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873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docx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

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Ø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Ø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Ø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Ø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Ø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Ø☆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Ø☆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Ø☆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Ø☆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Ø积极作用:

Ø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Ø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Ø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Ø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定义: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典型形式:

延期付款(赊销)原因:

1、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

2、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1、优点:

方便和及时

2、缺点: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3、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4、银行信用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三)优点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

2、银行信用的投放方向不受限制

3、银行信用的期限长短均可

4、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和扩大

 

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二)作用

1、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

2、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超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3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金融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其中,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直接融资的优点:

Ø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

Ø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Ø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直接融资的限制较多。

•直接融资风险较大。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

间接融资是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也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金融工具对其买进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按可接受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的交易价格:

市场利息倒扣息。

如面值为100万元的3个月期票据,现行利率月息为0.5%,3个月不计复利的利息额为1.5万元(100×0.5%×3),那么这张票据交易价格为98.5万元(100-1.5)。

长期信用工具一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资本市场信用工具。

长期信用工具统称有价证券,指信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等。

不定期的信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券。

 

5利息率

利息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一、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其相应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重要作用。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100%

 

6单利法、复利法

单利法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次计算。

▲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本金+利息

S=P+I=P+P·r·n=P(1+r·n)

▲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复利法是指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上一期所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俗称“利滚利”。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即本利和。

•通常,用现值去推导终值的过程叫复利过程,把终值换算成现值的过程叫做折现过程。

 

7央行政策的三大法宝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政策工具。

★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特点:

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8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金融业务。

★同业拆借市场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入拆出的市场。

 

9短期金融市场、长期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也叫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也叫长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10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四)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的范围以一国国境为限,不涉及其他国家,即只有本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并不限于一国国境之内,而是涉及多个国家,即允许外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变收入为储蓄→变储蓄为投资→促进投资增长

2、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引导资金的流动

3、宏观调控功能

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传导机制

4、信息集散功能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

 

11投资基金

3、投资基金

⏹1)概念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

⏹2)特征

(1)经营成本低

(2)分散投资降低了投资风险

⏹(3)专家管理增加了投资收益机会

⏹(4)服务专业化

⏹(5)投资者按投资比例享受投资收益

 

12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即银行吸收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股本

自有资本公积金

(权益资本)未分配的利润

活期存款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交易账户存款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NOW)主要在美国使用

商业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银行存款性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负债负债业务定期存款

业务非交易账户存款

储蓄存款

吸收商业银行同业拆借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

外来非存款性短期借款中央银行借款回购协议

资金负债业务其他渠道的短期借款大额定期存单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长期借款---发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其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资金运用要坚持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原则,有效配置资产业务结构。

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同业存款、托收未达款等

银行贷款:

多种

资产贴现

业务证券投资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结算业务

(2)代理业务

(3)承兑业务

(4)信托业务

(5)银行卡业务

(6)信息咨询服务

2、金融创新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

 

13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

1、原始存款

指以现金方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2、派生存款

也称衍生存款,它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3、存款货币

指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14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15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

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4)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16货币需求、供给、失衡、乘数

本书p254货币需求的涵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2)货币需要量是一个预测量,货币供给是一定时点上的银行负债总额。

(3)有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

(4)货币供给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因此很难调控。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Md≠Ms

 

17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经济学家们逐渐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

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输入型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

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分为:

爬行式通货膨胀(2-4%)、温和式通货膨胀(4-9%)、奔腾式通货膨胀10-50%和恶性性通货膨胀(50%以上)

通货紧缩:

它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我国以一年为界。

★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认为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18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政策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1)稳定币值(稳定物价):

稳定货币的价值,即稳定货币的购买力。

(2)经济增长:

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程度。

(3)充分就业:

一国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其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

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19中介指标

20一般性货币政策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政策工具。

★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特点:

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21道义劝告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威望,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22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并要求其执行。

 

简答:

(只答要点,按照PPT)

1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1、优点:

方便和及时

2、缺点: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2信用工具的种类

信用工具也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金融工具对其买进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按可接受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3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3、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4、银行信用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4金融市场的特征

(二)金融市场的特征

1、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

2、金融市场基本是无形市场

3、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

 

5我国与西方金融体系的区别

相同点1、都设立有中央银行或中央金融监管机构

2、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

4、金融机构的设置随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调整

不同点1、我国的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少

2、我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

3、我国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

4、我国保险业比较落后

5、我国法律不健全

 

6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7当前西方银行并购的特点

现代国际惯例中的银行并购是指商业银行(金融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多种手段,取得被并购方的所有权,而后者则失去法人资格(即被吞并)或改变法人实体行为(即使其成为并购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合并成为一个新的银行。

1、从并购的目标来看,是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2、从并购的形式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的新型并购

3、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及新技术为主的战略性并购

4、从并购的规模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的大型并购

5、从并购的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全球性并购

6、从并购的联系看,是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的关联性并购

7、从并购的结果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融结合的突破性并购

 

8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银行业务全能化

2、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3、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

4、网络银行的发展

5、商业银行的全球化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金融资产证券化

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予以集中或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

如美国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

2、金融市场国际化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市场,全球任何主要市场上都可进行金融交易。

3、金融活动自由化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放松甚至取消对金融活动的管制措施。

 

9影响金融资产需求的因素

1、财富

 

2、预期收益

3、对待风险的态度

★“风险规避者”

★“风险爱好者”

4、资产的流动性

 

10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一)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

3、货币与信用关系的广泛存在

4、经济发展中新矛盾的不断出现

(二)客观经济原因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

4、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

5、政府融资问题

 

11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4)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1)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一国金融体系。

(2)有利于保护广大存户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

(3)有利于革新传统观念,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4)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

2)存款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

(1)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2)鼓励银行铤而走险。

 

1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

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4)抗干扰性

★货币供给量

优点:

第一,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第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第三,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

第四,可以明确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不足:

第一,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

第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第三,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多层次概念,无统一标准

★利率

优点:

第一,能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

第二,中央银行能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

第三,数据易于收集获得

第四,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缺点:

第一,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名义利率

第二,利率的可测性不如货币供给量

☐★贷款量

计划经济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常用。

优点:

第一,与最终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数据较易获得,具有可测性

第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缺点:

第一,在金融市场发育较高的情况下较难控制

第二,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第三,难以确定正确的贷款规模和结构

★汇率

 

论述:

(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参考书上内容=要点+展开)

1影响利率的因素

三、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平均利润率

利率通常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波动。

2、银行成本

银行的成本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二是业务费用。

3、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率预期越高,名义利率也相应地越高。

4、中央银行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

5、商业周期

在商业周期的经济扩张期利率上升,在经济衰退期利率下降。

6、借款期限和风险

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7、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决定某一时期甚至某一点某一市场上利率水平高低的是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8、政府预算赤字

若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同方向运动。

9、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状况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影响利率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