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485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1.燃烧必要条件是什么?

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2.如何理解燃烧充分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是无焰燃烧三个必要条件,但燃烧发生需要三个条件达到一定量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过程,这就是燃烧充分条件。

3.燃烧有哪些类型?

四种类型:

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4.固体、气体、液体燃烧各自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1)固体燃烧特点

①蒸发燃烧:

可熔化可燃性固体受热升华或熔化后蒸发,产生可燃气体进而发生有焰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发生蒸发燃烧固体,在燃烧前受热只发生相变,而成分不发生变化。

一旦火焰稳定下来,火焰传热给蒸发表面,促使固体不断蒸发或升华燃烧,直至燃尽为止。

②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③表面燃烧:

可燃物受热不发生热分解和相变,可燃物质在被加热表面上吸附氧,从表面开始呈余烬燃烧状态叫表面燃烧(也叫无火焰非均相燃烧)。

④阴燃:

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迹象。

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十天,不易发现。

(2)气体燃烧特点:

可燃气体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3)液体燃烧特点: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常见可燃液体中,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沸腾状,这类物质火灾较难扑灭。

在含有水分、粘度较大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1)沸溢

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2)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5.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括烟)有哪些毒害作用?

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危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人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

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烟气还具有一定减光性。

6.火灾按燃烧对象是如何分类?

  

(1)按照燃烧对象性质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

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

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

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火灾。

如变压器等设备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依据国务院2007年4月6日颁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火灾: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火灾;

②重大火灾: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火灾;

③较大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火灾;

④一般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火灾。

7.火灾发生常见原因有哪些?

电气原因、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人为放火、雷电。

8.建筑火灾蔓延途径有哪些?

①孔洞开口蔓延;

②穿越墙壁管线和缝隙蔓延;

③闷顶内蔓延;

④外墙面蔓延。

9.灭火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隔离、窒息、化学抑制。

10.爆炸有几种类型?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按物质产生爆炸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①炸药爆炸、②可燃气体爆炸、③可燃粉尘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11.爆炸浓度极限概念是什么?

其在消防中意义主要有哪些?

概念:

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浓度范围。

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最高或最低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能引起爆炸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和下限之间间隔称为爆炸范围。

意义:

物质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火灾危险程度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重要依据。

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基本措施之一。

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形式依据。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小于l0%可燃气体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l0%可燃气体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

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

12.粉尘爆炸条件有哪些?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火源。

13.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单位。

MJ(兆焦耳)是热值单位。

热值也叫“发热量”。

14.常见爆炸引火源有哪些?

常见引起爆炸引火源主要有:

(1)机械火源;

(2)热火源(高温表面;目光照射);(3)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4)化学火源。

15.引发爆炸常见原因有哪些?

(1)物料原因

生产中使用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大多是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可燃物。

由于工作场所过量堆放物品,对易燃易爆危险品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产品下机后不待冷却便入库堆积,不按规定掌握投料数量、投料比、投料先后顺序,控制失误或设备故障造成物料外溢,生产粉尘或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等原因,均会酿成爆炸事故。

(2)作业行为原因

作业行为导致爆炸原因有:

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随意改变操作控制条件;生产和生活用火不慎,乱用炉火、灯火、乱丢未熄灭火柴杆、烟蒂;判断失误、操作不当,对生产出现超温、超压等异常现象束手无策;不按科学态度指挥生产、盲目施工、超负荷运转等。

(3)生产设备原因

由于设备缺陷导致产生火灾原因有:

选材不当或材料质量有问题,而致设备存在先天性缺陷:

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零部件选配不当,而致设备不能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由于腐蚀、超温、超压等而致出现破损、失灵、机械强度下降、运转摩擦部件过热等。

(4)生产工艺原因

生产工艺原因主要表现为:

物料加热方式方法不当,致使引燃引爆物料;对工艺性火花控制不力而致形成引火源;对化学反应型工艺控制不当,致使反应失控;对工艺参数控制失灵,而致出现超温、超压现象。

16.什么是危险品?

