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0217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ppt

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张萍,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学习目标1.掌握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定义2.掌握“五苗”“七病”的具体内容3.熟悉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一、胎儿期保健1.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疾病。

2.孕妇避免接触放射线,避免吸烟、酗酒及滥用药物;避免孕期感染及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和流产等妊娠并发症。

3.保证孕妇营养,保持好的心情。

4.预防产伤和产时感染。

胎儿期保健胎儿的发育与母亲的健康、营养状况、生活环境和情绪等密切相关.母亲如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或缺乏营养,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胎儿死亡、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不良后果.故胎儿期保健应以孕母的保健为重点,通过对孕母的产前保健达到保护胎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产前保健1.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婚前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预防孕期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铅、苯、汞、有机磷农药等化学毒物,不吸烟和喝酒,不乱用药。

2.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孕母应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轻松愉快,注意劳逸结合.3.保证充足的营养胎儿早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胎脑发育不良,早期要注意补充叶酸和碘,晚期要合理摄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尤其是铁锌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补充4.避免妊娠期并发症:

加强高危孕妇的随访,预防流产、早产、异常产的发生。

二。

产时保健:

预防产伤和产时感染三。

产后保健:

预防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缺氧、窒息、低体温、低血糖、低血钙和颅内出血等情况.,3.保证充足的营养胎儿早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胎脑发育不良,早期要注意补充叶酸和碘,晚期要合理摄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尤其是铁锌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补充4.避免妊娠期并发症:

加强高危孕妇的随访,预防流产、早产、异常产的发生。

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二、新生儿期保健1.家庭访视:

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孕期等基本情况;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吸吮力等,分为初访、周访、半月访、满月访2.合理喂养:

喂养方法;用具消毒情况等。

3.保暖:

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二、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差,抵抗力低,易患各种疾病,且病情变化快,特别是生后第1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占新生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

故新生儿保健重点应在生后1周内。

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1.家庭访视:

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孕期等基本情况;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吸吮力等,分为初访、周访、半月访、满月访,2合理喂养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婴儿出生后,2小时可按需喂养,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教授哺乳的方法和技巧,并指导母亲观察乳汁分泌是否充足,新生儿吸吮是否有力。

若母乳充足,新生儿哺乳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正常;母亲可有乳房胀痛感或乳汁溢出浸湿胸前衣服等现象。

(早产儿)吸吮力弱者可将母乳挤出,用滴管哺喂,一次量不宜过大,以免吸入气管。

食后右侧卧位,床头略抬高,避免溢奶引起窒息。

如确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则指导采取科学的人工喂养方法。

3保暖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65%。

新生儿体温中枢不健全,体温随天气及室温变化;因此,要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增减衣被,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

要注意警惕捂热综合征。

),人工喂养时,每日蛋白质3.5gkg。

4.预防疾病和意外新生儿有专用食具。

用后要消毒;母亲在哺乳和护理前应洗手。

凡患有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不能接触新生儿。

按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出生两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防止意外事件,如:

包被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当,堵塞新生儿口鼻等造成窒息。

新生儿早期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

目前,我国开展的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和听力筛查。

5日常护理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哭声、体温和大小便等情况,了解新生儿的生活方式。

新生儿皮肤娇嫩,且新陈代谢旺盛,应每日沐浴,水温以略高于体温为宜。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

用柔软、浅色、吸水性强的棉布制作衣服、被褥和尿布,避免使用合成制品或羊毛织物,以防过敏。

衣服式样应简单宽松,易于穿脱,不妨碍肢体活动。

尿布以白色为宜,便于观察大小便的颜色;且应勤换勤洗,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以防臀部皮疹发生。

存放新生儿衣物的衣柜不宜放置樟脑丸,以免引起新生儿溶血.,6早期教养新生儿的视、听、触觉已初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反复的视觉和听觉训练,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培养新生儿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以及反应能力。

家长在教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应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新生儿,对新生儿说话和唱歌等。

婴儿期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对能量和蛋白质的要求也较高,而消化和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故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同时,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后天的免疫力尚未产生,故易患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所以此期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

婴儿期保健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预防疾病和意外的发生;完成基础计划免疫,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三、婴儿期保健,1.合理喂养:

4-6个月内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儿则首选配方奶粉.自4个月时逐渐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2.日常护理:

清洁卫生、衣着简单、宽松,不宜有纽扣;充足睡眠;婴儿乳牙开始萌出时,会有不适感,指导家长用软布帮助婴儿清洁牙龈和萌出的乳牙,提供较硬食物咀嚼,注意安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预防佝偻病。

3.早期教育: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供视觉、触觉、听觉等刺激活动,促进感知觉、语言和动作的发育。

4.防止意外:

