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100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docx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三

1、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2、  英语课上,老师正在讲课,有一名女生不认真听讲却在玩弄头发。

老师暗示、提醒几次无效后,没好气地说:

“看你这头发像鸡婆头一样,有什么好玩?

”这个女生气愤地顶了几句嘴,英语老师就喝令这个女生站到教室后面去。

事后,该英语老师说:

有的学生太调皮了,成绩不好又不好好学习,上课玩头发还惹老师生气,一定要对她们要求严格点,才能教育好她们。

3、  试从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案例中该英语老师的做法。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6.A 7.C 8.B 9.C 10.D 

  二、填空题 

  1.差异性2.国家课程标准3.意志力4.个体社会化5.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三、名词解释 

  1.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 

  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 

  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3.目标参照性评价:

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4.前景教育原则:

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 

  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 

  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

 

  5.教学组织形式:

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四、判断题 

  1.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答:

正确。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他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师具有学科专业素养就是指学好专业知识。

 

  答:

错误。

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灌注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科研以教育科研为主,并与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密切相关。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答:

正确。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4.班级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答:

正确。

班级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每个学生在所归属的一定班级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

在班级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

要求班级中的一个成员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地制订定集体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教学评价贯彻客观性原则,就是指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

 

  答:

错误。

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再次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五、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答: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和定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的发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是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二是注意启发。

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三是讲究语言艺术。

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2.联系实际分析班主任在班级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答: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班级的组织管理只有在班主任与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活动中才能实现。

 

  

(1)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与班级组织管理。

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

班主任的教育主要是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展开的,这里的自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

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

 

  

(2)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和班级组织管理。

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时,其具体的教育行为影响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

对班主任教育行为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

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原则。

 

  第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上,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包括与班级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各种组织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

 

  第四,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

班级档案分学生个人档案与班级集体档案两大类,它以记载事实为主。

除此以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自己工作的有关材料,如班级计划、工作总结、谈话记录、班主任日记等。

 

  (结合实际,酌情加分) 

  六、案例分析题 

  答:

英语课上该老师发现学生的违纪行为行为后及时提醒学生改正,并严格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尊师守纪,其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

但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不听自己的话,不尊重自己,就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讽刺、挖苦、体罚学生,这是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样会恶化师生关系,影响到教师对学生教育效果。

具体来说,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1)疏导原则。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他们向往未来、要求上进,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但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改起来也快,故进行德育要注意正面教育、说服诱导,提高思想认识,况且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耿直,敢想也敢说,他们的思想认识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就只能疏导、引导,只能说服不能压服。

 

  

(2)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无疑是正确的,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丝毫不能放松教育,不能因其事小或因其年轻而原谅、姑息,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好。

对学生的要求一旦提出,就要坚持不渝地引导和督导学生做到,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

当然,严格要求就当与尊重学生很好地结合起来。

人们都具有自觉能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与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青少年学生尤其这样,他们单纯、热情、积极向上,如果得到师长的尊重、信赖与鼓励,他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提高个人的品德。

这是在进行德育上获得成功一个重要条件。

 

  (论述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者,酌情加分,但总分不超过15分。

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加分。

来源:

233网校-在职硕士考

4、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组织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课程活动文化 

  3.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计划 

  4.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练习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 

  5.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这是( )。

 

  A.教育方针 B.教学策略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6.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8.在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中,居于教学的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或其它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法规是(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10.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 

  A.班级授课制 B.贝尔-兰喀斯特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___。

 

  2.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____________。

 

  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____________的教育。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5.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____________,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制 

  2.教学组织形式 

  3.人的价值 

  4.课程目标 

  5.课外活动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5分) 

  1.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4.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5.课外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来组织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2.论述当代教学组织形式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及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阅读下文,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基本规律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

 

  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 

  一些论者之所以轻视知识,把发展和知识对立起来,不了解知识是学生发展的资源和起点,学生的各种发展是知识引起的,是知识的内化,是知识的超越。

其所以如此,除了没有了解课程的本质就是知识的道理而外,再就是不了解教学论的若干基本原理。

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教学工作就是将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即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近几十年的研究,特别是苏联维列鲁学派和皮亚杰的活动学说,更揭示了知识与发展之间联系的具体机制,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论证,进一步说明:

课程主要是知识,学生的发展就是对知识展开教学工作的结果。

教学工作不是别的,主要就是对知识进行种种“加工”的工作。

 

  客观知识究竟怎么样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呢?

