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950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docx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读后感模板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

  事业中心 张倩倩

  《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

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该书前半部分告诉我们:

应该学会清空自己。

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

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

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

正如今年的澳网,李娜苦战3盘,艰难淘汰大威。

李,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该书在后半部分,托利告诉我们:

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

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

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

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维。

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没有思维不会影响到意识,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所以别担心,当你关注当下时,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满足感,不会有不安,不会有烦恼,你的每时每刻都是充满了喜悦与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维的见证者,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你的痛苦情绪,都是你大脑的思维制造出来的,而实际上,你的意识根本没有创造这些思维(痛苦),是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制造出来的,它利用了时间,而如果你去观察这些思维,做为一个见证者,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静静的看着思维在变化,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会吞噬你的思维(痛苦),慢慢的思维(痛苦)将会消失。

如果你的身体里面有两个人,那是两种思维,你要去观察他们,当他们制造出来一种情绪时,你不要认同他,你越认同他,那你就会被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思维控制。

  如果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子外在。

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包括爱情)——寻找我们的自我感觉。

而当我们沉浸在爱情当中,彼此深深地需要与依赖,就像是药物一样让对方上瘾。

当我们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当对方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挟、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己我们对失去的恐惧。

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最为强烈的故意或最为深刻的痛苦和绝望。

这时,爱又在哪里呢?

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

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寻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

而我们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于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

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遍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

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

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

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

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

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

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每当此时,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

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

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殊途同归,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

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即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变得光彩!

  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本真的最初,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

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利用了时间,利用你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证明思维的存在,制造了痛苦,如果你关注当下,接受现在,你将会感受到爱,和平,喜悦!

  读完《当下的力量》,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

珍惜现在,对生活要处之泰然,要有点阿Q的精神,但又不能过分;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规划生活。

一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给了我们一个很简洁的总结: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世界经典教育名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是“历史上第二个牛顿”斯宾塞写的。

  

  在没拿起书读之前,我看着封面思索了很久,我想所谓的“快乐教育”应该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快乐,对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是完全浸润在“快乐”之中的吧!

看了整本书之后,我发现作者其实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写他是怎么教小斯宾塞读书、写字的,他更注重的反而是道德教育。

我想,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习惯良好的孩子,对他进行进一步的教育也更方便、有效吧!

  

  由于自己这段时间的特殊的原因——怀宝宝了噢!

我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总爱与我家宝宝挂上勾,甚至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更多地想挖掘一些有利于培养、教育我家宝宝的信息。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并不像某些“表面上”的教育家,喜欢空谈。

斯宾塞说的一些话我觉得我还是蛮受益的。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体会。

  

  一、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只要自己把孩子生下来,功劳就已经很大,剩下的都不关他的事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

不是有句话叫“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吗?

斯宾塞说胎儿其实在5个月大时就有了思维,这时候如果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非常有利。

他还说音乐尤其是舒缓的音乐,能给胎儿传递出幸福和爱的感觉。

看来,接下来我要多让孩子听听舒缓的轻音乐,好好进行胎教了。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现在的孩子都很会模仿,斯宾塞说,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显现,在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就是模仿,他模仿的对象可能包括了父母以及周围所有人的言行举止。

不是也有句话叫“三岁看到大”吗?

孩子小时候的三岁是个槛,家长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作孩子的好榜样噢!

  

  三、教育孩子就是在改正自己:

  

  斯宾塞和小斯宾塞的妈妈之前的情绪并不太好,导致小斯宾塞的学习兴趣怏怏。

他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在改造自己,二者具有同步性,我很认同这句话。

有些家长就是因为有了孩子而变得更温柔,也更遵守道德规范了。

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样的人,就要先做出榜样给孩子看噢!

  

  四、让孩子远离生活中的危险:

  

  任何父母想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兴趣广泛的前提是,他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体魄。

斯宾塞说,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危险,尤其在1-3岁这个阶段,很多危险都是让父母意想不到的。

看到斯宾塞例举的睡觉时被爸爸的手臂压死、玩水桶里的水被淹死等,我看了都心有余悸,看来,好好地养一个孩子还真不容易啊!

