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366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青作业指导书.docx

沥青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19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19、沥青取样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编制目的

用来检验沥青产品的质量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生产厂,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沥青产品质量而采集各种沥青材料的样品。

4、仪具与材料:

4.1、盛样器:

液体或粘稠沥青采用广口、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固体沥青可用塑料袋,但需有外包装,以便携运。

4.2、沥青取样器:

金属制、带塞、塞上有金属长柄提手。

5、方法与步骤:

5.1、准备工作

检查取样和盛样器是否干净、干燥,盖子是否配合严密。

对供质量仲裁用的沥青试样,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19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19、沥青取样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应采用新容器存放,且由供需双方人员共同取样,取样后双方在密封上签字盖章。

5.2、实验步骤

5.2.1、从无搅拌设备的储油罐中取样

(1)、液体沥青取样时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然后取样。

(2)、用取样器按液面上、中、下位置个取规定数量样品。

(3)、将取出的3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5.2.2、从槽车、罐车、沥青洒不车中取样

(1)、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待流出至少4Kg或4L后再取样。

(2)、仅有放料阀时,放出沥青的一半再取样。

(3)、从顶盖处取样,可用取样器从中部取样。

5.2.3、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

(1)、沥青储存池中的沥青应待加热融化后,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锅之后取样。

分间隔每锅至少取3个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匀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试样,样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19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19、沥青取样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5.2.4、从沥青桶中取样

(1)、当能确认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时,可随机取样。

(2)、将沥青捅桶加热使捅中沥青全部熔化成流体后,按罐车取样方法取样。

(3)、若沥青桶不便加热熔化沥青时,亦可在桶高的中部将桶凿开取样,但样品应在距桶壁5CM以上的内部凿取,并采取措施防止样品散落地面沾有尘土。

6、试样的保护与存放:

6.1、试样应存放在阴凉干净处,注意防止试样污染。

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应加盖密封,外部檫拭干净,并在其上标明试样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6.2、冬季乳化沥青试样要注意采取妥善防冻措施。

6.3、出试样的一部分用与检验外,其余试样妥善保存备用。

6.4、试样需加热时,应一次取够一批试验所需的数量装入另一盛样器,其余试样密封保存,尽量减少重复加热取样,用于质量仲裁的样品,重复加热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0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0、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编制目的:

用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仪器、设备:

针入度仪、标准针、盛样皿、恒温水槽、平底玻璃皿、温度计、秒表、盛样皿盖、溶剂、其它

4、准备工作:

4.1、按实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实验温度,保持恒温。

4.2、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

盛有试样的器皿在室温中冷却1至1.5小时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养生1至1.5小时。

4.3、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0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0、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5、试验步骤:

5.1、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实验温度±0.1℃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

5.2、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5.3、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5.4、同一试样平行实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与10MM。

5.5、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6、报告:

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许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数作为针入度结果,以0.1MM为单位。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0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0、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针入度(0.1MM)允许差值(0.1MM)

0~492

50~1494

150~24912

250~50020

当实验值不符合此要求时,应重新进行。

7、精密度或允许差

7.1、当试验结果小于50(0.1MM)时,重复实验的允许差为2(0.1MM),复现性实验的允许差为4(0.1MM)。

7.2、当试验结果等于或大于50(0.1MM)时,重复实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1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1、沥青延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编制目的:

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仪器、设备:

延度仪、试摸、试摸底版、恒温水槽、温度计、加热炉具、甘油、滑石粉隔离剂、其它。

4、准备工作:

4.1、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摸底版和两个侧摸的内侧表面,并将试摸在试摸底版上装妥。

4.2、将试样从自制摸的一端至另一端往反数次缓缓注入摸中,最后略高出试摸,灌摸时注意勿使气泡混入。

4.3、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至40分钟,然后置于规定实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分钟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摸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摸平齐。

将试摸连同底版再浸入规定实验温度的水槽中养生1至1.5小时。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1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1、沥青延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4.4、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对准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实验温度±0.5℃。

5、检验步骤:

5.1、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版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摸自底版上取下,将试摸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摸,水面距试件表面不小于25MM。

5.2、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如发现沥青丝浮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5.3、试件拉断时,读取所指指标尺上的读数,以厘米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

6、报告:

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如3个结果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定植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1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1、沥青延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7、精密度或允许差:

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2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2、沥青软化点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编制目的:

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

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仪器、设备:

软化点实验仪、环夹、装有温度调节器的加热炉具、恒温水槽、平直刮刀、甘油、滑石粉隔离剂、新煮沸过的蒸馏水、其它。

4、准备工作:

