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631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docx

哲学与人生3000字doc

哲学与人生3000字

想要以哲学与人生为参考写一篇吗,那么应该如何写内容呢?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哲学与人生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哲学是爱智慧,智慧是既有最高水平的认识能力,又有最高水平的处理各种人生矛盾的能力,既能趋利避害,又能坚持原则。

我们要以智慧为向导,通过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让学生把哲学作为人生的行动指南。

同时,使学生通过哲学与人生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哲学与人生也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智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行动指南哲学一词(philosophy),philo(爱),sophia(智慧),意为爱智慧。

源于古希腊语(Φιλοσοφíα),由“Φιλο”(爱)和“σοφíα”(智慧)组成,其意思是爱智慧。

中国古代,哲学也是让人聪明,给人以智慧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智慧呢?

智慧和聪明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智慧和聪明是有很大区别的,聪明只是说明了一个人的智商比较高,认识力比较强,反应比较敏捷。

而智慧从智商来讲,比聪明更高,认识更加透彻,看得更高,更远,所以,有时有智慧的人需要大智若愚,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章里所说“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这就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

其次,聪明的人不一定就会处理好人生中的各种事情,而有智慧的人则能巧妙处理好人生中的各种事情,各种矛盾,也就是情商很高,那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再次,有智慧的人应该是在大是大非,大善大恶面前能有清醒认识,能作出正确选择的人,不会是因利益而丧失原则的人,也就是德商很高的人。

而聪明的人就有可能因利益而做出丧失道德,丧失原则的事。

这时,聪明就变成了小聪明,而智慧则永远是大智慧。

聪明的人仅仅有才,而有智慧的人则是既有才,还有德。

总之,智慧就是既有最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够高瞻远瞩,洞察秋毫,又有最高水平的处理各种人生矛盾的能力,既能趋利避害,做出最佳选择,又能坚持原则,以高标准的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习哲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用智慧指导人生,使人生能在任何境遇都能获得完美的结果。

人的境遇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而有智慧指导的人生和没有智慧指导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许多人都很聪明,但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缺乏智慧。

所以哲学教育应该使学生获得智慧,创造完美人生。

《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应该以智慧为中心,引导学生如何以智慧指导人生,开启学生人生智慧,把智慧作为人生行动指南,或行动向导。

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人生行动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生行动,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

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更加突出智慧和人生行动的结合。

可以分四部分来讲,第一部分:

宇宙和人生。

第二部分:

辩证地处理人生矛盾。

第三部分:

提高认识水平,创造美好人生。

第四部分:

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生。

下面我分别就每部分怎样以智慧为中心进行教学作一一阐述。

第一部分,首先,从宇宙和人生。

我们可以先从宇宙到人的产生,再讲宇宙和人的关系。

也就是唯物论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就是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对客观实际作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事实求是,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比如,四季循环,昼夜更替,自然都有节奏,人的生活也应如此,该休息就要好好休息,该学习,运动就要好好学习,运动。

有些中职生违背自然规律,该休息不休息,该学习不学习,最终人生将很可悲。

客观物质世界是人类产生的摇篮,但人又可以利用客观世界,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的基础上去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服务,使人类不断发展。

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勤思考,重实践,热情,主动,大胆,培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树立必胜的坚定信念,都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又必须以认识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

所以,作为中职学生,要不断去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在这里,我们又启发了学生该怎么做。

第二部分,辩证地处理人生矛盾。

其实,辩证法里有很多指导人生的智慧。

比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中职生就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各种人际关系,要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

有些中职生就是不能很好认识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同学,老师,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等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这些都是人生智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用发展的观点看自己,许多中职生小学,初中都落后,但到了中职学校,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只要努力,一定会大展宏图。

另一方面,我们在过去没有发挥出来的潜能到中职阶段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就能得到大的发展。

这些都能对中职生起到教育和鼓励作用。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认识到矛盾是普遍的,要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人生就是在处理矛盾中发展的,处理好各种矛盾,我们就能发展自己,处理不好,人生就不能很好发展。