  

  五、要快乐地教育孩子:

  

  小斯宾塞之前风琴拉得不好,妈妈是又气又急,后来斯宾塞用鼓励的方式表扬斯宾塞,没想到他不但弹得非常流畅,而且轻重也把握得非常好,妈妈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只有让孩子快乐起来,他才可以变得自信而专注,同时达到极佳的学习效率。

他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想要快乐地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要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去教育孩子;当孩子情绪或哭闹时,不要逼他去学习;父母要乐观一点,多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

  

  六、唱歌和绘画很重要:

  

  斯宾塞还在书上举了一个邻居的孩子在和妈妈一起唱歌之后变得更愉快、更有自信的例子。

我想,唱歌和绘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小天赋”吧!

即使他们唱得五音不全,即使他们画得“四不像”,但至少他们表达出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画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时候,我也觉得我有时候从专业的角度去评选班上孩子的画作还真有点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噢!

  

  七、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

  

  斯宾塞说,其实孩子没有智力高低的差别,而只是在智力特点上有所不同罢了。

如果选拔孩子仅仅靠智力测验的话,那么70%有创造力的人才就会被我们埋没。

对孩子的坚信不仅可以改变孩子,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变自己。

所以,我很想对我们班上的一些家长说,不要过早地就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他们只是还没被到发掘到潜能而已。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只有真正当了妈的人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这份特别是执着和信念吧!

  

  八、希望我的孩子也能遇到一个富有责任心的老师:

  

  虽说孩子的学习还是靠自己,但做了老师的人才更多明白,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尤其是启蒙老师。

为什么孩子都那么听老师话,反而不听家长的话?

记得我的一个好朋友就和我说过她为什么不选师范专业的原因就是对小学的老师有阴影。

对于我来说,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成为那么影响孩子一辈子心智的“千古罪人”。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遇到一个心地善良、脾气好的好老师,他并不是在教学方面很有特长,最起码在做人方面的引导是正确的。

  

  九、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我觉得斯宾塞好像特别注重让小斯宾塞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玩耍,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让城市里的孩子每天就亲近大自然有点不可能,不过我会尽可能地制造一切机会,陪他一起出去玩,在玩中不知不识地教他一些喜欢的知识。

  

  十、在快乐中培养健康的孩子:

  

  我觉得斯宾塞不像某些教育家,天天标榜给孩子多少多专业的知识,他作为一个“爸爸”,反而特别注重孩子平时的生活起居,特别是健康状况。

我妈妈也说过,如果父母多注重给自己的孩子适时、适量地添减衣物,让他健康地睡眠,再注意吃入口中的食物,孩子自然不会三天两头地生病了。

  

  斯宾塞说,孩子的衣服应比成人的衣服要薄些,这点我不是很苟同,不过不要穿得过厚,捂出病来才是真的。

他还说一般而言,0-3岁的孩子,只要不是连续睡,他想睡多长时间就让他睡多长时间;3-5岁的孩子,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看来这得在幼儿时期好好培养了);7-14的孩子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但是他们的睡眠时间不应该少于8小时,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养成孩子懒惰的习惯。

他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的疾病只要一点儿消食水、禁食肉、精心修养就完全可以痊愈了,但孩子如果表现为互相困难、抽风或者一直哭,就必须立即送医院了。

他还非常提倡让孩子冷水洗浴,说外国很多学校还把冷水浴作为必修课,波兰、德国、意大利的很多家庭都坚持让孩子洗冷水浴。

不过,我不知道这冷水浴的冷水到底冷到什么程度。

  

  其实看书也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熬,只要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某一方面的需求,任何书都会看得和小说一样有味道的噢!

