1万元。

竹田

1261

4588

位于古槐镇西南部,总面积6.3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448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131.7万元。

井门

518

1804

总面积3.13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946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24.4万元。

上店

373

1372

总面积4.54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7013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49.4万元。

前塘

370

1240

总面积3.85平方公里。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6733元,2006-2008年,村财收入38.4万元。

资料来源:

人口数据源于《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2009)》;村情概况摘自《长乐乡土文化丛书——古槐》。

 

三、历史沿革

古槐,古称古县,旧统善政乡十一都廉风、建兴二里河十二都敦素、崇贤二里,唐武德六年立新宁县时,县治即选在这里,后因地卑湿而迁至今县城。

因该地以种槐为主,故又称“古槐”。

1949年9月后为长乐县第一、二区,1952年底改为八区。

1958年成立古槐人民公社。

1984年改乡,1990年正式成立古槐镇至今。

 

第二章自然条件

一、气候

古槐镇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交界处,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夏长无酷暑,冬短少霜雪。

镇区年平均气温为16—20℃,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200~1550mm之间,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台风多在夏秋两季。

全年无霜期高达332天,实际有霜日数累计平均26天,年日照时数累计平均达1837小时。

二、水文地质

古槐镇在地质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朱罗统南园组,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斜贯于长乐市西部大象山与峡南之间,岩性为晶屑凝灰熔岩夹凝灰岩,构成诸多大山;二是全统新长乐组,这个组有三种岩性,古槐镇区正好位于由淤泥和细砂构成的海积粘土平原上。

古槐平原地区由于处于海积粘土平原上,承载力较低,一般粘土的承载力为10—15T/M2,由亚粘土和淤泥组成的地区承载力为5——6T/M2,部分地区更低。

整个长乐市在中国地貌区划中属闽浙灿岩中——低山亚区。

而古槐西部是山,东部是海积平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西北部的最高峰董奉山海拔577米。

古槐处于七度地震设防区,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百年内,有可能发生5.5—5.75级地震。

古槐东部平原河网密布,是本镇腊溪和江田三溪、石门溪的下游河网,是长乐南洋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地与资源

(一)土地资源

古槐镇土地面积约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429.2亩,山林地36042亩。

目前城乡已建设用地6.8平方公里,城镇未来适宜建设用地约17.8平方公里,较适宜用地约9.4平方公里,两者之和约为27.2平方公里,仍有较适宜发展空间为20.4平方公里,若扣除农保地15.8平方公里,真正可建设用地约4.6平方公里(合6900亩)。

古槐2007-2020年期间计划土地投放总量为665亩,其中住房建设用地投放量为550亩,工业建设用地投放量为115亩。

古槐土地投放量一览(2005-2009)

年度

古槐土地投放量(亩)

总投放量

住房建设用地投放量

工业建设用地投放量

2005

8.0

7.80

2006

8.0

2007

9.0

2.691

2008

12.0

2009

13.0

(二)森林资源

2009年度,古槐森林覆盖率为30%,全镇2009年度造林面积844亩,采伐量为0,2009年蓄积量为104406m³。

各类林地面积统计表(2008)

村名

生态林

商品林

兼用林

疏林地

灌木林

未成林

苗圃

无林地

合计

古槐镇

11179

24863

-

8216

1384

959

-

1037

36042

中街

-

2453

-

560

-

-

-

633

2504

青山

582

3125

-

457

-

755

-

-

3707

北湖

-

716

-

195

-

-

-

-

716

福坊

-

500

-

-

-

-

-

-

500

高楼

231

2273

-

114

-

-

-

633

2504

新桥

-

360

-

232

-

-

-

-

360

湖南

311

1455

-

-

-

-

-

28

1766

昆石

738

1804

-

577

-

-

-

-

2542

下村

-

381

-

114

-

-

-

-

381

竹田

1477

5096

-

2217

1142

-

-

12

6573

井门

1007

1728

-

489

242

-

-

81

2735

上店

1879

2622

-

1117

-

-

-

104

4504

前塘

4731

118

-

1323

-

204

-

179

4849

屿头

-

31

-

-

-

-

-

-

31

龙田

223

2201

-

821

-

-

-

-

2424

资料来源:

镇林业站

(三)水产资源

古槐镇水产资源丰富,海区内的海洋鱼类有700多种,虾蟹100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有12科25种,浮游植物类有24属27种,浮游动物类有8大类13种。

