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3830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docx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异化是被马克思一直使用且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理论内涵的一个哲学概念。

在早期以劳动异化,在成熟时期则以拜物教的概念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异化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遍布各个领域,它具有普遍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等。

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以及其他相关的哲学家的异化理论与现实相观照,主要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现实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比较粗浅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尝试探索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扬弃路径,对于我们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理论;现实问题;扬弃路径

 

AnalysisonMarx'salienationtheoryanditsrealisticsignificance

Abstract

Marxgavethetheoryofalienationseveraldifferentmeaningsatdifferentperiods.Intheearlyitwastolaboralienation,andinthematureperioditwastheconceptoffetishism.Itwasdeveloping,deepeningandrunningthroughMarx'sphilosophysystem.ItwasveryimportantinMarx'stheoreticalsystem.Alienationcanbeseeneverywhereinourdailylife,itisakindofsocialphenomenon,andithaswidespreadandcomplexcharacteristics.Itresultsfromtheinfluenceoftheimmobilizationdivision,privateownershipeconomyandthevaluesofthemarketmainbody.BasedontheMarxandother’stheoryofalienationandrealityreflection,thispapertrytoanalyzethealienationintheeconomy,political,culture,education,ecologicalenvironmentanddailylife.Iamgoingtotrytoexplorethewayofdeveloptheusefulanddiscardtheuselessinthepresentsituation.Itisofgreatvalueandsignificancetobuilduptheharmonioussocietyandtheharmoniousdevelopmentbetweenpersonandsociety,personandnatural.

Keywords:

Marx;Theoryofalienation;Realisticproblems;Thewayofsublation.

 

目录

前言1

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4

(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4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6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9

二、异化现象的现实存在12

(一)科技异化12

(二)权力异化13

(三)经济异化15

(四)教育异化20

(五)社会关系异化22

三、异化产生的成因分析24

(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24

(二)科技的发展与应用26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27

(四)人们的价值观的转变28

四、扬弃异化的探索与尝试30

(一)生产力的极高发展是消除异化的首要前提30

(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消除异化的最佳选择31

(三)深化体制改革是消除异化的有力保障33

(四)适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消除异化的有益尝试34

结语37

致谢38

参考文献39

一、著作类39

二、论文类40

附: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42

前言

异化问题不但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它最早是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后来把异化概念加以普及的是德国的三位著名的古典哲学家:

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马克思则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研究异化。

异化是贯穿马克思哲学始终的一个哲学概念,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存在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劳动异化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中的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及其内在原因的分析来揭示工人的非人的生活状况,并认为异化是人类从私有制产生以来的劳动异化,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人的劳动就表现为自身异化的劳动。

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强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实质,揭示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①马克思不仅“从正面确立了实践对于人类发展和新哲学创立的作用,而且从反面开始了对实践的历史局限性的批判,他的异化劳动论即可看作是这种实践批判的导言。

”②因此,异化劳动论可以说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一。

马克思晚期的异化概念主要表现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及《资本论》中,通过商品拜物教概念而存在,其涵义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的分工和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生产关系的物化,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的深入分析、通过对劳动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进一步研究得出:

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商品的生产、交换、流通以及分配等过程中形成了资本、地租、货币、商品等等拜物教现象,它们不但是外在于人的、支配和统治着人自身的巨大的异己力量,而且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人被物所统治的极端表现。

异化概念不仅被马克思一直所使用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还赋予了它不同的理论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于马克思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

因此,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一生都在思考的基本理论,并在马克思哲学中拥有基础性的、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

正因为马克思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哲学界所关注和研究,成为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目前,从国内外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的态势来看,异化理论研究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国外研究现状:

伊冯·基尼奥认为,马克思不是从劳动之中、而是从劳动之外寻求人的解放,劳动异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被消除,但由于异化概念将个体性发展放在首位,因而在今天的现实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弗兰克·费施巴哈则试着从齐泽克的“交互被动性”的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化过程,也即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劳动并不仅仅是主体力量的对象化,更是在这一对象化过程中劳动者失去对象或“无对象”的状况。

梅札罗斯于在题为《异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演讲中指出:

在战争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威胁下,市场已越来越成为人所无法控制的异化力量。

阿格尔则明确提出了“异化消费”思想。

史蒂芬·阿贝认为,虽然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无论从哪一角度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异化理论应当被“重新发现”而不是取消。

还有些研究者通过解读卢卡奇、萨特、海德格尔、弗洛姆、列菲伏尔等人的异化思想,分析当代人的生存处境,或把异化与性别结合在一起展开对现今商品社会中性欲沦为商品的深刻批判,且认为马克思所批判的状况在当代社会中在延续、恶化。

①总之,国外哲学界对异化的研究的视角已有很大的转向:

他们从物化的商品生产转向对人的欲望生产所导致的消费主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分析从政治、经济的领域转入到了文化观念领域。

