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451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docx

历年国考言语成语考察

2012年中央国考

1、随心所欲:

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现多含贬义。

【出自】: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因此发了癖性。

2、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举手就可以办好。

比喻事情简单。

含褒义

3、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含贬义,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4、信手拈来:

随手拈取过来。

多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

5、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用于盼望人或物。

6、翘首企盼:

仰起头,踮起脚。

形容非常盼望殷切。

用于期盼。

7、浮想联翩: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多用来形容思绪活跃。

8、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侧重于指不知变通。

9、无功而返:

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10、知错就改:

比喻人知道了错误就改正。

多是自谦之词。

11、偃旗息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12、改弦易辙:

琴换弦,车改道。

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侧重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和态度。

13、盖棺定论: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

同“盖棺论定”。

多用于比喻句。

14、言之凿凿:

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侧重于说话有根有据。

15、铁证如山: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16、无可厚非:

主要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用于人或事情等。

17、专心致志:

褒义词。

形容仔细思考,集中精神,一心一意,一点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面。

18、坚韧不拔:

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含褒义。

坚忍不拔:

坚忍”可以“不拔”,“坚韧”同样可以“不拔”,两者是同义词。

“坚忍”的“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坚韧”的“韧”,强调的是一种评价,意志百折不挠、万难不屈。

19、矢志不渝:

立下誓言或志愿,绝不会改变。

褒义词。

20、持之以恒:

长久坚持下去,有恒心、毅力坚强。

表示长久不变;褒义词。

21、以点带面: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22、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含贬义。

23、信口开河: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用作贬义。

多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或是随口乱吹;或是随便议论;或是漫无边际地乱扯;有时又用于自我解嘲。

24、以偏概全:

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含贬义;指看问题片面。

25、一拍即合:

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

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或比喻两人意见容易一致。

含贬义。

26、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可用于人生;道路和学习、工作、艺术、外交等方面。

“殊途同归”和“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

27、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形容动作、想法一致。

区别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强调的是策划和计划,而不约而同是指事件。

28、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相互补助,互相促成。

侧重于事物间的相互依存。

29、风生水起:

比喻事情做的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的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侧重于发展速度。

30、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31、炙手可热:

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含贬义。

指人的权势等。

32、声名鹊起:

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一般用于人。

33、战无不胜:

形容军队打仗每战必胜或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含褒义。

34、匹夫之勇: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含贬义。

35、炉火纯青:

形容一个人的技术或本领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

指学问、技术等。

36、好勇斗狠:

爱逞威风,喜欢斗殴。

形容人凶强好斗。

37、能言善辩:

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多用于指人善于言辩。

38、口若悬河:

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

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作褒义词。

39、绘声绘色:

本义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用于演讲等。

40、侃侃而谈:

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含褒义。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于误用。

41、讷口少言:

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42、片言只语:

简短零碎的话语、文字。

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用于讲话、写信等。

43、不露声色:

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用于不让自己感情流露。

44、缄口不言:

指人闭口不说话。

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形容沉默不语。

45、千家万户:

指众多人家。

46、大街小巷:

城镇中宽阔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中性词。

常与方位连用。

47、街头巷尾:

泛指大街小巷。

48、寻常巷陌:

指普通小巷。

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49、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形容十分危险。

50、岌岌可危: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侧重于倾覆或者灭亡。

51、危机四伏:

四面都有埋伏,比喻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含贬义。

52、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53、薪尽火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侧重于师傅传业于弟子。

54、重振旗鼓:

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用于个人、团体等。

55、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新的好形势。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含褒义。

56、涅磐重生:

寓意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2011年中央国考

1、孜孜不倦:

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用于工作和学习,褒义词。

2、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

(同义词坚韧不拔:

强调的是一种评价,意志百折不挠、万难不屈)

3、按部就班:

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

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

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4、一丝不苟:

①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②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一丝不苟”和“一丝不乱”都有“办事认真”。

但“一丝不苟”偏重于“不苟”,有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一丝不乱”偏重于“不乱”,有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点也不零乱的意思。

5、门可罗雀:

形容门庭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

后形容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多指从多到少的一个变化过程。

6、门庭冷落:

形容来的人很少,非常冷清。

多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7、无人问津:

没有人来问渡口。

比喻无人过问。

含贬义。

用来形容受冷落;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某件事、某种东西。

8、人迹罕至: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中性词,多指一个地方,与与穷乡僻壤的区别在于:

穷乡僻壤是指一个地方很穷,也很荒僻。

9、有利可图:

