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0705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教学设计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等,了解拟人手法的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激发热爱和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的情感。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单元

课时

安排

21、乡下人家2课时

22、牧场之国1课时

23、古诗词三首3课时

24、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合计13课时

课题

《乡下人家》

主备人

沈宝莲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

2、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曾让同学们简单预习课文,现在你读正确了吗?

读通顺了吗?

读美了吗?

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的一段或是几句话再练读一番。

2、师知道我们班人才济济,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也不在少数,现在师要请同学读课文,如果你流畅地读完了一个自然段,你就有资格推荐另一位朗读高手继续往下读,不然则由我确定——听仔细,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疑问可随时提出;边听边想:

这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课

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

默读课文找一找,试着给这些风景画取一个漂亮、顺口的名字。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齐读,多么漂亮多么漂亮的名称啊,我们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1、小组交流,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2、全班交流。

3、学生在旁边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

他读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生畅所欲言。

  

4、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5、全班交流。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

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迷人乡下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指名读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

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

(不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独特吸引人的美

二、讲读

1、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

你默读课文看一看(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

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

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1)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一句。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想象一下什么样?

(生想象)会给人什么感觉?

(威严,冷漠) 

(2)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

怎么描写的?

谁来读读?

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体会“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一句。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指名6人。

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最后一段齐读。

布置作业

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

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3、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板书设计

屋前 瓜架  夏天傍晚           

门前 鲜花       

21乡下人家  屋后 春笋       

(独特迷人) 院中 鸡儿  秋天夜晚              

河里 小鸭

教学反思

 

课题

《牧场之国》

主备人

沈宝莲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

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生发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

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

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

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

根据回答课件出示:

荷兰

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

(板书、读题)

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指名读

大家听清楚了吗?

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

毛毡镶嵌模样羊圈牛犊骏马牲畜公爵吆喝呼噜哞哞声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默默无言

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生间交流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怎么读?

指导朗读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

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

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也学会了许多吧。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

1、这就是真正的银武威。

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蔬菜基地。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

绵羊猪群的天堂真正的荷兰!

静谧恬美的夜晚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沈宝莲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词中对乡村风光的赞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欣赏到:

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

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生自由说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四遍。

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

明白吗?

3、谁想读?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

(方法:

多诵读)

1、分小组讨论,回答。

2、学生自由读诗四遍。

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3、指名读。

检查朗读情况。

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4、学习生字“蚕”“桑”

5、配乐齐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

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

(点拨一二句写:

景;三四句写:

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

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1、生小组讨论,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生汇报对诗的理解,师点拨。

3、想象画面自由朗读。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

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分小组自由朗读,品味诗句。

1、品味第一、二句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2、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

读出动静的美感

3、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4、小结:

1、生带着感情美美得读。

2、生自由说积累的诗句,看谁积累的多。

3、生齐读第一、二句

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

一起来吧!

2、释题: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帮助学生解题,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介绍作者)

1、背诵《乡村四月》。

2、读诗题,解题意。

二、看图说话,初步感知。

1.看图

谁在干什么?

2.朗读诗歌,寻找对应的诗句。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1、观察图画,感受画面内容。

2、生自由读,找对应的诗句。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串讲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3、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4、质疑。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全班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2、反馈汇报对四意的理解。

四、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3)、结合想象诵读反复读:

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如何当家的?

小孩懂得当家吗?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1、学生根据理解各抒己见。

2、运用各种方法朗读诗句,体会诗意。

3、生思考并回答。

4、生带感情反复诵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2、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

3、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村庄儿女------耘田纺线织布

四时田园杂兴

童孙学种瓜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二、回顾词的特点。

1、 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

《忆江南》

2、 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

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故又称长短句。

1、背诵《忆江南》

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

一、学习第三首诗《渔歌子》     

1 、理解课题

2、简介作者背景:

      

 3.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各抒己见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音:

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要读得像画。

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受?

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

3、谁能说说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哪些色彩?

生自由读词,体会词的意境。

想象画面,谈感受。

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色彩。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诗意

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4、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渔歌子》理解字词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自由谈感受。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课后反思

 

课题

《麦哨》

主备人

沈宝莲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