国内研究现状:

俞吾金在《从康德到马克思》中认为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理解既要从道德的维度又要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也即马克思不但批判了异化的消极作用还对它的积极的历史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高齐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态探微》中发表见解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是由异化劳动得出的,而是使用实践的观点与方法的结果。

黄枬森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强调:

“异化”是指人的异化或人的本质的异化。

魏小萍对《手稿》中外化劳动和异化劳动两个概念做了甄别,对外化、异化与私有财产之间关系的历史程序进行分析,进而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概念背后的理论问题。

国内对异化有专门研究的还有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或是从异化理论的比较角度或是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角度,或从概念背后来作深层次的挖掘,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异化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创新。

沙夫曾经说过:

“如果异化已经成为时尚的东西,那么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尚本身得到了充分的解释。

”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都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分不开的。

但是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已存在着许多异化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不仅存在马克思所提及的异化现象,而且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异化现象(比如消费异化、网络异化等等)也在不断出现并且以持久地、不断变化地、增长的趋势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

很多现代人不但生存危机感严重而且生活无意义感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为强烈和深重,无论是生产、消费,工作、生活,还是政治、经济无不受着巨大的无形的异己力量的支配。

因此对于异化的发展变化应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我们不但要研究现实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问题,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研究、探索在生态、资源极其有限而不能支持庞大的需求的情况下的经济、社会异化问题,这也是我们现阶段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世界日趋明显的一体化,我们不但有必要重新厘清思路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且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异化理论来剖析人的新的生存困境的产生原因,以期找到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时代减轻或克服异化的路径,因为,这对于我们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

异化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哲学概念。

从词源学方面看,异化的德文词是entfremdung,英文词是alienation,具有疏远、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受别人支配等意思。

从异化理论的政治学来源看,异化理论则最早产生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此著作中卢梭把异化确定为一种损害别人权利的一种否定活动,也即是人们把自身的权利放弃或转让给代表他们权益的国家,而国家反过来却成了巧取豪夺、压迫人民自身的工具,成了与人民对立的异己的力量。

从异化理论的哲学来源看,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则是目前最具科学性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

”①从异化理论的发展看,我国哲学界目前比较认可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出的客体以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存在,束缚着人、控制这人、奴役着人。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是通过对诸多前人理论不断创新和丰富而产生的,异化理论也不例外。

因此,立足马克思主义,梳理异化理论历史发展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异化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批判和研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的继承、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观的延伸,并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才提出了他的劳动异化观。

因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诞生、形成、成熟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着密切的关系。

1.黑格尔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异化理论泛化的哲学家,他的异化理论是和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精神现象学》里的精神异化理论。

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概念是一种实体(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种实体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派生或者转化出另一种实体,而后者凌驾于前者之上,同前者处于对立的、异己的状态中。

在黑格尔的有关异化的理念中,异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概念,无论是国家、自然界等等一切无不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因此,异化也就是以精神为主体的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圆圈式的运动过程;先是精神异化为物质,然后物质异化为精神,最后又复归于精神。

他的异化理论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客观精神、自我意识、人的思维或绝对理念,因此,他认为异化运动是绝对精神的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或认知来了解和知悉异化产生的奥秘,然后,通过扬弃异化而达到精神主体的自身完善与复归,异化和扬弃异化是绝对精神在发展自身过程中的必然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必经环节。

对于黑格尔,马克思认为,他的异化理论是一种新的宗教,是人的异化的又一表现,他的精神异化论和宗教一样是唯心论的结果,应当受到严肃的谴责和批判。

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是站在与国民经济学家相同的立场上,离开了社会经济基础并为资本主义进行哲学辩护的,对异化劳动作了完全肯定的解读,且把异化和对象化混为一谈,把异化劳动及其产生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变成了纯粹思辨的问题,“当他把财富、国家政权等等看成是从人的本质异化出去的本质时,他只是从它们的思想形式来把握它们的……因而只是纯粹的亦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

”但是他的异化理论中所具有的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理论中被层层包裹着的珍珠,应予以继承和发展。

2.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哲学后,从人本主义出发阐述了他的宗教异化思想。

他认为,宗教产生的秘密在于“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

”神是经过人的臆想、创造出来的幻想物,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客体化”,人创造了它却不认识它,且反过来崇拜它,受它统治和奴役。

因此,宗教是人的类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大多数人的理性、爱、感情等内在世界的共同性),发生了异化的结果,人奉献给神越多,人的类本质丧失的越多,人受神的控制越多,人就越是处于异化的状态。

费尔巴哈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来谈宗教的起源,他的异化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研究所作出的一种人本主义研究。

他把人的心理状态比如:

依赖感、畏惧感、心醉神迷感等等,看作是产生宗教异化的原因;他认为只要建立与当时的旧的宗教所不同的、没有神的、符合理性的“爱”的宗教,就能克服宗教异化,实现人的本性的复归。

