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068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漳州市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

漳州市2015年5月历史科高考适应性试题

第I卷(选择题)

第一组:

13.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4.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15.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

儒贾相同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

C.商人成为经济的主要传播者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制,弃儒从商

16.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

这一现象反映了

品名

1843年

1855年

1300多万斤

8400多万斤

1000多包

5600多包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7.如果为图X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18.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

“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1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20.与法国相比,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造成这种不同的核心因素是

A.两国社会环境的差异B.两国文化环境的差异

C.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D.两国地理位置的差异

21.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

“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

”“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

”“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

”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最高法院的权威B.确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理顺法律与宪法的关系D.维护联邦体制的中央集权

22.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

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23.《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于连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

这种文学表达方式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4.西方一位学者指出:

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性”。

其主要依据应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两级格局的终结

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D.知识经济的促进

第二组:

13.中国古代民谣: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

A.依赖性B.脆弱性

C.封闭性D.优越性

1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鼓励创新,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C.树立理想,推动社会进步D.维护正统,规范社会秩序

1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 

A.自然经济的阻碍B.专制制度的独断强权

C.传统思想的顽固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16.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作者要说明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B.外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7.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大西洋宪章》的签订

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

18.下表为我国1960年、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重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时间

行业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年

21.8

26.1

52.1

1962年

33.3

30.3

36.4

 

A.“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9.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1.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

“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

”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22.《世界史·现代卷》指出: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

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23.“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D.现实主义

24.《全球化:

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材料的意思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一组:

38.(36分)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人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

……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

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

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四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

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西欧国家调整外贸政策的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

(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这一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10分)

(3)据材料三概括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矛盾斗争的社会根源。

(10分)

(4)据材料五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归纳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

(6分)

41.(16分)历史选考题。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

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旧式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

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

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

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

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日本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矣。

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

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

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10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普遍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

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的,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作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材料三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早期的民主思想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6分)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进步主张的社会背景。

(10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

……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

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

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6分)

(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10分)

第二组:

38.(3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10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1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6分)

(4)综上所述,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6分)

41.(16分)历史选考题。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

……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

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

……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

……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

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10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

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国者何?

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

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

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

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自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回答:

(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

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主张的影响。

(10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州联邦口号》

(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的革命观点?

结合材料二,说明列宁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发展这一观点的?

(6分)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发展列宁的革命理论?

(10分)

 

漳州市2015年5月历史科高考适应性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组:

第I卷(选择题)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D

B

C

B

C

B

C

D

C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38.(36分)

(1)举措:

部分国家主动调整外贸政策,降低关税;国家间签署条约,实现关税平等,消除贸易壁垒。

(4分)

影响: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扩大了国际贸易;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强化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6分)

(2)特点:

贸易保护,政府干预。

(2分)

背景:

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对外贸易大幅下降;社会动荡,政权不稳。

(6分)

原因:

保护本国经济,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

(2分)

(3)原因: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本国经济利益;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4分)

社会根源:

20世纪50—70年代,欧洲、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政治多极化趋向出现。

(6分)

(4)基本原则:

贸易自由化(2分)

趋势:

从无序到有序;从规则不严密到有法可依;从贸易保护到贸易相对自由。

(4分,答对两点即可)

41.(16分)历史选考题。

A.【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

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课程设置全面。

(6分,答3点即可)

(2)核心:

忠君思想。

(2分)

影响:

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宣扬了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进一步巩固近代日本天皇制度,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给日本人民和东亚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8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特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原因:

封建君主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民主思想缺乏深刻理解;近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局限。

(4分,答2点即可)

(2)进步性:

明确提出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2分)

政治上:

民族危机空前强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运动开展。

思想上:

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思想家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6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爱因斯坦:

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原因:

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20世纪70—8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价值取向:

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

第二组:

第I卷(选择题)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D

B

D

D

A

C

B

C

D

C

A

38.(36分)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

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议会权力凌驾于君主权力,逐渐实现民主法治。

(10分)

(2)表现:

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6分)

意义:

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体。

(8分)

(3)说明:

学习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6分)

(4)启示:

吸取古今文明成果;兼收中西之优长;要结合本国国情;坚持制度创新。

(6分)

41.(16分)历史选考题。

A.【选修1——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政府面临财政危机;市场物价不稳定使赋输之物贬值。

(4分)

方式:

不受地域限制;依据市场价格变动采购或抛售货物。

(2分)

(2)保证朝廷物资需求;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0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病”:

奴隶性;“药”:

自由。

核心思想:

兴民权,救亡图存。

(6分)

(2)方式:

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写文章。

(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主要影响:

促进思想启蒙;激发爱国热情;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6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只有各国联合,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理论:

创造“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建成”的理论。

实践: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6分)

(2)强调必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

(2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创造性地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再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