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606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新挑战.doc

HUNANUNIVERSITY

题目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

学生姓名

蒋超

学号

S151401213

学院名称

工商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

袁凌

2015年12月24日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新挑战

蒋超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本文从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引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及发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竞争策略和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文献归总分析,详尽梳理国内学者在我国互联网条件下商业银行主要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并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策略提出可能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的广泛深入运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业态迅速崛起,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以互联网支付、电商网络小贷、P2P网络融资、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迅猛,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不仅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形成直接的冲击,也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引起了相关行业、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不断推陈出新。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趋势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模式

自从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以来,诸多专家学者从金融普惠、金融民主、去中介化、去精英化等多个角度,从互联网技术、思维与精神对金融业的影响等多个层面对互联网金融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形成了多种定义。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和渗透,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开展的一系列金融创新,从而形成的新兴金融产品、机构、市场和模式。

国外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但是互联网革新对金融业的影响却早已有之,国外一般称之为电子金融(E-FinanceElectronicFinance)[1-3],从内涵来看,该概念与互联网金融具有相通之处。

谢平等[4]将其分为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六种类型。

王曙光、张春霞[5]从业务功能视角将我国互联金融模式划分为四类:

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存在“颠覆论”、“改良论”、“互补论”和“融合论”等多种观点,简而言之,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取代传统金融,持这种观点的以谢平、宗良为代表,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将显著降低,互联网金融将逐渐逼近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相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6]。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呈现了三个重要趋势:

一是以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二是以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三是以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取代传统金融,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变革,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更多地表现为互补并存,并逐渐融合。

芮晓武[7]就认为传统金融业将是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市场的竞争将迫使其强化互联网技术和多种通信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运用。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分析

1.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产生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利差经营模式。

以余额宝、人人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量,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降低。

根据央行的金融统计数据,2014年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存款逆流趋势显而易见。

相对的,余额宝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余额宝在一年之内规模就达到了储蓄存款的近1%,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有可能分流部分银行的中小型客户,造成客户和贷款业务的流失。

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公司也可能会更加依赖于互联网,进而对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造成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个领域的多样化支付业务,与商业银行形成明显的替代效应,极大地威胁着商业银行中间收入的增长。

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传统中介角色弱化。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中介,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和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进行供求双方的匹配,完成在商业银行体系外的资金循环,即金融脱媒,这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角色。

事实证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金融机构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尤为突出。

BiagioBossone比较早地研究电子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他利用“电路”理论分析指出未来金融市场的银行数目会减少,规模会更大,非银行机构将抢去很多金融业务,电子货币的使用将占领金融交易市场DeYoung研究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银行数据,发现仅依赖Internet的新银行相比其它新银行,赢利和业务量更小,同时拥有更高的劳动力成本。

但是在其后的研究(DeYoung,Internet的新银行相比传统的新银行能更快地改善其财务状况。

这是比较早的关于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的比对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银行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文献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思路,一是从金融功能的视角进行研究,如皮天雷等[8]就从渠道和平台、支付和结算、信息与风险管理、服务对象与理念等方面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

二是从具体业务视角进行研究,如,四川银监局课题组[9]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定程度上分流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形成直接挤压,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威胁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长期内可能因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信贷模式转变,对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直接冲击。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深刻认识、了解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固有的竞争优势上,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力量,积极创新并调整自身经营模式,既要抓住机遇,又要管控风险。

(1)合作中寻求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强势来袭,商业银行不能逃避竞争,也不能运用恶意竞争等手段对其进行排挤,而应与其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10],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打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2)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企业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手段、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客户资源流失的威胁。

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高度重视客户体验,从客户角度出发设计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开展网络营销、优化业务流程。

(3)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科技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商业银行既要在员工招聘时对于复合型人才有所偏重,也要在工作中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技专业人才的金融业务培训,大力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互联网工具运用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

(4)全面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数据处理、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科技系统的研发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面对互联网企业强大的科技优势,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数据整合,建立起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市场细分系统,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数据挖掘,将数据集中带来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邓阳[11]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第一,以更新理念为先导,积极应对挑战。

商业银行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大趋势,改变固有经营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工具,通过挖掘数据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从而根据客户的消费行为模式和个性偏好,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营销。

