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426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docx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

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分析报告

  摘要:

本次调查,对当代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了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两个群体之间心理健康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对应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希望通过提出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高中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压力

  1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差异现状

  1.1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1.1.1心理疾病的界定

  调查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在高中生群体中有31.1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43.57%认为这不是一种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43.9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15.36%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一种病。

  针对“你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吗?

”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专门的解释:

按照由健康到出现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为:

健康、亚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

  1.1.2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联度

  有52.28%的被调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联。

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

  1.1.3心理咨询的接受与拒绝

  52.7%的被调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37.14%的被调查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少数的同学对心理方面问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

  1.2选择解决心理问题途径的对比分析

  对比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男生应对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绪(转移),或是向内压抑自己(压抑)。

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两个应对措施。

  1.3造成焦虑、挫折和压力的对比分析

  1.3.1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有73.03%选择采取转移的方式应对挫折;有51.04%选择压抑;有39.83%的选择想象;有30.29%选择升华;5.81%的选择投射。

而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4.29%的大学生选择情绪转移,发泄(转移)。

而且该选项在高中和大学的数据统计中均处于第一。

在大学生中位居第二的选项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

位居第三的是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占51.43%。

在大学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选择明显高出此题的另外三项选择至少20%,而这前三名与高中生相比。

除了第一名转移大致一致,其他选项都明显说明大学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

  1.3.2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得出:

73.44%的高中生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学业问题。

66.43%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就业前途。

对比发现,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高中生。

  1.3.3焦虑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认为自己有恐惧症。

其次是恐慌症占47.3%。

由于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类压力。

所以根据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得出产生的焦虑障碍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学生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别占44.29%和37.86%。

近年来强迫症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及广泛的问题,在许多心理障碍中都存在这焦虑现象,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伴随焦虑的并没有与现实接触不好或不当的思维等问题,焦虑是行为中突出的特点[2]。

  1.4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有68.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与高中时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有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健康与高中时相比是变差的。

通过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与高中生由于压力源不一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

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

  2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合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3措施分析

  3.1主观方面

  由于高中生与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不同。

因此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

下面将从高中生与大学生两个方面去探讨解决措施。

  3.1.1高中生

  ①享受学习

  对于学习,高中生每天面临着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

生活学习自然缺乏乐趣。

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固然枯燥无味,不过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出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②态度端正

  学生学习是为了自我增值,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转换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去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端正学习态度。

  ③保持愉快心境,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保持良好的心境。

即使遇到失败或挫折,也不要为其所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满怀信心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

另外,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听歌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④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倡“积极性休息”。

即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⑤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使紧张生活得到调剂。

这样子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

一个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精神充实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强。

  3.1.2大学生

  ①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择业“一次到位”,“铁饭碗”的旧观念。

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②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

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表面光鲜,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③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要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以目前的个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客观方面

  3.2.1从学校方面来看

  ①就高中而言,面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学校要改革教育方向,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献出一点力,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

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提倡全面素质教育。

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数。

而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方式。

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高中学校部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学生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

  ②就大学而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确立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

改善教学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养成宁静、平和、豁达的心理品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人们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下降,出现疲劳现象。

通过参与一些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减轻疲劳,获得学习动力。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2.2从家庭方面来看

  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学生们往往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他们的头脑中大多沿袭着家庭教育所赋予的人生观,道德观。

在现实社会中,各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响着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①家长与孩子交流

  父母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与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学着换位思考。

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②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当前结婚率竟普遍高达30%。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不要让家长的错误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营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给孩子灌输不科学的封建迷信等。

  ③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

父母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关心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3.2.3从社会方面来看

  为应对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①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诸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的缺乏、权钱交易泛滥、贪污腐化风行等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甚至他们也因此误入歧途。

  因此,社会方面应着眼于优化环境,通过打击整治,震慑社会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铲除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因。

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社会环境,严格监控管理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②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构成了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任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怎样看待人生、怎样看待得失上引导学生。

  ③改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学家们指出,要治理好社会心理环境,须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努力。

从社会角度而言,树立正面榜样来提倡有利于加强民族健康心理的东西;反对破坏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害的东西。

至于目前开展的政府官员与干部“三讲”,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与净化社会心理环境的措施之一,应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④纠正现实中偏颇的社会认知

  先如今,还有需多人把健康定义为狭义的生理方面的健康。

这正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人们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就这方面,各个组织机构有影响力的宣传部门还需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这个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对心理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总结

  本次在对243名高中生和289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的研究,对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初步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身实际情况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纵向与横向研究。

从而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的迫切性。

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与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

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措施能给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0.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72.

  [3]刘建营,赵国山.青年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2011:

37.

  [4]黄希庭.心理学基础[M].重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