4.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

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慢慢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4.2、试样在室温冷却30分钟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平齐。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2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2、沥青软化点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5、试验步骤:

5.1、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分钟;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2)、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价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将0℃~80℃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

(4)将盛有水和环价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3分钟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

(5)、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5.2、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

(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分钟;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置于甘油中。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2

第1版第0次修订共3页

22、沥青软化点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2)、在烧杯中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5.1的方法进行测定,准确至1℃。

6、报告: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样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样结果,准确至0.5℃。

7、精密度或允许差:

7.1、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1℃,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

7.2、当试样软化点等于或大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8℃。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3

第1版第0次修订共5页

23、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目的:

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薄膜加热后的质量损失,并根据需要,测定薄膜加热后残留物的针入度、粘度软化点、脆点以及延度等性质的变化,以评定沥青的耐老化性能。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仪器、设备:

薄膜加热烘箱、盛样皿、温度计、天平、干燥器、记时器等。

4、准备工作:

4.1、将洁净、烘干、冷却后的盛样皿编号,称其质量(M0),准确至1mg。

4.2、分别注入4个已称质量的盛样皿中50g±0.5g,并形成沥青厚度均匀的薄膜,防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取(M1),准确至1㎎。

同时按规定方法,测定沥青试样薄膜加热实验前的针入度、粘度、软化点、脆点、以及延度等性质。

4.3、将温度计垂直悬挂于转盘轴上,位于转盘中心,水银球应在转盘顶面上6㎜处,并将烘箱加热并保持至163℃±1℃。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3

第1版第0次修订共5页

23、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5、试验步骤

5.1、把烘箱调整水平,使转盘在水平面上以5.5r/min±1rmin的速度旋转,转盘与水平面倾斜角度不大于3°,温度计位置距转盘中心和边缘距离相等。

5.2、在烘箱达到恒温163℃后,将盛样皿迅速放入烘箱内的转盘上,并关闭烘箱门和开动转盘架;使烘箱内温度回升至162℃时开始记时,连续5h并保持温度163℃±1℃.但从放置盛样皿开始至实验结束的总时间,不得超过5.25h。

5.3、加热后取出盛样皿,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随机取其中两个盛样皿分别称其质量(M2),准确至1㎎。

5.4、将盛样皿置石棉网上,并连同石棉网放回163℃±1℃的烘箱中转动15min;然后取出石棉网和盛样皿,立即将沥青残留样品刮入一适当的容器内,置于加热炉上加热并适当搅拌使充分融化达流动状态。

5.5、将热试样倾入针入度盛样皿或延度、软化点等试模内,并按规定方法进行针入度等各项薄膜加热试验后残留物的相应实验。

如在当日不能进行实验时,试样应在容器内冷却后放置过夜,但全部试验必须在加热后72h内完成。

6、计算:

6.1、沥青薄膜试验后质量损失按式

(1)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3

第1版第0次修订共5页

23、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LT=(m2-m1)/(m1-m0)×100

式中:

LT----试样薄膜加热质量损失,%

m0----试样皿质量,g;

m1----薄膜烘箱加热前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m1----薄膜烘箱加热后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6.2、沥青薄膜烘箱试验后,残留针入度比以残留物针入度占原试样针入度的比值按式

(2)计算。

KP=P2/P1×100

式中:

KP----试样薄膜加热后残留物针入度比,%;

P1----薄膜加热试验前原式样的针入度,0.1㎜;

P2----薄膜烘箱加热后残留物的针入度,0.1㎜。

6.3、沥青薄膜加热的残留物软化点增值按式(3)计算。

△T=T2-T1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3

第1版第0次修订共5页

23、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T----薄膜加热试验后软化点增值,C;

△T1----薄膜加热试验前软化点,C;

△T2----薄膜加热试验后软化点,C。

6.4、沥青薄膜加热试验粘度比按(4)计算。

Kn=n2/n1

式中:

Kn----薄膜加热试验前后60℃粘度比;

n2----薄膜加热试验前后60℃粘度,PA.S;

n1----薄膜加热试验前前60℃粘度,PA.S。

6.5、沥青的老化指数按式(5)计算。

C=lglg(n2×103)-lglg(n1×103)

式中:

C----沥青薄膜加热试验的老化指数。

7、报告:

7.1、质量损失,当两个式样皿的质量损失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3

第1版第0次修订共5页

23、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检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小数点后2位。

7.2、根据需要报告残留物的针入度比、软化点及软化点增值、粘度及粘度比、老化指数、延度、脆点等各项性质的变化。

8、精密度或允许差:

8.1、当薄膜加热后质量损失小于0.4%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16%。

8.2、当薄膜加热后质量损失大于0.4%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0%。

8.3、残留物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等性质实验的精密度应符合相应的试验方法的规定。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4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4、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蜡封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目的:

用于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仪器、设备:

浸水天平或电子称、网篮、溢流水箱、试件悬挂装置、熔点已知的石蜡、冰箱、铅或铁块等重物、滑石粉、秒表、电风扇、电炉或燃气炉等。

4、方法与步骤:

4.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称,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

4.2、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或5g,当为钻芯法取得的非干燥试件时,应用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为空中质量,但不得用烘干法。

4.3、将试件置于冰箱中,在4℃~5℃条件下冷却不少于30min。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4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4、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蜡封法)

实施日期

2007.2.8

4.4、将石蜡熔化至熔点以上5.5℃±0.5℃。

4.5、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浸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min,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

4.6、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将蜡封试件放入网篮浸水约1min,读取水中质量(mc)。

4.7、如果试件在测定密度后还需要做其它实验时,为便于除去石蜡,可事先在干燥试件表面涂一薄层滑石粉,称取涂滑石粉后的试件质量(ms),然后再蜡封测定。

4.8、用蜡封测定法测定时,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按下列步骤按实测确定:

(1)、取一块铅或铁块之类的重物,称取空中质量(mg);

(2)、测定重物的水中质量(m′g);

(3)、待重物干燥后,将重物蜡封后测定其空中质量(md)以及水中(m′d);

(4)、按式

(1)计算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

rp=(md-mg)/[(md-mg)-(m′d-m′g)]

式中:

rp----在常温条件下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4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4、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蜡封法)

实施日期

2007.2.8

mg----重物的空中质量,g;

m′g----重物的水中质量,g;

md----蜡封后重物的空中质量,g;

m′d----蜡封后重物的水中质量,g。

5、计算:

5.1、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取3位小数。

(1)、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rf=ma/[mp-mc-(mp-ma)/rp

式中:

rf----由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ma----试件的空中质量,g;

mp----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g;

mc----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g。

(2)、涂滑石粉后用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4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4、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蜡封法)

实施日期

2007.2.8

rf=ma/{mp-mc-[(mp-ms)/rp+(ms-ma)/rs]}

式中:

ms----试件涂滑石粉后的空中质量,g;

rs----滑石粉对水的相对密度。

(3)、试件的毛体积密度:

Pf=rf×pw

式中:

Pf----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3;

pw----常温水的密度,取1g/㎝3。

6、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测定密度的方法。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5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1、目的:

用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检验。

2、引用标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仪器、设备: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仪、恒温水槽、真空保水容器、烘箱、天平、温度计、卡尺、棉花、黄油等。

4、准备工作:

4.1、按标准击实法成型马歇尔试件,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

4.2、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准确至0.1㎜,取其平均值。

4.3、按规定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

4.4、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实验温度,对粘稠石油沥青或烘箱养生过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为60℃±1℃,对煤沥青混合料为33.8℃±1℃,对空气养生的乳化沥青或液体沥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5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青混合料为25℃±1℃。

5、试验步骤:

5.1、将试件置于已达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保温时间对标准马歇尔试件需30min~40min,对大型马歇尔试件需45min~60min。

5.2、将马歇尔实验仪的上下压头放入水槽或烘箱中达到同样温度。

再将试件取出置于下牙头上,盖上上压头,然后装在加载设备上。

5.3、在上压头的球座上放妥钢球,并对准荷载测定装置的压头。

5.4、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加载速度为50±5㎜/min。

计算机或X-Y记录仪自动记录传感器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并将数据自动存入计算机。

5.5、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的时间,不得超过30S。

6、计算:

6.1、采用自动马歇尔实验仪时,将计算机采集的数据绘制成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后由X-Y记录仪自动记录的荷载~变形曲线图,最大荷载即为稳定度,准确至0.01KN。

6.2、试件的马歇尔模数的计算: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5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T=MS/FL

式中:

T----试件的马歇尔模数,KN/mm;

MS----试件的稳定度,KN;

FL----试件的流值,mm。

6.3、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的计算:

MS0=(MS1/MS)×100

式中:

MS0----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

MS1----试件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

6.4、试件的真空饱水残留稳定度的计算:

MS′0=(MS2/MS)×100

式中:

MS′0----试件的真空饱水残留稳定度,%

MS2----试件真空饱水后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SJ/ZY-00025

第1版第0次修订共4页

2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

实施日期

2007.2.8

7、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