篇一:

心理学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

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

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

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

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看看这些题目吧:

“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

”“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

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

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

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

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

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篇二:

心理学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关于心理学的书,对于我这个对心理学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书上有太多心理学上的术语,使我对书本的理解加大了难度。

  

  我阅读的作品名叫《面对——镜子里的自己》,这是一本在非典期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开通了全国公众的“非典热线”,对非典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以及种种困惑进行了解,并通过一些故事情节总结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15对心理矛盾:

  

  内控与外控

  

  我们是生活的泥瓦匠,有的人只知道忌日地砌砖头;有的人明白自己是在盖楼。

当摩天大楼竖立起来的时候,有的人和有的人就不同了。

一种是内控型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收获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决定和自己付出的努力。

因此,认为自己是个人行为的主宰,自己可以影响行为的结果。

外控型的人则认为人们不管怎么努力都无关大局,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左右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结果。

  

  自卑与自信

  

  自卑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而悲观、惭愧、羞怯等复杂情感。

过度的自卑会使人脱离现实,造成生活适应困难、阻碍人格健康发展。

而自信会鼓舞一个人的行为,它会影响人们对任务选择、付出努力的多少、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等。

  

  乐观与悲观

  

  看见半杯水时,有的人觉得有水喝,而有的人觉得不够喝。

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我们处事心态不同。

乐观与悲观的产生源自矛盾和压力,矛盾无时不有,压力无时不在。

因此,我们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压力。

  

  冲击与防御

  

  在我们的心里,有一种类似于隐身的东西,我们不知不觉地在使用。

但是,我们更多地用它来骗自己,让我们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

经典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内心的冲突是心理活动的核心,为了适应这些冲突,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它的作用是减少冲突、减低紧张、保持内心平衡、调节自尊,并对于应对焦虑有重要作用。

  

  孤独与充实

  

  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都会经历孤独,是孤独着孤独,还是充实地孤独,这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能够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寞;在空闲的时候,不觉得无所事事,这些所靠的正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

  

  真诚与虚伪

  

  真诚与虚伪不仅是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性格特点,也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内心的特点。

然而,真诚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当一个人选择虚伪时,就是人在软弱的时候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们能真诚,我们就能把握住实在的自己,就能感到一种满足和愉快。

  

  自私与利他

  

  自私是指人以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行为。

而利他行为则是指毫无回收报酬的前提下,表现出志愿去帮助他人的一种行为,完全没有个人的意图在里面的。

  

  热情与冷漠

  

  热情和冷漠,所体现出的含义和境界大相迥异。

热情往往与乐善好施、周到服务相关联,冷漠却总是与事不关己、拒绝提供帮助相提并论。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经营”自己的感情,他们都希望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受到伤害,导致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冷漠。

  

  狭隘与宽容

  

  宽容是一种心理能力,而狭隘是一种心理残疾。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可以看到宽容和狭隘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宽容可以表现在接受他人有和自己的不同的行为。

我们知道只关心自己是一种狭隘,而不知道只关心自己所爱的某些人、某些群体也是另一种狭隘。

因此,我们需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人。

  

  责任与逃避

  

  没有谁能够逃脱自己的角色去当人纯粹的观众,每一个人都必须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种种角色的背后就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是个体经过认知、判断之后采取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与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是我们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责任。

  

  安全与风险

  

  安全感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安全总是相对的,风险总是绝对的,做任何事情,风险都会存在。

我们需要以沉着的心态去应对风险,克服犹豫,坚定果断,让风险化险为夷。

  

  压力与冲突

  

  压力是在当事有发觉到环境刺激超过自身应付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全身性反应。

而冲突也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之间就会产生冲突,并成为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封闭与开放

  

  人们在受到某种刺激时,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不同有表现方式。

一种是封闭,由于某种刺激造成的伤害导致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从而导致焦虑、妄想等现象的出现;另一种上开放,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向美好的一方面想。

  

  从众与独立

  

  从众与独立是行为的表现与结果,个人在自己没有信心、缺乏知识或不占优势的领域内,往往更容易从众;在自己有信心、有知识或者占有优势的领域内,更容易表现出独立性。

总之,从众与独立都是一个正常的人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迷茫与信念

  

  人类面前的路却永远是未知,我们的心灵也不时的萦绕在无知、无奈与恐惧之是,迷信的想法与行为也正是产生于人尖的无知和无奈之中。

这时,信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信念,人类将无以生存。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人们所面对有事情都是多方面的,人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思想、命运,只要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向好的一方面想,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幸福。