(四)矿产资源

古槐拥有1亿方的优质石材,其产品远销日本等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三大名石之一”的美誉。

其矿产资源只要是花岗岩,肉红色的钾长石花岗岩色泽美观,成材率高,覆盖层薄,可作大块度荒料和饰面板材,估计储量达5000立方米以上。

现花岗岩的主要开采地位于福坊村内。

古槐镇矿产资源概况一览表

矿种

总数

规模

储量(万吨)

备注

中型

小型

矿化点

总资源量

A+B+C

D

E

预测

花岗岩

4

2

2

福坊、北湖、竹田

(五)文化旅游资源

1、名胜古迹

古槐镇古迹众多,文化灿烂,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1)枢密第及高应松祠堂(省级)

枢密第,位于屿头丹山之麓,是宋代爱国忠烈高应松的故居。

坐东南向西北,原为祖居,后于明代初叶重建。

占地899平方米,前后三进,前有照墙、门楼,门楼正面石额刻“枢密第”,两旁门联刻“渤海名宋派;丹山哲辅家。

”前座已圮,仅存中、后座。

木构、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有游廊,较完整的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明洪武年间,知县王遵道在附近建了“锦屿高氏忠烈祠”(高应松祠堂),20世纪90年代,高氏后人集资及省、市文化部门拨款重修,现保存完好。

2001年1月20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花台、忠烈祠、读书处、古松。

(2)西兴寺叠翠石(市级)

西兴寺坐落于竹田村叠翠岩(竹田岩),原名西峰寺,梁开平间(907-911年)建,明天启初与井门村分建寺庙,将“西峰”两字拆开,各取一字命名,竹田分“西”字,取名“西兴寺”。

清康熙年间重修,现存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木构,单檐悬山顶,前厅新建,西有厢房。

寺内存有一口清代铁钟,寺周岩层叠翠,岩洞幽深,是长乐有名的岩洞和游览胜地。

1986年4月29日,经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宋苏才翁龙潭石刻(市级)

苏才翁龙潭石刻位于中街村龙潭旁,镌于悬崖之上,分两行直书,每行三字,字径35厘米,文为“苏老涧,濯缨石”,另刻款识一行,计15字,字径4厘米,文为“庆历八年戊子二月主持沙门文镫立”。

1986年4月29日,经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桃源洞米芾石刻

桃源洞在竹田村,“桃源洞”三字石刻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题,横幅楷书,每字60厘米见方,上款“崇宁五年夏五月”,下款“襄阳米芾题”,完整无损。

1987年2月27日,经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新宁桥(市级)

新宁桥位于十二都敦素里平川(今中街村)龙溪中游,建于宋代,因长乐市始建时称“新宁县”,故名为“新宁桥”。

桥长9.5米,宽2.8米,石构二墩,桥面铺10条石梁,每条石梁长5米,宽50厘米,厚45厘米。

明弘治间重修,里仁陈莆书碑“新宁桥”三大字,立于桥头。

清乾隆、嘉庆两次重修。

碑曾断为三截,近年来经多方查坊,始觅得上下两截,复原于桥右。

目前,桥基本完好,桥栏古朴。

1995年8月15日,经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陈时范第宅(市级)

陈时范第宅位于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又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

宅始建于明代中叶,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石结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平方米,原貌基本保存完好。

1998年10月6日,经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宋大儒黄勉斋特祠(市级)

宋大儒黄勉斋特祠,俗称黄勉斋祠,在十一都的青山村,原为黄勉斋故居,坐东北向西南,四扇三间,面宽10.6米,进深25.4米。

现存清代建筑风格,二进,中有天井,还保留有用青石雕刻的正面龙。

黄勉斋卒后,乡人为纪念他的功绩,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将其旧宅改建为黄勉斋特祠。

2002年6月6日,经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江夏黄氏宗祠(市级)

江夏黄氏宗祠坐落于青山村,始建于南宋,自建祠以来历代都有修葺。

现存宗祠为前、中、后三进布局,多为期末民国初的遗存结构;右边墙整扇保存明代建筑。

2002年春,黄氏后裔集资重修,复制祠内匾额。

2002年6月6日,经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风景区

古槐镇地理多样,既有较高的山峰、连绵的丘陵,又有大片的平原;文化积淀深厚,代有名人硕彦,是个人杰地灵之处。

为此,造就了颇多的风景名胜。

古槐风景旅游情况一览表

序号

级别

风景区名称

地理位置及范围

1

国家级

福建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

古槐辖区内,坐标东经119°30′43″-119°32′32″,北纬25°53′11″-25°54′49″。

2

省级

玫瑰山庄

龙田

3

省级

青山贡果生态园

青山

4

省级

百福公园

北湖、屿头

(1)福建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

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乐市古槐镇,公园规划面积1120.50公顷,由董奉山中心景区、竹田岩景区和腊溪源景区组成,属城郊型森林公园。

