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办发81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839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西政办发81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政办发81号.docx

《西政办发81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政办发81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政办发81号.docx

西政办发81号

 

西政办发〔2007〕81号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西双版纳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中央、省属驻州各单位:

《西双版纳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ОО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西双版纳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办发〔2007〕134号),为扎实推进我州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数字乡村”工程将以文字、数据(表)、图片、视频、影像等形式,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全州的乡村面貌,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基层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政策、实施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规范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州是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涉农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开发应用水平低,制约了我州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二、“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牵头,部门协作。

充分发挥州、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农业、信息产业、发改委、财政、宣传、广电、通信、报社等相关部门协作,积极推进我州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在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我州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根据我州农村的现实状况,充分整合农业、统计、公安、林业、民政等部门现有的涉农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与共享,相关部门要如实提供信息采集调查表中已有的数据资料。

整合信息产业、广电、通信、新闻等部门现有的硬件设备(计算机、数码相机、摄像机)、业务技术人员等,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与电子政务、信息入乡、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等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建立分工负责和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合力,因地制宜的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3.统筹规划,注重实效。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筹规划,由农业部门组织、指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西双版纳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项目,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有效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认真开展勐海县勐海镇“数字乡村”工程试点建设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三)目标任务

2007年7月完成勐海县勐海镇“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年底建立起覆盖州、县(市)、乡(镇)、村委会、村小组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供图文并茂的网络信息服务。

三、“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内容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情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监测防治、林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

建设州、县(市)、乡(镇)、村委会、村小组(自然村)五级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开发利用农村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发布、全网共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

(一)建设州级“数字乡村”信息网络中心平台

1.建设覆盖全州、纵向连接省、县(市)、乡(镇),横向连接各涉农部门的“数字乡村”网络服务中心平台,完成信息录入、中心网建设和信息运行维护所需设备的配置和更新。

2.完成西双版纳“数字乡村”网页建设,栏目包括农业要闻、领导讲话、农村经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乡村风貌、建设项目、农村规划、特色经济、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科教卫生、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及地图导航等。

3.做好州级站点的信息运行、维护与更新,组织、管理、维护辖区内站点,及时审核并向上级报送“数字乡村”图文、视频等信息。

(二)建立县(市)级信息网络平台

1.建立健全县(市)“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完成站点信息运行维护所需设备的配置和更新。

2.建设县(市)“数字乡村”网页,栏目包括县情概述、领导讲话、农村经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乡村风貌、建设项目、农村规划、特色经济、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及地图导航等栏目。

3.管理辖区内站点和审核向上级平台报送的信息。

(三)建设乡(镇)“数字乡村”信息网页

1.完成乡(镇)“数字乡村”信息采集,组织开展图片、数据资料的采集,完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2.完成站点信息运行维护所需设备的配置或更新,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

3.建设“数字乡村”网页,栏目包括乡镇概况、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农业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政务公开、基层党团组织、发展规划、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本地资讯、综合动态、通知公告等。

4.组织完成辖区内各村委会、自然村的信息上网。

5.管理辖区内站点和审核向上级平台报送信息。

(四)村委会建设内容

1.组织完成本村委会以及辖区内各自然村的基础信息采集、数据调查、整理和相关图片、视频图像的拍摄等工作。

2.建设“数字乡村”网页栏目包括:

乡村概况、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特色农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村务公开、基层党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重点等。

3.认真审核并及时报送本村委会以及辖区内各自然村的基础信息。

(五)村小组(自然村)建设内容

1.完成村小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信息收集,整理和反映村容村貌、生产发展状况的图片、数据资料图片、数据资料的采集和视频拍摄。

2.建设“数字乡村”网页,栏目包括乡村概况、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村务公开、基层党团组织、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重点等。

四、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步骤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2007年6月)。

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州长担任组长的西双版纳州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农业局,负责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开展试点(2007年7月)。

在勐海县勐海镇组织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人财物资源,抽调州、县(市)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参与勐海县勐海镇“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工作。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制定“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全面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三)制定方案(2007年7月)。

各县(市)、乡(镇)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根据省、州的意见和方案,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工作方案和工作责任制度。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必须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并报上一级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加强宣传和组织培训(2007年7月—12月)。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会议等渠道,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抽调州、县(市)农业、统计、信息产业、广电、宣传、新闻、通信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数字乡村”工作组,并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录入等技术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各项业务技术要求,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五)全面建设(2007年7月—2007年12月)。

