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09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

课文比较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些难度!

理清课文的条理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作者的描写理顺出来,学生能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效果还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重点:

了解内洞及孔隙的特点,体会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难点:

体会特点!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

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

(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变化多端”什么意思?

“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

例如:

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获。

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

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

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

一是打破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逍遥。

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师生融洽,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孔隙这一段是文章的重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船小.乘坐方式独特以及乘船时的感受去体会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去读.去评.去想象.去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孔隙的特点。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赏识,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击掌,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旅游结束的“致全体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称赞他们在这次夺标旅游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会了合作学习,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及地形图,他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了。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结束学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难点:

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

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

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四.学生轻读课文。

五.复习生字词。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预习《养花》。

板书设计:

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造就高素质能力型人才的核心。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思维的火花,是“熄灭”还是“点燃”,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还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对教师应变能力的考验。

这节课,当学生提出问题,而又束手无策时,教师非常淡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情并及时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读、画、议的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其间,进行恰当的点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既汲取知识又掌握学习的方法,还发展了思维,可谓精彩纷呈。

本节课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泉水流经的路线,还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

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教学过程

  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

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

“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

马上有同学说:

“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

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

这时课件出示: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

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

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

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

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

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

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

“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

”学生说:

“好看。

”老师问:

“那书上怎么写的呢?

”生齐读:

“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老师随即接到:

“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

”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

“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3.音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

“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

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

“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

”该生随口接到: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

“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

”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

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