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246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最新】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剁碎花椒B.鲜榨果汁C.烘焙糕点D.凉拌黄瓜

2.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一致的是(  )

A.苛性钠NaOH碱B.熟石灰CaO氧化物

C.盐酸NaCl盐D.小苏打NaHCO3酸

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Al2(SO4)3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足量Al2O3粉末后过滤

B

Cu

CuO

通入氧气并加热

C

CaO

CaCO3

高温煅烧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4.以下几种气体可用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是(  )

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NH3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③④D.①⑤⑥

5.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于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60这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由60个氮原子构成的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g

D.它属于单质

6.矿泉水一般是由岩石风化后被地下水溶解其中可溶部分生成的.已知某岩石(钾长石)的化学式为:

KAlSi3O8,则该岩石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3C.+4D.+6

7.用水做试剂,不能区分的一组物质是(  )

A.石灰石、烧碱、氯化钙

B.植物油、酒精、浓硫酸

C.硫酸亚铁、氧化钙、氯化镁

D.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乙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C.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有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

9.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_____;

(2)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是:

___;

(3)一种建筑材料,同时常用作补钙剂的是:

___;

(4)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都含有______;

10.

(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2)烹饪鱼时通常将鱼煎过后,再加少许食醋和酒,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每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_______个原子构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在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_______;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11.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初中化学涉及到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请任写一个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

(2)向装有某无色溶液A中试管中加入固体B后,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

请写出符合该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2.化学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

(1)生活离不开化学.表中列举了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剂,且NaClO+2HCl═NaCl+Cl2↑(黄绿色、有毒)+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c.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2)农作物增产依赖化学,NH4Cl、KCl、KNO3、Ca(H2PO4)2都是常用的化肥,其中

__________属于复合肥;

(3)新药合成和发现依靠化学.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最新】诺贝尔科学或生理学奖.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①一个青蒿素分子共有___________个原子;

②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三、推断题

13.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标出A中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下列字母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1)A能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气体肥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与C发生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D可与B发生反应,但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E是补钙剂和建筑材料中的主要成分。

若向B和一定E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F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F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5.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

某实验小组用塑料矿泉水瓶和集气瓶收集了若干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准备了一些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进行如下实验:

Ⅰ.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小心加入1/3的蒸馏水,拧紧瓶盖充分振荡,塑料瓶变扁;

Ⅱ.取Ⅰ中瓶内液体喷到紫色的干燥的小花上,小花立即变红;

Ⅲ.变红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方小心烘烤片刻,红色小花又变成紫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同学们一致认为塑料瓶变扁的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在进一步思考气体变少的原因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可能是:

_____或____;

(2)针对实验Ⅱ小花变红的事实,同学们提出三种猜测:

①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②水使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

于是设计实验,最后证明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它们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的物质,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水喷到紫色的干燥的小花上

______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水

将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放到盛有CO2的瓶子中

_______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

(3)实验操作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6.Na2CO3俗称纯碱,其溶液的去油污能力较好,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一)碳酸钠溶液的pH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提出问题:

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方案:

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观察红色

是否消失。

写出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雯认为方案不妥,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雯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是否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在下列物质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A.HClB.NaOHC.CaCl2

(实验二)小润向盛有酚酞和Na2C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什么(酚酞不填);

做出猜想:

1.Na2SO4;2.Na2SO4和Na2CO3;3.Na2SO4和H2SO4

其中猜想_____(填序号)是不合理的;

实验方案:

为了判断哪种猜想合理,小润可选择__________(填序号)来证明。

A.BaCl2溶液B.NaHCO3溶液C.ZnD.CuO

五、计算题

17.现用质量分数为29.2%的盐酸溶液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所配稀盐酸测得某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需要加入_____g水来配得上述稀盐酸。

(2)测得溶液pH=7时,消耗稀盐酸200g。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所测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已经变质,那么测定的NaOH质量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六、流程题

18.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泛,下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电解氯化镁制备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剁碎花椒,花椒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鲜榨果汁,水果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烘培糕点的过程中形成二氧化碳,使糕点变得松软,有新物质生成,有淀粉等的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凉拌黄瓜,将黄瓜切成小块,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A

【详解】

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

,属于碱,A选项俗名、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一致,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属于碱,

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属于氧化物,B选项俗名、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化学式为

,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盐,C选项俗名、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构成,属于盐,D选项俗名、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物质类别,识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是解题的关键,物质类别的辨识要从物质类别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

对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的概念要熟悉并能结合具体物质进行判断。

3.B

【解析】

A、除Al2(SO4)3溶液中H2SO4溶液,加入足量Al2O3粉末,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过量的氧化铝经过滤除掉,所得只有硫酸铝溶液;B、Cu中有CuO杂质时,通入氧气并加热,使主要成分铜变成杂质氧化铜;C除CaO中碳酸钙,高温煅烧时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得固体只有氧化钙;D除H2气体HCl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可将杂质氯化氢反应掉,,再通过浓硫酸,除掉水蒸气,最后只得氢气。

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

【分析】

如图所示,碱石灰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用于干燥气体,所选的气体不与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反应,集气瓶倒放,气体由长导管进,属于向下排空气法集气法,所选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

【详解】

①H2不与碱石灰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图示装置干燥、收集;

