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38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docx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

关于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研究

一、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及我国面临的形势

国际资本主要包括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国际银行贷款等。

相对而言,外国直接投资(FDI)一般年限较长,稳定性较高,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自2008年10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规模大幅缩减。

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9年全年跨境FDI可能会下降30%至40%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将面临60%的下降。

对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的FDI流量可能会下降25%左右,到2009年年底这种情况已逐渐趋稳。

为保持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重视实体经济的回升,并采取财税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资金回流,导致国际资本将更多地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将相应减少。

我国虽然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剧变的重大影响,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对外资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国利用外资出现如下新特点:

1.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吸引外资的新源泉。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球化大趋势不会逆转,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仍将持续。

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2009年产业结构调整将使外国直接投资恢复活力,许多快速成长的行业将表现出光明的投资前景,如生命科学产业、农业食品产业、新材料、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源以及环境产品等。

许多跨国公司仍坚持其国际化战略,这是未来FDI增长的重要信号。

2.国内投资结构将更趋协调。

第一,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仍将是吸收外资的主要区域,中西部地区受惠于相关政策,再凭借成本资源优势,吸收外资将相对增长较快,在外资总规模中所占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从投资方式上看,外商独资仍将是主要形式。

在全球跨国并购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尽管2009年外资并购逐渐减少,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并购形式出现,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跨国直接投资的潮流和主要形式。

第三,从行业上看,原来具有成本优势的出口加工贸易类行业,利用外资规模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措施,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部分负面影响,而且可加速其产业升级进程。

第四,从产业链来看,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吸收外资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更多资金将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

服务业是资源负荷比较小的行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有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中国对外资仍具有很大吸引力。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利用外资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没有改变。

从2008年开始,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应对金融危机、着眼长远发展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有力措施,对稳定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这四大因素,使中国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

美中全国贸易委员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受访企业中88%在华盈利,81%在华盈利水平高于或等于其全球利润率,85%将中国作为公司海外业务首选地,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二、我市利用外资现状及趋势分析

1.我市利用外资的规模。

自1991年以来,我市利用外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都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2008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91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4.2亿美元,同比增长40%。

进入2009年以来,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1至10月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0.9亿美元,增长20.2%。

全市共有309家企业增资,外方增资额达41.35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40%。

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28%提高到2009年的38%。

前10个月我市2060个外资到位的项目中,到位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77个,同比增长21%;到位外资4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在2009年新批的476个项目中,当年到位213个项目,占新批项目的45%;到位额21亿美元,占全市到位额的20%。

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7个,(不含增资,下同)外资额91亿美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7个,外资额54.2亿美元;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6个,外资额46.4亿美元。

1至10月份,落户滨海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为208家,实现合同外资78.7亿美元,外资到位42.5亿美元,分别增长11%和22%,单个项目合同外资额平均规模3782万美元,项目规模同比增长2倍,比全市平均规模高出1490万美元。

从横向上来看,2009年上半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数量居于全国第三位,增长率则是全国第一,显示出我市利用外资的强劲势头。

2.我市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

从2004年以来,我市的业绩指数都大于1,表明我市利用外资的水平超过了GDP的预期,利用外资的能力比较强;其间我市的业绩指数不断升高,从1.94到2009年上半年的5.08,表明我市吸引外资能力持续增强。

尤其最近两年,我市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表明,去除GDP规模因素外,我市吸收了更多的外资,即吸收外资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我市利用外资的结构。

第一,外资流入的区域结构。

进入2009年以来,滨海新区的龙头作用更加明显,郊县吸引外资也在快速增长。

一季度,12个拥有农业的区县新批外资合同金额达到6.85亿美元,新批外资增资合同额4.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9.98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0.4%。

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郊区累计新批外资企业111个;实际使用外资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2009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合同外资额55.61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8.5%,增速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1.3个百分点,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7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9.45亿美元,增长28.6%,增速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1个百分点,占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59.8%。

第二,外资流入的产业结构。

2008年,第一产业吸引外商投资额相比2008年出现较大增长,达到85.6%,但是因为基数较低,其吸引外资绝对数额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

2009年上半年,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52.8%。

第二产业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电子、机械设备、化工、汽车、生物医药、冶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优势产业群。

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高新技术项目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投资比重不断增加。

2008年,本市第三产业吸引合同外资额93.15亿美元,同比增长39.39%,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70.27%。