费尔巴哈所研究的异化的范围虽只局限于宗教活动领域,但对当时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解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是以世俗为基础的,以人的感性为出发点从而“揭去了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但是,在历史观上他却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中,因此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费尔巴哈建立在抽象人本学基础上的异化理论,最终摆脱不了其抽象性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又不同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而是在批判地汲取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包含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哲学理论。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这个时期主要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

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

此时的马克思还没能够从经济和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他的异化理论,而是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非人的”外部现象的本质其实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异化的劳动或劳动发生异化的结果,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内容包括:

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工人同自己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成为相对立的关系;劳动过程的异化即劳动不是工人自身实现的需要而是痛苦的被强迫性的活动;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即工人的劳动使劳动者片面发展,仅仅是维持生命的手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即工人的劳动不但使其自身异化而且产生出与其“格格不入”的对立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与他人关系的异化。

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经济中的商品经济的分析,认为:

劳动异化的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体制,因此异化的扬弃需要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私有制的消灭。

此时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和私有制的关系的分析来探寻异化的根源,从而达到批判资本主义非人的社会现实的目的。

2.马克思的第二阶段的异化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

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为标志。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历史观的同时“清算”了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并创立了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把异化理论放在经济领域来考察,从人们的现实历史活动来说明人的异化,研究的是“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的异化”。

他认为对于宗教、哲学、道德等意识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应与当时的历史事实相结合,应从人们的物质生产及社会交往方式等多方面来加以分析、解释,因为,异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单纯的心理和道德层面。

马克思还在批判蒲鲁东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异化概念时认为,异化概念不是包罗万象的万能灵药,不能随意地把任何关系都简单地归结为异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预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使得社会主义从乌托邦走向真理,使人们对严重异化的社会制度的消灭充满了信心,对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充满期望。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①因为他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全部时期的和还要大得多,同时世界市场的大力开拓使得世界上的一切民族都无法逃避的卷入到了文明中来,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的世界;但是,资产阶级的公开的、无耻的、直接、露骨的剥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赤裸裸的金钱来维系,人的尊严消失消失殆尽,等等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人们难以忍受的普遍的异化,马克思给与了严厉的批判,同时告诉人们将会有一个崭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取而代之,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将最终实现。

3.马克思第三阶段的异化思想:

商品拜物教理论

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异化的概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在此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及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分析找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从而找到了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其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

人对人的依赖阶段、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以及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他认为,只有在人类历史发展到第二大社会形态阶段时,异化和物化的现象才存在,当人类发展到第三大社会形态阶段时异化现象才会彻底的消失,因此,异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又有历史暂时性的社会现象;它不只是仅仅具有负面作用,还具有使“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得以建立的积极意义,因为普遍的异化会给最终的第三大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促使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有效建立。

因此,马克思说:

“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对它本身的条件和对它本身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因此,它已经自在地、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创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

”①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是异化的典型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所掩盖,人对物顶礼膜拜。

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即是资本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利润分配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出商品中包含的二重性的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的二重性的原因所在,从而探寻出剩余价值以及商业利润的来源:

资本、利润、工资、私有制等都是劳动异化的结果:

“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②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讲是对马克思从实践维度出发的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

因而,绝大多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所包含的深刻的人本主义情怀和批判精神,深刻地批判了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异化力量,且普遍地认为异化是全面性、不可克服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的社会现象,且伴随人类始终。

1.卢卡奇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因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发表后才得以受到人们的应有的重视。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研究并结合马克斯·韦伯的相关理论得出他自己的异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遍布整个社会经济及生活系统,人们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包括人的内心世界)都受商品经济的支配,因此是“整体性”的异化。

卢卡奇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自动化生产线中表现出的异化不仅是“死劳动”对人的折磨而且是科学理性对人的奴役:

科学理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也使得异化了的劳动对劳动者的奴役更深重,使劳动者的主体性完全丧失。

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异化现象也以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滋生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商品拜物教,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特有的问题。

对于异化的扬弃,卢卡奇和马克思一样把希望寄予无产阶级,但是卢卡奇认为扬弃异化不需要通过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来实现而只是通过等待无产阶级意识的成熟就可以了,他希望用思想革命来取代阶级斗争革命,希冀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异化问题,因此充满了浓重的唯心主义的空想色彩。

2.弗洛姆的异化理论

弗洛姆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结合大量的事实调查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异化主要是人们普遍对自己感到陌生,因此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他说,“异化是一种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做一个陌生人。

可以说,他疏远了与自己的关系。

他并不感到他是自身世界的中心……一个被异化的人与自身失去联系,正如他与其他人相失去联系一样。

同其别人一样,象物一样被认识,他虽有感觉和常识,但是同时却与外部世界失去了有机的联系。

”而且他还认为:

“我们在现代生活发现的异化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人与他们的工作,与他们所消费的物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