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441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docx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一、概念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三、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四、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

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五、检查

1.体格检查

(1)正确测量血压。

由于血压有波动性,且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时会引起一时性的血压升高,因此应至少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时方可诊断高血压,而血压值应以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计。

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2)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

(3)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

(4)观察有无库欣病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

(5)全面的心肺检查。

(6)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2.实验室检查

可帮助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

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

六、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高血压。

诊断内容应包括:

确定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分级;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

极高危

有并发症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七、治疗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

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钙和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

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

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药):

12.5毫克/次  每日1~2次。

氯噻嗪(噻嗪类利尿药):

25~50毫克/次 每日1次。

螺内酯(噻嗪类利尿药):

20~40毫克/次  每日1~2次。

氨苯喋啶(潴钾利尿剂):

50毫克/次  每日1~2次

阿米洛利(潴钾利尿剂):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呋塞米(速尿)(袢利尿剂):

20~40毫克/次  每日1~2次

吲达帕胺(类似噻嗪利尿药):

1.25~2.5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

降压起效较快,作用平稳,持续时间较长,且价格低廉。

所以,尽管这些年有新的降压药物不断问世,但利尿剂仍然是高血压患者选用最多的药物。

服药2~3天后作用达高峰。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盐敏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有较强的降压效果。

因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而常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长期使用应注意其对血脂、血糖、血尿酸的不良反应。

痛风者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②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2~3次

美托洛尔(β阻滞剂):

25~50毫克/次 每日2次

阿替洛尔(β阻滞剂):

50~100毫克/次 每日1次

倍他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比索洛尔(β阻滞剂):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卡维洛尔(α、β阻滞剂):

12.5~25毫克/次 每日1~2次

拉贝洛尔(α、β阻滞剂):

100毫克/次 每日2~3次

特点:

起效较迅速、强力,各药持续时间有差异。

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特别是快心率的中青年患者、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高血压疗效较差。

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

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血管病者禁用。

③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

硝苯地平(二氢吡啶类):

5~10毫克/次 每日3次

硝苯地平控释片(二氢吡啶类):

30~60毫克/次 每日1次

尼卡地平(二氢吡啶类):

40毫克/次 每日2次

尼群地平(二氢吡啶类):

10毫克/次 每日2次

非洛地平缓释剂(二氢吡啶类):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氨氯地平(二氢吡啶类):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拉西地平(二氢吡啶类):

4~6毫克/次 每日1次

乐卡地平(二氢吡啶类):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维拉帕米缓释剂(非二氢吡啶类):

240毫克/次 每日1次

地尔硫卓缓释剂(非二氢吡啶类):

90~180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

起效迅速、强力,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较强,疗效与剂量成正比,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常与其他类型降压药联合治疗以增强作用。

除心力衰竭外较少有禁忌证。

对老年患者降压效果较好。

对嗜酒患者也有显著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使用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不良反应是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服用利尿剂无效)。

非二氢吡啶类药物对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心传导阻滞者禁用。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ACEI):

12.5~50毫克/次 每日2~3次

依那普利(ACEI):

10~20毫克/次 每日2次

贝那普利(ACEI):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赖诺普利(ACEI):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雷米普利(ACEI):

2.5~10毫克/次 每日1次

福辛普利(ACEI):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西拉普利(ACEI):

2.5~5毫克/次 每日1次

培哚普利(ACEI):

4~8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

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达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除可以降低血压外,还有保护新、脑、肾的作用。

对肥胖、糖尿病和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是有刺激性干咳(10---40%)和血管性水肿(罕见,但很严重)。

高血钾症、妊娠和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血肌苷超过3毫克使用需谨慎。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氯沙坦(ARB):

50~100毫克/次 每日1次。

缬沙坦(ARB):

80~160毫克/次 每日1次。

伊贝沙坦(ARB):

150~300毫克/次 每日1次。

替米沙坦(ARB):

40~80毫克/次 每日1次。

坎地沙坦(ARB):

8~16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

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在6~8周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达24小时以上。

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利尿剂可使疗效明显增强.治疗剂量窗较宽,疗效与剂量增大而作用增强。

本类药是90年代末投放市场,价格昂贵,相关临床数据还较少,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ARB的治疗对象和禁忌证与ACEI相同,是后者不良反应的替换药。

(2)治疗方案

①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②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

1、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①+②

5、利尿剂和钙拮抗剂。

①+③

2、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①+④ 或 ①+⑤

3、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二氢吡啶)。

②+③

4、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③+④ 或 ③+⑤

6、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④+⑤

(3)药物治疗原则

①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效果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②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

③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应用。

3.中医药治疗

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肝阳偏盛性治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育阴潜阳,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

在单方治疗方面,有一定降压效果的单位种药有野菊花、黄芩、杜仲、丹皮、黄连、川芎等,罗布麻、夏枯草兼有利尿作用。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

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