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086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青螺、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揭示诗题,读题解题

1、了解诗人:

同学们知道李白吗?

你们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教师相机补充资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

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2、你能够背诵李白的哪些诗?

3、教师指名背诵,根据学生的诵读,随机点拨,如:

《静夜思》——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重情义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

4、小结: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引问:

“敬亭山”前面有个“独坐”,你认为该怎样读?

6、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7、教师小结:

从诗题中的“独”字,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当时很孤独,所以读时语气要轻,速度要慢,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全班齐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过渡: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两遍,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词语进行检测,指名读,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词语:

众鸟 独去闲 两不厌 敬亭山

4、学习生字“亭”。

播放课件:

(字理识字)读“亭”字时应注意什么?

“亭”是什么样的?

(尖顶,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

(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像亭尖,“口”字像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像秃宝盖,“丁”字像亭檐及柱子,“丁”不要写成“子”。

5、指导书写“亭”。

(1)教师示范书写“亭”,讲解书写要领:

点正,横短;秃宝盖宜写宽;“丁”竖钩正直。

(2)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6、过渡:

同学们字音读得很准确,你能试着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吗?

7、指名朗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下注释或者利用工具书,还可以联系上下句来解决。

如果仍有疑问可以做好标记,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的意思。

(众鸟:

许多鸟。

高飞尽:

都高高地飞走了。

孤云:

孤单的云。

独:

独自。

闲:

悠闲。

相看:

互相看。

不厌:

不满足。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引问: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设:

为什么会相看两不厌?

为什么只有一朵云飘来飘去?

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

四、深入研读,领悟意境

1、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意境,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

齐读古诗题目,你认为古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独)“独”可以组成什么词?

这些词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孤单、单独、只有一个人。

2、古诗中也突出了一个“独”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只有李白一个人?

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

3、学生自由圈画,教师巡视。

4、指名汇报。

“飞尽”说明一只鸟也没有了;“独去”说明云也飘走了。

5、教师导学:

鸟飞走了,云也越飘越远,这是怎样的敬亭山?

(冷清、清净)李白心里会怎么想?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过渡:

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现在为什么只有敬亭山?

(孤独)

7、教师引问:

在生活中,鸟飞了,云飘走了是很正常的事,可在李白的眼里却认为“高傲的鸟、云是弃他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8、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理解。

9、教师导学:

适当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介绍背景:

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

但他遭受权贵迫害,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已被朝廷贬官整整10年了,长期的漂泊,生活的坎坷和艰辛使他感到孤独。

10、教师为学生配乐引读:

师:

李白,孤身一人,流落他乡,饱尝世间辛酸苦楚——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此时,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课堂练笔,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导学:

李白,你有什么话要对敬亭山说;敬亭山,你又有什么话要对李白说。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

“________________。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想象,完成小练笔。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句。

12、积累背诵古诗。

五、联系拓展,安慰孤愁

1、补充《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秋浦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从哪读出的?

2、安慰诗人:

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伦》,李白你不要孤愁,因为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思念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你不要孤愁,你一生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呢!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独,因为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创设情境,感知诗文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一起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板书:

洞庭)

2、课件展示洞庭湖风光,教师结合图片进行简介。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秋月图。

师:

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过渡:

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5、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师将课题补充完整。

二、质疑问难,自悟诗意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汇报读,正音。

3、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4、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

5、过渡:

通过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6、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相关词语的意思。

(相:

相互。

和:

和谐。

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

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

远望。

7、过渡: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8、课件展示画面,教师讲述古诗大意,学生对出诗句。

师: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生接)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被磨过的镜子。

——(生接)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

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

——(生接)遥望洞庭山水翠。

师:

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生接)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1、品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

(1)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

(2)结合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3)这里藏着一个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4)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5)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听吗?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6)请你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指名读,师生评价。

(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7)教师引读,升华情感。

引读: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多么宁静啊!

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朦胧的月光的笼罩下,泛起点点银光,此时是那么温柔,一起读。

(8)小结:

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

“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2、品味“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1)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的美。

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感悟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2)图片出示君山,师简介君山的传说。

(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病故,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

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二妃墓。

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

君山现有古迹二妃墓、龙涎井、柳毅井、飞来钟等。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同桌互读评价。

(4)指名读。

(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5)品味独特的比喻:

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6)再看插图,齐声诵读后两句。

四、借助资料,感悟诗情

教师过渡: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透过这首诗来了解一下作者。

(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补充。

1、作者的才学。

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二)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试背诵。

五、欣赏名句,感受美景

(一)拓展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1、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韩偓《洞庭玩月》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

——李端《宿洞庭》

2、教师简介诗意,学生齐声诵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尝试积累背诵。

(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

1、课件播放洞庭湖图片。

2、学生挑选感兴趣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3、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教师播放《忆江南》歌曲,请学生欣赏后,谈谈感受。

2、课件出示江南相关资料,指名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

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的水乡——(江南)。

3、过渡: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板书课题。

4、教师范读古诗,引问:

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

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5、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明晰诗与词的不同。

诗的每一句字数都是相同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诗一般是四句,五言七言居多,而词的写法是根据词牌确定的。

6、教师小结:

词又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二、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过渡:

这么美的词,想读吗?

2、学生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

3、学生采用找伙伴、找老师共读,同桌对读,小组分配读等形式,汇报朗读情况。

4、指名读整首词,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谙”的读音,读好这首词的节奏。

5、指导书写生字“谙”,教师范写,讲清书写要领。

谙:

“立”的第二横长,与横中线重合,“日”瘦小。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7、引导学生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

8、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旧:

从前,指作者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

曾经。

谙:

熟悉。

蓝:

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红胜火: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绿如蓝: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过渡:

“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

(一)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忆景。

1、教师导学:

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2、学生回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教师引问:

读这两句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学生重点围绕“红与绿的映衬之美”展开交流。

5、教师引读: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所以作者由衷地说——

6、学生接读——江南好。

7、过渡:

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旧曾谙”。

8、教师导学:

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9、学生自由想象。

(二)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忆人。

1、过渡:

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2、教师课件出示资料: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让他走,都哭着为他送行。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3、教师引问:

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4、教师引读: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了、抹不掉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忆情。

1、过渡: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了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学生自由读。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懂了什么。

4、教师引读:

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义重,这叫诗人怎能忘记?

5、学生读词。

6、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词。

7、学生齐背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