2009年上半年,服务业签订合同外资额52.78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9.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5.24亿美元,同比下降0.8%。

其中,社会服务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外资额28.02亿美元,占全市服务业合同外资额的53.1%;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合同外资额增速位居榜首,其合同外资额为7.16亿美元,增长1.1倍。

外商投资额居前的十个行业中现代服务业占八成,增幅最高的是计算机服务业、仓储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

第三,外资企业的类型结构。

就外资企业的类型来看,独资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从项目数量上来看,独资企业的个数与合资企业个数之比都在2.5以上,我市2008年为2.77。

外商独资化的倾向,一方面,反映了外资对在华经营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等;但另一方面,这种独资化也降低了技术溢出,形成了某种范围的行业垄断,以及与内资企业的人才竞争态势。

4.我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利用外资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完善,同时也要关注外资对于地区经济的贡献。

外资依存度,即利用外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表示经济增长对外资的依赖程度。

2009年上半年,我市这一指标达到了10.68%。

就业比重反映了外资企业对于人员就业的吸纳能力。

早期跨国公司来华主要是绿地投资,吸收就业的能力普遍比较强,因此,就业比重比较高。

工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了外资企业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当年工业企业创造增加值总体的比例。

2008年我市这一比重为42%。

总体来说,在津外资企业对于我市经济增长、就业、出口等方面的贡献比较突出。

三、提高我市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

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抓住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跨国转移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外商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这一战略变化,进一步优化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

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把吸收外资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结合起来,与加速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全面进步结合起来。

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处于产业高端的外商投资项目,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外资项目进入。

2.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吸收外资。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港口服务、外包服务、旅游、中介服务、商务会展、商贸流通、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型、消费型和公共服务型的现代服务业。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根据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定位,积极吸引国际著名航运公司、船货代公司和跨国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来区内投资,促进新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

根据新区打造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基地的需要,加快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为现代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外资进入,带动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业务代理、行业协调、信息咨询、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

根据新区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需要,大力引进和发展国际会计、国际审计、国际税务、国际营销、国际咨询、国际法律事务,以及与跨国公司经营和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专业服务,不断满足国内外客户的服务需求。

可以着重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努力为跨国公司优先选择服务业外包承接方创造条件,逐渐扩大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规模,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深度。

3.创新引资方式,多种形式并举。

利用外资的形式应由单一的外商直接投资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为主、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并举,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齐头并进,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境外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一是利用金融创新手段,提高资本市场的国外资本吸纳能力,继续扩大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规模,用好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出口信贷等国际商业贷款。

二是在直接投资的范围内,除了传统的独资、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外,也应积极探索采用扩大合作开发、组建中外股份公司、外商股份制公司、实行BOT等投资模式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三是基础设施的外资引入要尝试多种形式,如特许权、经营权转让等。

四是抓住国际兼并浪潮引发的发达国家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促进外资参与我市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为外资参与我市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4.吸引欧美跨国公司,引进世界优质资产。

跨国公司资本雄厚,技术实力强,是世界经济的主要载体,在国际贸易、投资、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引进外资中要注重创造条件吸引跨国公司的优质投资,提高外资质量。

一是进一步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天津投资龙头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和国际采购中心等,特别是加大吸引欧美地区投资的力度,这是由于欧美跨国公司大都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企业规模,设立研发中心往往能带动本地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采购中心的设立则有助于带动我市的产品出口,推动我市对外贸易的增长。

二是促进市内资本与跨国公司资本的联合,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长跨国公司在我市投资的产业链。

三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的大项目投资和增资。

5.改善投资环境,保持引资竞争力。

首先,改善法制和政策环境,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

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探索在线行政许可,增强透明度;完善外商投资投诉管理办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继续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消除跨国公司产业和技术转移障碍;从源头上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保证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环境。

要在现有的交通网络基础上,抓住空客落户天津的有利时机,结合天津港独有的海运优势,构筑航空与海运交叉结合的立体远程网络。

进一步完善我市道路建设,尤其是主干道、快速路和地铁轻轨建设,构筑市区县运输的便捷近程通道,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

大力加快我市基础能源设施建设,在保证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能源如水电气充足供应的同时,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治理工业污染的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外商投资企业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

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我市通讯网络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外商投资企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供顺畅的通讯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