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945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x

高考语文24《聊斋志异》2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19-2020年高考语文2.4《聊斋志异》2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

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六、“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香玉》一文的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

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

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

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

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

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

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

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

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

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

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

10年后,黄生死去。

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

果然如他所说。

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二)梳理文意,把握情节

开 端

(1):

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

(2):

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

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

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

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三)艺术鉴赏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 夷”。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

“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明伦对此评价: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

“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八、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1、探讨: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

为什么?

提示:

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2、思考:

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提示:

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

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

”“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

“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黄英》,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

 

附《黄英》原文译文

马子才,顺天人。

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

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

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

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渐近与语,少年自言:

“陶姓。

”谈言骚雅。

因问马所自来,实告之。

少年曰:

“种无不佳,培溉在人。

”因与论艺菊之法。

马大悦,问:

“将何往?

”答云:

“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

”马欣然曰:

“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

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

顾弟言:

“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

”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第南有荒圃,仅小室三四椽,陶喜居之。

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

然家清贫,陶日与马共饮食,而察其家似不举火。

马妻吕,亦爱陶姊,不时以升斗馈恤之。

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辄过吕所,与共纫绩。

陶一日谓马曰:

“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

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

”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

“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陶笑曰:

“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

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马不语,陶起而出。

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

由此不复就马寝食,招之始一至。

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

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

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

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消让。

陶出,握手曳入。

见荒庭半亩皆菊畦,数椽之外无旷土。

劚去者,则折别枝插补之;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

陶入室,出酒馔,设席畦侧,曰:

“仆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资,颇足供醉。

”少间,房中呼“三郎”,陶诺而去。

俄献佳肴,烹饪良精。

因问:

“贵姊胡以不字?

”答云:

“时未至。

”问:

“何时?

”曰:

“四十三月。

”又诘:

“何说?

”但笑不言,尽欢始散。

过宿又诣之,新插者已盈尺矣。

大奇之,苦求其术,陶曰:

“此固非可言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此?

”又数日,门庭略寂,陶乃以蒲席包菊,捆载数车而去。

逾岁,春将半,始载南中异卉而归,于都中设花肆,十日尽售,复归艺菊。

问之去年买花者,留其根,次年尽变而劣,乃复购于陶。

陶由此日富。

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

兴作从心,更不谋诸主人。

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

更于墙外买田一区,筑墉四周,悉种菊。

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

而马妻病卒。

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

黄英微笑,意似允许,惟专候陶归而已。

年余陶竟不至。

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

得金益合商贾,村外治膏田二十顷,甲第益壮。

忽有客自东粤来,寄陶生函信,发之,则嘱姊归马。

考其寄书之日,即马妻死之日;回忆国中之饮,适四十三月也,大奇之。

以书示英,请问“致聘何所”。

英辞不受采。

又以故居陋,欲使就南第居,若赘焉。

马不可,择日行亲迎礼。

黄英既适马,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

马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

而家所需,黄英辄取诸南第。

不半岁,家中触类皆陶家物。

马立遣人一一赍还之,戒勿复取。

未浃旬又杂之。

凡数更,马不胜烦。

黄英笑曰:

“陈仲子毋乃劳乎?

”马惭,不复稽,一切听诸黄英。

鸠工庀料,土木大作,马不能禁。

经数月,楼舍连垣,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

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

马不自安,曰:

“仆三十年清德,为卿所累。

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

人皆祝富,我但祝穷耳!

”黄英曰:

“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

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

床头金任君挥去之,妾不靳也。

”马曰:

“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

”英曰:

“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

无已,析君居: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

”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马。

马安之。

然过数日,苦念黄英。

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

隔宿辄至以为常。

黄英笑曰:

“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

”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

会马以事客金陵,适逢菊秋。

早过花肆,见肆中盆列甚繁,款朵佳胜、心动,疑类陶制。

少间主人出,果陶也。

喜极,具道契阔,遂止宿焉。

要之归,陶曰:

“金陵吾故土,将婚于是。

积有薄资,烦寄吾姊。

我岁杪当暂去。

”马不听,请之益苦。

且曰:

“家幸充盈,但可坐享,无须复贾。

”坐肆中,使仆代论价,廉其直,数日尽售。

逼促囊装,赁舟遂北,入门,则姊已除舍,床榻裀褥皆设,若预知弟也归者。

陶自归,解装课役,大修亭园,惟日与马共棋酒,更不复结一客。

为之择婚,辞不愿。

姊遣二婢侍其寝处,居三四年中一女。

陶饮素豪,从不见其沉醉。

有友人曾生,量亦无对。

适过马,马使与陶相较饮。

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

自辰以迄四漏,计各尽百壶。

曾烂醉如泥,沉睡座间。

陶起归寝,出门践菊畦,玉山倾倒,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高如人;花十余朵,皆大如拳。

马骇绝,告黄英。

英急往,拔置地上,曰:

“胡醉至此!

