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98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docx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

高中历史会考资料(最新版)

环县二中历史老师:

吴晓

《中国近代史上册》                                 

§1-1   【鸦片战争】

一、识 记:

1.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1)社会:

清朝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

    (2)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军队装备废弛,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

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为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必然性——根本原因)

2.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

背景:

中国在正当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贸易顺差)。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英国为扭转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白银。

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运动:

在广州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禁烟运动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经过:

A革职查办林则徐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C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D(1842年8月英军于南京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

实质:

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英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4、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

5、在正当的中英贸易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贸易顺差)

6、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

7、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战争。

二、理 解:

“禁烟运动”:

 鸦片的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他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1839年6月,虎门硝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三、分 析:

鸦片战争是否“维护商业”的战争?

——不是。

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

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

③这种说法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1-2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识记:

1.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43年,英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1844年,签订中美《望夏条约》(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中法《黄浦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注:

均享有《南京条约》的特权

二、理解: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三、分析:

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社会矛盾的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

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识记:

1.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军队在广州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

3.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二、理解:

《天津条约》:

 1858年(俄、美、法、英)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俄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土地最多的国家)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

影响: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5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识记:

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上帝会。

2.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太平天国在永安整顿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1853年太平军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

4.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进行北伐;1855年石达开在湖口大败湘军;1856年太平天国派秦日纲东征。

5.曾国藩于1853年创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

二、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自然灾害严重。

三、综合: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⑴内容: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和劳动产品。

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⑵评价:

①进步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局限性——这种绝对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当时实际,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1-6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一、识记:

1.1856年发生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3.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

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③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④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⑤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组成部分,与亚洲人民共同打击殖民者。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⑴主观上: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狭隘、落后)。

②战略上的失误(偏师深入等)。

⑵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

标志:

天京的陷落。

启示: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1-7  【新思想的萌发】

一、识记: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

2.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的书籍。

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二、理解:

   《海国图志》: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阐述了作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三、分析: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①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看到时代剧变,乾嘉考据之学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倡导实行社会变革。

②鸦片战争失败促使他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向世界了解认识西方各国,萌发了新思想。

四、综合:

  《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⑴内容:

①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②经济方面: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鼓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

③文教方面:

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④外交方面:

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⑵评价:

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根本没有实行。

§2-2 【洋务运动】

一、识记:

1.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

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

强国御侮。

顽固派:

倭仁,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相同点:

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师夷长技以求富”(后期,来辅助军事工业)

内容:

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水军);创办学校,选送留学生。

“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

天津机器制造局

“求富”——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开平煤矿;张之洞:

湖北,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措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它开启了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第一步。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后期以“求富”为旗号。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最大)、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3.洋务派筹划的海防:

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成立海军衙门)

4.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还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二、理解:

 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①西方列强的制约和洋匠的敲诈,企业发展困难。

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热心洋务的督抚去搞,难成大业。

④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2-3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识记:

1.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外商企业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优)点:

①受压迫最深(三重),革命性强。

②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③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二、分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①革命性: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②妥协性:

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对其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2-5 【甲午中日战争】

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

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经过:

1894.7—  (1)平壤之战:

清军既不迎击也不防守,延误战机,失败,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

—1894.9  (2)黄海之战:

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日本取得黄海海域治海权)

1894.10— (3)辽东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

日军在旅顺实行野蛮大屠杀。

—1895.4  (4)威海战役: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

一、识记:

1.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1895年4月结束。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

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

丘逢甲、徐骧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

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范。

二、分析: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⑤日不宣而战。

 2.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⑴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⑵影响:

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加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并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投资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7 【戊戌变法】

一、识记:

1.早期的维新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代表有王韬、郑观应。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变法通议》)。

活动:

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著书立说,宣传变法维新;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成立政治团体。

3.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及实质:

⑴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⑵实质: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交锋。

4.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戊戌政变,新政共推行103天。

(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政全部废除)

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②经济方面:

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撤驿站,设邮政局。

③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④文教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译书局;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二、分析: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⑴意 义: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⑵失败原因: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⑶教 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8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识记:

⒈1898年,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⒉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1900年6月,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联军侵华战争开始。

二、理解:

 “扶清灭洋”口号:

①具有爱国性质,有利于争取官军。

②盲目排外,让群众放松警惕。

三、分析:

《辛丑条约》(八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1国)的签订及其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⑴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⑥修订商约。

 ⑵危害:

①巨额赔款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贫困;②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外务部居六部之上,便于清政府按侵略者旨意推行卖国政策。

④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⑤修订商约扩大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总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识记: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为《民报》。

三民主义为“民族、民权、民生”

2.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1911年黄兴指挥黄花岗起义。

4.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时间:

1905年8月

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纲领: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满清贵族统治(帝国主义));“民权”——创立民国(核心思想);“民生”——平均地权。

简称三民主义。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根本区别点);

(2)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3)要不要改变封建统治土地制度等问题。

意义:

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利的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领导,规模最大,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二、分析:

 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因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3-3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识记:

1.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同盟会会员吴永珊在四川荣县建立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

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3、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11.10.10

社会原因:

经济基础——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群众基础——武汉地区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

     组织基础——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准备充分。

湖北军政府的性质:

革命政府。

二、分析: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②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群众的反抗思想高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③革命党人在此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3-4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一、识记:

1.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扶植袁世凯(代理人)

2.南(伍廷芳)北(唐绍仪)代表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退位。

二:

理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革命派想以此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是中国第一部资阶民主宪法。

三、分析: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⑴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⑵教训:

没有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没有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窃取。

§4-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识记:

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⒉“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⒊民国初年著名的实业家有:

张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⒋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历史意义:

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5-1 【新文化运动】

一、识记:

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⒉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⒊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是口号。

⒋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二、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⑴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⑵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