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物品。

目前常见、用途较广危险物品有2020余种。

17.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包括哪几类?

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

18.易燃气体火灾危险性有哪些?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气体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易燃气体,遇火源都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有易燃气体遇到极微小能量着火源作用即可引爆。

其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3个特点:

①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一燃即尽。

这是因为一般气体分子间引力小,容易断键,无需熔化分解过程,也无需用以熔化、分解所消耗热量;

②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气体,如氢气(H2)比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比复杂成分组成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这是因为单一成分气体不需受热分解过程和分解所消耗热量。

③价键不饱和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易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

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分子结构中有双键或叁键存在,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2)扩散性

处于气体状态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

由于气体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

气体扩散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空气轻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够顺风飘荡,迅速蔓延和扩展;

②比空气重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飘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着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密度大易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易于造成火势扩大。

掌握气体相对密度及其扩散性,不仅对评价其火灾危险性大小,而且对选择通风门位置、确定防火间距以及采取防止火势蔓延措施都具有实际意义。

(3)可缩性和膨胀性

任何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气体也不例外,其体积也会因温度升降而胀缩,且胀缩幅度比液体要大得多。

气体可缩性和膨胀性特点如下:

①当压力不变时,气体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通常气体相对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体积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当温度不变时,气体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

如对100L、质量一定气体加压至1013.25kPa时,其体积可以缩小到10L。

这一特性说明,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压缩,甚至可以压缩成液态。

所以,气体通常都是经压缩后存于钢瓶中;

③在体积不变时,气体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这就是说,当储存在固定容积容器内气体被加热时,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压力就越大。

如果盛装压缩或液化气体容器(钢瓶)在储运过程中受到高温、暴晒等热源作用时,容器、钢瓶内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比原来更大压力。

当压力超过了容器耐压强度时,就会引起容器膨胀,甚至爆裂,造成伤亡事故。

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等措施;在向容器、气瓶内充装时,要注意极限温度和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超装、超温、超压。

(4)带电性

从静电产生原理可知,任何物体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

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相互摩擦,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摩擦等。

影响压气体静电荷产生主要因素有:

(1)杂质。

气体中所含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静电荷也越多。

(2)流速。

气体流速越快,产生静电荷也越多。

据实验,液化石油气喷出时,产生静电电压可达9000V,其放电火花足以引起燃烧。

因此,压力容器内可燃气体,在容器、管道破损时或放空速度过快时,都易因静电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带电性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参数之一,掌握了可燃气体带电性,可采取设备接地、控制流速等相应防范措施。

(5)腐蚀性、毒害性

①腐蚀性

这里所说腐蚀性主要是指一些含氢、硫元素气体具有腐蚀性。

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氢等,都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系统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

目前危险性最大是氢,氢在高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

因此,对盛装这类气体容器,要采取一定防腐措施。

如用高压合金钢并含铬、钼等一定量稀有金属制造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

②毒害性

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甲胺、氨、澳甲烷、二硼烷、二氯硅烷、锗烷、三氟氯乙烯等气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毒害性,因此,在处理或扑救此类有毒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

19.易燃液体有几种分类?

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1)I类。

闪点<-18℃,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

(2)II类。

-18℃≤闪点<23℃,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噻吩、吡啶、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

(3)III类。

23℃≤闪点<61℃,如煤油、磺化煤油、浸在煤油中金属镧、铷、铈、壬烷及其异构体、癸烷、樟脑油、乳香油、松节油、松香水、癣药水、刹车油、影印油墨、照相用清除液、涂底液、医用碘酒等。

20.易燃气体按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级?

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一部分:

易燃易爆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GA/T536.1—201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Ⅰ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Ⅱ级:

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

 

21.易燃固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概念分别是什么?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固体。

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物质。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系指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并且该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