其中:

董奉山景区398.20hm2,竹田岩景区492.80hm2,腊溪源景区229.50hm2。

董奉山脉一脉相承,三大景区连点成片。

公园境内山、泉、林、石各具特色。

真山水、原生态、纯文化的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汇聚名人(董奉)、名山(福山)、名水(腊溪)、名树(千年骑岩红榕)、名果(青山龙眼)于一身;集人文景观、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景观于一体,既承载着千年历史积淀,又独具文化旅游探幽之魅力。

青山贡果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森林文化遗产。

公园境内有4个植被型,8个群系,21个群丛,群落类型多样,物种丰富,是沿海少林地区难得的一片绿洲。

公园内有野生动物9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蟒蛇、穿山甲、褐赤鸦鹃、花鹰雕、青釉、草鸮、长耳鸮、褐林鸮、虎纹蛙等。

①董奉山景区、竹田岩景区、腊溪源景区概况

董奉山景区:

地理坐标为:

东经119°30′43″~119°32′32″,北纬25°53′11″~25°54′49″。

四界范围为:

董奉山(山顶)-→沿东南方山脊至海拔490.4m处(山顶)-→沿东南方山脊至海拔422.6处(鞍部)-→沿东南方山脊至海拔442.0m处(山顶)-→沿东南方山脊至海拔128.0处(山顶)-→沿东南方山脊至长乐三中-→沿山脚林缘至董奉草堂-→沿山脚林缘至湖南水库-→沿山脚林缘至湖南、青山村界-→古驿道-→沿青山溪至村小石桥-→往北龙眼林至青山村民居-→沿民居往西穿古驿道至村庄往上房水库水泥路→沿水泥路经上房水库至董奉山麓-→沿山脚林缘至福坊村村界-→沿山脚林缘至鹤上镇乡界-→沿山脊至海拔130.6m处(山顶)-→沿山脊至海拔343.3m处(山顶)-→沿山脊至海拔466.4m处(山顶)-→沿山脊至董奉山(山顶)。

竹田岩景区:

地理坐标为:

东经119°29′25″~119°31′48″,北纬25°49′48″~25°51′0″。

四界范围为:

东至与江田镇三溪村交界山脊,南至与江田镇环山村交界山脊,西至与古槐镇井门村交界山沟,北面沿山脚林缘闭合。

腊溪源景区:

地理坐标为:

119°29′24″~119°30′36″,北纬25°52′12″~25°53′24″。

四周范围为:

高山坑坑口—→沿东南山脚林缘至前塘小学—→沿北侧山沟至沟顶(古槐镇上店村村界)—→沿西侧小山脊至海拔305.5m处—→沿山脊经牛项尾至海拔447.5m处—→沿西北侧山脊、山沟(鹤上镇青桥村界)至前塘流—→沿西侧小山脊至海拔248.3m处—→沿西南山脊(罗联乡顶头村村界)至海拔324.2m处(山顶)—→沿东南山脊至海拔105.5m处—→沿山脊至海拔137.3m处—→沿山脊至高山坑坑口。

②森林公园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现状

董奉山景区:

景区内除已建有玫瑰山庄、董奉草堂等旅游景点外,其余旅游资源均尚未开发。

玫瑰山庄:

由是一处巧妙地把宗教朝圣、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每年接待有来自海内外游客万余人次,是福州地区天主教的朝圣地。

由耶稣圣心修女会负责管理,管理人员8人,主要资金来源于海外投资。

董奉草堂:

为纪念杏林始祖——董奉而建。

草堂依汉代风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树,可使游人尽享“杏林春暖”千古佳话的意韵。

董奉草堂内设有中国长乐中医馆、“杏林望重”大屏风、清代名医陈修园专馆南雅堂、“百草园”,以及各种石刻等景点。

每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是长乐一日游的著名景点。

由古槐镇旅游部门负责管理。

青山贡果生态园:

位于青山村境内,目前正在筹建中,占地200hm2。

境内现有龙眼树达6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达2000多株。

规划将设唐园、宋园、元园、明园、清园、现代园等不同朝代的龙眼园,并通过与周边现有黄勉斋特祠、黄氏宗祠、定光寺、观音阁等人文景观和新增的主题公园、龙眼休闲园、观景登山道、古驿道、森林人家会所等融为一体,营造一处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内涵丰富的休闲观光旅游胜地。

该景区由青山村村委会管理。

腊溪源景区:

位于前塘村,为一条溪谷,以林茂、水秀、谷深为主要特色,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目前尚未开发。

竹田岩景区:

位于竹田村境内,自古以叠翠岩、三台石、桃源洞诸景闻名于世。

境内石奇、洞幽、峰秀、林茂,自山麓沿石径而上,可见奇石叠翠,树木葱茏,古树掩映;洞井通幽,曲径婉转;文物古迹,源远流长。

在长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长乐的旅游胜地。

该景区基础设施较完善,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均万人以上。

由竹田村村委会负责管理。

2008年12月25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准予设立董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福建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

(2)百福公园

百福坐落于北湖村,依托丹湖,与玫瑰山庄、董奉草堂毗邻。

历史上先有长乐郡,后有福州府,百福公园所处位置就是古时的“福州地”。

这片福山宝地承载着长乐厚重的文化历史,曾经使长乐成为中原“八姓入闽”的首选之地。

百福公园是通过整合丹湖、北湖龙眼园,整治湖田荒地而建成的人文生态公园,占地700多亩,未来将建成福州市最大的农村公园,它包括百福主题广场及福、禄、寿、喜、财5个主题文化生态园以及丹湖湖心岛、掬月亭、九曲桥、游船等项目,是人们观光娱乐的好去处。

 

第三章人口

一、人口历年变动情况

(一)镇域人口变动

古槐镇镇域人口由2006年至2010年5年间,总人数从57677人增至59432人,共增加1339人,平均年均增长率5.97‰,以自然增长为主。

 

镇域人口历年增长趋势图表

镇域人口历年增长率一览

年份

镇域人口

年增长率(‰)

年初

期末

2006

57677

58093

7.2

2007

58093

58451

6.16

2008

58445

58707

4.48

2009

58726

58833

1.82

2010

58833

59432

10.18

平均年增长率(‰)

5.97

(二)城乡紧密地带人口变动

目前古槐城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老镇区(龙田、中街、高楼)、感恩与滨海工业区之间,形成包括龙田、中街、高楼、洋下、仙桥、华元、感恩7个行政村在内的城乡建设紧密区和工贸发展活跃区。

涉及的总人口约3.5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2.7万人,外来人口约0.8万人。

2009年古槐城乡紧密地带人口情况

序号

村名

2008年

2009年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1

中街

3524

392

3430

590

2

高楼

2756

315

2716

144

3

龙田

2924

179

2910

246

4

感恩

7135

509

7214

591

5

洋下

5637

991

5659

168

6

新桥

2092

4059

2110

6199

7

华元

1866

87

1878

173

8

镇直

1550

1553

合计

27484

6532

27470

8111

资料来源:

古槐镇计生办

二、人口构成

1、性别构成方面:

根据江田派出所提供资料,2009年末全镇男性29947人,女性26283人,男性人口高于女性,男女比例1:

0.88。

2、年龄构成方面:

18周岁以下占总人口18.08%,18-35周岁占总人口35.53%,18-60周岁占总人口34.35%,60周岁以上占总人口12.04%,劳动年龄人口(18—60周岁)占全部人口的69.88%。

古槐镇人口构成一览表

古槐镇

总户数

总人口

18周岁

以下

18-3

周岁

35-60

周岁

60周岁

以上

16247

56230

29947

26283

10166

19979

19314

6771

资料来源:

古槐派出所(2009年12月31日)

注:

派出所提供全镇总人口数据与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提供数据有轻微误差。

3、劳动力构成方面:

全镇有从业人员2.8万人,其中有2.2万人从事二、三产业,2.8万人中,外来劳动力约0.7万人。

 

古槐镇村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

(一)

单位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人口

出生数

死亡数

迁入数

迁出数

总人口

出生数

死亡数

迁入数

迁出数

总人口

出生数

死亡数

迁入数

迁出数

总人口

出生数

死亡数

迁入数

迁出数

总人口

出生数

死亡数

迁入数

迁出数

年初

期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