各县(市)、乡(镇)根据“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抽调信息产业、广电、宣传、通信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整合必需的设备,组成“数字乡村”工作队,细分为若干个基础数据采集、编辑和后勤工作组,具体负责“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各县(市)结合实际,可以全面推开,也可以以集中精力以乡(镇)为单位逐个完成。

到年底,完成州、县(市)、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委会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六)督促检查指导(2007年7月—2008年1月)。

对全州县(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

对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限期督促其整改并达到要求为止。

(七)规范完善(2008年1月—12月)。

积极完善全州三县(市)的信息服务站点的网页制作,完善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五、“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乡(镇)相应地成立包括农业、信息产业、发改、财政、宣传、教育、科技、民委、民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商务、卫生、广电、统计、工商、扶贫、通信、邮政、气象、报社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农业部门设立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协调“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二)保障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和农村信息投入融资机制,各级政府要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列入投资计划和年度财政支农经费预算,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

同时,支持和鼓励电信、网通、移动、邮政等通信运营企业加大投入,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拓宽筹资渠道。

加快宽带建设,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统一技术措施

1.加强业务培训。

州、县(市)、乡(镇)要有负责“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村组有兼职的信息员。

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员、信息员制度,逐级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业务技术培训,使“数字乡村”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系统,能独立管理平台、站点和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和更新。

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农村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和农村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村信息员采集、分析、整理、发布信息的能力。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联合各级涉农部门的力量,依靠村组干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大户,构建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体系。

2.按照“三统一、一集中”的要求组织实施。

即:

统一采用《数字乡村建设信息采集调查表》(附后)作为调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表,统一进行数据资料收集、填报、审核、整理、录入;统一采用《照片收集标准》(附后),根据“数字乡村”网页栏目建设内容采集相应栏目的图片资料,图片规格尺寸统一为2048×1536,每个栏目3-4张图片,图像资料必须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本地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和新农村建设的真实面貌,并对上报的图片资料按村进行归类,用ACDsee进行图片分类管理;统一采用《文字处理模板》,将乡(镇)、村(组)基础和基本信息数据统一录入格式、统一编辑,确保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一致;将收集到的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集中在县(市)或者有条件的乡(镇)统一进行文字编辑和图片处理,并实现集中上网发布。

3.使用云南省“数字乡村”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依照网页栏目设置要求录入、编辑、审核、发布。

(四)落实部门责任制

各级都要签订“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目标责任状,建立和落实部门责任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优势互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由西双版纳州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州农业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州信息产业办把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资金投入向“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倾斜;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各通信企业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交通、建设、水利、林业、民政、民委、扶贫、教育、卫生、商务、气象、报社等部门负责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交换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国土资源、测绘等部门负责农村地理、农村地籍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和服务;宣传、广播电视、报社等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宣传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逐级细化工作目标,层层明确工作责任,依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统计机构和乡(镇)、村委会抓好具体落实。

附件:

1.乡镇照片收集标准

2.村级照片收集标准

3.村委会基本信息采集与文件录入格式

4.村小组基本信息采集与文件录入格式

5.数字乡村建设信息采集调查表(表8-1至8-8)

 

乡镇照片收集标准

一、拍摄要求

图片规格:

2048×1536,要求图像清晰,主题明确。

二、分别按以下栏目及要求拍摄相片

(一)乡镇概述

拍摄乡镇全貌、乡镇道路、支柱产业、获得的荣誉等内容。

1.乡镇全貌相片不少于3张,要求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有条件的应在高处拍摄。

2.进乡(镇)道路的相片(拍摄正面照片)2-3张。

3.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照片3-4张。

4.获得的主要奖励照片3-4张。

(二)基础设施

拍摄反映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成果的相片。

1.水利设施:

水库、水坝、小水窖、排灌沟渠等照片各2张。

2.五通情况

(1)村庄的交通道路、客运车站照片3张。

(2)通自来水状况照片2张。

(3)通电情况2-3张。

(4)通电视情况2-3张。

(5)通电话情况2-3张。

3.沼气池建设及使用情况3-4张。

4.集贸市场照片2张。

5.乡镇内的街道情况照片2-3张。

6.公厕2张。

7.垃圾坑2张。

8.太阳能2张。

9.休闲娱乐设施2-4张。

(三)农村经济

通过拍摄乡镇各个产业的生产发展状况、农户住房结构、农民生产生活场景等方面的照片,反映乡镇经济发展状况。

1.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照片:

⑴企业全貌2-3张。

⑵生产设施(备)、生产场景2-4张。

⑶企业产品2-3张。

2.农村种植业照片2-4张。

3.养殖业照片各2-4张。

4.手工业或加工业照片2-4张。

5.反映村民生产劳动的照片2张。

6.村民的民居照片3-4张(拍摄不同类型的民居,以反映整个乡镇的住房结构状况)。

(四)一乡一业

1.拍摄乡镇支柱或主导产业照片,每个产业不少于5张。

2.围绕乡镇主导产业拍摄相关配套产业的照片:

⑴每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企业2-3张。

⑵每个批发市场2-3张。

⑶每个专业协会(合作组织)2-3张。

(五)人口卫生

通过拍摄医疗卫生设施(备)、医疗服务、计生服务等方面的照片,反映该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1.卫生院外观照片(包含卫生院牌子)2张。

2.病人看病的照片2张。

3.医疗设施、设备照片2-4张。

4.病房照片2-3张。

5.药房照片2张。

6.计生服务所外观照片2张。

7.计生服务设施(备)2-3张计生服务。

8.计生服务场景照片2-3张。

(六)文化教育

通过拍摄学校教育设施(备)、老师教学场景、学生学习生活场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场景等方面的照片,反映该乡镇的文化教育状况。

1.乡镇级中(小)学照片:

⑴学校全景2-3张。

⑵学校大门(应包含学校的牌子)2张。

⑶教学楼2-3张。

⑷教室(有学生上课的场景)3-5张。

⑸操场、田径场等2-3张。

⑹实验室(楼)(内、外景)2-3张。

⑺图书室(馆)(内、外景)2-3张。

⑻学生宿舍(内、外景)2-3张。

⑼教师宿舍2张。

⑽食堂(内、外景)2-3张。

2.乡镇文化活动场所照片(有人活动的场景)2-4张:

包括公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科技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

(七)政务公开

1.拍摄反映乡镇政务公开的图片

⑴政务公开宣传栏5-6张。

要求宣传栏内有政务公开资料。

⑵办事指南2-3张。

⑶其他政务公开资料照片2-3张。

2.机构设置

 拍摄乡镇各职能部门的照片,每个部门各2张。

(八)基层党团组织

通过拍摄乡镇党团组织活动设施(备)、党团工作开展情况、获得的荣誉等方面的相片,反映乡镇党团组织建设状况。

1.党委会议、党代会、党委组织等照片3-4张。

2.党团员活动室外观(照片应包含牌子)2张。

3.党团员活动室内部设施照片2-3张。

4.党团员学习开会的场景2-3张。

5.获得的奖状、奖牌照片2-3张。

(九)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重点

1.围绕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拍摄照片,针对每个问题拍摄的照片不少于4张,要求照片能清楚反映存在的问题。

2.围绕乡镇的发展重点拍摄与发展重点相关的照片,针对每个发展重点拍摄的照片不少于4张。

(十)历史文化

围绕该乡镇的历史事迹、风景名胜、文保单位、文物古迹、古居古树、珍贵文物,拍摄反映相关主题的照片,每个主题的照片不少于4张。

(十一)民风民俗

反映该乡(镇)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照片6-8张。

 

村级照片收集标准

一、拍摄要求

图片规格:

2048×1536,要求图像清晰,主题明确。

二、分别按以下栏目及要求拍摄相片

(一)乡村概况

拍摄村庄全貌、进村道路、村容村貌等内容。

1.村庄全貌相片不少于3张,要求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有条件的应在高处拍摄,至少有一张照片能反映村庄的地理位置。

2.进村道路相片2-3张(拍摄正面照片,要求能同时看见道路和村子)。

3.村容村貌相片:

⑴村内道路2-3张。

⑵村民的民居3-4张。

⑶村民活动场所2-3张。

⑷村民生活场景2-3张。

(二)自然资源

拍摄反映农村耕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状况的相片。

1.耕地3-4张。

2.生态林2-3张。

3.经果林2-3张。

4.河流2-3张。

5.山地2-3张。

(三)基础设施

拍摄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成果的相片。

1.水利设施:

水库、水坝、小水窖、排灌沟渠等照片各2张。

2.五通情况

⑴村庄的交通道路、客运车站照片3张。

⑵通自来水状况照片2张。

⑶通电情况2-3张。

⑷通电视情况2-3张。

⑸通电话情况2-3张照片。

3.沼气池建设及使用情况3-4张照片。

4.集贸市场照片2-3张。

5.村内道路照片2-3张。

6.公厕2张。

7.垃圾坑2张。

8.太阳能2张。

9.村民文化娱乐设施2-3张。

(四)农村经济

通过拍摄农村各个产业的生产发展状况、农户住房结构、农民生产生活场景等方面的照片,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1.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照片(没有就不拍):

⑴企业全貌2-3张。

⑵生产设施(备)、生产场景2-3张。

⑶企业产品2-3张。

2.农村种植业照片2-4张。

3.养殖业照片各2-4张。

4.手工业或加工业照片2-4张。

5.反映村民生产劳动的照片2张。

6.村民的民居照片3-4张(拍摄不同类型的民居,以反映整个村子的住房结构状况)。

(五)特色产业

围绕该村的特色产业拍摄相片,反映出该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

每个特色产业的相片不少于5张。

(六)人口卫生

通过拍摄医疗卫生设施(备)、医疗服务场景等方面的照片,反映该村的医疗服务状况。

1.卫生所(室)外观照片(包含牌子)2张。

2.病人看病的照片2张。

3.医疗设施、设备照片2-4张。

4.病房照片2-3张。

5.药房(柜)照片2张。

(七)文化教育

通过拍摄学校教育设施(备)、老师教学场景、学生学习生活场景、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场景等方面的照片,反映该村的文化教育状况。

1.小学校照片:

⑴学校全景2-3张。

⑵学校大门(应包含学校的牌子)2张。

⑶教学楼2-3张。

⑷教室(有学生上课的场景)3-5张。

⑸操场、田径场等2-3张。

⑹实验室(楼)(内、外景)2-3张。

⑺图书室(馆)(内、外景)2-3张。

⑻学生宿舍(内、外景)2-3张。

⑼教师宿舍2张。

⑽食堂(内、外景)2-3张。

2.村子文化活动场所照片(有人活动的场景)2-4张:

包括公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科技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

(八)村务公开

拍摄反映农村村务公开的相片:

1.村务公开宣传栏2-3张。

要求宣传栏内有村务公开资料。

2.村规民约2-4张。

3.村民自治制度2-3张。

4.其他村务公开资料照片2-3张。

(九)基层党团组织

通过拍摄基层党团组织活动设施(备)、党团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相片,反映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状况。

1.党团员活动室外观(照片应包含牌子)2张。

2.党团员活动室内部设施照片2-3张。

3.党团员学习开会的场景2-3张。

4.获得的奖状、奖牌照片2-3张。

5.共产党员户照片3-4张。

(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重点

1.围绕村子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拍摄照片,针对每个问题拍摄的照片不少于4张,要求照片能清楚反映该存在的问题。

2.围绕村子的发展重点拍摄与发展重点相关的照片,针对每个重点拍摄的照片不少于4张。

 

村小组基本信息采集与文件录入格式

一、乡村概况

××村隶属于镇委会。

位于镇边,距离镇公里,(是 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亩,海拔米,年平均气温℃,适合种植 等农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    亩,林地  亩,人均耕地亩,共有经济林果地亩。

全村有农户户,共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人,劳动力人。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收入以为主。

××村今后发展的重点:

组长: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二、自然资源

××村位于镇边,距离镇公里,到乡镇道路为 路(或不通路),全村国土面积亩。

全村耕地总面积亩(其中:

田亩,地亩),人均耕地亩,主要种植  作物。

拥有林地亩,经济林果地亩,主要种植  作物,有水面 平方米。

三、基础设施

该村目前已实现通、通,通(或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全村有户通自来水,(或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 户还在饮用井水,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户通电,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有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户;装有太阳能农户户;建有小水窖 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亩。

四、农村经济

2006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畜牧业收入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渔业收入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林业收入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外出劳务收入元。

农民人均总收入元,人均纯收入元。

该村村民的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