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264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4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

重庆市合川中学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②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

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么没有史诗呢?

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

不是。

《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的诗歌,《生民》《公刘》《大明》等记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事件。

但它们是祭歌,属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

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句就结束了。

这就是说,中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的赞歌。

这表明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

③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中国直到元代才出现。

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湘君》《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离合的一段过程。

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成为《九歌》中最富于抒情性的作品。

那么,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

欧洲的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

这同样是因为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

④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留下来的自然也就较少。

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是什么呢?

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

⑤中国长篇叙事诗因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

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长。

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而已。

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

鼓词大多叙述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

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

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

可见中国的故事多是在小说发达以后才大量成长起来的。

唐人的传奇几乎不入戏曲的,这说明小说发展了叙事的特长,才带来了丰富的人物故事情节,于是才有了戏剧和长篇叙事诗。

而小说又总是晚出的,中国如此,欧洲也是如此。

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诗歌在小说出现之前承担了一部分叙事的使命,而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以抒情为中心,等到小说发达时,抒情诗的传统早已充分发展,诗的国度也早已形成。

⑥从这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这就是:

中国的诗歌是依靠抒情的特长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

相反,正因为走了抒情的道路,中国才成为诗的国度。

从文学史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补偿的,但就诗歌来说,这个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

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抒情之路。

C.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仍然是小说。

D.小说出现之前,西方诗歌有一部分叙事功能,中国诗歌则没有,这是因为中西方诗歌发展路径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思路:

第①段总写,②③⑤段分写,⑥段总结全文。

B.第④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损失”“代价”承接上文,“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

C.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

D.文章观点鲜明,所举例子如《九歌》《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详实,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素材来看,周武王伐殷可以写成浩繁的史诗,但先人们却写成了抒情诗,这是由中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B.《长恨歌》一百二十行,在中国篇幅算长的,但难以和西方的叙事诗相提并论,因为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

C.就文学史而言,中国诗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没有史诗、戏剧出现较晚等代价,但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中国诗坛因为中国诗歌走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繁荣,如果能同时走抒情和叙事两条路,那中国诗坛会更加繁荣。

【答案】1.B2.C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错,据原文推导不出这一信息。

C项,“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错,原文是说“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

D项,“中国诗歌则没有”错,中国诗歌只是以抒情为中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叙事。

故本题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本文的重点是阐述中国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

故本题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根据文意,走叙事这条路并不能使诗歌创作繁荣。

故本题选D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神的审判

[美]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

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

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

“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

”他扫了一眼温度计,说:

“零下四十二度。

好了,再见,皮埃尔。

”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

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

“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

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

”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

“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

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

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

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

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

怎么会这样!

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

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

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①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

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

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

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

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

他喃喃自语道:

“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②作怪吧。

”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

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

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

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

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

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

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

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

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

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

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

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

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

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

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

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

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

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

他往前倒了下去。

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

“这是大神的审判。

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克里语:

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

②库兹乌兹:

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C.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D.海明威认为:

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

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

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5.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

请简要分析。

【答案】4.C5.①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

②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

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

③阴险恶毒。

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

④尚有良知。

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

6.①“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②设置悬念:

“大神的审判”是什么,“审判”谁?

为什么审判?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揭示了主题,即对人性中“恶”的批判。

皮埃尔因为误会陷害朋友,结果自己也为此付出了生命,很好地传递了主题,害人终会害己。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本题中,C项,“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福枪’有多种可能……”错误,依据文中“我会为大灰狼省一点麻烦”来看,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举枪自杀。

故本题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能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结合相关的情节分析某种性格的表现或原因。

此题从主要性格“曾经乐观开朗”、“猜疑”、“阴险恶毒”、“尚有良知”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例如,“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

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

”皮埃尔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表明皮埃尔曾经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

‘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

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

’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

皮埃尔丢了钱,却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这明显是他对朋友不信任的表现。

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这件事深刻揭露了皮埃尔性格中有阴险、恶毒的阴暗面。

最后,“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

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

”皮埃尔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这也表明他是一个尚且还有良知的人。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标题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小说标题有哪些作用。

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其次,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

阅读本文,在情节上,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死亡结局,“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死了自己。

在主题上,通过皮埃尔性格中有阴险、恶毒的一面,作者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皮埃尔因为误会朋友偷他的钱包,恶毒地害死朋友,结果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就很好地揭露了害人终害己的主题。

在结构上,“大神的审判”,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大神的审判”是什么,“审判”的是谁?