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认识人和事,都要既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要全面地看问题。

再如,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就要从自己身上去找发展的原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做得不够,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发展自己。

量变质变规律,我们现在的教材没讲,其实,这部分可以专门提出来讲。

因为这部分应该有很多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人生智慧。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涓涓之水、汇成江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等等。

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很好的智慧启迪。

做如何事,我们都要注重量的积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去学,不断去做,才能成功。

适度原则,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该退则退,该进才进,该冲锋时就要勇敢冲锋。

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就是学习,也不能不休息地去学,这样反而学不好。

吃饭吃多了会不消化等等。

这些,对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第三部分,提高认识水平,创造美好人生。

第一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注重实践,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提高能力。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要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同样重要,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社会时代,读书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节,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认识绝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必须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才更加深刻,正确。

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就会被现象所迷惑,甚至上当受骗。

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这样,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是如此。

特别是我国搞市场经济,许多人被金钱所迷惑,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来,我们更要善于辨别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论部分,对中职学生来讲,学这两节是最有用的,学这两节也足够了。

我认为没必要学更多内容。

第四部分,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生,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

这部分讲三节:

第一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开了社会,人就不能成为人。

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其次,要遵循社会的行为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的纪律,道德,法律,都必须要遵守。

要不然,社会就没法正常运转,就没有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第二节,树立崇高理想,确立人生目标。

理想是指路明灯,是前进的方向。

在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人失去了理想,也就失去了指路明灯,没有了方向,使自己的人生变得黑暗,没有价值,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

所以,理想对我们非常重要,特别是青少年,理想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美好,光明,辉煌,没有理想,我们的人生则暗淡无光。

第三节,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时代,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也会给我们回报,就使我们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

同时,我们的知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甚至身心健康都得到了发展,也是我们价值的实现。

总之,我们要以智慧为向导,通过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让学生把哲学作为人生的行动指南。

同时,使学生通过哲学与人生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哲学与人生也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1]老子《道德经》[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3]《孟子梁惠王上》

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

他们让我们懂得:

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

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

”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

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

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

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

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

制度也是一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

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

”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

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800字

(二)

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

书中从古至今,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侧重于人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引经据典,可读性很强,语言通俗。

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在假期里,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来,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

殊不知,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

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

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现在就业压力很大,相对于那些奔波于求职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人,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内心感觉很幸福。

工作能激发活力,养老院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人负责照顾一盆花,另一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纯粹是休息养老。

在身体状况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老人,平均多活两年。

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顾一盆花,也会激发更强的生命力,活得更久。

这个调查研究结果,让我深深体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今年77岁,四年前,父亲因为身体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担心,年迈的母亲也会因为照顾父亲而病倒,但是,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像以前一样,不断地告诉父亲家里的变化,给他一日三餐,体检显示:

母亲的身体很健康。

在父亲过完百日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济南,我不忍心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再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说,让母亲好好休养。

一日,小哥来电话称,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万别让母亲什么事都不做,母亲身体力行可以做的,都让母亲去做。

如果她一旦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会加快母亲的衰老。

我想,母亲在这几年里,保持很好的食欲,身体依然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人需要自己,不管年轻时有多少次争吵,现在,他需要自己,这是支撑母亲的强大支柱。

其次,有痛苦可以受,一个人在受苦受难的时候,难免会怨天尤人,如果一时想不开,甚至可能自暴自弃,走上自杀的绝路。

关键在于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人只要活着就会逐渐老去,在遇到苦难时,激发潜能面对考验,结果增加了自己的专长,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让我想起,上海信息技术学院的邬宪伟校长,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不到30岁破格评为教授,最终成为上海名师、全国名师、校长。

”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他是因为自己的学生将自己逼到能力极限的边缘。

所以,要把握受苦的机会,主动而积极地改变自我,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任何一种或大或小的痛苦,都提供了一次让自己提升转化的机会,提升转化的可以是身,可以是心,也可以是灵,生命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不必奢望无灾无难的人生,却要在面临痛苦的挑战时,主动而积极地以改变自我,来展现生命的不同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