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6109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主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知识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围绕提纲、自主学习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园去领略它的特别。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

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

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

为什么?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园里的情景。

注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

”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技能训练题:

píngdàihú

()坝()表()蝶

()果()领二()

()等爱()()水

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宁静平静)。

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宁静平静)。

画龙点睛

()的国旗()的服装

()的小鸟()的铜钟

()的老师()的枝干

课后反思:

 

2.金色的草地

知识点:

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师:

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

看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初读感悟,

1、自读感悟

师:

请读读课文,体会体会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2、再读比较:

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

请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

虽然,大伙儿的感受不太相同,可和作者的感受一比较却又多么相似呀!

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到底有什么魔法,能我们大家都感到可爱、有趣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好好地往下学。

三、熟读深思,切己体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以读为主,切己体察——体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在这片草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和弟弟这样快乐呢?

(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揣摩、通过切己体察,将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感受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①引导朗读:

“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抓住一个“骗”字,提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将生动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现于头脑中,并通过朗读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让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骗”出不同情趣,“骗”出不同的快乐。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连起来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

课前老师提出“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可爱的、有趣的”?

现在你明白了吗?

(板书:

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置疑问难,合作探究——体验蒲公英地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过渡:

在小作者的眼里可爱的不仅仅是这片金色的草地,还有那有趣的蒲公英。

看,(出示课件:

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1、置疑问难:

听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课件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全班讨论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形成共同探究的氛围。

四、多元解读,潜心品评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

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

(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

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a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

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

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

”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

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

(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

读懂了吗?

(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

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

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

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

(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升华:

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

(板书爱草地)

是呀!

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

技能训练题:

一、组词。

耍()装()欠()爱()现()拢()

要()壮()吹()受()观()笼()

二、填合适的词。

()()()()

的花瓣的草地的样子的笑脸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

多么可爱的草地!

1.多么____________的蒲公英!

2.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3.爬天都峰

知识点: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

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

课文是怎么描写老爷爷的呢?

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

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天都吗?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呢?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一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

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

课文是怎么描写老爷爷的呢?

(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再读课文,体会“险峻”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呢?

请你们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指出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

笔陡和从天上挂下来,并进行解释。

  笔陡:

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

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从天上挂下来:

正因为山峰如此的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

天都峰直入云霄啊!

(生齐读。

  第二句:

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他会怎么想?

  他的心里直——发颤。

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三读课文,体会“艰难、互助”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

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

齐读第7自然段。

那究竟是谁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峰呢?

(老爷爷。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2.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当小朋友和老爷爷见面时,他们彼此都问了对方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你们找出来。

  指名说,出示: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吗?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吗?

  一组互读对话,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并不平静的内心,他们在问对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

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决定克服困难,爬上去,所以老爷爷也点点头。

  3.师生合作读课文3~5自然段。

  4.他们说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劲!

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读,哪些词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劲呢?

圈出来。

  5.朗读:

这么险峻的山峰,小小年纪的我却能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去。

谁能读好这个句子呢?

  6.引读:

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7.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

  8.听了彼此鼓励的话,他们坚持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齐读第7自然段。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写下来。

  五、总结课文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

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分享吧!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高陡

我汲取力量

老爷爷担心害怕

技能训练题:

我能拼

fēngdǐngyǒngqìbiànzi

()()()

jūrányǎngtóufènlì

()()()

我能辨

决()峰()顶()陡()优()

诀()蜂()项()徒()忧()

课后反思:

 

4.槐乡的孩子

知识点: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

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槐树、槐花。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便开满了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景色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

槐乡的孩子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

(槐乡的孩子怎么样?

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读读课文,初步感知

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三、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动笔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学反馈,汇报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这篇课文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语言非常优美。

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由。

并试写一两句。

3、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

为什么?

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2、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3、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魅力,及写话能力。

4、畅谈自己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并说明原因。

培养孩子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板书课题。

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欣赏

1、教师导言:

课文以“槐乡的孩子”为题,主要像我们介绍了两个季节的槐乡?

(五月和八月)并板书。

2、那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是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

3、那我们先汇报一下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谈谈你的看法。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因为五月槐花盛开景色很美。

师:

你能具体谈谈吗,怎么美?

(山山洼洼---白茫茫,说明了到处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都什么颜色?

像什么呢?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都像白雪吗?

象象圆球象小辫。

观察的角度一样吗)(由远及近)

师小结:

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的姿态总是那么美那么可爱,那么谁能把槐花的美和可爱试着读出来。

谁来接着汇报

b还因为槐乡的味美,到处都是香气扑鼻(学生读这时候连风-----夸张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吗、而是指到处都是香气)还有哪些词体现了?

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说明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气,让我们身在槐乡感受一下,好香啊。

槐乡还有香喷喷的槐花饭。

这也是槐乡的一个特色)老师每次读这一段时都能感受到香气扑鼻,谁来试读一下。

c槐乡的孩子很美,热情好客。

用槐花装扮自己。

也是槐香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除了美,你还能体会到孩子的什么,(快乐,自由)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小结:

五月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幸福与快乐。

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板书幸福快乐满意。

感悟方法:

朗读感悟、想象感悟、引导感悟。

师:

那为什么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呢?

谁来畅谈自己的感受。

(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因为在这八月我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苦与忙碌(天热,午饭,劳动时间长)

b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快乐(收获槐米的热闹场面,满载而归唱歌回家;带着甜蜜进入梦乡)

师:

在八月槐乡孩子在树上削槐米捡槐米,你削我捡团结协作,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谁来朗读一下让我们闭眼想想一下那画面是怎样的

c槐乡的孩子的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担辛劳自己赚取学费------)

师小结:

是啊,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在八月,槐乡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快乐着,孩子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过着丰富充实的生活,所以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板书;:

吃苦耐劳繁忙。

感悟方法:

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感受。

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

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

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

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

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

”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

“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4)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导写作。

四、拓展升华

说说心里话:

你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

为什么?

,指名回答,畅所欲言(从景美和孩子快乐---来谈)

师小结:

是啊,槐乡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劳热情淳朴的孩子们,让我们羡慕。

希望我们有机会真的可以去槐香走一走,去体会一下它独特的风土人情。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五月幸福快乐(满意)

八月吃苦耐劳(繁忙)

技能训练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淡淡的()长长的()蜻蜓的()

快乐的()甜蜜的()火热的()

二.把下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好。

()到了那里,老师给我们分了工,我们就干起来了。

()不到两个小时,三十五棵小树就挺立在公路两旁了。

()李强扛树苗,亮亮挖树坑,我和老师抬水,大家忙个不停。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东郊公路旁种树。

()望着一棵棵小树,同学们蹦呀,跳呀,别提多高兴了。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②小黑板,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

假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