为什么要审判他?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

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

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注]:

2018年至2020年为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人数约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

预计三年内,参与比例有望超过10%,前景广阔。

”携程旅游日前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热衷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

”报告还指出,“游学业务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同时,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率是出境游的2倍以上,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左右。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孩子的游学年龄都向低龄化发展。

”携程游学平台负责人张洁说,“用户数据显示,20l7-2018年度,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平均年龄在12.1岁,初次体验国内游学平均年龄在8.8岁。

相比2015—2016年度分别下降0.8岁和1.2岁。

(摘编自《暑期游学,如何游学兼得》,《人民日报》2018年8月11日)

材料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些项目游而不学,只在普通旅游产品上打上“游学”标签,价格立即水涨船高;一些项目走“奢华路线”,吃大餐,住豪华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购物,完全复制成人游“套路”;一些项目以体验名校、提高外语能力为幌子,实际上就是带孩子转转校园、跟外国人聊聊天;一些组织机构资质堪忧,项目设计粗糙,隐含安全风险……各种项目良莠不齐,游学乱象令人担忧。

而家长即便感觉“被坑”,也很难维权。

其实,游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

真正的游学应该包含多元教育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或研究课题,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欧美国家成熟的营地教育传统、研修游学机制,目光聚焦于帮助孩子打开眼界、提高素质,而非钻进钱眼里。

(摘编自《莫忘海外游学的“初心与远方”》,“新华网”2018年8月8日)

材料四:

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

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坛讲学,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轻时便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长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严复所说:

“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

因此中不但怡神遣目,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

”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研学旅行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

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已逐年升温。

(摘编自《研学旅行:

孩子“走出去”知识“记下来”》,“人民网”2018年8月10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游学目的统计”统计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游学的目的主要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语言能力、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等。

B.从“我国参与游学用户规模”统计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20年,不论是游学用户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

C.从携程旅游的统计看,游学活动呈现以下特点:

增长速度快、国内游学增长率高于出境游、游学年龄较往年有降低的趋势。

D.从材料三反映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游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价格高昂、重“游”不重“学”、组织机构的资质不过关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携程旅游所说的“前景广阔”是指游学等项目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较强的诱惑力无疑会给游学项目的开发、研究提供动力。

B.造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游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组织者或旅游机构的做法与游学应有的形式大相径庭。

C.2013年国务院提出与古人游学有某种相似性的研学旅行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

D.政府发出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形式提出了建议,指明了方向,但只有完善与研学旅行相应的配套机制才能保障研学的目的和实质。

9.阅读以上四则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规范游学谈谈你的建议。

【答案】7.B8.C

9.①国家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行政干预,不能把游学完全推给市场;

②用法律手段规范游学的各个环节,让参与游学的各方做到有法可依;

③游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要丰富和充实游学的具体内容,不能只立足于“钱”,而忽略了游与学的结合;

④家长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孩子的实际,认真考察游学机构的资质等。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不论是游学用户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的表述不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到2017年的游学用户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故本题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本题选C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阅读四则材料,材料三中说“一些项目游而不学,只在普通旅游产品上打上‘游学’标签,价格立即水涨船高;一些项目走‘奢华路线’,吃大餐,住豪华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购物,完全复制成人游‘套路’;一些项目以体验名校、提高外语能力为幌子,实际上就是带孩子转转校园、跟外国人聊聊天;一些组织机构资质堪忧,项目设计粗糙,隐含安全风险……各种项目良莠不齐,游学乱象令人担忧。

而家长即便感觉‘被坑’,也很难维权。

”从反映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游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价格高昂、重“游”不重“学”、组织机构的资质不过关等。

造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游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组织者或旅游机构的做法与游学应有的形式大相径庭。

针对以上“游学“中的种种问题,材料四提到,政府发出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形式提出了建议,为“游学”指明了方向。

所以,应从不同方面方面规范游学:

国家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行政干预;法律手段规范游学的各个环节;游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要丰富和充实游学的具体内容;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实际,认真考察游学机构的资质,不能盲目跟风。

本题从以上四点回答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