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60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

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

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习

创编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基本认识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中的部分乐器。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

示范: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

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三年级音乐进度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节次

1

少年先锋队队歌

2

2

顽皮的小杜鹃杜鹃圆舞曲

2

3

春来了

2

4

春来了彩莲船

2

5

采山

2

6

小骆驼

2

7

小骆驼

2

8

拾豆豆铁匠波尔卡

2

9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两只山羊

2

10

游子吟

2

11

小背篓我是小音乐家

2

12

维也纳的音乐钟蝉虫歌

2

13

牧童短笛

2

14

钢琴音乐家冼星海

2

15

梦之船

2

16

梦之船音乐万花筒

2

第一课

第一课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对歌》,并从中体验作为少先队员地光荣和自豪。

2、能认真聆听《红星歌》,并进行跟唱;

3、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大胆与同学合作,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导入

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进教室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一首什么歌吗?

学生回答。

师:

对,这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聆听,跟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少先队员了,那你们是不是都能完整地唱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呢?

我想听一听你们唱一唱,好吗?

3.熟悉歌词

师:

刚才听同学们唱了这首歌曲,我发现有许多同学歌词还是记得不熟,那让我们一起再来把歌词巩固学习一遍。

请同学们神气地把歌词齐读一遍

比较歌词,再进行记忆

4.唱唱歌谱

将歌谱分为四个部分:

(1)241=B

1-│53│12│35│6│176│5-│555│33│211│

21│357│6-│6

(2)241=B

12︱3050│06│43│23│21│235│16│56│321│1-│

(3)241=B

5510|10|336|60|5560|30|6543|20|32|11|21|232|

54|3323|5556|5

(4)241=B

55|1-|12|3321|20|356|3321|6070|1-|1-||

方法:

(1)学生分四大组,各组选择一部分进行讨论认读

师:

刚才我们熟悉了歌词,现在让我们来开展一个比赛,认读歌谱,看看那一组学习效果最好。

(2)分组跟琴划唱一次歌谱,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跟琴小声划拍,将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二、综合表现

(1)师生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的歌词和歌谱,现在请同学想一想,歌曲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

演唱中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伴奏?

生:

(2)教师归纳

(3)完整地演唱歌曲,并由个别学生选择队鼓进行伴奏

师:

全体起立!

少先队员唱队歌,队鼓手伴奏。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中国少年先锋队对歌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对歌》,并从中体验作为少先队员地光荣和自豪。

2.能认真聆听《红星歌》,并进行跟唱;

3.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大胆与同学合作,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与跟唱

1、导入

师:

刚才看到同学们地表演,真是很精彩,那你们知道多少有关少先队员地历史呢?

谁能说一说?

生:

师:

好的,同学们似乎知道一点点,但又说不太清楚,下面老师请你们看一看电影地片断,聆听《红星歌》

2、播放电影片断,聆听《红星歌》

师:

刚才电影中那群孩子地身份是什么?

你们知道吗?

师: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小孩称为共产儿童团,1949年10月解放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师:

现在请你们再来听听这首《红星歌》,说说这首歌曲地节拍和情绪。

3、各小队扛红缨枪,其他队员扛木棍,原地踏步。

模仿电影中的小演员并跟琴唱《红星歌》。

二、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能演唱《顽皮的小杜鹃》。

2、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3、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

5节课。

第一课时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设问:

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

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

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

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二、欣赏

1.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2.再听: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3.师生讨论。

设问:

(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4.复听乐曲:

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

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5.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三、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

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2、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3、表演唱:

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

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

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

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四、“音乐游乐宫”:

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2、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3、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

4、手势游戏。

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5、听辨训练:

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

(教师弹奏全曲。

6、机动:

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杜鹃圆舞曲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

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

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

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

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

“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

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

“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

(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

(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第三课时春来了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

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

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

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

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记: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春来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第四课时春来了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

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

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

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

(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

24  x-||    恐龙的脚步声:

24  x-:

||

小鸡的叫声:

24  xx  xx  :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x-  |xx  |xx  |xx  xx  |xx  xx|x-|x-||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

师:

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课件)画面:

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

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

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师:

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

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

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

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

“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

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

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

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

(播放课件)

师:

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

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

(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第五课时春来了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

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

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

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

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

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

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

(播放课件)

画面:

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

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第一课时《彩莲船》

教学目标:

1、为《彩莲船》伴奏

2、体验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合唱歌曲《彩莲船》,并体会其意境。

教学难点:

《彩莲船》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1、介绍歌曲背景。

每逢春节,仙桃民间有一种民族舞蹈--采莲船,载歌载舞,十分优美。

据传此舞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唐太宗年间,河南洛水年年泛涨,水上有一座大桥,名叫洛阳桥,因年久失修,不幸被洪水冲垮,从此,交通切断,当地老百姓要求洛阳县官重新建桥,但县官不管不问,老百姓无人不愤恨。

一日,洛水上面来了一只采莲的船,只见船头有一个撑篙的大汉,船尾有一个艄婆,船舱有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子,只听艄婆开口讲话,说:

列位君子!

我们是由南海来的,老身我带一子一女采莲为生,我这女儿,尚未许配人家,她一心要寻找与她有缘份之人,今日特来相会,恭请各位公子、阔少爷,不惜金银,投递我的女儿,若有人投中其身者,即为如意郎君,投不中者,金银慨不退回,休怪!

说罢,就将船移近南岸,一字摆开,女子站在船舱,待这班公子少爷投递金银。

一霎间,岸边人挤人,见了这一位天姿国色的女子,怎不喜爱,大家争先投银,闹得不可开交,于是就按先后次序排起队来,无钱的人,只是袖手旁观。

哥儿们一个个要碰好运气,对准那个女子就把钱投进船舱,只听“叭叭”的声音,竟没有一个人投中,有的人一连投钱十几次,身带的钱花光也等于零,直到天晚为止。

艄婆就约定明日再来。

第二天,南岸边来投钱的人都是远路而来的,岸边排成一条长蛇似的,但是,并没有一个人投中女子的,第三日,也是如此。

采莲船又在北岸照此行事,一连三日,总是如此。

到了第七日,采莲船来到河心,只见这个女子开口讲话,说:

吾乃南海观世音菩萨,得知洛阳桥被洪水冲垮,行人不便,地方官吏不理民情,故此,吾神特施此计,筹备这一项资金,供建桥使用,多蒙列位君子赞助,感谢!

感谢。

这时,洛阳汤知县得知消息,带衙役来拜见观世音,忏悔自己不理民情,望菩萨恕罪!

观世音立即命令汤知县派人重建洛阳桥,于是就把捐来的金银金币交给了他,不许他从中作弊,汤知县答应照办。

从此,洛阳桥又建造成功,交通恢复。

有个建洛阳桥的大匠,名叫罗相,乃是湖北沔阳人氏,他深感观世音菩萨大恩大德,回到家乡为了纪念起见,制作了一只采莲船。

彩船是用竹木杆扎成的,下为船型约有五、六尺长,上是宝塔亭阁型盖亭。

并扎有彩球和剪出各种图样,贴挂在船上,安排七个人来活动;坐船的姑娘、撑篙的大汉、把舵艄婆,还有打锣、打鼓、打钹;拉琴的等。

每逢春节,即初一到十五,沿门划彩莲船,挨家挨户拜新年。

给节日增添了喜悦的气氛。

从此罗相首创的这一民族舞蹈形式在沔阳流传至今。

2、导入

学生听音乐《彩莲船》看画面。

3、听《彩莲船》,参与表演

师:

想一想社火中的彩莲船,理解歌曲。

4、演唱《彩莲船》与参与表演

师:

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高兴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社火开始了。

5、听《彩莲船》,看春节社火图。

第二课时采山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

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

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

(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

(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

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

如。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小

第三课时采山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

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

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

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

《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

“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

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

(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

它们的情绪怎样?

(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