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1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湖南省宁远一中祁阳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Ι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微电影”大有可为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

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各种相机、DV、手机。

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

从电影类型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

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

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

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

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

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

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

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B.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C.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D.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2.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大雨》融入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3”,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C.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答案】

1.B   

2.A   

3.C

1.

试题分析:

“催生”的不是公益活动,且“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无据。

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

A该项是对影片艺术风格的肯定,不是思想内容上担负起社会责任。

所以选A。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A“只能在……播放”不对,从最后一段“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微电影大开‘绿灯’”可知;B原文说的是“微电影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的说法没有根据;D“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而不是“不久会”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误将或然当做必然。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C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19分)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

“今非用孝孺时。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孝孺曰:

“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

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国赖长君。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

“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

“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 ①扆(yǐ):

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燕兵久顿大名顿:

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执:

执行

C.成祖颔之颔:

点头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

效法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5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5分)

【答案】

4.B

5.A

6.B

7.

(1)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解析】

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B项,“孝孺被执下狱”中的“执”如解释为“执行”,就与后面的“下狱”不合;文中“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即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故“执”应解释为“逮捕”。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这句话的大意是:

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

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

“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

”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

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家人”“古人”“父”“克勤”“濂”“余曹”,动词“卧”“绝”“告”“曰”“坐事诛”“归”“从”。

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项,“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说法有误,原文第二段说,“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

‘今非用孝孺时。

’”可见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

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

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

“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

”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

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

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

“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太祖说:

“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

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

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

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坐位前拟写批复。

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

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

方孝孺说:

“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

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

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

”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王。

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

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

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

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

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

“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

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

”成祖点头答应了他。

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

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

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

“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

”方孝孺说:

“成王在哪里?

”成祖说:

“他已经自焚死了。

”方孝孺说:

“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

”成祖说:

“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

”方孝孺说:

“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

”成祖说:

“这是我们的家事。

”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

“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

“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

”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

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mí):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6分)

9.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加以简析。

(5分)

【答案】

8.上片通过描写重重的嫩叶,盛开的小红花,花架上忙着采蜜的蜂儿和杨柳间轻盈地穿飞的燕子等景物,构成一幅春天优美而生机勃勃的图画。

(2分)

运用色彩相衬、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任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嫩绿”与“红英”相衬,色彩明艳;嫩叶、小红英静静生长开放,蜂儿采蜜、燕子飞舞,动静结合;蜂儿闹,燕子轻,运用了拟人手法。

(2分)

9.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及客居飘零之感。

(2分)“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而愁不去。

“客飘零”,作者长年作客之外,欢娱少愁思多。

“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春光难留。

(3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

此类题可先从词句中找出描写的对象,然后根据描写对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上片,由“嫩绿”“小红英”可知,描写的是绿叶红花,属于静景;“蜂儿闹”“燕子轻”可知,描写的对象是蜂儿燕子;“闹”“轻”体现出来蜂儿采花、燕子轻飞的热闹春景,属于动静,所以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9.

试题分析:

此类题可根据下片的关键词体会词人在描写景物中抒发的情感。

“残花”点明了暮春;“残酒”体现了词人借酒浇愁的情景;“客飘零”点明了自己漂泊他乡,愁绪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感叹时光流逝。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理解,可知,词人在下片主要是借景抒情,感叹时光流逝,伤春及孤独飘零之感。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谏”“潦”“凝”“暮”“沮”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大 猩 猩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

风吹过,挂在柜台上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

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

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过。

妮妮四岁多了。

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来跟奶奶过。

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

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

妮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

可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

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

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

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的故事……末了妮妮总问:

“大猩猩不疼吗?

”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

可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

“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

”原来奶奶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块来,奶奶愿意都用来给妮妮买玩具。

本来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

奶奶想了想,就带她去那店里了。

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姐,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

“买点好玩儿的吗?

我们这儿有好多的玩偶哩!

有刚进的蓝精灵,还有椰菜娃娃……”

奶奶就问妮妮:

“你喜欢哪一样呢?

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而是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

描眉的小姐笑吟吟地跟着妮妮和奶奶,对奶奶说:

“原来小妹妹喜欢这个大猩猩,这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二百,我一百二就卖……买吗?

买,我就把它放下来……”

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

“放下来,放下来!

快点儿放下来!

奶奶慌了:

“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四十块钱,只打算花三十五块钱买玩具,一百二!

奶奶想也不敢想!

奶奶牵着妮妮硬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拉。

妮妮不甘心,还拼命扭回头去望那大猩猩。

描眉小姐站在大猩猩身旁撇嘴。

妮妮大哭。

奶奶急了,绷着脸问:

“那大猩猩有什么好?

那么贵!

你干吗非要那大猩猩?

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

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大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

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

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紧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

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旧的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大票子……然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那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住它,说实在的奶奶抱着也吃力。

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姐说:

“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动物的,你就别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描眉小姐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我要不捆着吊着那大猩猩你还舍不得买它哩!

可当那一老一小互相帮助着抱走大猩猩以后,她一边抠着指甲上的蔻丹,一边也浮出个淡淡的念头:

是呀,捆着吊着,究竟不好看,怎么以前就没感觉出来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精品店,突出了它的“有色”和“有声”,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B.妮妮听奶奶讲大猩猩故事后总要问“大猩猩不疼吗”,又“总不大相信”奶奶的回答,这突出了四岁多的妮妮年幼任性的性格特征。

C.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虽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但读者却在轻松平静的故事里感受着内心的沉重和不平静。

D.补叙妮妮的爸爸妈妈的生活状况,既使妞妞“只好到奶奶这儿来”的情节真实可信,也令人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状心生感慨。

E.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肯定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要纯净善良的意义,使小说主题具有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并发人深思。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6分)

(3)文中多次写到玩偶“大猩猩”,有哪些作用?

(6分)

(4)为什么小说中“描眉的小姐”这一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留给读者的印象却很深刻?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1)A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

(2)通过对奶奶取钱动作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奶奶的细心和谨慎,表现出奶奶生活的拮据和节俭,突出了奶奶善良和坚定的性格特征,也从侧面表现出奶奶对妮妮的爱,丰富了小说主题的内涵(善良不仅是儿童的纯真天性,也是很多人的美好品质)。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呼应题目;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构成象征,象征了被摧残、受伤害的生命和情感,承载了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愿望。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采用了准确简洁的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清晰和突出,带动了读者联想;②人物形象缺乏善心和关爱的个性很鲜明,典型性强;③与妮妮和奶奶的性格特征形成了对比,金钱至上的唯利思想突出;④推动了“买”大猩猩情节的发展;⑤从反面强化了小说呼唤美好纯真的心灵和人性的立意。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但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中,而且比较容易归纳。

D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状”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而且仅仅体现在本自然段中。

B项,妮妮的性格特征应该是纯净、天真、善良。

C项,“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与原文意思不符。

有伏笔,如“天天挂在外面”、“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等;有转折,如“奶奶要给妮妮买玩具——因钱少而不买——回家取够钱回来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