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094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docx

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

第一章营销总论

第一节营销的涵义与发展

一、营销的定义

“营销”一词译自英文“Marketing”。

营销学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只是试图了解和研究经济学家忽略或过分简化的某些问题。

营销学致力于更详尽地研究流通机构与流通过程的运行机制,并对探索消费者及供应商行为这一课题颇感兴趣。

因此,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

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

关于营销的定义,数十年来,国外企业家、学者及某些权威机构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所下的定义为数繁多,现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一)企业家的说法

国外企业家关于营销定义都是从微观市场营销角度来表述的,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

一、发现欲望并满足之;二、顾客至上;三、按你的意见办;四、不是推销你所能生产的产品,而是生产你能销得出去的产品;五、尽你的所能让顾客感到产品的价值、质量和满意程度与其付出的相符合。

这样定义虽然比较简短,但有的说法其含义还比较深刻。

(二)学者及权威机构的说法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营销下的定义:

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

1975年美国著名营销学者尤金·麦卡锡提出:

市场营销应该从顾客开始,而不是从第一部分营销与市场策略生产过程开始。

他认为,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所进行的下列活动:

调查研究目标顾客,引导满足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目标顾客,以实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

1984年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提出: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下列业务活动:

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的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营销下了一个新的定义:

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对思想(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的交换。

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又提出:

市场营销是致力于通过交换过程满足需要与欲望的人类活动。

这种交换过程包含下列业务:

卖主要寻找买主,并识别其需要,设计适当的产品,进行产品的促销、储存、运送和交易谈判等。

基本的营销活动是产品的开发、调研、信息沟通、分销、定价和服务活动。

1991年,他又认为,市场营销是为了满足任何个人和群体的需要与欲望,创造与上述人交换产品和价值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

因此,营销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及企业营销实践而发生变化的。

(1)现在的产品,不单指货物、劳务、还包括思想、主意或计策;

(2)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是一种企业活动,个人和其他任何组织都会有营销活动;

(3)营销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流通领域,还延伸到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

(4)营销过程是一个做出管理决策和贯彻执行管理决策的过程;

(5)“交换”对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满足交换双方的需要起重要作用。

二、营销在不同社会时期的发展

营销在美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职能研究时期、形成和巩固时期、市场营销管理导向时期、扩展时期,战略时期六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1900—1920年)

这一时期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美国企业所奉行的是“生产观念”,不重视产品的销售。

然而,西部开发运动和铁路向全国各地的延伸,使美国国内市场急剧扩大,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日益重视广告、促销活动,由此、少数有远见的企业主开始重视广告宣传和商品分配,一些学者也着手从理论上研究这些问题,代表人物有阿切·肖、巴特勒、斯威尼和韦尔达。

在这一时期,阿切·肖、巴特勒、斯威尼和韦尔达等一些在当代视为市场营销研究先驱的人物尽管在营销理论方面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和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营销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商品分配和广告术,真正现代营销理论尚未自成体系。

因此,这一阶段只能称之为营销学的萌芽时期。

(二)职能研究时期(1921~1945年)

美国消费经济结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几年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民收入迅速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然而,美国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广大消费者中间却蕴藏着大量未满足的需求。

美国消费经济结构的变化,再度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市场营销的热潮。

这一时期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营销职能研究,代表人物有克拉克、韦尔达等学者。

克拉克和韦尔达认为,营销功能主要包括集中、储存、运输、财务、承担风险、标准化和推销这七个方面;亚历山大等人认为:

只有购买、推销,分别属于营销功能。

1942年,克拉克在其撰写的《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将营销功能归为三大类:

一是交换功能——购买和销售;二是实体分配功能——运输和储存;三是辅助功能——金融、风险承担、市场睛报沟通和标准化等。

虽然这一阶段营销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但我们从这些营销功能的演变中,可以窥见市场营销观念的雏形。

(三)形成和巩固时期(1946~195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诞生,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狭小,而战时膨胀起来的生产力又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1952年,有两部重要著作问世:

一部是由范利、格雷瑟和柯克斯所著的《美国经济中的市场营销》;一部是由梅纳德和贝克曼所著的《市场营销原理》。

《美国经济中的市场营销》的作者认为,市场营销能够平衡供给和需求,并把市场营销当作一种分配稀缺资源的指导力量,可以指导企业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提出营销职能应包括:

购买、销售、定价以及地区内或地区间交换。

在《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则把市场营销定义为:

“影响商品交换或商品所有权转移以及为商品物流服务的一切必要的企业活动。

”他们认为,市场是生产过程的起点而非终点,企业必须分析和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据此提供合适的产品和劳务,使“潜在交换”得以实现,并由此获得利润。

这一观点,在西方被公认为是营销学中的一次“革命”。

这一时期,由于营销学的新概念、新观念不断出现和营销思想的不断创新,引起营销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了现代营销学的正式形成。