防止异物吸入、窒息、中毒、跌伤、触电、溺水和烫伤等意外发生。

5.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婴儿对传染性疾病普遍易感,为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程序,为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为婴儿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纠正,以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四、幼儿期保健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行走和语言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与外界环境接触机会增多,但免疫功能仍不健全,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差,故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意外伤害发生率仍较高。

1.合理安排膳食幼儿正处在断奶之后、生长发育仍较快的时期,应注意供给足够的能量和优质蛋白,保证各种营养素充足且均衡。

在22.5岁以前,乳牙未出齐.咀嚼和胃肠消化能力较弱,食物应细、软、烂,以增进幼儿食欲。

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鼓励自用餐具,保持愉快、宽松的就餐环境,养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习惯。

18个月左右的小儿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表现出对食物缺乏兴趣和偏食。

此时,就餐前15分钟作好幼儿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就餐准备,不要惩罚儿童,以免影响食欲。

2.日常护理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增加,家长既要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又要保证安全和卫生。

(1)衣着:

幼儿衣着应颜色鲜艳,便于识别,宽松、保暖、轻便易于活动,穿脱简便,便于自理。

(2)幼儿的睡眠时间:

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一般每晚可睡1012小时,白天小睡12次。

幼儿睡前常需有人陪伴,或带一个喜欢的玩具上床,以使他们有安全感。

(3)口腔保健:

幼儿不能自理时,家长可用软布轻轻清洁幼儿牙齿表面,逐渐改用软毛牙刷。

3岁后,幼儿应能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己刷牙,早、晚各一次,并做到饭后漱口。

为保护牙齿应少吃易致龋齿的食物,如糖果、甜点等,并去除不良习惯,如喝着牛奶或果汁入睡。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3.早期教育

(1)大、小便训练:

训练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多采用赞赏和鼓励的方式,训练失败时不要表示失望或责备幼儿。

(2)动作的发展:

12岁幼儿要选择发展走、跳、投掷、攀登等发展肌肉活动的玩具,如球类、拖拉车、积木、滑梯等。

(3)语言的发展: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成人应满足其欲望,经常与其交谈,鼓励其多说活,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等促进幼儿语言发育,(4)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5)品德教育:

幼儿应学习与他人分享、互助友爱、尊敬长辈、使用礼貌用语等。

4.预防疾病和意外每36个月为幼儿做健康检查一次,预防龋齿,筛查听、视力异常,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

指导家长防止意外发生,如异物吸入、烫伤、跌伤、中毒、电击伤等。

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包括违拗、发脾气和破坏性行为等,家长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五、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期儿童智力发展快,活动范围扩大,自理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增强,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期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应加强早期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

1.合理营养学龄前儿童饮食接近成人,食品制作要多样化,并做到粗、细、晕素食品搭配,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2.日常护理

(1)学龄前儿童已有部分自理能力,如进食、洗脸、刷牙、穿衣、如厕等,但其动作缓慢、不协调,常需他人帮助,可能要花费成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时仍应鼓励儿童自理,不能包办。

(2)睡眠:

因学龄前期儿童想象力极其丰富,可导致儿童怕黑、做噩梦等,儿童不敢一个人在卧室睡觉,常需要成人的陪伴。

成人可在儿童入睡前与其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以减轻紧张情绪。

还可在卧室内开一盏小夜灯。

3.早期教育

(1)品德教育:

培养儿童关心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热爱劳动等好品质。

安排儿童学习手工制作、唱歌和跳舞、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想象力,陶冶情操。

(2)智力发展:

学龄前儿童绘画、搭积木、剪贴和做模型的复杂性和技巧性明显增加。

成人应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较复杂的智力游戏,增强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预防疾病和意外每年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12次,筛查与矫治近视、龋齿、缺铁性贫血、寄生虫病等常见病,继续监测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可在此期进行加强。

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预防外伤、溺水、中毒、交通事故等意外发生。

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学龄前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吮拇指和咬指甲、遗尿、手淫、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等,家长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六、学龄期保健学龄儿童的机体抵抗力和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认知和心理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同伴、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1.合理营养学龄期膳食要求营养充分而均衡,以满足儿童体格生长、心理和智力发展、紧张学习和体力活动等需求。

要重视早餐和课间加餐,同时,要特别重视补充强化铁食品,以减低贫血发病率。

2.体格锻炼每天进行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内容要适当,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3.预防疾病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继续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宣传常见传染病的知识,预防传染病,并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此期学校和家庭还应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行走等姿势。

具体措施如下:

(1)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养成按时睡眠、起床的习惯。

(2)培养儿童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预防龋齿。

(3)学龄期儿童应特别注意保护视力,教育儿童写字、读书时书本和眼睛应保持1尺左右的距离,保持正确姿势。

课间要到户外活动,进行远眺以缓解视力疲劳。

积极开展眼保健操活动,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如果发生近视,要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4)学龄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培养正确的坐、立、行走等姿势,避免骨骼畸形。

