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598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x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准备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作业及材料。

学生:

搜集当地地貌资料以及岩层的弯曲变化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地、美丽的江南茶园)。

请同学们讨论并总结:

地表形态有何特点?

生地表有千姿百态的地形,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等。

师很好。

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

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

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

本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 书: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媒体显示: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风力侵蚀形成雅丹

生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师地表形态为什么是不断变化的?

板 书: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自什么?

”并完成表格。

地质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生阅读教材并合作填表。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填写,每人自选一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填写)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

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同学们思考: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内力作用。

师对。

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让我们先来探讨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 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师(多媒体展示)播放喜马拉雅山形成的模拟动画。

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

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的解释很多,其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学说是板块学说。

板 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投影:

六大板块示意图

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一一指出,带学生在图上查找各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生默记一分钟。

师出示一空白的板块构造图,请学生抢答式确认各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生1.两人合作,指图确认。

2.教师指图,学生抢答。

师同学们的速记效果不错,说明找到了规律。

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投影:

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       阿拉伯半岛卫星影像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讨论P下标37“活动”问题1、2,同时请同学们总结有何疑问之处。

生分A、B、C三组讨论并总结。

问题落实(学生代表回答)

1题:

(A组回答)

(1)印度洋板块向东北移动、亚欧板块向西南方向移动。

(2)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3)板块的这种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师你们的结论很正确,只因板块的这种运动才使地表形态发生海陆的变迁,所以科学家才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2题:

(B组回答)

(1)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向西南方向运动,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

(3)红海的形成是由于上述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交界张裂扩张而形成的。

师你们的结论也很精辟。

现在请C组同学选出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举手补充,看对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疑问之处。

生质疑(进入高潮,难点突破)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板块为什么会运动?

②板块运动有什么规律?

③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有何作用?

……

师(再次展示板块示意图并指图讲解,突破难点)

从图中可见,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有两种:

“→︱←”“←︱→”,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箭头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称为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

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

请看图,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如红海、大西洋;在陆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

“→︱←”箭头是相对的,为板块消亡边界,说明两边的板块在碰撞挤压,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为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海上会形成深邃的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如亚洲东部的日本群岛等;在陆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西部的落基山等。

如果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等。

师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做一个训练。

投影:

表格——板块运动与地貌类型(画线部分为待填写内容)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块碰撞

陆陆相碰

形成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陆海相碰

陆地板块交界处形成海岸山脉,陆上形成岛弧,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

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生长边界

生自主填写(画线部分为学生填写)

板 书:

板块移动与地貌

师(精讲)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但在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较为活跃,多火山、地震,如印度尼西亚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

2004年12月28日的印度洋海啸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海底地震而造成的。

(承转)由上可见,内力作用会引起地壳运动,我们到野外去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地壳运动的“足迹”。

这些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位、变形常常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证据。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照片、描述、文字叙述等)。

师大家搜集的材料真丰富。

从搜集的材料可以看出,地表岩层并不都是平坦的,而往往是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

这些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板 书: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播放录像:

关于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形成的影像资料。

根据录像,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投影:

表格(画线部分为待填写内容)

褶皱

断层

成因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成断层

类型

背斜

向斜

特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地貌

一般成山岭(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常被侵蚀成谷

一般成谷地,两翼被侵蚀成山

断裂上升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断裂下沉常形成凹陷、凹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师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褶皱示意图)。

投影:

思考:

背斜和向斜在外部形态上有何不同?

生背斜中间向上隆起,向斜中间一般向下弯曲。

师对。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山岭,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那么,是否都是这样呢?

请看动画。

(播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模拟动画)

生观察形成过程,合作探究成因。

师(指图总结,突破难点)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而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面成为山岭。

所以,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生观察教材插图,强化理解。

师我们了解地质构造规律,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胜利油田的发现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探测到的。

向斜盆地中容易储存地下水,建大型工程时应避开板块断裂处,以免诱发地震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促使其变化的力量分别来自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地质作用塑造地表类型,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多姿多彩。

而其中的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又让我们知道了地表形态的形成既有其一般规律,也存在着特殊变化,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

对这些内容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

褶皱、断层的形成

探究内容:

褶皱、断层的产生与岩层性质有何关系?

探究过程、方法:

小实验。

胶泥用水搅拌,并制成两个长50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的方条,分别晾至五成干和八成干。

在五成干的方条两端用力挤压,在八成干的方条的两端用力挤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探究结果:

记录观察结果,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内力作用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等分别对地表形成了不同的影响。

而内力作用的表现除了地壳运动以外,还表现为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它们是怎样影响地表形态的。

板 书:

(二)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火山喷发和地震?

其能量来源于哪里?

②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表形态各有什么影响?

课件显示:

维苏维火山的喷发与唐山地震图

生看录像,探究讨论问题并回答。

①岩浆喷出地表为火山喷发;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现象,称为地震。

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

②火山喷发后,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如:

日本的富士山、东北长白山、五大连池等都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地表形态发生急剧的变化,并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自然界中出现的火山喷发只是对人类构成危害吗?