(四)市场营销管理导向时期(1956~1965年)

在此期间,市场营销研究也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里程,即市场营销管理导向阶段。

代奥德逊在其《市场营销活动和经理行动》一书中提出了“职能主义”。

他认为,职能主义是发展市场营销最有效的途径,第一机构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都有其独特职能,其存在的关键就在于能比其他机构更有效地提供某种服务。

霍华德的《市场营销管理:

分析和决策》一书中主张从市场营销管理的角度论述市场营销理论和应用。

他是第一个提出“营销管理”的学者。

他认为,营销管理的本质就是企业对于“动态环境的创造性的适应”,企业必须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达到最佳的环境适应,以便在动态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麦卡锡在《基础市场营销》一书中提出:

“市场营销就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企业活动,以满足顾客需要和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

”他强调说:

“不是生产,而市场营销决定了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制定什么价格,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出售产品或做广告。

”他在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科特勒是当代最著名的营销学者之一,他提出,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谋求创造、建立及保持与目标买主之间互利的交换,以实现营销组织的目标。

他指出,一个企业要在变化多端的营销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确立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目标,并且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这个时期,营销环境和市场研究成为热点。

在这个时期提出的营销管理必须置于而且适应其不断变化的环境,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定性与定量研究的重点,有助于制造商更好地理解和创造消费方式。

特别是当商品趋于饱和状态时,消费者消费方式的差异逐渐扩大,于是“市场细分”的概念浮出水面,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去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模型。

威廉·莱泽提出了比市场细分更理想的方法,即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比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更准确地解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自此,市场研究强化了消费者态度与使用的研究,从态度与习惯判断生活方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虽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但是这一阶段的营销学的研究,仍旧以营销管理为中心。

(五)扩展时期(1966~1980年)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历程,市场营销学逐渐有深度与广度的扩展。

乔治·道宁和菲利普·科特勒等学者为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道宁首次提出了系统研究法,他阐明了企业为什么以及如何在其所选择的市场上经常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动,以增强适应性。

他说,市场营销是一个过程,并不仅仅是某种职能。

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市场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效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

他还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既适用于赢利组织,也适用非赢利组织。

这一观点,扩大了市场营销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在这个时期,随着服务业的兴起,服务营销为服务业提供了思想和工具,也推进了制造业开拓了新的竞争领域。

在这一阶段,引人注目的是“社会营销”理论的提出。

这种理论认为:

企业应当站在整个社会角度去理解营销;企业应当正确处理好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并由此获得利润,而且要保证消费者自身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六)战略营销时期(1981年以后)

在这一阶段,市场营销领域又出现了大量丰富的新概念,使得市场营销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

在这期间,菲利普·科特勒等学者提出的战略营销的思想,使营销理论的研究上升到战略营销理论高度。

他们认为,营销战略的重点并不在于企业掌握所谓的定价、分销、促销等这些非产品战术,而在于使企业成为“巨人”,能预测消费者尚未看到的需求,通过技术积累和产品的创新来寻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为了保证营销战略计划的顺利实施及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还必须掌握和运用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

他还强调指出,企业战略营销计划必须先于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定。

只有在做好战略营销计划的基础上,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订才能顺利进行。

在20世纪80年代,“顾客满意度”这一观念开始流行。

满意是一种感觉状态的水平,源于对产品的性能与服务和人们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

顾客的期望源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公司的承诺,而绩效源于整体顾客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与整体顾客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神成本)之差异。

它与顾客对品牌或公司的忠诚度密切相关。

80年代另一流行概念是品牌资产的五大元素:

品牌忠诚、品牌知名度,心目中的品质、品牌联想,其他独有资产。

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往往又构成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营销理念发生变化,企业开始反思传统的营销活动,意识到营销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更要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如环境保护与人身健康。

公司实行组织目标不应为利润最大化或消费者的选择和满意度最大化,而应是兼顾消费者的满意与长期福利。

于是,西方营销管理学家关于对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网络、政治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市场营销专家系统从战术营销转向战略营销,真正从营销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企业的发展。

三、市场营销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虽曾对市场营销学有过一些研究,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科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

从解放后到1978年以前,除了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学术界、理论界、实业界对这门学科已有比较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外,整个中国大陆对营销学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施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总方针,从而为我国重新引进和研究市场营销学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对于市场营销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引进时期(1978~1982年)

营销学是一门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实用性学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受到我国国内学术界以及理论界的重视。

在此期间,通过对国外市场营销学、杂志和国外学者讲课的内容进行翻译介绍,先派学者、专家到国外访问、考察、学习,邀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来国内讲学等方式,系统介绍和引进了国外市场营销理论。

在这个阶段,我国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人数还很有限,而我国刚刚处于经济复兴阶段,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在营销方面的认知是非常肤浅的,致使大多数企业对于此学科还比较陌生。