”覆以衣,要马俱去,戒勿视。

既明而往,则陶卧畦边。

马乃悟姊弟皆菊精也,益敬爱之。

而陶自露迹,饮益放,恒自折柬招曾,因与莫逆。

值花朝,曾乃造访,以两仆舁药浸白酒一坛,约与共尽。

坛将竭,二人犹未甚醉。

马潜以一瓶续入之,二人又尽之。

曾醉已惫,诸仆负之以去。

陶卧地,又化为菊。

马见惯不惊,如法拔之,守其旁以观其变。

久之,叶益憔悴。

大惧,始告黄英。

英闻骇曰:

“杀吾弟矣!

”奔视之,根株已枯。

痛绝,掐其梗,埋盆中,携入闺中,日灌溉之。

马悔恨欲绝,甚怨曾。

越数日,闻曾已醉死矣。

盆中花渐萌,九月既开,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浇以酒则茂。

后女长成,嫁于世家。

黄英终老、亦无他异。

异史氏曰:

“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

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见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

白话译文:

马子才家世世代代爱好菊花,到马子才更加厉害。

他只要听说有好的菊花品种就一定要买回,即使远隔千里也不怕。

一天,有个金陵客人借住在他家里,客人自我介绍说,他的表亲有一两种菊花,是北方所没有的。

马子才听说后动了心,立刻准备行装,跟随客人到了金陵。

金陵客人千方百计为他寻求,得到了两株菊芽苗,马子才像对宝贝一样,把菊芽包藏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马子才遇到一个年轻人,他骑着驴子跟在一辆油碧车的后面,风度潇洒。

这人渐渐走近后,马子才和他搭上话。

他自我介绍说:

“姓陶。

”谈吐很文雅。

他接着问马子才从哪里来,马子才如实告诉了他。

年轻人说:

“菊花品种没有不好的,关键在于人的培育。

”他接着和马子才谈论种菊的方法。

马子才非常高兴,问道:

“你们要到哪里去?

”年轻人回答说:

“我姐姐厌烦金陵,想到河北去选择住地。

”马子才高兴地说:

“我虽然贫穷,但茅屋还可以让你们住下来。

如果不嫌荒凉简陋,就不烦劳你们到别处去了。

”姓陶的便到车前告诉姐姐,征求她的意见。

车里的人推开帘子答话,原来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绝代美人。

她望着弟弟说:

“房子不怕小,而院落应该宽一点。

”马子才替年轻人答应了,于是就一同回家。

马子才住房南面有块荒芜的苗圃,只有三四间小屋,姓陶的高兴地住在那里。

他每天到北院为马子才整治菊花。

有的菊花已枯萎,他就拔出根来重新栽下去。

这样没有不活的。

马家清贫,姓陶的每天与马子才一同吃喝。

马察觉陶家似乎不升火煮饭。

马子才的妻子吕氏,也很喜欢陶家姐姐,不时送给她几升几斗粮食。

陶家姐姐小名叫黄英,她很善于交谈,常到吕氏住所,和吕氏一同纺麻。

姓陶的有一天对马子才说:

“你家里本来不富裕,我每天吃你的喝你的很连累你,现在我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卖菊花足可以维持生计。

”马子才向来清高耿直,听姓陶的这么一说,非常鄙视他,说:

“我以为你是个风流高雅的人,一定能安于贫困;现在你说出这样的话,太势利了,侮辱了菊花。

”姓陶的笑着说:

“自食其力不是贪婪,卖花为业不算庸俗。

一个人固然不能苟且谋求富裕,但是也不必一定谋求贫困。

”马子才不说话,姓陶的起身走了出去。

 从此,马子才所丢弃的残枝劣种,姓陶的全都把它们捡去,他不再到马家吃住,请他才去一次。

不久,菊花将开,姓陶的门前人声喧哗,像闹市一般。

马子才觉得奇怪,跑去偷看。

只见买花的人,用车装,用肩挑,路上络绎不绝。

那些菊花都是奇异的品种,是马子才从未见过的。

马子才很厌恶姓陶的贪心,想与他断绝来往,但又恨他私藏好品种,就敲开他的门,想就势指责他。

姓陶的出来,握着马子才的手,把他拉进去。

只见半亩荒芜的庭院都成了菊垄,房子之外已没有空地。

花被挖走之处,就折断别的花枝补插上。

地上将开的那些花,没有不好看的。

马子才仔细一看,全都是以前自己拔起丢掉的。

姓陶的进屋,拿出酒菜,在菊垄旁设席,说:

“我贫困不能遵守清规,几天来幸好弄到一点钱,足够让我们喝个醉。

”过了一会儿,房里有人叫“三郎”。

姓陶的答应着进去,一会儿拿出了美味佳肴,烹调得非常好。

马子才乘势问道:

“你姐姐为什么不出嫁?

”陶回答道:

“时间还没到。

”马又问:

“什么时候?

”陶答道:

“四十三个月之后。

”马又盘问:

“此话怎讲?

”姓陶的笑而不说话,酒喝得尽兴后才散。

马子才过了一夜又到陶那里,看见新插的菊花枝已长有一尺高了。

马子才对此感到非常奇怪,苦苦地向陶请教种花的技巧。

陶说:

“这本来就不是言语可以传授的。

况且你又不靠种花谋生,哪里用得着这种方法。

”又过了几天,姓陶的门前稍稍安静些,他就用蒲席包着菊花,捆扎着装了几车离家而去。

过了一年,到春天将要过去一半的时候,姓陶的才用车装载着南方的奇异花卉回来,在城里开设花店,十天功夫花就全部卖完,他又回家种菊花。

上一年买花的人留下花根,第二年都变坏了,就又向他购买。

他因此一天天富起来。

头一年建新房,第二年盖大楼。

他完全随自己的心意兴建,根本不同马子才商量。

过去的花垄渐渐全成了房舍。

他重新在墙外买了一片田,在四周筑起墙,全都种上菊花。

到秋天他用车装载菊花离去,第二年春末还没有回来。

此时,马子才的妻了病故,马子才对黄英有意,暗地里使人透风给她。

黄英微微一笑,好像同意,只是等弟弟回来罢了。

一年多后,姓陶的终究没有回来。

黄英督促仆人种菊,和弟弟种的不相上下。

赚了钱又联合商人,在村外经营良田二十顷,豪华的宅第更为壮观。

忽然有一天,一个从东粤来的人,带来黄英弟弟的信。

拆开一看,是嘱咐姐姐嫁给马子才。

考查寄信的日子,正是马子才妻子去世那天。

回忆在菊园喝酒情景,到现在正好四十三个月,马子才非常奇怪。

他把信拿给黄英看,并说要送聘礼。

黄英推辞不接受彩礼。

因为马家旧居简陋,黄英想让马子才住进南边的宅第里,马子才不答应。

黄英嫁给马子才后,在隔墙上开了道门通向南边房子,并每天过去督促她的仆人。

马子才认为靠妻子的家产为生可耻,常嘱咐黄英把家产分为南北两处登记,以防止混淆,但是家里所需要的,黄英总是从南边房中去取,不到半年,家中碰到的都是陶家的东西了。

马子才立即派人把东西一一送还南屋,告诫不要再取,但不到十天,南北的东西又相杂在一起了。

总共换了几次,马子才麻烦得受不了。

黄英笑他说:

“你不是太劳神了吗?

”马子才觉得惭愧,不再查问,一切听任黄英安排。

她招工备料,大兴土木,马子才阻止不了,经过几个月,楼房连贯相接,南北两边房屋竟合成一体,不分界限了。

黄英听从马子才的意见,闭门不再经营菊花,但物质享受超过世代的富贵人家,马子才过得不自在,说:

“我三十年清贫的德操,如今被你失掉了。

一个男人活在世间,却要依靠妻子过活,真是没有一点男子汉的气概。

人们都祈祷富足,我却要祈祷贫穷。

”黄英说:

“我并不是贪婪鄙陋。

但是,如果不能稍稍富足一点,那就会叫千年以后的人都说陶渊明是贫贱骨头,一百代也不能发家。

所以姑且为我们陶家彭泽令解解嘲罢了。

然而贫困的人要想富裕很难,富裕的人求得贫穷却很容易。

床头的钱任你去挥霍,我不吝惜。

”马子才说:

“花别人的钱,也是很耻辱的。

”黄英说:

“你不愿意富裕,我也不能贫穷,没办法,只好和你分开住;清廉的自去清廉,污浊的自去污浊。

”于是,就在园中为他修建一座茅屋,并选择漂亮婢女去侍奉马子才。

马子才觉得满意。

但过了几天,马子才非常想念黄英,叫她又不肯前去,不得已反过来俯就黄英。

后来,有一次,马子才因有事到金陵,正赶上菊花盛开季节。

早上路过花店,见店中摆列着一盆盆菊花,花朵姿态都极好。

他心里一动,觉得很像黄英弟弟培植的。

过了一会儿店主出来了,果然是他。

两人非常高兴,一一倾诉久别情况,陶生便留他住下。

马子才邀陶生回去。

陶生说:

“金陵是我的故乡。

我将在这里成家,我积蓄了一点钱,麻烦你带给我姐姐,我年底会去一段时间。

”马子才不听,苦苦请他回去,并说:

“家里很富足。

只须坐下来享受,不用再作生意了。

”于是陶生坐在店里,让仆人代他议价,降价出售。

几天就把花卖完了。

马子才催他打点行装,租船北上。

进门一看,姐姐早已清扫房屋,铺好了床垫被褥,好像预料弟弟会回来一样。

陶生回来以后,放下行装,督促工匠,大建亭园。

每天只与马子才下棋喝酒,再不结交别的朋友,为他选妻子,他推辞说不愿意。

陶生喝酒一向量大豪爽,从没见他喝醉过。

马子才有个朋友曾生,酒量也没人能比。

一天,他来拜访马子才,马子才让他和陶生比酒量。

两人纵情喝酒,十分痛快,以为相见恨晚。

从早上喝到四更天,算起来每人都喝了一百壶。

曾生烂醉如泥,沉睡在座位间,陶生起身回去睡觉,出门后踩着菊垄歪倒在地上,衣服丢在旁边,就地变成了菊花,有人那样高,开花十几朵,都像拳头那么大。

马子才非常惊骇,告诉黄英。

黄英急忙赶去,拔出菊花放在地上,说:

“怎么醉成这样!

”拿衣服盖上菊花,邀马子才一同离开,告诫他不要观看。

天亮后去看,见陶生睡在菊垄旁边,马子才这才意识到姐弟俩都是菊花精,心里更加敬重他们。

陶生自从露底以后,更加放纵喝酒,常常下请帖招来曾生,因而与他成为莫逆之交。

一天,正当百花生日,曾生来访,陶生派两个仆人抬来浸药白酒一坛,相约与曾生一起喝尽。

一坛酒快喝光,两人还没怎么醉。

马子才又偷偷倒进去一瓶酒,两人又喝完了。

曾生醉得无力行动,几个仆人把他背走。

陶生睡在地上,又变成了菊花。

马子才见惯了便不感到惊奇,像黄英那样拔出菊花,守在旁边观察它的变化。

过了很久,菊叶渐渐枯萎,马子才十分害怕,这才告诉黄英,黄英一听,吓得大叫:

“你害死我弟弟啦!

”跑去一看,根茎都已干枯。

黄英十分悲痛,掐断它的杆子,把它埋在花盆里,端进闺房中,每天给它浇水。

马子才悔恨得要死,非常怨恨曾生。

过了几天,听说曾生也醉死了。

那盆中的花渐渐萌芽,九月开了花,矮矮的花茎,粉白的花朵,闻它有酒的芳香,给它取名“醉陶”,用酒浇灌,就长得更加茂盛。

 

2019-2020年高考语文2.4《聊斋志异》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的友情。

3、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以鬼喻人,表现世间的真情与善良。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鬼故事听说过吗?

鬼是令人害怕的,总是以铮狞的面目出现,但是,在作者笔下,王六郎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鬼和我们平时听说的鬼有什么不同不处?

二、作品与背景介绍 

1、“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

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但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

知道其中的故事的同学略述一二,教师再小结。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促织》、《席方平》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考弊司》、《书痴》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鸦头》、《细侯》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阅读课文,疏通文字。

 

2、复述《王六郎》大致内容。

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

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

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

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

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