生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师火山喷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和城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但同时也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如火山岩是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火山喷发的气体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巨大的热能(地热)可用于发电、取暖,火山风光更是当今的旅游资源和疗养胜地等。

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提供了“粗毛胚”,而外力作用(如风、海浪等)就像雕塑师,每时每刻都在对这个“粗毛胚”进行雕塑,使地表形态变得多姿多彩:

出现了肥沃的平原、壮美的峡谷、神秘的沙漠、秀丽的梯田等等。

板 书: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师出示问题:

①外力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②各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如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第一、二小节,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

(第②题难度较大,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参与到讨论中)

生(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师(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关系也很复杂。

首先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到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等风化作用,会逐渐变为砾石、砂子和泥土。

这些被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等外力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较凹处沉积下来。

在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

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那么它们对地表形态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板 书: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模拟动画——冰川的力量)

生看动画,了解冰川的强大威力。

师冰川的力量真是巨大,它的刨蚀作用,会在地表形成冰蚀谷地,如冰川U形谷、冰斗等,在这些谷地两侧,还会形成尖锐的角峰。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冰川以外,我们常见的还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它们对地表形态又有什么影响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做个实验,并要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师引导学生完成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实验。

实验一,流水作用实验:

在一个斜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轻重不均的砂土颗粒,在坡面上方浇强度不等的水流,观察水流在坡面和平面上的流动情况。

实验二,风力作用实验: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注意观察风力大小不同时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观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生动手动脑,分小组实验,并作出结论。

(结论)流水和风力都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坡面上形成沟谷;而当水流到达平缓地带、流速变慢时,所带泥沙又会沉积下来。

同样风力作用的影响也很大:

当风速很大时,能将砂粒悬于空中,而当风速变小时,空中的小砂粒又会落到地面,并堆积形成一个个的小沙丘。

师同学们的实验很成功。

可见,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请大家看一组投影片,思考,这些地貌分别是由什么作用形成的。

投影:

生看图讨论各地貌的成因,并作出回答。

A图是海浪侵蚀作用而成的海蚀崖。

B图是风力携带砂子对地表岩石打磨形成的(风力侵蚀作用)。

C图是风力沉积地貌沙漠、流动沙丘。

D图是流水沉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

师由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内外力共同作用造就了地表丰富多彩的形态。

如:

横断山地山高谷深,可以说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证。

青藏高原在抬升的同时,流水不断下切,造就了“水拍云崖”的雄奇壮丽的景观。

我国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也是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外力(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个巩固练习。

投影:

表格(表中画横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作用因素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

形成地貌

沟谷、峡谷、瀑布等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举例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新疆的“魔鬼城”

沉积作用

形成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沙丘、沙垄等

举例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生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在流水、风力等自然力量塑地表形态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表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板 书: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师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如:

平整田地、修筑堤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填海造陆、毁林开荒等等。

人类对地表的这些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

请看图片,并思考探究相关问题。

我国山区多梯田。

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发展生产?

为什么?

生讨论并作总结回答。

在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这是因为:

①在梯田上耕作比在坡地上耕作更方便;②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师由以上实例可见,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时,一定要趋利避害,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

地表是不断变化的,海陆的变迁使沧海桑田和海枯石烂已不再是传说中的神话;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也提醒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要从全局出发,考虑长远利益,树立起科学的人地观。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

地貌形态的研究

探究内容:

调查本地的典型地貌形态,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这种典型地貌类型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过程、方法:

可以访问老人,请他们讲一讲近几十年来当地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

除文字外,更要注重图片、相片资料的搜集,尤其是野外考察时,要注意自己拍照,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整理搜集的资料,分析引起地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要特别注意人类活动引起了哪些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探究结果:

整理成文,在班内开研讨会。

 

湘教版地理必修1模块期中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天体是指()

A、所有恒星B、所有行星C、彗星和星云D、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质

2、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B、地球C、金星D、木星

3、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4、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与金星之间B、火星与金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D、木星和土星的轨道之间

5、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A、耀斑B、黑子C、太阳风D、黑斑

6、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8、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ºW89ºSB、80ºE40ºNC、10ºE1ºSD、180ºW71ºN

9、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惟一有水的行星B.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适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0、当汕头欢度元旦时,地球公转位置在()

A、近日点附近B、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D、秋分点

11、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重合B、每天重合一次C、在二分日重合D、在二至日重合

12、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南纬30º

13、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B、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

14、国家足球队于2001年4月22日18点55分在我国西安(东八区)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选赛”揭幕战,正在美国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是纽约时间(西五区)()

A、4月23日7点45分B、4月22日6点15分

C、4月22日5点55分D、4月22日20点45分

15、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上,每一个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的直射

B、只有南北回归线上及其之间的地区才能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光线

C、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D、直射点所在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16、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1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18、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º,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楼高关系至少应是  (    )

A、楼高的2倍   B、楼高的3倍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4倍

19、当23.5ºN的昼与夜等长时,说明正值什么时期  (    )

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B、太阳直射在23.5ºNC、冬至日D、春分日或秋分日

20、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24(小时)

12

0

24

12

0

24

12

0

24

12

0

 

①②③④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21、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

22、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五带范围不变

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D、热带、温带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23、当12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0时区)是()

A、12时B、8时C、0时D、4时

2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25、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A、元素B、矿物C、矿产D、岩石

26、一般认为岩浆岩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

27、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

29、下列哪一种不是矿物?

()

A、食盐B、黄铜矿C、方解石D、石英岩

30、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内含有化石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A、岩浆岩B、火山岩C、沉积岩D、变质岩

二、双项选择题

31、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天体都从属于一定的天体系统

B、一般而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都从属于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不同的天体系统间没有任何相互影响作用关系

D、太阳系中,各天体绕太阳运转,太阳是不动的

32、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

A、太阳不稳定

B、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绕日轨道几乎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33、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23时56分4秒D、24小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