  

  篇三:

心理学读后感

  

  其实《心理学》这本书所蕴含的爱情非常的广泛,但我把它切合了一下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倒是也确立了一个属于我自己,适合我自己的爱情观。

  

  爱情,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也是人们一直无法真正看透的事物,它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永恒讴歌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

到底爱情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是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吧,它使人们充满了巨大的内在动力,使那些陷入绝境中的人们能够勇敢的去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然后继续努力的去追寻那份自己想要的幸福。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

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以自身的存在而使对方感到快乐…只消瞥一眼心爱的人,我们就会心醉。

”但是我们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爱情除了会带给我们幸福之外,它还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处于失恋中的人就常常因此失态。

当我们在爱的很深的时候要承受恋人的离逝时,那种痛就更是让人难以承受,那一下子憔悴的脸容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恋爱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心中的爱情始终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而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

我觉得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我们必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因为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坚固,能够坚不可摧的爱情,要知道,两个人在一起要有话可聊,感情才能日益渐进嘛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点话题都没有,闷闷的,那感情还怎样培养啊!

当然我不能否认,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存在,但那毕竟只是少数。

所以我觉得两个人两个人在一起的话,最好是志同道合。

  

  其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仍然要把建设伟大祖国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先努力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把大部分的宝贵时间都用在了谈情说爱上,简言之,就是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要分清孰轻孰重。

不要误了自己也误了对方。

  

  我们在恋爱的过程中要信任对方,不要随意的猜忌对方。

因为爱情就是相互信任嘛。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猜忌对方的爱,认为对方没有自己爱他那么多或是其他的什么,这样的爱情能长久吗,累都累死啦。

而且,在爱情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总会碰到很多磨难,那个时候彼此之间的信任就显得更为重要啦。

  

  最后希望天下所有有情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教育心理学读后感销售心理学读后感  真诗人当有大怀抱

  ——读《唐宋诗会意》有感

  谢可欣

  《唐宋诗会意》,邹金灿著,长春出版社

  本文作者简介:

谢可欣,召南诗社社员,2017-2018届社长。

  认识《唐宋诗会意》的作者邹金灿(字鸿仪,号商木)先生已经有两年。

他是我们召南诗社的创社大师兄,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温和儒雅的人。

这部著作是诗论,更有淳厚情感。

读这本书,更像是和商木师兄本人亲近地交谈。

  商木师兄讲解唐宋诗,会圈点一些字句,比如他称赞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的“疑”字运用得巧妙,能够引发读者好奇;又提及苏舜钦“晚泊孤舟古祠下”之“孤”为全诗亮眼之笔。

  这本书讲诗,并不拘泥于诗本身,或从谈论一首诗开始,进而讲述诗人身世,再剖析诗人的内心,而其中更蕴涵作者自身的寄托。

对于古典诗歌与现实的互照,他更有体悟,行文中并不掩藏这种感受,却以严肃而温和的姿态,对现实发出了感慨。

  细读之下,会发现这本书其实是一位诗人多年读诗、写诗的独有体会,一点一滴向我们娓娓道来。

作者凭借他博览的积累,从独有的见识角度出发,征引赅博,与我们畅谈开来。

书中言语深挚和缓,使我们不觉得隔着纸张和文字,而与作者有太大的距离。

  读完这本书,最使人感叹的,是唐宋七百年之间许多诗人独特的性情与高远的怀抱,比如王安石。

商木师兄跟我们说过,王安石是他最喜爱的诗人。

有一次,他和我们聊天,分别前送给我们的寄语,便是王安石的《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知君欲上武陵溪。

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记得师兄当时说,尘世纷乱,但愿我们都能坚守自己,不被乱花迷住双眼,葆有愉悦的心情。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在《唐宋诗会意》一书里,无论是从谈论的次数,还是从诗歌评价看来,都可看出作者对王安石的尊崇。

他认为王安石诗是宋诗的翘楚,其诗“瘦硬雄直”(梁启超语),不事过多修饰,直见诗歌主旨,而气质雄浑刚直。

  也许这不是大多数人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