4.防止意外事故学龄期常发生的意外伤害包括车祸、溺水,以及在活动时发生擦伤、割伤、挫伤、扭伤或骨折等。

对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学习交通规则和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减少伤残的发生。

5.培养良好习惯培养不吸烟、不饮酒、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习惯。

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情,加强素质教育,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儿童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通过兴趣的培养陶冶高尚情操。

6.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学龄儿童不适应上学是此期常见问题,表现为焦虑、恐惧或拒绝上学。

家长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

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七、青春期保健青春期是由儿童过渡到成年的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是一生中决定体格、体质、心理、智力发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此期保健重点是保证充足的营养;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品德。

1.供给充足营养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体格生长迅速,男孩平均每年增长910cm,女孩增长89cm。

脑力劳动和体力运动消耗大,必须增加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2.健康教育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格锻炼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加强少女的经期卫生指导保证充足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会染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甚至有的青少年染上酗酒、吸毒及滥用药物的恶习,应加强正面教育,利用多种方法大力宣传吸烟、酗酒、吸毒及滥用药物的危害作用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进行正确性教育性教育是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可通过交谈、宣传手册、上卫生课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提倡正常的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

3.法制和品德教育青少年思想尚未稳定,易受外界一些错误的和不健康的因素影响。

因此,青少年需要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学习助人为乐、勇于上进的道德风尚,自觉抵制腐化堕落思想的影响。

4.预防疾病和意外青春期应重点防治结核病、风湿病、沙眼、屈光不正、龋齿、肥胖、神经性厌食、月经不调和脊柱侧弯等,可通过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意外创伤和事故是青少年,尤其是男性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应继续进行安全教育。

自杀在女性青少年中多见,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此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走、自杀及对自我形象不满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庭及社会应给予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此类问题。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免疫方式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主动免疫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可持续15年,以后逐渐减少,所以要适时的加强免疫,巩固免疫效果。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2.被动免疫是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抗体在机体内停留的时间短,约3周,所以被动免疫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主动免疫常用制剂有:

1.灭活疫苗:

接种后不能感染机体,也不能繁殖,但能保持相应的免疫原性。

安全、易保存、易运输。

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在人体内可生长繁殖,但丧失致病性、产生免疫力持久且效果好。

有效期短,需冷藏,死后无效。

如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主动免疫常用制剂有:

3.类毒素:

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

如破伤风、白喉类毒素。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被动免疫常用制剂:

特异性免疫血清,如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型蛋白,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特别是重复使用时要慎重。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程序:

“五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七病”:

结核、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症:

见表,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2.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掌握接种的计量、次数、间隔时间和不同疫苗的联合免疫方案、及时记录及预约,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见表,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接种疫苗时,只用75酒精消毒;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接种后剩余活菌苗应烧毁。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1.一般反应:

指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系由制品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

(1)局部反应:

皮下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红肿直径在2.5厘米称弱反应,2.65厘米称中反应,5厘米以上称强反应。

不超过5厘米但伴有淋巴腺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

此种反应一般在23天消退。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

(2)全身反应:

于接种一般死苗后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接种活疫苗后57天体温上升。

体温在37.5左右称弱反应,37.638.5称中反应,38.6以上以上称强反应。

此外,还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多数一般反应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只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即可。

局部反应较重者可用清洁毛巾热敷,若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2.异常反应:

指被接种者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饮酒、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经期等),或使用原因(用已冻结变性的制品、吸附制剂未充分摇匀等),以及某些批号制品质量原因(吸附剂含量过多,菌、毒种毒力过高、减毒不全等)以致造成反应的加重。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

(1)过敏性休克:

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30分钟或12小时发作。

突然感到全身发痒、胸闷、气急、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细或无。

如不及时抢救,死亡常发生于抗原进入机体后1520分钟。

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末梢循环衰竭。

处理方法,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肌肉内注射1:

1000肾上腺素0.51.0ml.,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

(2)过敏性皮疹:

各种疫苗接种后均可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红,周围呈苍白色。

处理方法,给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3)晕厥(晕针):

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

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

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

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4)全身感染:

有严重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功能受损者,接种活疫苗后可扩散为全身感染,应积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窒息与异物进入机体窒息的原因异物进入机体的可能预防措施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应有预见性婴儿与母亲分床睡,婴儿床上无杂物儿童在进餐时成人切勿惊吓、逗乐、责骂儿童培养儿童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不给婴幼儿过小、锐利、有毒的硬物或食品,第三节意外伤害和中毒的预防,课后题,1.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2.“五苗”“七病”具体是指什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