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27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docx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作用:

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2.公共利益的界定:

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第二章}

3.政策分析含义:

政策分析是针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关节,就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的活动

4.政策分析类型:

4.1研究型分析:

研究周期、投入成本高,占有资料多,效果显示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力相对较弱。

4.2快速分析:

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简便、快捷的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的及时提供,受到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5.方法论:

批判性复合主义方法论

以多维定位为原则,借助多视角、方法、指标、数据资源和交流媒介观察和认识事物。

具体表现:

多元操作主义、多重方法研究、多重分析综合、多变量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分析、多角度分析、多媒介交流

6.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

定义问题、收集证据、分析原因、评估政策、开发方案、结果预测、择优选择。

6.1层次分析:

1)可能的原因: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2)合理的原因:

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和现实条件下不能解决的原因;3)可行的原因:

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

7.政策交流过程:

政策分析、材料引申、互动交流、知识利用

8.政策相关文件的利用:

综合、整理、解释、简化、直观说明、总结

{第三章}

9.公共政策理念的内容:

生命至尊、公平至上、民主为用、法治优先、诚信为基、宽容为怀、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和谐为贵

10.政策主体:

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11.政策环境的构成:

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第五章}

12.社会问题的含义:

当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或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13.社会问题的特征: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

14.社会问题的类型:

过失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

15.政策问题确认:

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16.问题察觉:

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17.问题界定:

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18.问题描述:

运用可操作语言(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19.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类型:

外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政治动员型议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政策意向);内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部门)

20.政策议程建立条件:

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

21.政策议程触发机制:

引发政策议程产生的事件。

类型:

内在触发机制(自然灾害、经济灾难、生态变迁、社会变迁)、外在触发机制(战争行动、地区与国际冲突、经济对抗、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22.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

{第六章}

23.政策规划含义:

政策规划是指在既定原则下寻求方案优化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活动。

类型:

单一型、多元型

24.政策规划的原则:

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智囊原则、择优原则、效益原则、可行原则、兼听原则、时效原则

25.政策规划的思维方法:

经验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

26.政策规划的创新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原则:

排除批评、欢迎畅所欲言、观点多多益善、合并与改进。

2)综摄法(核心:

类比: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3)其他创新方法:

零起点方法、NM法、等价变换法、角色互换法

27.政策目标的作用:

是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28.政策目标的特征:

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

29.确定政策目标遵循的原则:

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

30.政策方案的设计:

是在明确政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或规划诸种实现政策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31.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

1)轮廓设想主要内容:

一是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大致可提出多少个政策备选方案;二是将各种备选方案的轮廓,如行动原则、指导方针、发展阶段、阶段目标等大致勾画出来。

2)细部设计

32.方案设计的内容:

做什么、为什么做、谁去做、何时做、何地做、怎么做

33.方案设计的要点:

成本、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灵活性、风险性、传播性、功效性、简单性、相容性、可逆性、强韧性

34.方案来源:

以“与现状相符且尚未实施过的方案”为起点,然后参考他人的经验、案例的调查、类似问题的类推、学者专家的意见、权威人物的要求、参与者的想法、法律条文的规定、技术条件的提供等相关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案框架。

35.方案的寻求方法:

消极等待法、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

36.预测的含义:

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知识和经验为依据,运用各种预测方法和技术,分析和判断所掌握的多种信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可能状态做出合理的估计和推断

37.预测性分析的形式:

推断、预言、猜测

38.预测的方法:

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匿名通信&反复征求意见)、投入-产出分析、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法、马尔可夫模型

39.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政策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40.领导群体决策:

一个领导集体共同进行决策,也即最高管理层的决策集团在一起拍板。

群体参与决策:

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次决策的情况

41.冒险转移理论:

出于传统和习惯,一般人都认为群体决策较之个人决策而言,会更趋向于谨慎和保守。

但事实上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冒险性。

原因:

责任分散、领导者的作用、社会比较的作用

42.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

一票否决规则、多数规则、两两对比规则、偏好次序表决规则、赞成投票规则、淘汰投票规则、正负表决规则、等级规定规则

{第七章}

43.听证适用范围的标准:

一个是行为标准,即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和种类确定听证范围;另一个是利益标准,即从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利益或权利的范围出发划定听证范围。

44.行政立法:

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行为。

45.听证的具体步骤:

通知、确定听证代表、听证会举行、听证笔录(不是行政立法的唯一依据)

46.听取民意的其他方式:

座谈会、论证会、信函与电子邮件

47.政策合法性:

1)传统的合法性概念:

合法性,是指某种政治系统或政治权力及其实施措施能够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加以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

2)广义的政策合法性:

政策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被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

48.政策的合法化:

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

核心在于人们内心对政策道义性、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认可

49.政策合法化的两个部分: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政策的合法化

50.狭义的政策合法性:

从法律角度解释的合法性

51.合法的决策主体:

决策组织的组建及其享有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授予的。

52.政策内容的合法性:

政策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一致,内容上不发生抵触

53.政策法律化:

从狭义的公共政策概念出发,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政策性内容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内容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54.政策法律化的基本条件:

必要性、全局性、稳定性、成熟性

{第八章}

55.政策执行:

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包括使政策作用于目标群体,以及使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56.政策执行的特征:

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执行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限性

57.政策执行的功能:

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检验政策成效、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58.政策执行过程:

政策宣传、政策细化、物质与组织准备、组织协调、选择政策试点、政策推广、政策监督

59.政策执行的资源:

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

60.政策接受的三种状态:

服从、认同和内化

61.政策执行策略: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发挥制度优势、执行手段多样化、实施反馈控制、重视成本-收益分析、阶梯效应与服从成本、破窗理论与环境建设、执行程序与效率

62.政策执行人员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63.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媒介:

直面沟通、电话沟通、会议沟通、E-mail沟通

64.沟通障碍:

预言障碍、观念障碍、角色障碍、时空和习俗障碍、心理障碍

65.非正式信息:

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

66.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明确既定目标、注意政策整合、克服法律迷信、克服“积事”之弊、完善信息沟通、加强权力制衡、弥补执行真空、向“钻空子”的人敬礼

{第九章}

67.政策评估:

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

68.政策评估基本内容:

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建议

69.政策评估的类型:

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前评估和后评估

70.评估的主体:

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政策的目标群体

71.评估客体:

政策评估的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

72.评估的前提:

有效性、时间性、必要性、可行性

73.评估的内容:

政策效果、政策实施成本、政策与环境的互动

74.评估标准:

事实标准、价值标准

75.评估方法:

前后对比方法、专家评估法、目标群体评估法、执行群体评估法

76.政策评估步骤:

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