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999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 选修.docx

最新备战高考全国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第二期T单元选修

T单元选修

目录

T单元选修1

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

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

T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T5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1

T6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

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14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秦统一中国后发行的圆形方孔钱

图二1900年开始发行的光绪通宝铜圆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铸造技术和作用的角度对这两种不同时期使用的货币进行比较。

【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货币铸造改革

【答案】本题属于依据图片解读史料并获取信息,一种角度可以从图一以及图二制作质量、制作的手段以及用途等角度进行比较作答,铸造技术可以从手工和机器制作并从质量上分析;作用秦朝主要从巩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角度以及以后铸造典范的角度组织答案,图二从币制改革和民间商贸的角度思考作答。

参考答案:

铸造技术:

前者手工制造,制作粗糙;后者机器制造,质量提高。

(2分)

作用:

圆形方孔钱统一了战国时期杂乱的货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圆形方孔的形式也成了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钱币的定制。

(4分)

铜圆的出现和推广,用新式铜圆取代制钱,是对传统币制的一大革新。

币制相对统一,有利于政府税收和民间商贸活动的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由古代向近代过渡。

(4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要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概括作答。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15届)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CD6-10CCCAA11-15BAAAA16-20CAABC

21-25ACCDD26-30BCBDD31-35BBDBA36-40BADDC

二、非选择题:

41.(17分)

(1)消费观念:

提倡等级、崇尚节俭到逾越等级、追求奢华的转变。

(2分)现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封建制度的衰落。

(4分,任答对2点即可得4分。

(2)原因:

邻国的高关税政策的影响;(1分)对殖民地掠夺的需求;(1分)重商主义的推行。

(1分)

影响;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金;(1分)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

(1分)

(3)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商品产量增加;(1分)经济危机导致价格下跌;(1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分)

评价:

中国近代消费观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1分);存在一定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有利于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42.(13分)

(1)特点:

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任选两点2分)

(2)主要因素:

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光荣革命”的推动等。

(任选三点可得6分)

(3)表现:

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分)

(4)反思:

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2分)

43.(10分)

铸造技术:

前者手工制造,制作粗糙;后者机器制造,质量提高。

(2分)

作用:

圆形方孔钱统一了战国时期杂乱的货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圆形方孔的形式也成了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钱币的定制。

(4分)

铜圆的出现和推广,用新式铜圆取代制钱,是对传统币制的一大革新。

币制相对统一,有利于政府税收和民间商贸活动的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由古代向近代过渡。

(4分)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1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土地改革法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9分)

【知识点】现代中国·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答案:

(1)(6分)原因:

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或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要求;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9分)特点:

制定《土地改革法》,依法进行土改;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保护富农和中小土地所有者。

(5分)

作用:

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4分)

解析:

(1)解答此题需要明白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情的变化。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解放战争期间是阶级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我党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进行了土地改革,这一次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以后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时期的土地改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6.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

【知识点】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

故选:

C

【思路点拨】理解新法措施的内涵。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201411)】T1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世宗完颜雍的各项改革,首推吏治改革。

他认为:

“止限资级,安能得人。

”在改革吏治的同时,金世宗在官制、法制方面。

也进行了改革,并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

金世宗一朝,科举制从人数到考试科目,到中举的质量。

都有了发展和提高。

金世宗尤其注意培养女真贵族子弟,他派人把《论语》《孟子》《老子》等,都译成女真文字,供女真贵族子弟学习。

金世宗还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改革。

1164年,金世宗主动和宋朝议和。

从此,金、宋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

他颁发了免奴为良的诏令,还采取了重视农桑、奖励垦荒,进一步开弛禁地,实行增产者奖、减产者罚等一系列措施。

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

金世宗曾对秘书监移剌子敬等说:

“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唯孝文(汉文帝)务为纯俭。

朕于宫室唯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减少)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

——《中国历代名君(下)》

(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8分)

(2)简要分析金世宗改革的历史意义。

(7分)

【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金世宗改革

【答案】

解析:

(1)依据材料中“首推吏治改革。

”“并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还采取了重视农桑、奖励垦荒”“即损(减少)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等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移风易俗的角度概括作答。

(2改革的意义依据材料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融合的角度思考。

政治从促进封建化进程;经济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依据材料中信息进行概括。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22.

(1)影响:

突破了“市”在空间的限制,方便了交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4分)

(2)建设:

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制定相关法律,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控制农地开发,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发展乡村工业,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

(8分)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1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

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

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

“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5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答案:

(1)目的:

材料一:

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

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

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解析:

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

(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22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国家权力

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10分)

【知识点】近代世界·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答案:

(l)《人权和公民权宜言》:

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

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

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杜会铁序。

解析:

(1)材料一强调“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材料二强调只有“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的积极公民才享有制定法律的权利,据此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区别。

(2)提炼材料一有效信息: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据此说明《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1791年宪法》制定者是法国的金融资产阶级,极力保护有产者的利益。

这是《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24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对应关系。

(3分)

(2)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

为实现上述主张,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其结果怎样?

(6分)

(3)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失败的原因。

(6分)

【知识点】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民主义

【答案】答案: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建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3分)  

(2)主张: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实践: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2分)

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但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4分)

 (3)近代:

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经济上,中国贫困落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4分)

解析: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的对应可以依据教材直接进行回答。

(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是共和制的实质并不存在,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

(3)近代中国政治建设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得中国的反动势力强大,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微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24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5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

(6分)

【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

【仿写】颁布《人权宣言》

【知识点】近代世界·古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答案:

(1)主张:

天赋人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主权);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法津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4分)

进步意义:

否定了封建等级和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鼓舞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推动大革命深入发展等。

(2分,答出1点即可)

(2)仿写:

颁布《人权宣言》目的在于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在将矛头指向封建旧秩序的同时,更重视对“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基本民主原则的阐述。

(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说明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说明主张主权在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说明主张法律至上,法津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明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第二小问根据《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回答。

(2)参考【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可以得出主要是强调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和侧重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主要目的和侧重点的角度进行仿写。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15.《国际盟约》第22条规定:

“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并非针对列强所占的全部殖民地 B.实质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殖民统治

C.与民族自决的原则背道而弛D.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

【知识点】T3近代世界·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答案】D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据此判断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委任统治制度,而不能体现国联的“集体安全”的原则。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3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

“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

„„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

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

他说:

“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9分)

【知识点】现代世界·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答案】答案:

(1)原因:

材料一是由于沙俄侵略扩张,争夺亚洲等地区是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

材料二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社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

(6分)

(2)说明:

援助苏联,并与苏联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法西斯。

(2分)

例:

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与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准则:

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转移。

(3分

)解析:

(1)理解“魔王”这一词语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魔王”带有强烈的敌视和贬低的色彩。

可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分析丘吉尔称俄国为“魔王”的原因。

(2)解读材料中“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援助苏联,并与苏联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法西斯。

结合丘吉尔并俄国的不同的态度可判断出其外交准则是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转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T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T4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牛顿说:

“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10分)

【知识点】近代世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答案】答案:

(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

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

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解析:

(1)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