另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和电子平台构建互动系统,让客户作为金融服务的体验者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和其他的金融需求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二,以现有资源为基础,调整经营方式。

商业银行要立足现有优势,积极主动调整转型。

商业银行应以现有实体网点为基础,增加电子银行的分流率,增加客户体验类产品,为客户创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

同时要充分借助现有网络平台,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积极开发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第三,以业务创新为动力,自觉融入变革。

商业银行要从业务体系上创新,建设“金融超市”式的服务模式,覆盖各类商业品种并将各类产品加以整合。

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势在于其在金融产品方面的专业程度要远远高于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各类金融产品的交错组合。

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创新,将现有业务条线与电子支付平台、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模式相结合,实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第四,以协同发展为战略,促进合作共赢。

商业银行应当实现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协同发展,以合作为经营战略,积极学习互联网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资源,实现互利共存。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注重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把控,使互联网金融在监管范围内合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存的“竞合关系”

三.小结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监管是一个新兴而又重要的课题,已有文献从发展模式、影响、发展策略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这为商业银行发展及监管政策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未来还可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1.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理论研究

已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前瞻性研究,但是大多是基于逻辑推理性地解释说明和探讨,缺乏充分的理论、数据和实证的支撑;同时部分影响是基于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后的假设性判断,还不是很具有说服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相应的数据资源逐渐丰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等所带来的影响将更为清晰和更有依据,未来研究需要构建可靠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相关理论及模型,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2],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2.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微观研究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范风险,建立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及业态的风险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当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管理风险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说明,缺乏研究深度,尤其是在如何针对具体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模型和标准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为此,应该加强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以及学术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更加贴近实际的风险计量、监测和防控研究。

3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及体系研究

当前,对于银行互联网金融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监管体系,政策方面大多是基于原则性的介绍和说明。

接下来,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及体系的研究。

一是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行为选择及均衡;二是从监管成本、效率和社会福利影响等视角,研究监管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是加强实地调研,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明确监管需求,将研究成果落实在具体的监管政策上。

四是从审慎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和行业自律等角度提出包含具体内容的可操作的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HarpreetSingh,RamGopal,XinxinLi.RiskandReturnofInvestmentsinOnlinePeer-to-PeerLending[R].UniversityofTexas.2008:

1-5.

[2]MichaelKlafft.OnlinePeer-to-PeerLending:

ALenders’Perspectiv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arning,E-Business,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s,andE-Government,CSREAPress,LasVegas,2008:

371-375.

[3]HaizhengLi,RichardWard,HanZhang.Risk,Convenience,CostandOnlinePaymentChoice:

AStudyofeBayTransactions[EB/OL].http:

//www.prism.gatech.edu/~hl45/research/ebay.pdf.

[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1-22.

[5]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和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

(1):

80

[6]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1,4-7.

[7]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

[8]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

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

[9]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

[10]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

14-16

[11]邓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运营指南,2015(03):

46-47

[12]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15-17

[13]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

11-13

[14]郑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协调[N].金融时报,2012-10-22.

[15]由曦,宋玮,刘琦琳,袁满.交战互联网金融[J].财经,2012,(29).

[16]由曦,宋玮,刘琦琳,袁满,董欲晓.交战互联网金融[J].时代金融,2013(01):

29-35

[17]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Z]..2012年8月22日

[18]卓尚进.互联网金融:

在创新中蓬勃发展[N].金融时报,2013-6

[19]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的逻辑[J].中国金融,2014,(3):

29-31.

[20]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北京: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5.

[21]尤瑞章,张晓霞.P2P在线借贷的中外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5,(3).

TheNewChallengesOfCommercialBank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

Colleg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HunanUniversityJiangChao

[Abstract]:

Inrecentyears,China'sInternetbankinghadarapiddevelopment.Thispaperreviewfrom

theintroductionofforeignresearchliterature,analyzetheCommercialbanks’futurechallengesandcompetitivestrategiesofcommercialbanks,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China'sCommercialBanksinthreeaspectsofliteraturethroughtheInternetand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models.CombingdomesticscholarsatourmaincommercialbankswithInternetcontentandacademicpointofview,andmakesomepossiblerecommendationsthecontextoftheinternetChina'scommercialbanksforfuturedevelopmentstrategies.

[Keywords]:

theInternetFinanceCommercialBanksDevelopmentStrate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