把概念、原理、公式等等简单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简单地直观,如照镜子、录音,录像,或如物体挪位、植物移植那样,这的确是不行的。

必须由教师领导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是建构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

 

  首先,将知识打开。

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

不仅内含有关于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而且内含有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和态度。

知识里怎么内含有这些东西呢?

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认识的结果凝结在里面的,因而知识更内含有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

这些不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那许多“珍宝”不会自动地呈现出来,也不能简单而直接地拿来,因此要想办法让学生也经历一下,并且不只是简单经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身去体验。

所谓将知识打开,就是把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他们(学生个体)“与人类总体‘相遇’”。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1996年,共青团为了使青年们学习长征历史知识、经验和长征精神,纪念长征60周年,组织了一个“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即让他们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

课程、教材、知识的教学也就类似这个道理。

一篇文学作品,内含着各种情境、创作活动方式过程和作家的思想感情;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定理内含着客观现象的特性和规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实验活动方式和过程。

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是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例子。

每位数、理、化教师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这样做的:

把数学公式、物理、化学原理展开,演示其逻辑推理或实验探索过程。

 

  其次,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

这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复制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例如,“重走长征路”而照样四渡赤水,那还得了!

岂不太傻!

重演什么?

怎样再现……?

要进行改造,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如缩短过程、平易难度、精简多余情节等。

在这样展开之后,便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压缩、提炼、抽象、概括、回到结论、概念、公式、原理。

展开和简化、特别是简化有两种水平和形式,即物质的水平和形式、言语的水平和形式,以及多种过渡的形式。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刨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包括:

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言语描绘。

事实上大量的是教师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情境;而通常中小学理科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方法,则是提出课题,提供一定的结构性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或表演、或实验、报告、评价。

其中,物质水平和形式占主导,也包括语言及多种过渡形式。

按照加里培林的研究,内化的一般规律先是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进行具体动作思维,同时用言语来表述,进而脱离直观,借助表象进行思维,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号操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包括审题、解题、演算、判断等过程。

外化有复理性的外化和创造性的外化两种,它们起着检查、巩固、初步运用知识的作用,即完成此前的内化的成果。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结论:

课程、教材中的知识如果不经过打开、简化等一系列内化、外化工作,教师照本宣科、简单告诉,学生完全机械记诵,那是不能为学生掌握井促进他们的发展的;但如果根本没有知识或轻视、削弱知识,那么学生的发展更无从谈起,主动学习态度、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等,便无源无本,教师纵有孙猴子的本领也变不出来,道理很简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节选自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

5、一、选择题

6、  1.D 2.C 3.C 4.D 5.C 6.C 7.D 8.B  9.C 10.B

7、  二、填空题

8、  1.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2.心理顺序  3.社会责任感  4.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5.日常的班级活动

9、  三、名词解释

10、  1.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1、  2.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2、  3.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3、  4.课程目标是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14、  5.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15、  四、判断题

16、  1.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17、  答:

错误。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二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18、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9、  答:

正确。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不可能不研究自己学校的学生的特点。

20、  3.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1、  答:

正确。

首先,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2、  4.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23、  答:

错误。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4、  5. 课外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来组织的。

25、  答:

错误。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由学生自己制定安排活动计划、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起指导、辅导作用,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26、  五、论述题

27、  1.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28、  答: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29、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30、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1、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32、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3、  (5)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4、  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自己的启发,可以结合孔子的言论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求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

35、  2.论述当代教学组织形式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及特征。

36、  答: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

37、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不再拉后腿;(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

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

优生组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

这种各人在原来的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其贡献的作法,最终导致了每个学生无一例外的受到激励;(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38、  六、案例分析题

39、  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40、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41、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向学生介绍有关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

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进行记忆、思考、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42、  

(2)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3、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认识能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

44、  目前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5、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6、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因此,必须探索二者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47、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48、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的出现标志着(  )形态的形成。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