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585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 教案4.docx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案4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

黄鹤楼送别教案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

《长亭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你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2.读词理解:

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

你理解了哪些词?

3.看图理解:

飞檐凌空、俯临长江

4.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

6.选一段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同桌听,相互点评。

7.读了这篇课文,你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诗文对照、图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朗读体味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

2.分组合作表演李白与孟浩然话别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课前音乐:

《烟花三月》(课件:

首页)

静静地聆听,你听出什么来了?

(二)读诵《送别诗》,导入课文,渲染气氛。

1.师: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送别的诗,我们来读读这些诗,你熟悉吗?

(课件播放画面。

2.师: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伤感,有踏歌相送,有折柳相送,有把酒相送。

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是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

今天,就让我跟随李白,登上高高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大诗人孟浩然吧。

3.指名读题《黄鹤楼送别》。

4.师点拨:

黄鹤楼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两位诗人曾在这里谈诗篇,谈人生,现在,朋友即将远去,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想想应该怎样读题,再读题。

新授

(一)学习课文一、二节

1.出示课件春景图(四幅连放后定格)

两位友人在暮春三月里就要分别了,说起三月,你能想到哪些词语呢?

(多媒体示画面,画面定格后交流。

师:

烟花三月的景色是迷人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两位友人有心去欣赏吗?

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课文里哪些词句告诉你的?

2.课件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点拨:

仰望是什么意思?

远眺什么意思?

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他们真有闲情逸致观赏风景吗?

藏:

两位诗人都心照不宣,他们两个谁都不愿也不忍去谈及这一触即发的依依惜别之情,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只有这样才抑制住内心深处的那份伤感。

指名读1、2节,体会深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件示第1至第2自然段,配上音乐。

评价:

这次你真的走进了李白的心里。

这种情感能藏得深些,更深些吗?

(二)学习课文第3节。

1.过渡:

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

2.课件出示: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自读,你读读李白的话,你能读懂,他想表达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点拨:

表达敬仰之情,离别之情

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

兄长和老师孟浩然大李白12岁,他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和李白结下了忘年交。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他26时结交孟浩然,此时孟浩然已经诗名满天下了。

所以李白称兄长和老师。

连用了几个您,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他不愿给皇帝当剥削百姓的官,宁愿在田园里种菜,李白曾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

指名读,读出敬仰之情。

评价:

我听出了你的敬意。

除了敬仰,李白还想表达什么感情?

(离别之情)

满饮此杯:

看来深深的的惜别情不仅藏在心底,还藏在充满敬意的话语中和盛满真情的酒中。

3.课件出示句子: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点拨:

孟浩然又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意的?

(作为兄长和老师,在这儿更多表现的是劝慰,虽然暂时分别了,但不必难过,不必伤感,我们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不会因离别而褪色、消失。

理解永世不绝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4.学生交流,随时指导朗读。

5.道不完离别情,说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记在我们的心中。

(同桌或找上你的朋友,朗读这对话,也可以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练练。

6.指名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配上音乐《阳关三叠》。

(三)品读课文第4、5节,诗文对照。

过渡:

多么感人的场面啊!

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需别。

1.出示课件: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引读课文第4节。

看岸边,江上,友人。

3.这时李白又有什么表现?

齐读下面的话。

点出伫立、凝视

伫立是什么意思?

凝视是什么意思?

从这两个动作你读懂些什么?

4.这里的凝视能不能用前面的仰望或远眺来换呢?

为什么?

(蓝天在上,白云悠悠,用仰望;江上景色,依稀可辨,用远眺,目送船帆,直至消失,依依不舍,用凝视)

5.过渡:

目送着孤帆远去,这时李会想些什么呢?

6.(配上音乐引读)友人的船渐渐远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边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7.迷蒙的烟雾系不住过往的飞鸥,往日的情意依然荡漾在心头,李白试图翻捡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试图捕捉淋漓尽致的词句来表达,可是这一季枝枝叶叶都是离情,丝丝缕缕都是别绪。

想到这,李白再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时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凌》

出示课件6,配乐范读古诗。

指名读。

评价:

你是李白的知音,我听出了你的孤独和落寞。

能用你的目光留住船帆,让它慢些,再慢些。

让你的感情浓些,再浓些。

用你的目光追随友人的白帆而去,让情思拉得长些,再长些。

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8.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

9.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这首诗是对应的?

下扬州怎么理解?

(多媒体示)

10.老师有一个问题,刚才在文中是白帆,而到了诗中怎么就成了孤帆了,难道长江之上,就这一只船吗?

孤:

体会小船的孤孤单单,诗人感到孤独寂寞。

11.真可谓是字字皆有意,字字皆含情,像这样的词在这首诗里还有很多,同学们不妨试着自己去品品。

12.让我们怀着与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诗。

这首诗跨越千古,至今为大家吟咏,真是脍炙人口。

当代著名音乐人陈小奇把这首诗演绎成了一首词,并谱了曲,歌名叫《烟花三月》(多媒体放音乐)

总结

千金易得,知己难觅。

希望同学们珍惜朋友间的友谊。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

结识凝视仰望

誉满天下一饮而尽

友谊暂时按捺不住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查字典解释词语的意思。

烟雾迷():

繁花()锦:

依依()别:

飞檐凌():

(三)选词填空。

1.浏览端详观赏

(1)家里来了位客人,小芳()了半天,也没认出是谁。

(2)小刚因为急着上学,在一片美丽的花草前,他只能()一下,而不能细细地()。

2.告别饯别送别

《黄鹤楼送别》中对于李白来说是(),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他们两人一边喝酒一边交流惜别之情是()。

(四)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想一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哪两句诗与上面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写下来。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把这段话中画线的内容用李白的一句诗来概括。

2.用画出这段话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说明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孟浩然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