有利益可谋求。

中性词。

10、高枕无忧: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也比喻放松警惕。

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含贬义。

11、安然无虞:

平静、稳定,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12、节节攀升:

指不断的上升,多指工作、职位、地位。

13、老生常谈:

老书生经常发表的平凡的议论。

比喻被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指没有新意的话。

常用作谦词。

14、历久弥新:

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如与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

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15、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侧重于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16、众说纷纭:

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贬义词,多与莫衷一是连用。

17、当务之急:

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作主语、宾语;用于判断语句中。

18、首当其冲:

本指处在首要位置。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中性词。

19、理所当然:

按道理应当这样。

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

含褒义。

侧重于道理的约束。

20、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表示确凿不容怀疑,侧重于事实和理由的证明。

21、融会贯通:

指融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用作褒义。

多用在学习上。

22、兼收并蓄:

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侧重于不同性质的东西。

23、此消彼长:

这个失去/消失/丢失/没有了(消),另外(彼)方面有所长进(长)。

用于劝人或者平衡。

24、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相互补助,互相促成。

侧重于事物间的相互依存。

25、一文不值:

指毫无价值。

贬义词。

26、平淡无奇:

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用于文章、说话、还常用来形平铺直叙一般只用于说话、作文章;偏重在“没有波澜、重点不突出。

27、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

形容毫无用处。

贬义词。

28、暗淡无光:

形容失去光彩。

中性词、多指自然或社会。

29、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含贬义,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30、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

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褒义词。

31、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用于否定句。

32、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举手就可以办好。

比喻事情简单。

褒义词。

33、掩耳盗铃: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

但掩耳盗铃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34、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用于人与物,“比比皆是”和“触目皆是”,都形容很多,比比皆是着眼于空间,到处都是。

触目皆是着眼于视觉,满眼都是。

35、昙花一现:

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

指很快就消失的.

36、不胜枚举:

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

形容数量很多。

用于列举的场合。

37、名实不副:

名声和实际不相符。

指空有虚名。

38、振聋发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褒义词。

39、浮光掠影:

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贬义词。

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都有“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印象不深”的意思。

不同在于:

①浮光掠影偏重于“印象不深”;可用于人或事物;“走马观花”偏重在“观察粗略”;只用于人。

②同样用于看书学习;浮光掠影强调马虎、不深入;“走马观花”强调看得匆忙、速度快。

40、屡见不鲜:

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

中性词。

“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

但“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

41、妙趣横生:

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

含褒义;指说话及文章。

42、引人入胜:

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褒义词。

43、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含褒义。

指讲话或文章。

44、平易近人:

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含褒义;指人或文章等。

侧重于风格。

45、难能可贵:

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

侧重于不易做到的事情。

46、匠心独具:

形容艺术构思运用的很独特。

多指构思、心思;而独具匠心多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精湛。

47、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

48、不可多得: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49、令人费解:

让人感觉很难懂,不容易理解。

50、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

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含贬义。

51、曲高和寡:

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原比喻知音难觅。

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理解或接受。

褒义词。

52、枯燥无味:

形容单调,呆板,没有趣味。

用于书面语。

53、标新立异:

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同。

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中性词。

54、异彩纷呈:

是指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

55、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形容广为流传。

56、风格迥异:

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57、徒劳无益:

付出了劳动(做了工作),但获得不到任何的有益之处(好处)。

含贬义;指劳而无功。

58、白费口舌:

谈话一无所获。

59、无济于事:

对事情不会有什么补益。

表示不顶用,不解决问题。

贬义词,侧重于解决问题。

60、枉费心机:

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

贬义词。

“枉费心机”和“费尽心机”都含有千方百计去谋算的意思。

但“枉费心机”指白费心思,结果是失败或落空;“费尽心机”指用尽了心思,成败不定。

2010年中央国考

1、名声大噪: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享誉中外与声名鹊起的区别:

声名鹊起是表示知名度迅速的提高,而声名大噪并非如此迅速。

2、享誉中外:

意思是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赞誉。

3、声名鹊起:

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一般用于人。

 

4、如日中天:

好像太阳正在天顶。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含褒义。

5、釜底抽薪 :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6、一石二鸟: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中性成语。

7、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

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8、正本清源:

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

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指人的态度。

9、独具匠心: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精湛。

匠心独具:

形容艺术构思运用的很独特。

多指构思、心思;

10、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

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褒义词。

11、兢兢业业:

原形容危惧的样子。

后多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指人处世认真。

12、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含褒义。

13、名不虚传:

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

含褒义。

“名不虚传”和“名副其实”。

两者都指名实相符。

名不虚传用于证实听来的名声不是假的。

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

14、货真价实:

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

原是旧时商业用语,用以招徕生意。

引申为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中性词,用于人或事物。

15、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

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指人的技艺。

 

16、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7、独当一面: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含褒义。

18、臻于佳境:

指达到最佳境界。

形容状态极佳或解决问题非常轻松。

19、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比喻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指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20、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褒义词。

21、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可用于人生;道路和学习、工作、艺术、外交等方面。

“殊途同归”和“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

22、大同小异:

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用于比较。

23、异曲同工: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24、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形容动作、想法一致。

区别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强调的是策划和计划,而不约而同是指事件。

25、蛛丝马迹: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

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指线索。

26、一鳞半瓜: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指残缺不全。

27、 闲言细语:

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或与正事无关的话。

细语更强调说话音调小。

28、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指很少的话。

29、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

比喻眼光远大。

含褒义。

30、高屋建瓴: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比喻居高临下。

31、见微知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32、由表及里:

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

33、子虚乌有:

指想像、假设的、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含贬义。

34、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

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

就像人的思想境界一样。

没有实体感。

指虚幻的东西。

35、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雌雄的兔子,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扑朔迷离”和“眼花缭乱”都有“不容易看清楚”的意思。

但“扑朔迷离”偏重指客观事情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偏重指主观感受十分复杂,一时分辨不清。

36、空穴来风:

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含贬义,指流言蜚语。

37、不着痕迹:

指做得天衣无缝,没有丝毫破绽留下,非常完美.或指轻轻的,没有一丝感觉。

38、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性格、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无形之中起了变化。

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39、 默不作声:

不说话不出声。

表示沉默的样子。

40、悄无声息: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或者不被人所察觉。

指非常寂静。

41、似信非信:

 有点相信,半信半疑。

侧重于有点相信。

42、 默然无知:

沉默不语,没有知觉。

43、懵懵懂懂:

糊涂,不明事理。

形容什么也不知道。

44、浑然不觉: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用于诗文、绘画等。

2009年中央国考

1、水到渠成: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用作褒义。

多用于劝人不要急于求成;或说明某事的成功是因为客观条件成熟。

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有别:

“水到渠成”偏重于事情的成功;“瓜熟蒂落”偏重于事情发展有了结果。

2、司空见惯: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顺其自然:

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另一个含义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植物界的规则,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则。

这就不是指听之任之,而是主动去发现和利用规律。

4、顺理成章:

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含褒义。

5、按部就班:

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

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

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6、墨守成规:

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

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7、人云亦云:

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8、步人后尘:

这个词最初是用于褒义,表明人的自谦。

但现在基本上用于贬义指跟在人家后面走。

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没有创造性。

9、适得其反: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

10、事与愿违:

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

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含贬义。

11、南辕北辙:

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2、雪上加霜: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含贬义。

13、自上而下:

从上到下:

从上级到下级:

从中央到地方。

14、一呼百应:

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含褒义。

15、有条不紊:

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乱。

含褒义。

16、运筹帷幄:

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

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多指拟定作战策略。

17、铺天盖地:

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到处都是。

侧重于来势很猛。

18、举世瞩目:

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

中性成语。

19、波涛汹涌:

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0、争先恐后:

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形容人的动作等。

21、摩拳擦掌:

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含褒义。

22、踌躇满志:

从容自得,心意满足。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形容某事成功得意的样子。

褒义成语(有时含贬义,不常见)。

踌躇满志和“趾高气扬”,都是形容“因得意而有点忘形”的样子。

但踌躇满志表示“心满意足”;是褒义成语;“趾高气扬”表示骄傲自大;是贬义成语。

23、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用于工作、学习等。

24、众说纷纭:

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贬义词,多与莫衷一是连用。

25、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侧重于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26、莫衷一是:

意思是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

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用于书面语。

27、因人而异: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28、背水一战:

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侧重于没有退路的情况与敌人决一死战。

29、反戈一击:

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

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比喻恩将仇报陷害自己的朋友或盟友的行为。

贬义词。

30、逆水行舟: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常与“不进则退”连用。

31、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32、昙花一现:

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

指很快就消失的.

33、过眼云烟: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

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34、空中楼阁:

悬在半空中的阁楼。

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合实际的计划。

虚构的事物。

也指人高明通达。

指虚幻的事物。

35、无源之水:

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36、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中性词。

“望尘莫及”和“可望不可及”都有能看得见,但接近不了的意思。

但“望尘莫及”重在比喻远远落后;“可望不可及”用来比喻一时还实现不了或得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