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8010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2008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说明

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个科目。

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包含两个部分。

鉴此,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即《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为若干章节,并分别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是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涵盖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这个命题范围反映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掌握考试大纲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六种题型。

为便于考生的学习和备考,大纲给出了各类题型的示例。

2007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总结几年来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的经验,吸收各地有益的建议,2008年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在2007年的基础上做了部分修订。

修订后的大纲与基层统计工作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其基础性、通用性、实用性的特点也更加突出。

2008年3月

 

目录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四章统计指标

第五章时间数列

第六章统计指数

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五章能源统计

第六章财务统计

第七章劳动统计

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统计法的一般理论

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第四章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

第五章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统计执法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统计法基础知识》题型示例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

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的概念

(二)总体单位的概念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的概念

(二)标志的概念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二)变量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的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

1统计的三种涵义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2总体单位3指标4标志5变异6变量7总体的基本特征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9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1统计的任务2统计的工作过程3统计的认识过程

第二章统计调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典型调查

六、统计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面谈访问法

(四)邮寄访问法

(五)电话访问法

(六)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原始记录

(二)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报表

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性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的要求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2调查单位3报告单位4调查时间5调查期限6调查项目7调查表8调查方案设计9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

1定期统计报表2普查3抽样调查4重点调查5典型调查6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结合运用的意义7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

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面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6互联网访问法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8统计台账9企业内部报表10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2登记性误差3代表性误差4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5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第三章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以及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需注意的问题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方法

(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二)分组方法

四、统计分组体系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

第三节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布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一)组距与组数

(二)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三)组限与组中值

(四)频数与频率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二)图示法

五、正态分布

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三、统计表的分类

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1统计整理的概念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内容4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2统计分组体系3简单分组4平行分组体系5复合分组6复合分组体系7统计分组的作用8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9统计分组的方法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2分布数列3品质分布数列4变量分布数列5组距6组限7等距数列8异距数列9组中值10频数11频率 12正态分布13编制单项变量分布数列14编制组距变量分布数列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16计算频数与频率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2数据录入质量控制的方法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

第五节统计表

1统计表2统计表的优点3统计表的构成4统计表的内容5统计表的分类6编制统计表

第四章统计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作用和种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的涵义

第二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原则

(一)实物单位

(二)价值单位

(三)劳动时间单位

第三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

(三)相对指标的作用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四节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2数量指标 3质量指标4总量指标5相对指标6平均指标7标志变异指标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9统计指标的特点10统计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4时期指标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7价值单位8劳动时间单位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2总量指标的作用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15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结构相对指标5比例相对指标6动态相对指标7比较相对指标8强度相对指标9相对指标的作用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平均指标

1几何平均数2平均指标3简单算术平均数4加权算术平均数5简单调和平均数6加权调和平均数7平均指标的作用8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

标准差及其计算

第五章时间数列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三、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

(二)累计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一)定基发展速度

(二)环比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一)定基增长速度

(二)环比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水平法

(二)累计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时间数列2时间数列的作用3时间数列的种类4时间数列的特征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3增长量4平均增长量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8增长量的计算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3年距发展速度4年距增长速度5发展速度的计算6增长速度的计算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一)狭义指数

(二)广义指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国房景气指数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五、股价指数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1狭义的指数2广义的指数3个体指数4总指数5动态指数6静态指数7统计指数的分类8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2综合指数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国房景气指数3消费者信心指数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5股价指数

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非概率抽样

(二)概率抽样

第二节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三、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第三节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一)代表性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总体方式未知时的解决办法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

(三)极限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五节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抽样调查2随机原则3非概率抽样4概率抽样5简单随机抽样6系统随机抽样7分层随机抽样8整群抽样

第二节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2样本3总体指标4样本指标5重复抽样6不重复抽样7抽样调查的特点8抽样调查的种类

第三节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4抽样极限误差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第四节参数估计

1点估计2区间估计

第五节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统计分析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例分析法

三、速度分析法

四、动态分析法

五、弹性分析法

六、因素分析法

七、相关分析法

八、模型分析法

九、综合评价分析法

第三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

第二节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第三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框架、内容;统计报表制定、管理与实施的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一)周期性普查制度

(二)经常性调查制度

(三)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节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

三、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第三节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4普查制度5经常性调查制度6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第二节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1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据3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4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

第三节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和特点;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的概念

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二、行政区划代码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四、《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五、《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六、《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七、《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八、《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1统计分类2统计分类标准3统计分类标准化4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5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

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

三、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况和其他主要数据等

第三节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一、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1基本单位2法人单位3产业活动单位4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1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2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普查年份和非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产活动统计的基本概念;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和实物量统计的主要内容;生产活动主要统计指标、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概念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增加值

(二)收入法增加值

二、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第三节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一、农业产品产量

二、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

三、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统计

第四节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一、增加值率

二、工业产品销售率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2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4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

第三节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1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2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3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4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第四节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能源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能源统计的概念、统计范围、主要统计内容、统计指标、统计原则及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能源统计的概念

二、能源统计的研究对象

三、能源统计的任务

第二节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能源购进统计

二、能源消费统计

三、能源库存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1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算原则及计算方法3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财务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及作用;财务统计的主要分类;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主要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其资料来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

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

三、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

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主要指标的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1财务统计的概念2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2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4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5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

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

第七章劳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