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42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5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docx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汇总

 

新乡学院商学院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A、知识脉络

货币: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演化)

货币的职能

货币制度(构成要素和演变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

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

(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或偶然的通过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种商品来表现。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许多种商品的价值通过某一种商品来表现。

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这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

(四)货币价值形式——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1、货币是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是一个特殊商品能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双重化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本质所决定,同时货币的职能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1、价值尺度——能够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

它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特点: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更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实现形式:

价格标准——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和名称,价格标准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即价值尺度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媒介作用时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它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特点:

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下面都能执行流通手段:

货币符号、金属货币、银行券、纸币、信用卡等。

3、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人们贮藏。

▲特点:

不仅需要现实货币,也需要足值的货币。

储水池作用——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能自动调节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

4、支付手段——货币不伴随着商品的运动,而是以交换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

▲特点:

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特点:

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三、对纸币的理解(人民币)

1、纸币是国家发行,不兑现的,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货币金属的符号

3、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4、纸币是一种借助于国家的权力强制流通的。

四、关于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所作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

构成要素:

①货币材料、②货币单位、③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④准备金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货币材料(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

各国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各不相同,但各国都承认只有狭义货币

(通货和活期存款)才算是真正的货币,

以外的短期金融资产只能成为准货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0年11月的银行概览,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流通中现金

+活期存款

+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六、几个名词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价格标准——价格标准——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和名称,价格标准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

3、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所作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

4、格雷欣法则——在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值较高的成为良币,市场价值较低的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则不断地充斥市场。

也称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5、自由铸造——把金属材料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铸成本位币,其数量没有限制,并且不收或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分析: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不是天然货币。

(南京大学2003研)

答: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

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

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

由于金银具有这些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

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常见真题

1.准货币(金融联考2003研)

答:

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2.信用货币(吉林大学2002研)

3.广义货币(浙江大学2004研)

4.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金融联考2004研)

5.无限法偿(北师大2003研)

答:

无限法偿是指国家赋予本位币的一种无限制清偿的能力。

本位币是一国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法律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接受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简答题

1.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有几个层次,请给出它们的定义。

(人行2004研)

2.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

(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

3.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与西方国家的层次划分有什么区别?

(南京大学2004研)

4.简述货币的职能。

(武大2004研)

论述题

分析: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南京大学2003研)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A、知识脉络

信用概述

利息与利率(利息、利率的计算、利率的分类、利率的作用)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市场化

B、知识点

信用概述(定义、分类)

利息与利率

利率的决定理论

利率的结构理论

利率市场化

一、关于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概念和本质

1、信用的概念——是到期偿还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对信用本质的理解

第一、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W和G的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分离。

第二、是以到期偿还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第三、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信用的成立要以一定的方式予以确立。

(二)信用的形式(以不同的信用主体来划分)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而产生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信用的核心

消费信用——是银行或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的信用。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向社会筹措资金的信用。

特点:

1、企业之间的信用

2、是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

3、是直接信用

特点:

1、能提供全面的信用

2、可转换性

3、可控性

4、是间接信用

形式:

1、分期付款

2、赊销

3、消费信贷

4、信用卡

形式:

1、国库券

2、政府公债

3、专项债券

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局限性:

1、规模和数量上局限性

2、方向上的局限性

3、期限上的局限性

作用:

1、促进生产

2、调节消费

3、具有盲目性和虚假性

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措经济建设资金

3、宏观调控

二、关于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概念——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二)主要的信用工具

1、本票——无条件付款的书面保证书。

2、汇票——无条件付款的书面命令书。

3、支票——银行活期存款户通知银行无条件地将一定款项支付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

(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等,并不是所有的支票都可以向银行提取现金的)

4、CD在存单特点:

A、存单金额较大,并固定;(如美国最大的有100万美元,最小的有10万美元);B、不记名;C、不能提前支取;D、期限较短(如美国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为一年)

5、国库券(我国的国库券是长期信用工具,西方国家的国库券是短期信用工具)

6、股票——是股份制公司发给股东的一种所有权证明。

7、债券

第七、两者破产清算次序不同。

破产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债券在先,股票在后。

三、关于利息与利率

(一)关于利率的分类

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以名义货币或以货币单位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以实际货币或以货币实际价值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

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由借贷双方事先约定。

一般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浮动利率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3、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

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通常称为官定利率或官方利率,也叫法定利率,是国家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

它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属于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

这种利率对其行业成员也有一定的约束性。

3、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摆动)

2、资金的供求关系

3、经济周期

4、预期通货膨胀

5、国家的经济政策

6、国际利率水平

影响和决定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答:

1、社会平均利润率。

利率只能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摆动。

2、资金供求关系。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求大于供,利率上升。

3、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产生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资金的不同需求,从而影响利率水平。

4、物价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水平高,利率则高;反之利率水平低。

5、国家的金融政策。

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6、国际利率水平。

各国利率水平的不同,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影响资金的供求,进而影响到利率水平。

此外借贷时间的长短、信用风险的大小等等都会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

四、几个名词

1、信用2、信用工具3、消费信用

常见真题

分析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利率持续下降的原因。

(南京大学2004研)

(对于利率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哪些因素?