但这一时期的努力毕竟为我国市场营销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传播、发展时期(1983—1985年)

在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团体,以便相互交流和切磋研究成果,并利用团体的力量扩大市场营销学的影响,推进市场营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团体在做好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传播工作。

例如:

一些研究机构分别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习班,或与电台合作,举办营销学讲座;一些综合性大学或各部委所属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营销学课程,并列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有的学校还招收营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这一时期,为数不少的研究机构定期、不定期开始出版一些学术刊物,将西方营销学的理论联系中国的实际,为较好的指导中国企业的营销实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建立中国自己的营销系统奠定了基础。

(三)推广、应用、扩展时期(1986—1994年)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的步伐进一步的加快,市场环境的改善为企业应用现代市场营销原理、指导经营管理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区、各行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对市场营销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应用。

在此期间,多数企业应用市场营销原理,偏重于分销渠道、促销、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调研部分。

在营销学的应用方面,不少企业对运用市场营销原理来指导实践已有一定的认知,他们采取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消费品为主的企业,经营自主权以及经营机制较灵活的企业,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企业,他们对营销原理的运用积极性较高,应用的也比较好,但是为不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包袱比较沉重,还没有很好的运用现代营销理论来指导经营管理实践。

在此期间,无论是市场营销教学研究队伍,还是市场营销教学,研究和应用的内容,都有了极大的扩展。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学者们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与未来,跨世纪中国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等重大理论课题展开了研究,这也有力地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领域。

(四)国际化时期(1995年以后)

目前,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正向国际化接轨,我国的市场营销也不例外,中国同世界一起进入了“新营销运动”时代。

现在,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创造出了一套中国的市场营销体系。

我国的学者开始全方位、大团队地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学术界、企业界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我国的企业将运用中国的市场营销体系登上国际舞台,为我国向国际化接轨迈出了一大步。

四、现代营销

市场营销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在现代社会中,营销活动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大部分是依赖企业的营销活动,将商品销售出去,经过分销系统转送到每一个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

在21世纪初期,消费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细分日趋深化,规模化大生产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

立足于中国企业营销水平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新环境的挑战,新营销核心目标确定为:

专业化、国际化、网络化、个性化。

第二节现代市场与现代营销的目标

新经济中,每一种行业都包含两种市场:

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

实体市场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市集”,虚拟市场是指“市场空间”。

在互联网和数字的推动下,大部分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旅行社等——除了能在现有市集中露面、曝光之外,在市场空间中亮相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

由此,我们看到了塑造今日市场的三大关键要素:

顾客价值、核心能力及合作网络。

(一)顾客价值

环境的巨变已经戏剧性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开始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

1、经营一家“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司

企业正逐渐了解,拥有顾客要比拥有产品、实体工厂或设备更有价值。

耐克已不自行生产运动鞋;莎拉·李(SarahLee,生产莎莉雪藏蛋糕的公司)则将许多生产流程外包了出去。

企业不再认为顾客只会购买其中一项产品,相反,企业正建立产品线来交叉出售多种产品给目前的顾客。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产品规划人员应该被视为是客户经理的供应商,而且,假如内部供应成本太高的话,他们甚至可以到其他地方寻找货源;对于客户经理而言,其中的挑战在于了解顾客的想法并安排适当的产品搭配。

在以“顾客为中心”理念中最典型的是“消费者股东”观念,物质由产品变成商品有几个必须因素:

原材料、工作人员、机器设备和消费者,很显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形成产品,更不会形成商品。

物质中有了人类劳动便形成产品,产品只有被销售后,才能变成商品,只有产品变成了商品才有可能产生价值。

由此可见在产品变成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消费者的消费就没有剩余价值。

如何能够让消费者积极的消费产品是每一个商家的头等大事,只有使消费者成为公司的股东,才能调整其积极性,例如现在市面上的积分制会员卡等等。

“消费者股东”可以把消费者与厂家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且容易培植终身客户,也是当前买方市场情形上必然的趋势。

2、把重心放在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度上

从短期来看,企业常常可通过高压式的推销手法来赚到更多的钱。

为了尽快成交,许多销售人员在推销中常常会言过其实,这种战术往往会导致顾客失望,顾客流失率增加及高昂的新顾客开发成本。

明智的企业会开发出名实相符的品牌,会更进一步持续地追求新价值,并将其纳入顾客活动与顾客满意度之中。

3、发展出能呼应顾客偏好的通路

顾客往往希望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获得产品,但企业常常会保留与保护某种形式的通路。

举例来说,有许多人可能希望不通过汽车经销商来购买汽车,而通过大型目录邮购的方式来进行购买——如同订购一台戴尔电脑一样进行购买。

然而,汽车公司却在经销方面大量投资,此举会妨碍汽车生产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直销管道。