②O2不与碱石灰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图示装置干燥,不能进行收集;

③CO2与碱石灰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用图示装置干燥、收集;

④SO2与碱石灰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用图示装置干燥、收集;

⑤CH4与碱石灰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图示装置干燥、收集;

⑥NH3与碱石灰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图示装置干燥、收集;

综上所述,可以用图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气体是①⑤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A、因N60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

B、由信息知分子N60,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说它是由60个氮原子构成的,故B错;

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0=840,单位是1省略不写,故C错;

D、根据化学式可知只有一种元素,则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利用新信息来考查了概念性知识点,习题较新颖,难度较小,适合大多数学生来解答.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K显+1价,Al显+3价,Si设为x,O显-2价,那么+1+(+3)+x+(-2×2)=0,x=+4。

考点:

化学式和化合价

7.D

【详解】

A、石灰石难溶于水,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钙易溶于水,无热量变化,溶液无色,利用水可以区分石灰石、烧碱、氯化钙,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加入水分层,植物油在上层,酒精与水互溶,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利用水可以区分植物油、酒精、浓硫酸,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硫酸亚铁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氯化镁易溶于水,无热量变化,溶液无色,利用水可以区分硫酸亚铁、氧化钙、氯化镁,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铝易溶于水,无热量变化,溶液无色,氯化钠易溶于水,无热量变化,溶液无色,硝酸钾易溶于水,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溶液无色,利用水不能区分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故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乙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的质量为:

,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曲线与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Al2O3S8CaCO3H+

【详解】

(1)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通常为-2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铝元素通常为+3价,故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2)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是:

S8;

(3)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含钙元素,可用于补钙剂,故填:

CaCO3;

(4)像硫酸、盐酸这样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

H+

10.C、H14883:

26.4

【详解】

(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元素符号分别是C、H),可能含有氧元素;

(2)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14个原子构成;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在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12×4):

(16×2)=3:

2;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7.6g×

×100%=6.4g。

11.

【详解】

(1)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以上的反应物生成一种产物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稀硫酸加入锌粒,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2.

(1)c;

(2)KNO3;(3)①42;②90:

11:

40

【详解】

(1)

a、“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正确;

b、因为NaClO+2HCl=NaCl+X↑+H2O,则“洁厕灵”可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错误;

c、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氯元素显示+1价,错误;

(2)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KNO3中含有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填:

KNO3;

(3)

①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

②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22):

(16×5)=90:

11:

40。

13.CO2

置换反应

【分析】

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氧化铜和碳都是黑色,且氧化铜能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为红色,可推出A、B为氧化铜和碳,C为二氧化碳,D为铜;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E为碳酸钙。

【详解】

(1)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2)标出A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则A为氧化铜,铜通常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标出A中金属元素化合价为:

(3)反应①为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CO2Fe2O3+6HCl=2FeCl3+3H2OHCl+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详解】

(1)A能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气体肥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2)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与C发生反应,得到黄色溶液,说明得到含Fe3+的溶液,则C可能为氧化铁或氢氧化铁,但由两种元素组成,则C是氧化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3)D可与B发生反应,但无明显实验现象,由于B为盐酸,故可判断D为NaOH(还可能是氢氧化钙,但根据F能生成D可知D只能为NaOH),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4)E是补钙剂和建筑材料中的主要成分,可判断为碳酸钙,若向B(盐酸)和一定E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F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所加的盐酸过量,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钠,故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根据上面的推断D为NaOH或Ca(OH)2,但由F(碳酸钠)生成D,则D只能为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15.CO2与H2O发生了反应CO2溶解到了水里小花不变红小花不变红

【详解】

(1)加水、充分振荡,塑料瓶变扁,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或者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填:

CO2与H2O发生了反应、CO2溶解到了水里;

(2)实验结论为: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水,故将水喷到紫色的干燥的小花上,小花不变红;

实验结论为: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故将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放到盛有CO2的瓶子中,小花不变红;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操作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6.大于Na2CO3+Ba(OH)2=BaCO3↓+2NaOH生成物中有NaOH红色不会消失AC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2BCD

【解析】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其pH大于7;

(2).Na2CO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Ba(OH)2=BaCO3↓+2NaOH(3).生成物中有NaOH,溶液仍然呈碱性,酚酞试液的红色不会消失;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加酸或氯化钙能将碳酸根离子除掉,然后红色消失,证明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碳酸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6).向盛有酚酞和Na2C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如果刚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硫酸钠,如果酸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7).验证猜想1和猜想3哪种猜想成立,其实就是验证是否硫酸,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碳酸氢钠后有气泡冒出就是猜想2成立;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冒气泡的现象;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看到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所以氧化铜和锌、碳酸氢钠都能验证是否有硫酸。

点睛:

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由于生成物一定存在,所以不需要验证,需要验证的是可能存在的过量的反应物

17.

(1)375

(2)8.4%(3)不变

【详解】

(1)由题意设需要29.2%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125g,则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0g-125g=375g。

(2)由题意当测得溶液pH=7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200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则有:

解得y=16g

解得z=23.4g

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4%。

(3)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已经变质,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测定的NaOH质量不变。

18.置换反应

【详解】

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复分解反应,氯化镁通电分解成镁和氯气是分解反应,故转化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金属镁和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