运用西方利率理论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利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政策建议。

(武大2004研)

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指在如下两者的金额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

(1)到债券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

(2)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

A、知识脉络

金融市场概述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B、知识点

金融市场(概念、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分类)

货币市场(概念、划分及主要工具)

资本市场(定义、种类【债券市场、股票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概念和类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是为了实现资金融通而进行金融性商品交易的场所。

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它包含三层意思:

(1)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2)金融市场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揭示了资金的集中传递过程;(3)金融市场包含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机制,它说明了金融资产的定价过程,说明了如何通过这些定价过程在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之间合理地分配风险和收益。

金融市场形成的标志是证券交易所的诞生。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

交易客体(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交易价格(金融市场的利率)

交易场所(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集中交易、分散交易、场外交易)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

1、货币市场——一年以内资金借贷的市场。

(1)国库券市场(我国是长期工具、西方国家是短期信用工具)。

(2)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是银行和银行之间为了弥补头寸不足或资金的临时性需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4个月)

(3)票据市场——票据的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票据贴现——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银行从票据面额中扣除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为止的利息,再将余额支付给企业的资金融通活动。

又称为贴现。

(4)CD存单市场

2、资本市场——一年以上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

主要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证券市场分为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股票的发行

●债券

3、外汇市场

4、黄金市场

常见真题

1.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

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功能:

(1)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

(2)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3)确定价格。

金融资产,只有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发现”。

(4)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流动性的功能。

(5)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2.采用普通股方式筹资有哪些优缺点?

答:

(1)普通股筹措资本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发行普通股筹措资本具有永久性的特点,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有利于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②发行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经营波动给公司带来的财务负担相对较小,所以筹资风险较小。

③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它反映了公司的实力,也可作为以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

④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2)但是,运用普通股筹措资本也有一些缺点:

①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

首先,对于投资者,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就相应地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其次,对于筹资公司,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因而不具有抵税作用;此外,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一般也高于其他证券。

②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此外,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的下跌。

3.浅谈如何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东北财大2003研)

4.简述资本市场的分类和特征,阐述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南京大学2004研)

5.比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特点。

(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6.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有哪些交易?

(金融联考2002研)

7.简述发展投资基金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北航2004研)

二、银行的产生、性质和职能

(一)银行的产生——现代银行业是由货币兑换业和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的。

(二)(简)银行的性质(银行的职能是由银行的性质所决定,同时又是银行性质的具体表现)。

性质——银行是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特殊企业。

银行在再生产过程中是实现商品价值和资本循环周转的必要条件。

银行具有企业的基本特征

银行又是特殊的企业(经营对象是货币;经营方式是借贷)

(三)银行的职能

充当信用中介

(简)职能变收入和积蓄为资本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充当支付中介

三、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

四、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工、农、中、建)

(三)新兴商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开发、农发、进出口)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

五、名词

1、金融市场、2、同业拆借、3、CD存单、4、股票、5、贴现、

第五章商业银行

A、知识脉络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负债管理、资产管理、资产与负债管理)

B、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述(组织制度、作用、分业与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管理理论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外部组织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来定义)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是以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为标志的。

(二)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1、分支行制

2、单一银行制

3、

持股公司制这两者的区别

4、连锁银行制

持股公司制——为了规避严禁设立分行的种种限制性规定而出现的发展对策。

即专门成立一个股份公司负责收购其他银行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实现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甚至一些企业置于自己控制之下。

连锁银行制——指由某个自然人或某个集团收购若干家银行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实现对被控股银行的业务及经营政策的控制。

两者的区别:

连锁银行制下对其他银行的控制不如持股公司制下大银行的控制力强,因为单个人或单个集团的资金实力总是有限的,不如一个股份制公司的资金实力强,因而在连锁银行制下,被控股的银行是有限的若干家。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征

商业银行是一种盈利性的经营企业

性质商业银行是一种社会盈利性的经营企业

商业银行是一种服务性的公用企业

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答:

1、负债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础。

1)、自有资本。

归商业银行长期使用,无须偿还的资金来源。

包括股本金、利润留成、风险补偿金、资本盈余等。

2)、存款。

指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各种存款,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3)、借款。

包括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债券、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同业借款、其它借入资金等。

2、资产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利润和收益的基础。

1)、现金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同业存款等等。

这部分资产一般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

2)、各种贷款。

这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形成商业银行主要利润的业务。

主要有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之分。

3)、票据贴现。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贷款业务。

4)、各种投资。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各种有价证券。

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

(1)汇兑业务;

(2)信托业务;(3)租赁业务;(4)代理融通业务;(5)信用证业务;(6)代收业务;(7)代客买卖业务;(8)承兑业务;(9)银行卡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这后一类,属于狭义表外业务。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1、经营原则

盈利性原则,指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

获取利润既是银行改进服务拓展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流动性问题,或者说清偿力问题,是指银行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能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及各方面资金需求的能力。

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方面。

资产的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以偿付或在不贬值的条件下确有销路。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安全性原则,是指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银行经营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其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少。

而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金融风险。

所以,坚持安全性原则,历来都为银行家所高度重视。

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将其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适当安排,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满足客户贷款和提现的需要,又能获得一定的盈利。

资产管理理论中,重点管理的资产包括贷款、现金和证券。

(1、商业贷款理论,也叫真实票据论。

2、可转让性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第三种理论强调的是银行贷款偿还与未来收入的关系,而前两种理论强调的是贷款的偿还与担保品的关系。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维持其流动性上,除应注意在资产方面加强管理外,还应注意负债方面的经营,以主动的、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手段。

负债管理使银行经营管理重心从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变商业银行的被动型负债为主动型负债,为商业银行流动性满足提供了新的思路。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纯依靠资产管理或单纯依靠负债管理,都难以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均衡。

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才能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的要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遵循四大基本原则和关系:

一是规模对称原理。

二是结构对称原理。

三是速度对称原理,又称偿还期对称原理。

四是目标互补原理。

3、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约束银行的资金运用,以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均衡与协调,从而使银行能够稳健经营的一种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的比例指标一般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流动性指标;第二类是安全性指标;第三类是盈利性指标。

常见真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

(东北财大2002研)

答:

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更是在经济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它的主要职能有: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4)作为信用创造的主体。

(5)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2.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一致性与矛盾性。

(天津财经学院2004研)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