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6543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方法经典例题及训练

说明文阅读知识

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作用、整理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动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二、分类: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方法:

事物说明文:

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

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三、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

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例如:

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了解。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下定义:

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⑤.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⑥.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⑧.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⑨.作比较:

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总之.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

表达+说明内容。

四、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文的常见题型:

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

(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提炼出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即可。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

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

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4、找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5、提出说明文说明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

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

命题的形式通常有:

①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

②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③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有:

(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整理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

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

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3)依照常识回答。

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

 

6. 题型: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7、 题型:

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

”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8、 题型:

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9、题型:

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

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0、题型: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

开头:

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

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经典例题解析

把美国中央情报局吓一跳的民居

UFO——飞碟,大家都知道。

可民居像飞碟,那晓得的就不多了。

在什么地方呀?

它就是位于我国福建省的永定客家土楼。

永定,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城,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的客家土楼,就藏在这山旮旯里。

躲在深山人不知,又怎么会吓到美国情报人员呢?

这还有一段让人发笑的趣事。

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侦察卫星突然发现,中国闽西崇山峻岭间有几处像“远程导弹发射井”的建筑物,这下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都炸开了锅。

因为,当时世界正处于冷战期间,加上中美关系还非常僵,美国以为这又是中国研制出的什么新式武器。

因此,马上加强对该地区的侦察,光卫星照片就拍了无数张,弄得神经高度紧张。

直到多年以后才搞明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的“导弹发射井”,其实是一种圆形的客家土楼。

美国人在感叹草木皆兵、虚惊一场的同时,也被这种令人震撼的民居建筑所深深折服。

要说客家土楼,就得先说说客家人。

他们原是中原一带的汉民,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因为“群雄争中原,黎庶(百姓)走南疆,”中原兵荒马乱,连年战事不断,民不聊生,所以许多老百姓被迫迁往当时的蛮夷之地南疆,辗转千万里来到此地。

由于是新移民,难免受到当地人的欺负,他们只得进入山区定居,这就是客家人的祖先。

离乡背井,历尽千辛万苦的客家人,深知团结互助,同心协力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把家建成一个大大的圆形或方形的城堡式建筑。

一来很多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应;二来也能够抵御野兽或土匪的袭击。

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的这种客家土楼建筑,其中最出名的还要数圆形土楼。

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又似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圆形土楼以其独特的形状,特别的构造,成为土楼中的佼佼者。

这种巨大的圆楼是圆中有圆,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

最外圈的圆楼高十几米,分为四层,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为仓库;三、四层是卧室。

中圈二层,有几十间客房,中间则是祖堂,作为居住在楼内几百号人举办婚丧宴请的公共场所。

最大的圆楼光房间就有400多间,楼中还有水井、浴室、磨坊等公用设施。

土楼的建造就地取材,用黄土掺上石灰,再加进红糖、糯米浆,以增加黏度,然后将它们垒筑起来,不是钢筋水泥却胜似钢筋水泥。

圆楼的墙很厚,上端最窄处也有0.9米,这样,圆楼不仅能防卫御敌,还冬暖夏凉。

圆的外形使它具有多项优点,比如圆形对风的阻力要比别的形状小得多,并且还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它不光通风好,采光也很不错。

先人们真是了不起,竟能造出如此科学又牢固的民居建筑!

圆形土楼里的居民众多,有些还互不相识。

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一次婚宴上,两个年轻女子同桌吃饭,都夸耀自己住的圆楼大。

一个说自家的土楼房间多,一天住一间,一年也住不完。

另一个讲她住的楼大,大得住了600多人。

双方报出楼名后才发现,原来竟是同住一个土楼内,一个未出嫁住东楼,一个刚过门住西楼,所以,彼此还不认识。

永定圆形客家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考点一:

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思路:

(1)辨别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2)如果是事物说明文,则在相关位置找文中介绍的对象即可。

(3)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应是事理,即事理产生的原因、原理等。

2、永定圆形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

思路:

(1)寻找对土楼进行介绍的相关段落;

(2)明白每段的主要内容;

(3)分析首尾段,提炼要点。

考点二:

判断说明顺序

3、全文及第5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思路;

(1)分析顺序时,首先寻找相关词语;

(2)如果能判定不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考点三:

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

4、第6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析其表达效果。

思路:

先根据知识点判断属于何种说明方法,然后作答。

(注意:

一定要扣住特征来回答)

考点四:

品析语言

5、品析语言

(1)分析第5段中加点词语“飞碟”“蘑菇”的表达效果。

 

思路:

根据语境,了解知识点作答。

(2)第2段中,加点词语“这”指代什么?

思路:

根据语境作答,位置上一般从上一句或上一段中找

(3)第2段中“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思路:

分析语境,根据模式作答。

考点五:

标题的作用

6、有人说本文的题目太冗长,你认为呢?

如果让你重新拟订,你会怎么拟呢?

 

思路:

根据标题的一般作用回答。

考点六:

说明文中说故事、传说或现象的作用

7、有关“美国中央情报局被吓坏”一事能否删去?

 

思路:

了解语境,扣住关键词语作答。

考点七:

文章的结构

8、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

思路:

说明文总的结构形式是总分式,要和局部的结构形式区分开。

考点八: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客家人祖先把家建成原形的原因是什么?

 

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经典例题1(2012年浙江衢州)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生了多重耐药性。

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

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

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卡、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知道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

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

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

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

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出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

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

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

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

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

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根据《科学24小时》等资料改编)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

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

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有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5%左右。

2.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

(3分)

3.在第③段段首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

(2分)

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4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卡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中考经典例题2(2012年浙江宁波)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

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

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

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

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

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

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英国诗人多恩说:

“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

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

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弱的若干原因。

(4分)

4.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至少两点)(4分)

中考经典例题3(2012年四川南充)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

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

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分)

答: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请写出来。

(至少写两条)(2分)

答:

 

中考经典例题4(2012年山东聊城)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

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

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

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

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

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

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