但是,当消费者对公司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时,最终会有公司首先揭竿而起向现有通路挑战,改变经销方式将会成为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

从长期来看,顾客对通路的偏好最终将取得上风。

4、以营销计分卡来发展并管理企业

最高管理层通常通过财务计分卡——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来引导企业的方向,但企业的绩效往往是企业市场活动的结果。

企业如果够聪明,就应该准备一份“营销计分卡”来追踪那些以市场为基础的变量,如心理占有率、顾客满意度、顾客流失率,及其他关于挑战和机会的衡量指标。

5、从顾客的终生价值来获取利润

企业应突破以销售为唯一目的的思维窠臼,必须去思索顾客的终生价值——即企业未来可从该顾客身上获得的利益的价值,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在某一类别中与某位顾客做成更大的生意。

所以,企业的目标应该在于为顾客带来长期的价值,并发展出关系维系得更持久的顾客。

在新经济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来自于关系资本,而较少来自于传统的实体资本,企业应设法增加每位顾客的业务量(顾客占有率),并且至少要把它放在与市场占有率同等重要的地位。

市场占有率高并不代表企业拥有很多忠实的顾客,事实上,企业极有可能在维系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牺牲或替换了相当高比例的顾客。

如果企业决定把重心放在顾客占有率上,它必须重新界定自己的产品组合、服务组合、通路组合及传播组合。

明智的企业对顾客会表现得像是用心栽培鲜花的园丁一样,而不是扮演狩猎者的角色。

(二)核心能力

今天,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第二个关键推动要素。

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大部分公司都经营着三个方面的业务:

产品创新及商业化、顾客关系及营运和基础框架。

而在新经济环境下,每种业务都有不同的情况,每一种情况都需要不同的技术。

环境的变化已经大大改变了企业的观念,即从“规模变大”和“变得更好”转变为“速度变快”和“变得与众不同”。

1、将他人能做得更好、更快或成本更低的活动外包出去

没有公司具备执行所有活动的能力,而且这样做也未必经济。

亨利·福特时代——想拥有并执行所有汽车制造流程(包括制造轮胎、座椅和玻璃)——已经结束,现在,企业应把非核心的活动交给更具执行效率的外包厂商处理。

2、以全世界的最佳实务作为标杆学习的对象

企业可以根据竞争者的绩效来衡量自身的绩效,也可以由观察其他产业中在某些活动上享有盛名的公司而从中获益。

例如,企业可拜访3M公司并学习其创新精神,可以通过拜访迪士尼学习,如何培训以服务为导向的员工,可以通过拜访联邦快递来学习物流流程,可以通过拜访班恩邮购公司来学习完善的顾客服务。

3、不断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著名战略大师、哈佛商学院终生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极力主张:

企业应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当然都想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任何竞争优势都无法长久、持续,竞争对手可能很快就会复制你的竞争优势,从而降低企业现有竞争优势的威力。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认知并回应不断改变的顾客需求和价值来持续为顾客寻找并创造新的价值。

4、以管理各种流程的跨职能部门来经营企业

数百年来,企业都是通过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来执行企业的各项活动,这种专业化的分工虽然可以达到较高的部门运作效率,却也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权力冲突等现象。

在迈克尔·韩默和詹姆士·钱辟所著的《改造企业》一书中,作者主张把企业的注意力从企业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转移到企业的各种流程上。

与传统的职能部门相比较,流程所包含的范围较大且更为重要;此外,流程还可以传递出顾客所重视的信息。

流程的例子包括:

新产品的开发流程、订货付款流程及增加并维系顾客的流程。

流程通常需要两个以上部门的参与,企业需要创造出负责管理和执行各项流程的跨部门流程团队,以便于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改造的目标,应放在打破造成各个部门隔阂的藩篱上。

5、同时涉足“市集”和“市场空间”

今天,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建立网站所带来的优势。

网站能提供有关该公司的信息,并有助于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些公司甚至把同站变成直销的通道。

然而,对零售商依赖程度很高的企业可能比较难以通过网站来进行销售,这是因为:

零售商不欢迎厂家通过互联网来抢生意;而且,零售商有时可能会威胁要停止销售该公司的产品。

因此,企业如果决定不把互联网当做一种销售管道,起码,它也应该把“市场空间”用来进行采购、招募、培训、内部沟通及搜集信息。

(三)合作网络

市场的第三个推动要素是合作网络,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器和标准石油等工业时代的企业巨人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垂直整合。

由于建立、维系企业本身业务以外的交易所需的成本很高,因此,各企业都在设法在同一体系的价值链中寻求联结不同的第一部分营销与市场策略营销的焦点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不能局限于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新营销工具,企业应当认真对待,要“边走边看,看它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不能落后于时代”。

作为现代人,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营销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营销的目标大体有四个方面:

(1)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